初中数学教案初一数学《数轴》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
《初中数学教案初一数学《数轴》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案初一数学《数轴》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
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关于有理数与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根据几个有理数在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的相关知识点
1.的概念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这里包含两个内容:
一是的三要素:
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
〔2〕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以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有了,数和形得到初步结合,数与表示数的图形〔如〕相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另外,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还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因此,应重视对的学习.
2.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
具体如以下图。
〔4〕标注数字时,负数的次序不能写错,如以下图。
3.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上的位置可知:
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的写法,正确应写成〝〞。
【五】定义的理解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如图1所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例如:
在上画出表示以下各数的点(如图2).
A点表示-4;
B点表示-1.5;
O点表示0;
C点表示3.5;
D点表示6.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上的位置,可以知道: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因为正数都大于0,反过来,大于0的数都是正数,所以,我们可以用,表示是正数;
反之,知道是正数也可以表示为。
同理,,表示是负数;
反之是负数也可以表示为。
3.正常见几种错误
1)没有方向
2)没有原点
3)单位长度不统一
教学设计例如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上的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
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
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
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
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
(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进而提问学生:
在上,一点P表示数-5,如果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
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
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
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画一个,并在上画出表示以下各数的点:
例2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
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以下各小题先分别画出,然后在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那么.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
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
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教学中,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
在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
它是不是存在等.
数轴〔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
2.能将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点所表示的数.
〔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画,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
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那么,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
动手画,动脑概括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
有理数和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师生同步画,学生概括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大家知识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
生:
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
〔出示投影1〕
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0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2℃,-5℃,0℃.
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从温度计用标有读数的刻度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这个事实出发,引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再从温度计这个实物形象抽象出来研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培养了用数学的意识.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的画法
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
画直线定原点原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第二步:
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正方向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那么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第三步:
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相当于温度计上每1℃占1小格的长度〕.
【教法说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跟着一起画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把类比作为一种重要方法贯穿于概念形成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领悟这种思想方法.
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
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
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
原点向左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
然后归纳出的定义.
学生活动:
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相互表达,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大家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板书.
2.的定义: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向学生提出问题:
上为什么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呢?
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结合温度订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从而知道三要素的重要性,了解三者缺一不可,认识和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依据.
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讨论.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请大家回答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2〕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对不对?
〔2〕以下所画对不对?
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学生思考,不准讨论,想好后举手回答.
让其他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判,对确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给予讲解.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的概念.
【答案】:
〔2〕①缺原点,②缺正方向,③不是射线而是直线,④缺单位长度,⑥提醒学生注意在同一数轮上必须用同一单位长度进行度量.⑤⑦是,同时⑦为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基础.
4.有理数与上点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来表示.
例1画一条,并画出表示以下各数的点:
1,5,0,-2.5,.
学生练习:
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然后在上标出各点,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教法说明】让学生动手自己画,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例1是把给定的有理数用上的点来表示,完成由〝数〞到〝形〞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出示投影4〕
例2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学生举手回答
解:
A表示-3;
B表示;
C表示3;
D表示;
E表.
【教法说明】例2是让学生说出上的点表示的有理数,完成了由〝形〞到〝数〞的思维过程.例1、例2从各自不同的两个侧面,表达出数形结合,渗透了数形之间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5.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5〕
①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②将-3,,1.5,-6,,2.25,,-5,1
各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教法说明】①题由点读数练习,②题由数找点练习,进一步巩固加深本节所学的内容.
〔三〕归纳小结
①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章有理数的有关性质和运算都是结合进行的.
②掌握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以后再研究.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直线就是〔〕
〔2〕是直线〔〕
〔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来表示〔〕
〔4〕上到原点距离等于3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
〔5〕上原点左边表示的数是负数,右边表示的数是正数,原点表示的数是0.〔〕
2.画一条数轮,并画出表示以下各数的点
,-5,0,+3.2,-1.4
九、布置作业
〔-〕必做题:
课本第56页1、2.
〔二〕选做题:
课本第56页及第57页B组l.
〔三〕思考题:
①在数轮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
②在数轮上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
【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发展不尽相同,所以分层次地布置作业,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他们都能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并使部分学生能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十、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答案】
1.×
√√×
√2.略
作业【答案】
〔一〕必做题
1.〔1〕依次是
〔2〕依次是
2.依次是
3.略B组1.〔1〕-6,〔2〕-1,〔3〕3;
〔4〕0
①②左,6,右,6
探究活动
(1)在上表示出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和4.5个单位长度的点,并用〝<〞号将这些点所表示的数排列起来;
(2)写出比-4大但不大于2的所有整数.
分析:
画时,的三要素:
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1)在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和4.5个单位长度的点各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关于原点对称.画出这些点,这些点所表示的数的大小就排列出来了;
(2)在上画出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数的范围,这个范围内整数点所表示的整数就是所求.〝不大于2〞的意思是小于或等于2.
(1)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的点是+3和-3,距离原点4.5个单位的点是+4.5和-4.5.
由图看出:
-4.5<-3<3<4.5
(2)在上画出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数的范围.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由图知,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整数是:
-3,-2,-1,0,1,2.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点评:
利用,数形结合,是解这一类问题的好方法.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
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