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3387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心理学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心理学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心理学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心理学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心理学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心理现象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所以,在研究它的时候必须坚持主客观相结合的原则。

3.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二者有机地构成了人的完整的心理面貌,实现着心理活动。

4.心理现象不仅人有,动物也有。

人和动物的心理都差不多。

5.所有唯物主义心理观都可以正确解释心理的实质。

6.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只要有了正常人的脑,便可以产生人的心理。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2.“狼孩“的事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3.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实例分析

孟子自幼丧父,由孟母教养。

传说孟母为了教育孟子,曾三迁其舍,从“其舍近墓”到“近居市旁”,最后“徙舍学宫之旁”,终使孟子成为儒家大师。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第三章注意

一、名词解释:

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

二、填空题:

1.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注意可分为()、()和()三种。

2.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和()。

3.()是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

4.正上着课,突然一个人推门走了进来,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扭头去看他,此时产生的注意属()。

5.注意的广度体现了注意在()方面的特征。

6.注意的稳定性表现了注意在()上的特征。

三、选择题:

1.人在高度注意时,其注意指向的范围()。

A.缩小B.增大C.没有变化D.变化不显著

2.刺激物的强度是影响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这里的强度是指刺激物的()。

A.相对强度B.绝对强度C.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

3.刺激物的新异性是影响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这里的新异性是指刺激物的()。

A.绝对新异性B.相对新异性C.绝对新异性和相对新异性

4.有的学生在上课时边听课边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

A.分配B.分散C.转移D.广度

5.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还可以作笔记,这属于注意的()。

A.广度B.转移C.分散D.分配

6.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是维持()的重要因素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

7.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学生的()。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

8、“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说明注意()

9、小学儿童玩游戏机的水平不亚于成人,这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有了较好的发展

四、判断题

1.无意注意就是基本上没有注意。

2.通过观察人注意的外部表现,完全可以准确客观地判断其内部的注意状态。

3.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分散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4.注意的转移要受注意原来紧张度的影响。

5.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的特征有关。

6.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维持学生的注意无关。

7.注意的分配不受所从事的活动的熟练程度的影响。

8.注意的稳定性就是指注意始终不变地指向和集中于注意对象的个别方面。

9.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转移。

10.由于无意注意缺少目的性,必然会导致学习上的分心,所以要努力避免它。

11.相对强度的刺激比绝对强度的刺激在引起无意注意的过程中具有更普遍、更重要的意义。

12.大家正专心地看书,突然一个人尖叫了一声,大家一下都把目光投向了他,结果造成了注意的转移。

()。

五、问答题:

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2.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3.课堂教学中如何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4、课堂上学生的分心应如何控制?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感觉、知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第一印象

1.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

2.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

3.根据信息的来源,可以把感觉分成()和()。

4.同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和()等现象。

5.“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是()现象。

6.“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是感觉的()现象。

7.吃了糖后再吃水果,总是觉得很酸,这是感觉的()造成的。

8.红、橙、黄等类似太阳和烈火的颜色,能给人以温暖之感,这种现象属于()。

9.在心理学上,人的感受性是用()来衡量的。

10.知觉具有()、()、()和()四种基本特性。

11.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相对的,是可以()的。

二、选择:

1.看到一个苹果,听到一首歌曲,属于()。

A.感觉B.知觉C.观察D.思维

2.容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成为知觉选择地对象的刺激物是()。

A.在运动的背景上继续运动的物体B.强度大,对比不明显的刺激物

C.在空间上距离远,不连续的刺激物D.形状相似的一组刺激物

3.人体所产生的饥饿、便意、呕吐等感觉属于()。

A.肤觉B.平衡觉C.运动觉D.机体觉

4.同样一个灰色图形,放在白色的背景上显得暗些,放在黑色的背景上则显得亮些,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知觉恒常性

5.教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觉的()。

A.理解性B.整体性C.选择性D.恒常性

6.单一的持续的强烈刺激使感受性()。

A.降低B.增强C.不变D.变化不明显

7.由于弱光的持续作用,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作()。

A.感觉适应B.感觉能力C.明适应D.暗适应

8.感知觉反映的是()。

A.经历过的事物B.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当前出现的事物D.今后一定会出现的事物

9.感受性是指()。

A.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B.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C.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D.感觉阈限跟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

10、“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是指()错觉

A.时间B、运动C、大小D、方位

四、判断

1.知觉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许多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多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3.第一印象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没有必要认真对待它。

4.知觉中的对象与背景并不是绝对的,它们可以相互转换。

5.强度大,对比不明显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对象。

6.即使刺激不完备,我们仍能保持对知觉对象的完整认识,这是因为知觉具有理解性。

7.在知觉中,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会因知觉的距离、光亮等物理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8.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成正比关系。

9.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关系。

10.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越不容易被感知。

11.在人类的感觉系统中,听觉具有主导地位。

12.只要人体的眼睛、鼻子、耳朵等感受器是完好的,就能产生视觉、嗅觉和听觉等感觉。

13.人的各种感受性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潜力,通过实践训练可以得到很大发展。

14.弱刺激降低分析器的感受性,强刺激提高分析器的感受性。

15.从阳光下进入暗室,会突然觉得什么都看不见,但过一会就好多了。

这是使感受性提高的暗适应。

16.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觉器官发生变化的现象。

17.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任何对象的知觉映象永远不变。

五、简答题

1.感觉和知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第五章记忆

记忆、再认、遗忘、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1.记忆是()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2.记忆的内容主要是以()和()的表现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

3.记忆可按内容的不同分为()、()、()和()四大类。

4.三级记忆说根据记忆在人脑中存留时间的长短把整个记忆系统分为()、()和()三个阶段。

5.学习后过两天测得的记忆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刻测得得保持量更高、更全面的现象,叫记忆的()。

6.提取信息的两种基本方式是()和()。

7.遗忘的心理原因目前主要有三种解释,它们分别是()、()和()。

8.在心理学史上最早用实验方法来研究遗忘进程的是德国心理学家()。

9.遗忘的规律是()。

10.衡量一个人记忆力好坏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标准,它包括记忆的()、()、()和()。

11.老师一时叫不出某个学生的名字,却能迅速从名册中找到,就其提取方式来说,属于记忆过程中的()。

12.一般来说,画家善于()记忆,数学家善于()记忆

三、选择:

1.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叫()。

A.感知B.思维C.记忆D.想象

2.识记内容主要是以()的表现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

A.话和图B.情感和事例C.表象和语词D.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

3.瞬时记忆最明显的例证是()。

A.感知觉B.幻觉C.错觉D.后像

4.根据储存时间的长短划分的保持量最小的记忆是()。

A.长时记忆B.运动记忆C.情绪记忆D.短时记忆

5.上课做笔记主要是靠()来完成的。

A.长时记忆B.短时记忆C.感觉记忆D.形象记忆

6.若要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是通过()来完成的。

A.延长记忆的时间B.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量

C.增加记忆的内容D.改变记忆的速度

7.从记忆的角度讲,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属()。

A.情感记忆B.意义识记C.无意识记D.有意识记

8.学习后过两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刻测得保持量更高、更全面,这种现象属于记忆的()。

A.再认B.重现C.恢复D.保持

9.填图题主要是通过()来完成的。

A.识记B.重现C.保持D.再认

10.学习后立刻睡觉,其保持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的保持效果更好,这是由于()的缘故。

A.超额学习B.记忆恢复C.无倒摄抑制影响D.无前摄抑制影响

11.记忆保持曲线最早由()提出。

A.亚里斯多德B.冯特C.艾宾浩斯D.弗洛伊德

1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进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遗忘平缓D.基本不遗忘

13.超额学习的量与记忆保持量之间的关系是()。

A.成正比B.成正相关C.成反比D.成负相关

14.拉法格曾称马克思的头脑就像军港里一艘升火待发的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驶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从记忆的品质看,这是记忆的()好的表现。

A.敏捷性B.准备性C.持久性D.准确性

15.“张冠李戴”主要是记忆的()太差造成的。

A.敏捷性B.准确性C.持久性D.准备性

16、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记忆

A.长时记忆B.感觉记忆C.情绪记忆D.短时记忆

三、判断

1.记忆所反映的过去经验必须是个人经历过的事物。

2.记忆的表象既然是感知留下的映象,所以,它与直接感知到的同一事物的形象一样鲜明、完整。

3.个体保存经验最简便、最经济的形式是语言逻辑记忆。

4.感觉记忆的迅速消失是因为刺激物迅速消失的缘故。

5.短时记忆由感觉记忆发展起来的,所以,短时记忆比感觉记忆的保持量大。

6.对短时记忆容量的决定因素,往往不是信息的绝对项目数,而是其组块数。

7.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处理并不是长时记忆内容的唯一来源,但却是最主要的来源。

8.再认和重现的关系,犹如识记和保持的关系一样,是属于记忆过程中两个完全不同的基本过程或基本环节。

9.无意识记的本质是没有记忆。

10.由于无意识记表现出极大的偶然性和片段性,所以,在教学中要尽量防止无意识记的参与。

11.在识记的保持过程中所发生的质和量的变化,从根本上说,都是起消极作用。

12.能再认的不一定能重现,能重现的一般都能再认。

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与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实际上指的是同一曲线。

14.不同性质的材料具有不同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曲线只是众多曲线中的一条。

15.在材料难度、数量、结构形式相近的情况下,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的效果。

16.学习刚好成诵以后,再花时间去重复,对保持来说,已无明显意义了。

17.既然超额学习的量与保持量成正相关,所以,最佳记忆效益与超额学习的量成正比。

18.衡量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必须综合考察一个人的各项品质。

19、天生的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五、案例分析

1.在生活中,常听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讲,我们当学生的时候,曾学过这样,学过那样,毕业后就再也没有时间和机会接触了,过去学的全部还给了老师。

这种遗忘现象,可用什么理论来解释?

如何解释?

2.“曼谷”是泰国首都的简称。

它的全称是“共台甫马哈那坤奔塔哇劳狄希阿由它哈底陆浦改劝辣塔尼布尼里鸟隆冬帕拉查尼卫马哈拉洒坦”。

这对许多人来讲,都难以记住,而对一个懂得梵文的人来说,却很容易记住,为什么?

六、简答题

1.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由哪些?

2.及时复习的心理学依据是什么?

七、论述题

联系实际,试述在学习活动中如何防止和避免遗忘的产生。

第六、七章思维、想象与情感

想象、思维、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创造思维、问题解决、情感、心理健康

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建立()的过程。

2.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的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和()。

3.无意想象最极端、最明显的例子是()。

4.有意想象按内容的新颖程度、独立程度和创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和()。

5.创造性想象的特殊形式是(),它可分为()和()。

6.工程师设计建筑物是()想象中的()想象。

7.()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贯穿在整个思维过程之中。

8.创造思维在行为的特征主要有()、()和()。

9.在众多纷繁的感情中,按情绪状态可分为()、()、()三种。

按社会内容分()()()

10、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其不同的运用又表现为()()()()

11、判断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好坏的指标有()()()()

1.想象所反映的内容是()。

A.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B.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事物

C.现实生活中目前没有但将来会有的事物D.包括以上所有的事物

2.无意想象最极端、最典型的例子是()。

A.上课走神B.做梦C.发烧说胡话D.灵感

3.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

A.再造想象B.有意想象C.幻想D.做梦

4.在创作小说时,作家们常常从众多人物事例中提炼出人物的形象,这一过程属()。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理想

5.吴承恩构思“猪八戒”形象的过程属()。

A.表象B.幻想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6.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都是有意想象,它们的主要差异是()。

A.表象储备B.实践要求C.知识经验D.独创新颖

7.开着的汽车突然停了火,司机要找出原因,首先还是靠()。

A.直观形象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直观动作思维D.创造思维

8.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抽象和概括B.比较和分类C.分析和综合D.系统化和具体化

9.动机对解决问题有密切关系。

动机过分强烈时,解决问题的效果是使()。

A.问题迎刃而解B.问题不能解决

C.解决问题的效果呈上升趋势D.解决问题的效果下降

10.“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指()。

A.有分析无综合B.有综合无分析

C.有具体无概括D.有形象无抽象

11.教师讲课时,从教学原理出发,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向学生讲授,教师的这种思维方式是()。

A.创造思维B.直觉思维C.发散思维D.辐合思维

12.人在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获得怎样的体验是以该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为中介的。

A.动机B.态度C.需要D.感觉

13.具有弥散作用的、比较持久而微弱地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叫做()。

A.激情B.应激C.心境D.情趣

14.猛烈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欢、愤怒、绝望等,属于()。

A.心境B.热情C.激情D.应激

15.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做()。

A.心境B.应激C.激情D.激动

16、“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思维的()

A、概括性B、灵活性C、直觉性D、间接性

四、判断:

1.想象产生的新形象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

2.由于想象的内容往往出现在现实以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我没到过大草原,但当我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头脑中却出现了大草原的情景,这自然是我创造想象的结果。

4.梦是一种消极的无意想象。

5.贯穿思维过程最基本的环节是概念。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说的是思维的概括性。

8.人的情感不仅产生于认识过程,反过来又给认识过程以影响。

正如托尔斯泰说的“不是因为美你才爱他,而是因为你爱他才美。

”()

9.“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激情状态的表现。

10、“鲸不是鱼”这是思维“推理”的表现()

11、想象与感知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不来源于客观现实()

12、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

13、“知之深,则爱之切”这说明情感依赖于认识过程。

1.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有何区别与联系?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3、心理健康的标准?

六、论述题:

联系实际,试述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八章意志

一、名词解释

意志、心理冲突

二、填空

1、意志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并与克服()联系的心理过程。

意志与行动不可分,意志()行动,同时也在()中表现。

人的意志有三个特征()()()。

2、意志行动可划分为()()两阶段,在意志行动过程中,主要的心理成分()()()

3、意志品质主要有()()()()

4、“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这是()的作用。

5、“前怕狼后怕虎”这是意志品质()差的表现。

三、问答

简述意志、认知、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个性心理

个性、学习动机、能力、智力、性格、气质、需要

1.个性心理结构包括()和()。

2.需要按起源分为()和()。

3.“穿衣戴帽,各有所好。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比喻人的个性具有()。

4.个性的()是我们推测和判断一个人的行为表现的依据。

5.按能力的倾向的不同,可以分为()和()。

6.构成智力的因素主要有()、()、()、()和()。

7、马斯烙将人的需要分为()()()()()

8、个性最本质的特征是()而不是()

1.个性心理中最活跃的成分是()。

A.个性倾向性B.个性心理特征C.性格D.能力

2.需要按其对象性质可分为()。

A.天然需要和物质需要B.天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C.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D.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

3.动机、兴趣产生的基础是()。

A.感知B.实践C.需要D.财物

4.学生喜欢看电影是属于()。

A.物质需要B.自然需要C.精神需要D.社会性需要

5.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是()。

A.同步的B.能力发展快C.能力发展慢D.基本同步的

6.韦氏量表属于()能力测验量表。

A.一般B.特殊C.创造D.言语

7.能力的早期表现在()领域中最常见。

A.音乐和绘画B.语文C.数学D.体育

8.气质和性格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A.心理过程B.个性倾向性C.个性心理特征D.情感过程

9.根据巴甫洛夫的分类,强二而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相当于气质的()。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0.某人的神经系统偏重于强、平衡而不灵活,心理特征表现为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语言动作迟缓,内心少外露,坚韧、执拗、淡漠。

此人的气质属于()。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1.每种气质类型都是()影响的结果。

A.先天因素B.遗传C.先天和后天D.环境和教育

12.性格的形成依赖于()。

A.血型B.体型C.激素分泌水平D.社会生活条件

1.需要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