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工程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桩基础工程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础工程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
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3.1.4检查桩位定放线情况,打桩地区附近所设水准点不宜少于2个。
3.1.5检查预制桩的质量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
1.横截面边长
2.桩顶对角线之差
3.桩身弯曲矢高
4.桩尖对轴线位移
5.桩顶平面对桩中心线的倾斜
6.桩筋顾留孔深
7.浆锚预留孔位置
8.浆锚预留孔径
9.锚筋孔的垂直度
+5
10
不大于1‰桩长,且不大于20
≤3
–0∽+20
5
≤1%
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
1.直径
2.管壁厚度
3.抽芯圆孔平面位置对桩中心线
4.桩尖对桩轴线位移
5.下节或上节桩的法兰对中心线的倾斜
6.中节桩两个法兰对桩中心线倾斜之和
-5
2
3
3.1.6沉桩前必须处理架空(高压线)和地下障碍物,场地应平整,排水应畅通,
并满足打所需的地面承载力。
3.1.7试桩
施打第一根桩时,应召集业主和设计方到现场,通过试桩明确沉桩的技术参数。
3.2事中控制
3.2.1施工过程中对桩基轴线应定期作系统检查。
3.2.2巡视和监桩基施工过程,检查施工记录,抽查桩的垂直度。
3.2.3打桩控制
1)贯入度已达到而桩尖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其每阵10击的平均贯入度不应大于规定的数值;
2)当遇到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有严生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破碎等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3.2.4压桩控制
1)压桩机应根据土质情况配足额定重量;
2)桩帽、桩身和送桩的中心线重合;
3)压同一根(节)桩应缩短停顿时间。
3.2.5接桩
接桩时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大于10㎜,节点弯曲高不得大于1‰桩长。
1)焊接接桩
2)适用于各类土层。
钢板宜用低碳钢,焊条宜用B43;
预埋铁件表面应保持清洁,上
下节桩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填实焊牢;
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接变形,焊接应连续饱满。
3)法兰接桩
适用于各类土层。
钢板和螺栓宜用低碳钢;
上下节桩之间宜用石棉或纸板衬垫,拧紧、螺帽,经锤击数次后再拧紧一次,并焊死螺帽。
4)硫磺胶泥接桩
适用于软土层,且对一级建筑桩基或承受拔力的桩宜慎重选用。
硫磺胶泥配
合比应按试验决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参照重量配合比,硫磺:
水泥:
砂:
聚硫橡胶=44:
11:
44:
1。
为保证硫磺胶泥锚接桩质量,应做到:
锚筋应事先清刷干净和调直,应预先检查锚筋长度、孔深和平面位置等;
锚筋孔内应有完好螺纹,无积水、杂物和油污;
接桩时节点的平面和筋孔内应灌满硫磺胶泥;
硫磺胶泥灌注时间不得超过两分钟,灌注后需停歇时间应符合下表规定;
硫磺胶泥试块每班不得少于1组。
不同气温下的停歇时间(分钟)
0∽10℃
11∽20℃
21∽30℃
31∽40℃
41∽50℃
打桩
压桩
1
桩断面400×
400㎜
6
4
8
7
13
9
17
12
桩断面450×
450㎜
14
11
21
桩断面500×
500㎜
–
15
18
24
3.3事后控制
3.3.1质量评定
1)检查数量:
按不同规格桩数各抽查10%,但均不少于3根。
2)质量标准:
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如下表
项目
检验方法
方、管、圆桩中心位置偏移
有基础
梁的桩
垂直于条形桩基纵轴方向
100
用经纬仪或拉
线和尺量检查
平行于条形桩基纵轴方向
150
桩数为1∽2根桩基中的桩
桩数为3∽20根桩基中的桩
D/2
桩数多于20根
边缘桩
中间桩
D
板桩
位置偏移
垂直度
H/100
3.3.2桩基检测
1)单桩容许承载力应按国家现行规定的静载试验结果为依据,用各种动测方法测定的单桩容许承载力不得作为依据。
桩身质量检验可采用动测法对桩体砼缺陷进行检验,其结果可供参考。
2)当桩基检测过程中,发现单桩承载力及桩身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应按不合格桩数加倍进行复检。
3)预制方、管桩检测数量如下表:
序号
设计前
建筑物
安全等级
检测方法
检测数量
备注
单桩的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已通过现场静荷载确定
一级
动测
同一条件下:
桩总数5%,且不少于3根
二级
三级
酌情
单桩的竖向承载力标准值未通过现场静荷载试验确定
1.静载
2.动测
1.静载:
桩总数1%,且不少于3根;
2.动测:
桩总数15%,且不少于5根
桩总数10%,且不少于5根
4、灌注桩
4.1事前控制
4.1.1研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桩位平面布置图和桩基结构施工图。
1)对钻(冲)孔桩和人工挖孔桩,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持力层的起伏标高不明,影响终孔标高的选择时,需考虑勘察资料的完善程度,增加勘察点或对桩孔超前钻探。
2)如有流砂、涌泥、涌水、高压缩性淤泥层、流塑淤泥层的地质状况,在没有可靠技术和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不得采用人工挖孔桩。
4.1.2图纸会审时,应明确沉桩的技术标准。
1)摩擦型桩:
摩擦桩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
端承摩擦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深度;
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入土深度控制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控制为辅。
2)端承型桩:
当采用钻(冲)、挖掘成孔时,必须保证桩孔进入设计持力层的深度;
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沉管深度控制以贯入度为主,设计持力层标对照为辅。
4.1.3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对施工的机械设备配置、保障桩基质量的措施、桩基的施工顺序等应仔细审阅。
1)沉管灌注桩和内夯灌注桩,对群桩基础和桩中心距小于4倍桩径的桩基,应提出保证相邻桩桩身质量的技术措施。
2)人工挖孔桩,当桩净距小于2倍桩且小于2.5m时,应采有间隔开挖;
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4.5m,孔深不宜大于40m。
4.1.4检查施工机械是否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检查进场的原材料(水泥、砂、石、外加剂、钢筋等)的合格证和复试资料;
审核混凝土配合比和检查施工配合比(具体参照QP/GXJL09.02004—1997)。
水下混凝土应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经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为18~22㎝,水泥用量不少于360㎞/m³
,含砂率宜为40∽45%,粗骨料最大粒径应小于40㎜。
4.1.5检查桩位定位放线情况,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4.1.6试桩
沉管、内夯灌注桩施工,贯入度应通过试桩确定。
内夯灌注桩,应估算第一、二次夯扩工序中外管中混凝土的灌注高度;
在试桩中,详细记录混凝土的分次灌入量,外管上拔高度,内管夯击次数,双管同步沉入深度,并检查外管的封底情况,有无进水、涌泥等,经核定后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
4.1.7人工挖孔桩施工前,应对邻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桥梁、架空线路等的现状进行调查,并相应设立观测网点。
4.2事中控制
4.2.1检查桩位定位放线情况。
4.2.2巡视和监测桩基施工过程,检查工程承包商的施工记录,抽查桩的垂直度。
4.2.3沉管、内夯灌注桩
1)打(压)桩控制同3.2.3和3.2.4;
采用振动、振动冲击沉管法施工时,应根据设计要求或试桩和当地经验,严格控制最后30秒的电流、电压值。
2)沉管至设计标高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尽量减少间隔时间;
灌注混凝土之前,必须检查桩管内有无吞桩尖或进泥、进水。
3)拔管
a、采用锤击沉管法施工时,拔管速度要均匀,对一般土层以1m/min为宜,在软弱土层和软硬土层交界处宜控制在0.3—0.8m/min;
倒打拔管的打击次数,单动汽锤不得少于50次/min,自由落锤轻击不得少于40次/min,在管底未拔至桩顶设计标高前,倒打和轻击不得中断;
拔管时桩管内应保持不少于2m高度的混凝土。
B、振动沉管灌注桩的施工,采用单打法施工时,在桩管内灌满混凝土后,先振动5—10秒,再开始拔管并应每拔0.5—1.0m停拔振动5—10秒,拔管速度在一般土层内以1.2—1.5m/min为宜,在软弱土层中宜控制在0.6—0.8m/min;
采用反插法施工时,每次拔管高度0.5—1.0m,反插深度0.3—0.5m,拔管速度应小于0.5m/min。
4)混凝土的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1;
对于混凝土充盈系数小于1.1的桩,宜全长复打,或会同设计院补救措施;
对可能有断桩和缩颈的桩,应局部复打。
成桩后的桩身混凝土顶面标高应不低于设计标高500㎜;
全长复打桩的入土深度宜接近原桩长,局部复打应超过断桩或缩颈区1m以上。
5)内夯灌注桩,当出现由内、外管间隙涌水、涌泥时,外管封底可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无水混凝土,经夯击形成阻水、阻泥管塞,其高度一般为100㎜。
4.2.4钻(冲)孔灌注桩
1)检查钻杆的垂直度,垂直偏差应控制在2‰以内,钻头对孔应正确,钻头中心与护筒中心偏差宜控制在15㎜以内。
2)对泥浆的试验、调制进行质量控制,一般要求泥浆粘度为18—22秒,含砂率不大于4—8%,胶体率不小于90%;
当采用正循环施工时,泥浆比重在砂土和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应控制在1.1—1.3,在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应控制在1.3—1.5。
3)在各类土层中冲击成孔时,可按下表选用冲程和泥浆比重。
进入基岩后,应低锤冲击或间断冲击,如发现偏孔应回填片石至偏孔上主方300—500㎜处重新冲孔;
且每钻进100—500㎜应清孔取样一次,以备终孔验收。
冲种(m)
泥浆比重
1.
2.
3.
4.
5.
6.
在护筒中及护筒脚下3米以内
粘土
砂土
砂卵石
风化岩
塌孔回填重成孔
0.9—1.1
1—2
1—3
1—4
1.1—1.3
清水
1.3—1.5
1.2—1.4
土层不好时宜提高泥浆比重,
必要时加入小片石和粘土块
或稀泥浆
抛粘土块
小冲程反复冲击,加粘土块及片石
4)成孔后应立即清孔换浆,从清孔停止至混凝土开始浇灌不得超过4小时,否则应重新清孔;
灌注混凝土前,应检查孔底沉碴厚度,沉碴厚度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端承桩≤50㎜;
摩擦端承、端承摩擦桩≤100㎜;
摩擦桩≤300㎜。
5)水下混凝土浇注
a、导管使用前应作水压试验,试水压力为0.6—1.0Mpa;
导管应拆装灵活,
浇注过程中应保持导管始终在桩孔中心,随时量测浇注深度。
b.导管的安装,其下口距孔底距离以200—300㎜为宜,并保证隔水栓能从管底顺利排出;
第一次浇注的混凝土应能使管底埋入混凝土中0.8—1.2m,并且导管内的混凝土高度足以抵抗泥浆侵入。
c.水下混凝土应连续浇灌,孔内混凝土上升速度每小时不宜小于2m,导管埋置深度不得少于1m,最大不得大于6m,宜保持在1.5—2m。
4.2.5人工挖孔桩
1)第一节井圈护壁应符合下列规定:
a.井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
b.井圈顶面应比场地高出150—200㎜,壁厚比下面井壁增加100—150㎜。
2)在一组群桩中,要有选择地先施工几个桩孔,并且要连续排水,使孔底不积水,这样可减少内聚力的损失,先挖的桩孔还能对后挖桩孔起井点降水作用;
桩孔开挖应交错进行。
3)桩孔每挖300至1000㎜就必须护壁一次,安装护壁模板必须用桩心点校正模板位置;
桩孔护壁后,在无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条件下,严禁破护壁修孔。
4)桩终孔后,孔底不应积水,并应清理好护壁上的淤泥的孔底残碴;
桩终孔后立即验收,浇注桩芯混凝土;
正在浇注混凝土的孔10m半径内的其他桩孔下严禁有人作业。
5)浇注桩身混凝土时,混凝土必须通过溜槽;
当高度超过3m时,应用串筒,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m,混凝土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
当渗水量过大(影响混凝土浇注质量)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的浇注质量或改用水下混凝土灌注。
6)挖孔抽水时,须在作业人员上地面后进行,抽水后检查断开电源才准下孔,作业期间注意用电和空中掉物等安全工作。
4.2.6钢筋笼制作
1)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主筋一般不设弯钩,根据施工工艺要求所设弯钩不得向内圆伸露,以免妨碍导管工作。
2)钢筋笼的内径应比导管接头处外径大100㎜以上。
3)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立即固定。
4)钢筋笼主筋的保护层允许偏差如下:
水下浇注混凝土桩+20㎜
非水下浇注混凝土桩+10㎜。
4.2.7凿桩头
1)在开挖基坑时应按设计的桩顶标高将桩的多余部分凿去。
凿桩时可用人工、风镐等,但严禁横锤重打;
2)应保证桩身主筋伸入承台长度不少于35倍钢筋直径;
主筋上粘着的混凝土碎块应清除干净;
3)当桩顶标高在设计标高之下时,应在桩位上挖成喇叭口,凿毛桩顶表面混凝土,剥出主筋并焊接接长到设计要求长度,并与承如底的钢筋绑在一起,然后用和桩身同等级混凝土与承台一起浇灌。
4.3事后控制
4.3.1终孔验收
钻(冲)孔桩、人工挖孔终孔后,必须对孔深、孔径和沉渣厚度进行检查验收,在检测项目都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后,办理终孔验收签证。
4.3.2质量评定
检查满足:
按桩数抽查10%,但不少于3根。
质量标准:
a.灌注桩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成孔方法
桩径偏差
(㎜)
允许偏差
(%)
桩位允许偏差(㎜)
单桩、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的边桩
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间桩
泥浆护壁
钻(冲)孔桩
d≤1000㎜
-0.1d且≤-50
d/6且大于100
d/4且不大于150
d>
1000㎜
-50
100+0.01H
150+0.01H
锤击(振动)沉管成孔
d≤500㎜
-20
70
人工挖孔桩
现浇砼护壁
+50
0.5
50
长钢套筒护壁
+20
200
注:
1.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2.采用复打、反插法施工的桩径允许偏差不受本表限投制;
3.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d为设计桩径。
b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主筋间距
+10
箍筋间距或螺旋螺距
钢筋笼直径
钢筋笼长度
4.3.3桩基检测
1)当桩基检测过程中,发现单桩承载力及桩身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应按不合格桩数加倍进行复检。
2)单桩容许承载力应按国家现行规定的静载试验结果为依据,用各种动测方法测定的单桩容许承载力不得作为依据。
2)灌注桩检测数量规定如下:
桩型
建筑物安全等级
桩径<
800㎜的沉管冲(钻)孔桩
桩总数5%,且不少于5根
1.静载
2.动测
1.静载:
桩总数1%,且不少于3根;
2.动测:
桩总数20%,且不少于5根
动测桩,
局部开
挖检查
同一条件下:
桩总数发10%,且不少于3根
桩径800—1600㎜的冲钻孔桩,人工挖孔桩
1.埋管超声法
2.动测并抽芯至桩端下1m
1.埋管超声法或动测:
桩总数30%;
2.抽芯:
动测桩总数3%,且不少于2根
动测后
必须抽
芯核验
1.动测
2.埋管超声法
动测或埋管超声法:
桩总数10%,且不少于3根
单桩的竖向承载力标准值未通过现场静荷确定
1.静载
2.抽芯至桩端下3—5m
桩总数5%,且不少于5根
2.动测并抽芯至桩端下3—5m
桩总数30%,且不少于5根;
桩径1600—2400㎜或单桩承载力标准Rr≤2000T人工挖孔桩
动测桩总数3%,且不少于3根
桩总
数20%,且不少于5根
单桩的竖向承载力标准值未通过现场静荷载确定
1.抽芯至桩端下3—5m;
1.抽芯:
桩总数5%,且不少于5根;
2.埋管超声法:
桩总数30%,且不少于5根
1.动测并抽芯至桩端下1m
桩总数20%,且不少于5根;
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Rd>
2000t的人工挖孔桩
桩总数10%,且不少于5根:
桩总数50%,且不少于10根
注:
检测方法:
有两种以上方法的,宜优先选择前一种。
5、质量记录
5.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记录施4–2;
5.2套管成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记录表施4–3;
5.3钻(冲)孔桩成孔灌注桩施工记录施4–4;
5.4内击式套管成孔灌注桩施工记录施4–5;
5.5挖孔桩成孔验收记录施4–6;
5.6钻(冲)孔桩地下连续墙灌注水下混凝土记录施4–8;
5.7护壁泥浆质量检查记录施4–9;
5.8钻(冲)孔灌注桩施工资料汇总表施4–10;
5.9钻(冲)孔桩隐蔽验收记录施4–11;
5.10预制桩、锤击沉管混凝土灌注桩试桩签证表施4–12;
5.11工程报验单;
5.12打(压)桩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建3–7–1;
5.13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建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