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2197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6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凤兮!

何徳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

“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

“为孔丘。

”曰:

“是鲁孔丘与”曰:

“是也。

”曰:

“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

“子为谁?

“为仲由。

“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

“然。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辍。

5/45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

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

2、你赞成谁的观点?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

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先前语含讥讽,后来则热情款待了呢?

请简要分析?

6/45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仁者爱人》)

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

(2分)

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

(七)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

“管仲俭乎?

“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课外选文)

7/45

【注】①管仲:

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

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

②三归:

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

③摄:

统辖。

④反玷(dià

n):

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仁者爱人》)

“管仲非仁者与?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

2、从这两则文字中我们发现孔子具有什么样的仁爱观?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君子之风》)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45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你认为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

2.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有人说,浮云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孔子以此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也具有虚无、难以捉摸的特点。

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的?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之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

请加以概括。

9/45

2、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

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周而不比》)

孔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

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诲人不倦》)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7·

34)

10/4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

如何理解此矛盾?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陈亢问于伯鱼曰:

“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

“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

‘学诗乎?

'

‘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学礼乎?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

“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内容?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11/45

2.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

)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高山仰止》)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

子路,行行如也。

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1.13)

⑴请解释文中三个“如”字的含义。

⑵说说“子乐”的原因。

⑶“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孔子的这句话中可能蕴涵着那些含义?

(十四)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

“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②以告子贡。

“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

A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

12/45

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B之云,不亦宜乎!

”(19.23)

叔孙武叔毁仲尼。

“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多见其不知量也。

”(19.24)

1.上文中画线词语“夫子”在文中具体指谁?

夫子A:

夫子B:

2、从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

请作简要分析。

(十五)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

“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13/45

“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17.4)

【注】①武城:

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

②弦歌:

弦,指琴瑟。

以琴瑟伴奏歌唱。

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系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

割鸡:

用牛刀:

2、子游引述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说明。

(十六)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颜渊死,子曰:

“噫!

天丧予!

(11.9)

14/45

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

“子恸矣。

“有恸乎?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喟然叹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11)

1.上文第一章和第二章,运用叠句和反问句表现出孔子怎样的感情?

2、请结合第三章,简要分析颜渊喟叹的内容。

(十七)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子游对曰:

”(17.4)

俞廷镳说:

“‘牛刀'

似誉,‘割鸡'

似嘲。

夹入‘焉用'

,似警似惜,似感伤,似倾倒,一时

15/45

喜动颜色之情,溢于言表。

”(《四书评本》)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复杂的感情,你是如何理解的,试作简要分析。

(十八)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沂水春风》)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11.26)

…………

“子路率尔而对曰……”,众人对子路的“率尔而对”都持否定态度,包括孔子,以

“夫子哂之”为证。

你能否从子路自身出发并结合当代的社会

形势作逆向思考,为“子路率尔而对”找点正当的理由?

请分点表述。

16/45

(十九)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11.26)

有人认为孔子“与点”是因为“道不行”,曾晳的暮春咏归图,正是孔子“乘桴浮于海”心境的反映;

也有人说孔子“与点”是因为曾晳的暮春咏归图,正是儒者大同理想实现后的写照。

请结合你对孔子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二十)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中庸之道》)

子贡问:

“师与商也孰贤?

“师也过,商也不及。

“然则师愈与?

“过犹不及。

”………………(11.16)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3.21)

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

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

17/45

(二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君子亦有恶乎?

“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曰:

“赐也亦有恶乎?

(子贡)曰:

“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17.24)

1、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

(不超过40字)(1分)

2.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

请简要分析。

(二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

“乡人皆好之,何如?

“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3.24)

18/45

一乡之人,宜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

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

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

(朱熹《四书集注》)

正义曰:

言乡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

乡人皆恶之,是恶恶不著。

若乡人之善者善之,恶者恶之,则是善善分明,恶恶显著也。

(何晏《论语集解》、邢昺《论语注疏》)

阅读选文和名家评点,结合选文,自选角度写出你的阅读感受。

(100字左右)

(二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中庸①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6.29)

”(11.16)

”(13.21)

19/45

【注】①程颐曰: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

庸者,天下之定理。

结合选文和注释,你怎样理解“中庸”的涵义?

“中庸”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折衷主义”吗?

(二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克己复礼》《沂水春风》)

子路曰: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孔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其正?

“野哉,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13.3)

”夫子哂之。

1、这两段文字都写了子路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孔子对他的态度。

你从子路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孔子对子路所言持否定态度?

20/45

(二十五)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行三军,则谁与?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1)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

“亡之,命矣夫!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6·

10)

颜渊喟然叹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9·

1、当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时,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试问,得以充分表达这种情绪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21/45

2、孔子通过平时的言行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崇敬。

请结合上面三段谈谈其理由,并作简要分析。

(二十六)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见其二子焉。

“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8.7)

1.“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

“君臣之义”指什么?

2.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

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

22/45

(二十七)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孔子不得中行之人就愿意结交狂狷之人,你赞成孔子的选择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十八)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你是否赞成孔子的观点?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二十九)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求诸己》《君子之风》)

(一)子曰:

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二)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23/45

(三)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四)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

2.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

说说这些观点对你现实生活的启示。

(不超过50字)

(三十)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4/45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曾子曰: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综合上述5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养?

2、你认为这些素养中哪种最重要?

(三十一)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25/45

子贡问友。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孔子回答“子贡问友”,说明了怎样的交友之道?

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观点?

为什么?

(4分)(三十二)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②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乐观”?

(2)你如何看待这种“苦乐观”的?

(三十三)下面《论语》名句是对教学的认识。

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和启发。

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学而致其道》)

26/45

2.有教无类。

(《诲人不倦》)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三十四)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诲人不倦)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诗经》中的含义是什么?

子贡引用它的用意又是什么?

为什么孔子说可以和他谈诗了?

(三十五)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7.1)

27/45

“我非生而知之孝,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7.20)

“予欲无言。

“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7.19)

(1)上述文字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治学态度?

(2)依据上述对话,你认为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思想?

(三十六)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请你谈谈对“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的理解。

28/45

(三十七)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待贾而沽》)

佛肸召,子欲往。

“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然,有是言也。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

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吾岂匏瓜也哉?

焉能系而不食?

注:

佛肸:

晋国大夫范中行的家臣,中牟县的县官,当赵简子攻打范中行,围攻中牟县时,佛肸背叛了范中行,同时坚守中牟县抵抗赵简子。

磷:

薄损。

缁:

黑色。

匏瓜:

指不能实用的苦葫芦。

1、孔子是先秦时期哪个学派的创始人?

请再写出一个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2、上述对话中,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29/45

(一)

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

(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

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

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二)

30/45

不一样。

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

“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

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三)

1.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有天壤之别。

2.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

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

乌鸟尚知反哺,更何况人呢?

(四)

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31/45

2.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