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及井下作业井喷事故典型案例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2128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18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井及井下作业井喷事故典型案例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钻井及井下作业井喷事故典型案例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钻井及井下作业井喷事故典型案例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钻井及井下作业井喷事故典型案例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钻井及井下作业井喷事故典型案例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钻井及井下作业井喷事故典型案例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

《钻井及井下作业井喷事故典型案例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井及井下作业井喷事故典型案例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钻井及井下作业井喷事故典型案例教学提纲Word下载.docx

10月18日利用水泥车打入1.24~1.27g/cm3的加重钻井液184m3进行循环,没有发现溢流。

22日换好各种设备,井下钻具被卡,10月27日,泡油活动解卡,使用1.15~1.20g/cm3的钻井液循环,恢复正常钻进,钻至井深2468.25m完钻。

本次井喷共损失时间近11天,烧毁的设备有B2-300型柴油机5台、自动压风机1台、井口工具、水龙带烧毁以及井架和绞车部分部件;

当班司钻、司机和司助烧伤。

直接经济损失40多万元。

3.事故原因分析

1)井喷及井喷失控原因

⑴当时钻井液密度为1.12g/cm3,而本井该井段设计钻井液密度为1.25~1.27g/cm3,低于设计密度,井底钻井液柱静止时间长达约10h没循环,地层流体不断侵入井筒,是造成井喷的直接原因。

⑵井口未装防喷器,发生溢流无法控制,造成敞喷,是造成井喷失控的主要原因。

⑶思想麻痹,岗位责任制不落实,对井喷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认识不足,自始至终没能认识到该井会发生井喷失控着火,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观原因。

⑷缺乏井控工作经验和相关技术知识,不能针对险情提出有效的井控措施。

井队干部和岗位工人技术素质差,工作标准低,在处理水眼堵塞时,坐岗观察不落实,起出部分钻杆期间在灌钻井液等环节未认真落实,不符合井控工作的有关要求。

2)着火原因

⑴紧急停柴油机措施不当,引起飞车和天然气爆炸,是井喷着火的直接原因。

⑵该井设计中,已告知油气层中有天然气存在,井队未引起高度重视,未采取防火措施,是井喷着火的主观原因。

4.事故教训

⑴加强地层压力及油气特点认识。

钻开油气层后,钻井液密度不能低于该井段设计密度,否则会增加发生溢流甚至井喷的风险。

⑵按标准安装防喷器。

井口不装防喷器,一旦发生溢流无法实现二级井控,造成束手无策。

⑶树立“大井控”理念。

井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钻井设计、钻井施工、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装备配套、人员培训等方面,需要钻井、培训、安全、消防等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相互协调。

⑷高度重视井控技术培训工作。

井控技术培训是正确执行井控技术规定的基础工作,训练有素的人员是贯彻执行好井控技术规定的保证,井控技术培训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必须本着重点在基层、关键在班组、要害在岗位的原则,分层次施教,要培训钻井队每个班组整体作战能力,真正做到班自为战,战之能胜。

⑸认真落实井控岗位责任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案例2.文72-98井井喷着火事故

1、基本情况

根据地质设计,文72-98井是一口一次开发井,该井设计井深360Om,钻探目的是落实文72块沙二下和沙三中的含油气情况。

根据邻井资料该井地质分层是沙二上290Om,沙二下3200m,沙三上350Om,沙三中360Om,定深完钻。

钻井液设计密度:

2900m以前为优质轻钻井液,密度为1.20g/cm3;

2900~3200m密度为1.40~1.45g/cm3;

3200~3600m密度为1.55~1.60g/cm3;

钻遇高压油气层提前50~100m加重钻井液,在油气层段钻遇快钻时要循环观察。

该井于1985年9月30日12:

30一开,1985年10月6日8:

00二开,11月19日用φ215.9mm钻头三开,钻至井深2891.30m发生井喷着火。

井身结构:

φ444.5mm×

257.25m+φ311.1mm×

2730.62m+φ139.7mm×

3600m

套管程序:

φ339.7mm×

257m+φ244.5mm×

2715.99m+φ139.7mm×

3598m

井口装置:

35MPa的双闸板液压防喷器,并配有TYK160Z型液压控制系统,三开前钻井队用钻井液泵进行防喷器试压15MPa不刺不漏。

2、井喷失火事故经过

1985年11月20日18:

00井队生产会安排要在11月21日0:

00~8:

00班边打钻边加重,在2900m以前密度提高到1.40~1.45g/cm3。

故司钻接班后在继续打钻的同时组织当班人员加重,钻井液密度由接班时的1.23g/cm3提到1.29g/cm3,钻到4:

00时副司钻上钻台扶刹把,在5:

25时钻到井深2886m连续出现6m快钻时,钻时分别为5min。

5min、1Omin、5min、10min、7min。

地质工在5:

45时捞取砂样时发现钻井液增多循环罐外溢钻井液和井涌,马上告诉司钻立即上钻台上提方钻杆同时通知机房停泵,当时方钻杆方余为0.3m,当方钻杆下接头提出转盘面,顶出大方瓦,第一个单根出转盘面4~5m时已发生强烈井喷。

6:

02喷高20m左右,司钻刹住刹把挂上钳头,此时大方瓦已喷出,无法坐吊卡,司钻立即组织加重钻井液,住井干部钻井技术员马上打开放喷闸门,关液压防喷器,油压由15MPa降到零,开后有0.5min又升到15MPa,又关时又降到零。

连续四次没关住。

副司钻又关几次还是没关住。

23泥浆工在泵房加重时发现振动筛火光一闪随即钻台上起火,此时队长赶到井场,在失火的情况下又关防喷器,储能罐油压由15MPa又降到零,当队长去关防喷器时方钻杆已溜人井内,闸板已失效。

3、事故原因分析

1)井队无井控安全意识.在钻遇快钻时的时候,不应继续钻进,应停钻关井观察.

2)井队技术素质差,井口安装不完善,交接不清楚。

表现在:

(1)钻开高压油气层前钻井队没有进行井控学习和井控演习.井喷发生后,钻井队技术员、副司钻未能关住防喷器。

当环空停喷以后发现上防喷器芯子卡着方钻杆,说明防喷器和液控管线是好的。

(2)井队未能贯彻执行《井控条例》。

地质设计2900m进入沙二下高压油气层并提前50~100m加重,井队打到2886m密度仅1.29g/cm3,而地层实际提前14m进入沙二下高压油气层,出现快钻时未及时停钻循环观察,无人观察井涌情况,没有及时关防喷器,最后导致井喷。

3)防喷器和液控系统不匹配。

由于液控系统容量小,在操作后油压降的幅度大,故工程公司管子站在安装时少装了一个头,防喷器下闸板未接,造成了操作失误一次。

4)技术管理较差、岗位不严、不负责任。

(1)钻井队在打开高压油气层前,生产会、井队长、井队工程技术员、井队地质对在290Om以前将密度提到设计要求的1.40~1.45g/cm3都有过要求,但没有具体落实到实处。

钻至井深2886m密度尚为1.29g/cm3。

工程、地质都未严格把关停钻加重,麻痹大意。

(2)在出现快钻时时各岗位人员没有坚守岗位。

无人观察油气侵,待地质工在5:

54捞砂样时才发现严重井涌,井涌量很大,再加上关井太晚,关井中又出现失误,随之引起强烈井喷。

对井喷的先期预兆无人发现,管理上十分松懈。

(3)钻井公司、钻井大队对钻开高压油气层前的检查、技术组织的落实不认真,思想上不重视,公司对井队的具体要求不够明确,对防喷器试压操作方法没有使队上有关人员真正掌握。

5)文南地区的文72块,断块复杂,油气层压力异常,是当时开发的新地区,该井队又缺乏打高压井的经验,思想上麻痹大意,是造成这次井喷的原因之一。

4、事故处理经过

11月21日早上局、公司领导和有关人员赶到现场,8:

00时钻台上有一股火,火势很大,火苗高8m,钻台下在灌钻井液管线处冲出一股火直喷井架大梁,喇叭口和防喷器连接法兰刺出一股火,直烧防喷器;

喇叭口一股火火势很大。

当时风向是东北风,火烧的是西南方向井架大腿,人无法接近,井架随时有倒塌的可能。

10:

30研究决定先拉倒井架,第一次用拖拉机拉东北角崩绳,绷绳被拉断井架未倒。

第二次拉死绳固定方向绷绳,井架倒在2号大腿方向,随即组织力量清理进场,托出油罐、发电房、机房柴油机、泵及倒塌井架。

14:

00组织8部消防车进行灭火未成功,在16:

10又进行第二次消防车灭火仍未成功。

11月22日(第二天)12:

40又组织15部消防车灭火未成功。

00在消防水龙的掩护下开始清理钻台,拉下钻台上的杂物,15:

50把烧坏的钻机用2台拖拉机拉下钻台。

由于井架倒塌,水龙头鹅颈管与由壬头的焊缝处被折断,从钻杆内喷出的一股天然气从鹅颈管的弯管处直扑钻台,火势很大,为使燃烧的气体向上喷,在消防水龙的掩护下气焊工在钻台上割掉2个鹅颈管法兰螺丝(还剩2个)时,套上钢丝绳拉鹅颈管两次都未拉断,在第二次向后拉时使井架底座向后移动30cm左右,把防喷器与喇叭口的连接法兰拉偏,气体从法兰处向钻台前方剌去。

当天研究决定将喇叭口和方钻杆割断,拖出井架底座,让火势集中向上喷再组织灭火换防喷器。

研究试验带火切割方法。

当天晚上研究后定下两套方案:

(1)电弧气暴切割,人在2m以外操作;

(2)如第一套方案不行则用电焊割断。

第三天(11月23日)9:

30时,环空气量减少停喷,在消防水龙的掩护下割断大、小鼠洞、井架底座拉筋和井口喇叭口。

从防喷器下四通处接管线向环空灌水70余方,准备割断方钻杆,14:

40在防喷器上0.3m处割方钻杆,操作者站在离井口2m处的掩体内。

03从四通割透方钻杆随之有火苗喷出约0.5m,但未全断。

17:

25用拖拉机拖出井架底座,同时方钻杆断落。

着了2天11h的大火熄灭,天然气从井口喷出,气柱高约5m。

第四天(11月24日)11:

40换装35MPa全封式液压防喷器及放喷管线,接着打入密度1.60-1.62g/cm3的钻井液40.5m3,15:

31,历时3d9h39min的井喷着火彻底制服。

本次井喷失火烧掉塔式井架一部,大庆Ⅱ型钻机一台,水龙头、大钩、游动滑车、天车、转盘各一台,钻台工具一套,一号柴油机受到部分损害。

5、事故教训

1)井控工作要常抓不懈,不能时紧时松,往往是几年不出事人们思想就会麻痹,结果是抓而不严、严而不细,漏洞百出;

2)各种井控装备、设施应按照标准进行安装、测试;

3)钻井施工中必须遵守各项井控制度;

4)从钻井公司到井队对井控工作必须真正在思想上重视,在管理和技术组织注重各项制度和技术措施的落实。

案例3.下6—11井井喷事故

下6-11井是河南油田沁阳区块的一口生产井,位于河南省泌阳县黄湾村,设计井深1500m,实际井深1208.76m,井口未安装防喷器。

该井由河南石油会战指挥部32686钻井队承担钻探任务,于1980年8月7日4:

30一开,表层设计井深53m,实际表层套管下深49.87m。

8月9日10:

45二开。

8月15日6:

50钻至井深974m时,发现架空槽返出钻井液中有油花气泡,钻井液密度由1.07g/cm3下降到1.02g/cm3,当时钻井指挥部要求井队停钻处理钻井液,并送去16t重晶石粉,而井队只卸了5t,退回11t,该队当天没有停钻加重处理钻井液,继续钻进。

8月16日12:

00配重浆加重,钻井液密度提至1.05g/cm3,仍发生溢流,未引起重视继续钻进,16:

00发现钻井液油气侵十分严重,返出的钻井液80%为原油,此时钻井液密度范围为1.00~1.03g/cm3,8月17日8:

00~11:

30继续钻进,11:

30~20:

00循环处理钻井液,加重晶石14t,搬土粉8t,钻井液密度提至1.05g/cm3,钻井液漏失约100m3,2h后密度小于1.00g/cm3。

8月18日8:

00~14:

45因无钻井液循环,起钻,14:

45~18:

00等加重材料,18:

00~20:

05配60m3加重钻井液,23:

10发现井口出气,并有原油从架空槽流出,此时空井,钻井液突然喷出,最高至天车5m以上,砂石撞击井架有火花出现,8月19日8:

00以后,出现间隔性井喷,喷出的原油增多,喷高30~55m。

停了2口注水井后,喷势逐渐减弱,利用井喷的间隔时间,往井内灌清水,见不到液面,井内还发出轰隆声,至00:

00井壁垮塌停喷。

井喷时间35h14min,之后通井打水泥塞填井。

⑴钻井液密度过低。

最低小于1.00g/cm3,是造成井喷的直接原因。

⑵井口未装防喷器,发现溢流无法控制,造成敞喷,是造成井喷失控主要原因。

⑶地层压力不清,是造成井喷的主要原因。

⑷思想不重视,措施不到位。

3天内连续发生多次井涌未引起高度重视,仅采取循环观察,甚至盲目继续钻进;

无重浆和加重材料储备,造成空井等停现象。

⑸井身结构设计不合理,加重时出现上吐下泄现象。

⑹处理井喷措施不当,贻误了处理井喷最佳时机。

钻开油气层后,所用钻井液密度以平衡地层压力为原则,否则会增加发生溢流甚至井喷的风险。

⑵加强井控安全意识。

连续3天发生多次井涌未引起高度重视,未认识到井喷的危害,井控安全意识需加强培训和学习。

⑶按标准安装防喷器。

⑷加大应急物资储备。

无重浆和加重材料储备,发生溢流和井喷不能及时加重钻井液。

钻开油气层前,应储备足够的重浆和加重材料,做到有备无患。

案例4.文13-73井井喷失控着火事故

1.概述

文13-73井为文13断块的一口开发井,设计井深355Om。

1987年1月26日4:

30第一次开钻,1月31日第二次开钻,3月25日第三次开钻。

套管程序:

φ339.7mm×

330.5m+φ244.5mm×

2952.71m

KPY23-350(双半封+万能)液压防喷器。

该井钻至井深3436m时,因盲目混油,造成井内液柱压力急剧下降,于1987年4月11日11:

30发生强烈井喷,随后又因误操作,引起井喷失控。

4月15日9:

02,井内喷出物撞击井架底座引起火星,造成天然气爆炸着火。

经16d8h2min的抢险制服了井喷,于4月27日19:

32结束了这场井喷失控着火事故。

全井设备烧毁,死亡一人,伤2人,该井报废,直接经济损失492.4万元。

2.事故发生经过

1)事故经过

文13-73井于1987年4月11日钻至井深3436m。

钻井液密度1.86g/cm3,粘度86s,井下摩阻较大。

为改善钻井液性能,决定混油处理。

(混油前,既未加重钻井液,又未作有关计算,混油中没有控制混油速度。

)采取边混油边钻进的方法,在短暂的1.5h内,往井内先后混入饱和盐水4.5m3、原油24m3。

混油期间,值班干部回宿舍吃饭,未安排人员监视液面变化。

4月11日11:

05,方钻杆打完,钻至井深3459.38m,钻井液密度降至1.72g/cm3。

11:

20接好单根后,循环返出钻井液的密度已降至1.67g/cm3,致使钻井液液柱压力远低于地层空隙压力(地层孔隙压力系数为1.76)。

25发生井涌,11:

35井喷喷高10余米,在慌乱中,实习员在未开启节流阀,且钻井液泵仍在工作的情况下,抢关防喷器,使套压从5MPa急剧上升至22MPa,终将液动阀外法兰焊缝处放喷管线憋断,随后抢关上液动阀。

37工长等三人抢开司钻一侧4″高压闸门,由于井压过高,出口又是90度急弯头,在开启5~6圈后,这侧4″闸门外法兰焊缝又被憋断,造成全井井喷失控。

工长被打断的放喷管线击中,当场牺牲,另两人被气流推出,受重伤。

高压油气流迅猛地从失控的井口喷出,整个井场被油气淹没。

3.事故处理过程

事故发生后,油田立即成立了抢险指挥部。

4月12日,在抢险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路队伍纷纷奔赴现场,做好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

为抢出牺牲的工长,突击队员们在10余支消防枪猛烈水射流的掩护下,逼近井口,于12日17:

20将工长抢出。

4月13~14日,通过地面高压管汇强行压井,先后两次分别压入36m3和154m3密度为2.00g/cm3的钻井液,均无效果。

由于压井排量跟不上喷量,且压井压力高达28~30MPa,为防止水龙带、管汇等爆裂,出现更为复杂、危险的局面,决定放弃压井方案。

4月15日9:

02,因井内喷出物撞击井架底座引起火星,导致天然气爆炸着火。

9:

15井架烧塌,9:

22油罐爆炸,井场一片火海,设备被吞噬一光。

抢险指挥部根据进一步恶化的形势,决定抢险分两个方案同时进行,

(1)迅速清障灭火,强换井口压井。

(2)利用邻井打救援井(后因井喷井塌,放弃救援井的施工)。

4月16~21日,做全面清障的准备工作。

由于该井油气层压力高(约61MPa),油气同喷,井口中心温度高达1400℃,火焰喷高约47m,离井口80余米就烽烫灼人,给抢险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抢险组首先在10000m2的范围内筑起高1.2m、长约400m的围墙,以放水冷却井口,在围墙四周开挖了深1.5m的循环水沟,利用邻近引黄支渠,并联了6台NB-600钻井液泵及机组,保证给抢险作业提供充足的水源。

在井场四周抢接了2000余m的φ127mm钻杆作为冷却供水主管线,同时突击制作了消防铁水枪、抓钩机和长气割枪等工具。

4月22日,清障工作全面展开。

清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统一指挥,带火清障,先易后难,先外后里,切拖结合,分项作业。

在消防水枪的水幕掩护下,首先清除被烧毁的井架、钻具及外围活动房。

4月23日,将油罐、发电房和液控系统等拖出。

4月24~26日,因井塌,火势有所减弱。

各抢险组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统一指挥下,加速清障。

在此期间,除井口部分井架底座残骸外,全井清障工作基本结束。

4月27日,火势进一步减弱,突击队在水力掩护下可以靠近井口。

为此,抢险指挥部决定停止清障,强换井口。

4月27日11:

05,将旧井口拆除,11:

10装上准备好的新井口(KPY35-35双闸板液压防喷器及四通),同时接上了控制管线和节流压井管线等,试关井一次成功。

50~19:

32,压井,井口压力基本无显示。

实际灌入密度为1.65~1.70g/cm3的钻井液84m3,井口压力为零,关井观察。

至此,一场历时16天8小时的严重井喷失控着火事故得以解除。

3、原因分析

(1)混油方法错误。

混油前,既未加重钻井液,又未作有关计算,混油中又没有控制混油速度,采取边混油边钻进的方法。

(2)未认真落实坐岗制度;

(3)关井方法错误。

在未开启节流阀,且钻井液泵仍在工作的情况下,关防喷器,造成液动阀外法兰焊缝处防喷管线憋断。

(4)放喷管线中采用90°

急弯头。

4.事故的教训

1.井控工作是钻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刻也不能放松;

2.钻井施工中必须遵守各项井控制度,井控制度是从各种已发生过的井控问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3.加强各岗位人员的井控培训,不要走过场;

4.发生井涌、井喷时各岗位人员应临战不乱,避免误操作;

5.各种井控装备、设施应按照标准进行安装、测试。

案例5.王四12-2井井喷事故

王四12-2井是江汉油田王场油田的一口老区调整井,位于湖北省潜江市境内,设计井深2050米,设计目的层是下第三系潜江组四段,由钻井公司32326钻井队施工。

该井于1989年8月22日开钻,133/8〞表层套管下深96.68米,95/8〞技术套管下深1032.66米。

三开前,井口装有KPY23-35液压双闸板防喷器,放喷管线未接出井场,回收钻井液管线接在4号罐上。

井喷前的钻具组合:

81/2〞钻头+7〞钻铤77.58米+61/4〞钻铤79.03米+5〞钻杆+41/2〞方钻杆。

钻柱未带钻杆回压凡尔,方钻杆未装旋塞。

钻头喷嘴为ф14+ф11+0。

根据实钻情况,本井虽然处于潜二段泥岩裂缝油藏发育地区,但钻开潜二段未发现大的油气显示。

1)事故发生经过

9月16日凌晨正常钻进中。

4︰00交接班(四班两倒制),井下情况正常。

4:

11~4:

28:

接单根(井深1481.22米),未发现异常情况。

40:

司钻将刹把交给内钳工(农民协议工),离开钻台到材料房去锯旋绳。

55:

钻井液工舀钻井液时发现液面有少量油花和气泡,经测量发现,钻井液密度由1.31g/cm3降至1.30g/cm3,粘度由51秒升至63秒,钻井液工将这种情况告诉了当班地质工和净化工,地质工去观察了钻井液槽和1号、2号循环罐,证实液面确有气泡,去找司钻汇报,但未找到。

5:

05:

槽面气泡增多,油气味浓,仍未引起重视。

35:

代替司钻的内钳工见泵压不正常,停钻检查,发现钻井液从井口喇叭口溢出,凭经验判断要井喷,于是立即鸣笛报警。

司钻听到报警后,跑到井口,发现钻井液外溢,急忙上钻台接过刹把,未采取关井措施,只想着接回压凡尔。

卸方钻杆时大钳打滑,3分种后才卸开,此时钻杆内已开始喷钻井液。

井口操作人员先试图把回压凡尔接在井口钻杆上,因喷钻井液,几次都未能接上,副队长又抱起回压凡尔往方钻杆下面接,因钻台极滑,难以操作,多次抢接均未成功。

在钻台上的人员抢接回压凡尔的同时,钻台下的人员已打开2号放喷闸门,关了防喷器,控制了环空。

柴油机工启动了3号柴油机,停了1、2号柴油机,切断了机泵房电源,还用水冷却了1、2号柴油机的排气管。

45:

一声巨响,4号循环罐处燃起大火,火势迅速蔓延,钻台上人员终未能抢接上回压凡尔,撤了下来。

井口钻具内流体失控,油气大量喷出,喷高超过井架天车。

47:

井架上二层平台附近主油气流着火,火焰高达45米以上。

因环空油气在往4号循环罐放喷,循环系统及机泵房等处燃起大火。

6:

13:

井架烧塌。

2)事故处理经过

第一阶段(9月16日~18日):

临时救急,解决水源,着力灭火,组织反循环压井。

井喷发生后,公司蹲点干部及井队职工马上组织起来,抢出井场氧气瓶、资料及发电机,并打开储油罐盖子,关闭油管线闸门,迅速上报险情。

局、公司领导赶到现场后,迅速成立了抢险指挥部,立即实施应急措施。

(1)组织消防车、水泥车向井口浇水,冷却井口,掩护突击队员接近井口工作。

(2)实施手动锁紧防喷器闸板控制环空,撤走防喷器远程控制台。

(3)在井场四周抢筑土围堤,控制喷出物扩散,防止火势蔓延。

(4)准备加重钻井液,抢接反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