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基本法律法规精选试题9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1614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基本法律法规精选试题9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基本法律法规精选试题9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基本法律法规精选试题9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基本法律法规精选试题9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基本法律法规精选试题9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基本法律法规精选试题9Word文件下载.docx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基本法律法规精选试题9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基本法律法规精选试题9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基本法律法规精选试题9Word文件下载.docx

(2)非法中介机构以“投资咨询机构”“产权经纪公司”“外国资本公司或投资公司驻华代表处”的名义,未经法定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非法买卖或代理买卖未上市公司股票。

(3)不法分子以证券投资为名,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诈骗群众钱财。

  3.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或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股东累计超过200人的,为公开发行,应依法报经( )核准。

未经核准擅自发行的,属于非法发行股票。

  A.中国证监会

  B.中国期货业协会

  C.证券交易所

  D.国务院

  『正确答案』A

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或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股东累计超过200人的,为公开发行,应依法报经中国证监会核准。

未经核准擅自发行的,属于非法发行股票。

  4.公开发行股票应依法报经中国证监会( )。

  A.审批  B.核准  C.备案  D.注册

  5.向特定对象转让股票,未依法报经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转让后,公司股东累计不得超过( )人。

  A.100  B.200  C.300  D.400

向特定对象转让股票,未依法报经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转让后,公司股东累计不得超过200人。

  6.以下关于股票发行的说法正确的有( )。

  Ⅰ.股票承销、经纪(代理买卖)、证券投资咨询等证券业务由中国证监会依法批准设立的证券机构经营,未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经营证券业务

  Ⅱ.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或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股东累计超过100人的,为公开发行,应依法报经中国证监会核准

  Ⅲ.非公开发行股票及其股权转让,不得采用广告、公告、广播、电话、传真、信函、推介会、说明会、网络、短信、公开劝诱等公开方式或变相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发行

  Ⅳ.严禁任何公司股东自行或委托他人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转让股票

  A.Ⅰ、Ⅲ     B.Ⅱ、Ⅳ

  C.Ⅰ、Ⅲ、Ⅳ   D.Ⅰ、Ⅱ、Ⅲ、Ⅳ

  『正确答案』C

  7.《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未经法定机关核准,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的,责令停止发行,退还所募资金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 )的罚款。

  A.1%以上5%以下

  B.3%以上5%以下

  C.1%以上10%以下

  D.3%以上10%以下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擅自公开或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未经法定机关核准,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的,责令停止发行,退还所募资金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1%以上5%以下的罚款;

对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证券设立的公司,由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机构或者部门会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取缔。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8.《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对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证券设立的公司,由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机构或者部门会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取缔。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 )的罚款。

  A.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B.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C.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D.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1%以上5%以下罚金。

  A.3   B.5

  C.7   D.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1%以上5%以下罚金。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1

  B.3

  C.5

  D.7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的犯罪构成、刑事立案追诉标准及其法律责任

  1.关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的犯罪构成,叙述正确的有( )。

  Ⅰ.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制度以及投资者(即股东、债权人和公众)的合法权益

  Ⅱ.本罪的主体主要是个人

  Ⅲ.本罪在主观上无论故意,还是过失都构成本罪

  Ⅳ.本罪行为人的罪过实质是诈欺募股或诈欺发行债券

  A.Ⅰ、Ⅳ

  B.Ⅰ、Ⅲ

  C.Ⅱ、Ⅳ

  D.Ⅱ、Ⅲ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的犯罪构成。

本罪的主体主要是单位。

自然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成为犯罪的主体。

本罪在主观上只能依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本罪。

  2.《证券法》规定,禁止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从事的损害客户利益的欺诈行为包括( )。

  Ⅰ.违背客户的委托为其买卖证券

  Ⅱ.不在规定时间内向客户提供交易的书面确认文件

  Ⅲ.挪用客户所委托买卖的证券或者客户账户上的资金

  Ⅳ.未经客户的委托,擅自为客户买卖证券,或者假借客户的名义买卖证券

  A.Ⅳ       B.Ⅲ、Ⅳ

  C.Ⅱ、Ⅲ、Ⅳ   D.Ⅰ、Ⅱ、Ⅲ、Ⅳ

《证券法》规定,禁止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从事下列损害客户利益的欺诈行为:

(1)违背客户的委托为其买卖证券。

(2)不在规定时间内向客户提供交易的书面确认文件。

(3)挪用客户所委托买卖的证券或者客户账户上的资金。

(4)未经客户的委托,擅自为客户买卖证券,或者假借客户的名义买卖证券。

(5)为牟取佣金收入,诱使客户进行不必要的证券买卖。

(6)利用传播媒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提供、传播虚假或者误导投资者的信息。

(7)其他违背客户真实意思表示,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

  3.欺诈客户行为给客户造成损失的,( )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A.交易所

  B.行为人所在证券公司

  C.行为人

  D.证券业协会

欺诈客户行为给客户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4.《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规定,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涉嫌下列( )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Ⅰ.发行数额在300万元以上的

  Ⅱ.发行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

  Ⅲ.伪造、变造国家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相关凭证、单据的

  Ⅳ.转移或者隐瞒所募集资金的

  C.Ⅱ、Ⅲ、Ⅳ

  D.Ⅰ、Ⅲ、Ⅳ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的刑事立案追诉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规定,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发行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

(2)伪造、变造国家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相关凭证、单据的。

(3)利用募集的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4)转移或者隐瞒所募集资金的。

(5)其他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条规定,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

  Ⅰ.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Ⅱ.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Ⅲ.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1%以上5%以下罚金

  Ⅳ.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1%以上10%以下罚金

  A.Ⅰ、Ⅲ  B.Ⅰ、Ⅳ  C.Ⅱ、Ⅲ  D.Ⅱ、Ⅳ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条规定,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1%以上5%以下罚金。

  非法集资类犯罪的犯罪构成、立案追诉标准及其法律责任

  1.下列关于非法集资类犯罪的犯罪构成,说法正确的有( )。

  Ⅰ.犯罪主体为单位

  Ⅱ.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Ⅲ.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Ⅳ.犯罪客观表现为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集资行为

  B.Ⅰ、Ⅲ、Ⅳ

  C.Ⅰ、Ⅱ、Ⅳ

  D.Ⅱ、Ⅲ、Ⅳ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非法集资类犯罪的犯罪构成。

非法集资类犯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2.以下不属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的是( )。

  A.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B.未经依法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

  C.非法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外汇买卖

  D.制造、贩卖假币金额较小

《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规定:

本办法所称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从事的下列活动: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2)未经依法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

(3)非法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外汇买卖。

(4)中国人民银行认定的其他非法金融业务活动。

  3.( )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

  A.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B.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C.非法集资

  D.变相集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

  4.《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应予立案追诉的情形包括( )。

  Ⅰ.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Ⅱ.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

  Ⅲ.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Ⅳ.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A.Ⅰ、Ⅲ  B.Ⅱ、Ⅲ

  C.Ⅰ、Ⅳ  D.Ⅱ、Ⅳ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非法集资类犯罪的立案追诉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2)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集资诈骗罪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

  Ⅰ.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Ⅱ.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Ⅲ.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Ⅳ.并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金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非法集资类犯罪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集资诈骗罪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6.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 )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 )万元以上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10;

100

  B.20;

200

  C.20;

  D.10;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4)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7.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 )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 )人以上的。

  A.20;

  B.30;

150

  D.30;

  8.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 )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 )万元以上的。

50

  C.10;

  D.20;

  9.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及时清退所吸收资金的( )。

  A.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

  B.处以罚金

  C.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D.处以管制或者拘禁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及时清退所吸收资金,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情节显著轻微的,不作为犯罪处理。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认定

  1.关于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行政责任的认定说法正确的是( )。

  Ⅰ.发生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对负有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公平义务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视情形认定其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承担行政责任,但其能够证明已尽忠实、勤勉义务,没有过错的除外

  Ⅱ.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责任人员可以提交公司章程,载明职责分工和职责履行情况的材料,相关会议纪要或者会议记录以及其他证据来证明自身没有过错

  Ⅲ.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之外的其他人员,确有证据证明其行为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具有直接因果关系,包括实际承担或者履行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组织、参与、实施了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或者直接导致信息披露违法的,应当视情形认定其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Ⅳ.有证据证明因信息披露义务人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指使,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在认定信息披露义务人责任的同时,应当认定信息披露义务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信息披露违法责任

  A.Ⅰ、Ⅲ

  B.Ⅱ、Ⅳ

  C.Ⅰ、Ⅱ、Ⅲ

  D.Ⅰ、Ⅱ、Ⅲ、Ⅳ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行政责任的认定。

根据《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行政责任认定规则》的规定,本题四个选项的叙述都是正确的。

  2.在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行政责任的认定中,信息披露违法责任人员的责任大小,可以从( )方面考虑责任人员与案件中认定的信息披露违法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后果的关系,综合分析认定。

  Ⅰ.在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Ⅱ.知情程度和态度

  Ⅲ.职务、具体职责及履行职责情况

  Ⅳ.工作经历

  A.Ⅰ、Ⅱ、Ⅲ    B.Ⅰ、Ⅱ、Ⅳ

  C.Ⅰ、Ⅲ、Ⅳ    D.Ⅰ、Ⅱ、Ⅲ、Ⅳ

信息披露违法责任人员的责任大小,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责任人员与案件中认定的信息披露违法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后果的关系,综合分析认定:

(1)在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知情程度和态度。

(3)职务、具体职责及履行职责情况。

(4)专业背景。

(5)其他影响责任认定的情况。

  3.在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行政责任的认定中,认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考虑情形包括( )。

  Ⅰ.未直接参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Ⅱ.不配合证券监管机构调查

  Ⅲ.在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被发现前,及时主动要求公司采取纠正措施或者向证券监管机构报告

  Ⅳ.受他人胁迫参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A.Ⅰ、Ⅱ、Ⅲ   B.Ⅰ、Ⅲ、Ⅳ

  C.Ⅰ、Ⅱ、Ⅳ   D.Ⅰ、Ⅱ、Ⅲ、Ⅳ

认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考虑情形:

(1)未直接参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2)在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被发现前,及时主动要求公司采取纠正措施或者向证券监管机构报告。

(3)在获悉公司信息披露违法后,向公司有关主管人员或者公司上级主管提出质疑并采取了适当措施。

(4)配合证券监管机构调查且有立功表现。

(5)受他人胁迫参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6)其他需要考虑的情形。

  4.在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行政责任的认定中,认定为不予行政处罚的考虑情形不包括( )。

  A.当事人在信息披露违法事实所涉及期间,由于不可抗力、失去人身自由等无法正常履行职责的

  B.受他人胁迫参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C.对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不负有主要责任的人员在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发生后及时向公司和证券交易所、证券监管机构报告的

  D.当事人对认定的信息披露违法事项提出具体异议记载于董事会、监事会、公司办公会会议记录等,并在上述会议中投反对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