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Word下载.docx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治疗”和“指导”意识较强,选择心理障碍的较多,选择发展性问题的较少,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肆意医学化,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
有的学校让校医充当心理辅导人员,像医院里记录病历一样来对学生情况进行登记。
不少学校的领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错误的宣传,使学生认为只有当心理有疾病时才能去心理咨询室,这种医学化的倾向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据笔者调查,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包括学习、自我、人际关系和生活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其比例分别为30%、20%、30%和20%左右。
在我们另一项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压力事件的调查中,则发现有30%属于学习方面,40%属于人际关系方面,其他方面的占30%。
可见,学习、自我、人际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是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
根据个案和调查统计,心理疾病、心理障碍不到学生总数的1%。
这就是说,中小学生的心理从总体上来说是健康的,只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适应性的问题,不能和医学意义上的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简单地混为一谈。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常有片面化倾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片面化的倾向。
有人过多地关注各种心理测验,依赖测验所得到的分数,这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有的学生参加心理测验后由于分数较低,不仅受到同学的嘲笑,在自己内心也留下了深深的阴影,把自己归为“异类”,结果导致心理真的出现了问题。
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教育者趋向于选择中学生,忽视了小学生和毕业班的学生。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而毕业班的学生面临升学,没有时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而出现了教育对象上的片面化。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上,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教育,如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能力培养、耐挫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的性格、情绪等方面内容,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教育和职业心理教育(为学生在职业定向、升学考试及职业分析、兴趣的了解与测试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实际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上述三方面的教育同时进行。
此外,有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偏重心理咨询、轻视心理辅导,偏重学生个体、忽视学生群体,重视调适性心理咨询、轻视发展性心理辅导,这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易陷入形式主义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表现为,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配备了教师,但是由于教育者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往往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再加上宣传上的不力,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课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前来咨询的学生寥寥无几,仅是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硬件”之一。
另一种表现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为一谈。
有人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看作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有人把心理问题和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用德育的方法来对待心理问题。
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任务、实施方法有明显的区别。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常忽略教师这个群体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而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
殊不知,教师的情绪、情感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情感,况且,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
一般认为,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需要,不能表现出烦躁、沮丧等情绪,这不能不造成角色过度负荷,而且其角色的多重性(教师既是学生的教师,又是一家之长、孩子的家庭教师、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社会的模范公民),也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出种种心理调节。
因此,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这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我校心理教育的具体做法
1.重视教师培训
①请专家来校上课。
如丽水学院教科所所长虞伟庚、浙师大心理学博士陈波等来校上课,开专题讲座。
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并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校长、行政领导,心理教师不定期就某些专题给全体老师开课。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掌握基本方法和技巧。
③经常派心理教师外出培训、参加年会等,及时带回新的信息,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④不定期组织心理教师前往心理教育工作做的较好的学校取经、交流。
⑤注重培养心理健康教师的后备力量,对于一些对心理健康教育有兴趣,并且较有潜质的教师注重培养,。
每周由六位心理心理教师轮流开设团体心理辅导公开课,要求各位任课教师每月至少听一堂心理辅导课,各位班主任每月至少上一堂心理辅导课,并做好检查工作。
2.设置知心桥信箱
在九二年知心宫基础上于一九九五年设立起来,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起始阶段起到很大的作用。
因为,当时的学生对心理问题还是很忌讳,多数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敢直接面对教师,知心桥信箱就成了许多同学安全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当时在操作时,成立了一批这方面兴起的教师和学生,专人负责将各类问题的信件送给有专长的教师手中负责回信,学生(主要是高二高三学生)则负责初中一些容易解决的问题的解答,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我们则通过广播站、黑板报予以不署名广播、刊登,给更多的学生予以指导,在当时条件下给我校学生中形成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它仍然是我们联系学生的重要途径。
主要是预防、矫正。
3.建立心理咨询室
建于一九九九年。
我们从知心桥信箱中看到了不少仅仅靠书信交流是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有时偶然叫学生谈,又没有一个让学生感到安全的场所,于是我们学校一个较为偏僻的地方设立了一个简陋的心理咨询室。
当时,它是与知心桥信箱捆绑在一起,二OO三年后,已逐步走上成熟。
现在除周五外每天向学生开放,六位有省发资格证的教师按规范化要求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咨询室的建设也已走出规范。
4.成立知心社
成立于去年,是由一批注重自身心理健康并想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品质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组成的。
按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合理搭配分组。
具体操作时,如交流、探讨则让同一层次的成员在一起;
在开展活动时,则进行互补,让层次低一点的成员能从素质高的成员那儿得到积极的影响;
还在成员之间形成互助机制,管理教师根据各成员情况合理地给他们结成互帮互助“对子”,促使他们共同提高;
知心社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经常给成员开讲座,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传授给他们一定的心理自我调节技巧,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品质;
这些成员还有一些重要的任务,就是让他们经常注意周围同学的心理,如发现情况及时了解、劝解,对于自己估计不易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心理教师,使得需心理帮助的同学能及时得到心理干预,同时,通过知心社成员的影响,让更多的学生来自视自己心理素质的提高。
现在他们在学生中是“星星之火”,相信很快会形成“燎原”之势。
5.积极开专题讲座
针对一段时间以来,根据知心桥信箱和咨询室咨询情况来确定讲座的主题,或者根据某个群体的共性问题来确定主题,如高三考前辅导。
或者是某方面心理品质提高,或各心理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开设讲座,主要侧重于发展性层面。
6.经常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面向绝大多数的发展性教育。
如重视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品质提高专题宣传,学会宽容、学会尊重、如何面对挫折等专题的宣传。
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为其他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奠定舆论基础。
本学年已开办了“冬天里的童话”“尊重、理解、宽容”二期主题宣传活动。
7.开团体心理辅导课
针对某群体的共性问题进行辅导,如考试焦虑,学习动机不够,压力过大等方面相似的同学一块辅导,是介于个体心理咨询和专题讲座的一种形式,侧重于矫正、预防层面。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先由各班主任根据本班所需解决问题提出申请,校心理辅导中心根据各位心理教师特点指派教师前去辅导,此举受到了各位班主任的极大欢迎。
8.积极举办班主任组织的心理方面的主题班会
目的是多方位的,并努力与德育相结全。
在方向上、内容上政教处给出一定的范围和要求,便于班主任操作(要求、范围附后)。
为了抓落实,使班主任尽快能操作好这类主题班会,政教处作出如下措施:
(1)起始阶段,班主任较难操作的主题班会(心理方面)课可点题的心理辅导教师去开课。
(2)每个班主任每月至少听一节心理教师上的主题班会示范课。
(3)每位班主任每月一般上两节心育方面的主题班会课。
(4)挑选一些上的较好的班主任上示范课,被选上与周考核挂钩。
(5)示范课后及时研讨、交流。
通过上述措施就是要尽快让班主任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9.在教师中组织“心理教育沙龙”
目的是借助这样一个载体让有兴趣的老师交流心得、体会,探讨解决教学、教育过程中碰到心育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心育水平。
同时,通过这样一个民主宽松的组织吸引更多的教师重视心育问题,提高心育水平。
10.针对性开展课题研究
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发展。
在确定课题时,做到与学校心理健康现状相结合。
做到课题研究能更好地指导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基础。
目前,已完成省市级课题一个,《农村综合高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于今年2月又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确定为国家级课题。
为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使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一开始就能够科学化地进行,为了认真总结经验重视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各种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必要开展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科研。
同时,由于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它与一般的学科教育课程教育不同,其成果不在于学生掌握多少心理学的名词和定义,而主要表现在接受教育后,学生个体心理素质水平的发展程度。
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其质的提高,有赖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指导。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科学研究的不足和学科发展不平衡直接相关。
要充分认识青少年身心发展变化的规律,掌握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正相关技术、原则、途径和方法等。
按照:
调查研究-考察论证-确定课题-制定方案-开题论证-收集资料-实验研究-进行总结-撰写报告-专家鉴定等环节,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
在拟定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时,采取宁小勿大的策略,是取得成功的一种重要策略。
跟这种小课题易实施的状况相反,大课题往往难以做透。
况且,课题题目过大,不但力不从心,难免半途而废。
就算是勉强成事,亦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就教育课题的研究对象而言,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实际工作中熟悉的事例,有效运用手头拥有的材料,从近处着手,充分论证,挖掘一个有意义的课题,瞄准一个恰当的目标,逐步推进,以便收到深远的效果。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应注意方法的科学化。
实践证明,采用“八个结合”是课题取得成效,保证其科学性的重要方法。
(1)、外聘专家顾问与着力培养本校骨干教师相结合;
(2)、学习心理学理论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3)、发展性的集体心理素质教育与个别监护矫正相结合;
(4)、传统有效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5)、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6)、提高教师心理素质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相结合;
(7)、学校心理教育与社会、家庭心理教育相结合;
(8)、开设专门课程与学科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
11.建立部分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障。
它可以为学校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可以提高教师教育决策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可以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操作指南,可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以致于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12.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教育,实施情景教育法,多方协作,共同渗透
(1)融心理健康教育于班主任工作之中
“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
”特别是在当前学生心理问题逐渐增多的情况下,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班主任与学生有着广泛的直接接触,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有利于广泛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有预防性的心理指导。
班主任主要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宽松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是利用班会课、活动课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素质训练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三是通过与学生个别谈心和写“谈心日记”等方式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
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教学中渡过,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过程,也是心理发展的过程。
因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师责无旁贷。
各学科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充分挖掘教材的心理教育因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素质的训练,尤其是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方面的指导,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成功归因和创造性思维,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按照学习的心理规律来提高学习效率。
(3)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各项教育活动相结合。
喜欢活动是人的本性。
人的心理不仅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而且是在活动中形成的。
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创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专栏、手抄报、知心园心理专刊等,还开设心理广播,开展心理主题班会、团队会、创办知心社等,在全校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学校还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活动、班团队活动、体育卫生活动、文学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促进人际交往,形成团队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增强竞争意识,锻炼意志,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13.建立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通道
学校非常注重发挥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适时沟通指导家庭教育,有计划地通过家访、家长会、校报“足迹”、家长协会等途径向家长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常识,指导家长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从而以铁内容、良好的行为、恰当的方法影响和教育孩子。
四、效果
1.转变了全校师生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前许多师生只认准教师的“苦教”、学生的“苦学”是抓好学习的法宝,很少会去考虑心理状况的好坏与提高学习效率的关系。
现在,许多教师已从中尝到甜头,没有尝试的教师在这样一个氛围中也转变了观念,积极向心辅要效益。
目前,一种“学习心理教育知识,钻研心理教育内容和方法,工作中重视结合心理教育”的风气正在我校形成。
我们相信这将是推动我校进一步向前发展的一股新动力。
2.提高了广大教师教科研的能力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
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调动了许多教师积极投入到心理指导的调研,有的研究心理指导与班主任工作,有的研究如何发挥学生的智能,有的研究如何通过心理指导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保持良好的心态,有的研究如何运用心理指导转化“差生”等等。
使他们教科研的水平和能力明显提高。
同时,论文成果也使更多的教师把目光投到“学习内因”方面上来,重视学生心智的提高和学习潜能发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教学水平。
3.提高德育水平,促进校风建设。
许多学校许多教师都认为现在的差生越来越难教,一些学校的校风呈明显的倒退趋势,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的出现呢?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社会多方面的影响。
不良教育源的增多导致学生思想多元化发展,从而学生的思想没有以前学生那么单纯,再就是独生子女明显增多及父母不良教育方法导致许多学生形成自尊心过分强、耐挫能力弱、以我为中心,好胜心特强等心理特点。
所有这些变化,不是以前传统的德育方法能解决好的。
“心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我校这个课题的全面实施刚好促使班主任、教师通过“心辅”来做学生德育工作。
近三年来校风以良好态势发展,尽管近几年外地学生来校就读明显增多,带来许多不良习气、习惯,但都能较快地“磨合”,这与“心辅”积极开展分不开。
4.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000年来高考上线率一般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五到九十六左右。
一些原来连想都不敢想的成绩,现在竟成了现实。
获得成功一个主要原因与近几年积极开展心理指导密切相关。
5.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通过上面途径、内容的心理指导,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明显好转,学生总体心理素质有明显提高,这一点在团县委的两次相隔一年多的问卷调查中有明确的体现,其中感觉自己心理上有困惑的比例明显减少;
同时,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越来越好,尤其是学生自我意识、情绪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他的一些能力提高明显。
五、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1、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有调查表明,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于身边的长者,当然也包括教师。
因此,应把师源性的心理行为问题减到最低程度,避免学生受到消极影响,从而优化学生成长的环境。
第四,使学校每一位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
对每个教师都应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尤其是课堂教学中,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
2、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发展性的,因此,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发展性问题上,以全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对学生成长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予以指导,同时还要兼顾极少数有障碍学生心理的治疗与行为的矫正。
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初中可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可以体验和调适兼顾,但要始终贯穿一条活动主线,突出实践性和实效性。
同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从生活辅导扩展到学习辅导、职业辅导并重,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还要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主体,即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家长也是主体,把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丰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今后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会采用多种途径和多样化的方法。
例如提高各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纳入学校正规计划中,保证课时;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可以有针对性地传授一些心理调节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惑。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组织创造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亲身体验来提高心理素质。
利用班主任工作、班级或团队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
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团体辅导和教育干预,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咨询。
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形成三者结合的教育网络,减少学生内心的矛盾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要构建完善的指导网络,善于发挥多方力量。
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指导,就得让班主任、任课老师、教务处去做。
一些造成行为失范的心理问题的指导让班主任、年级组长、政教处去解决。
从我们的实践来看,最重要的一方力量是班主任,许多指导工作靠他们去做。
5.要善于区分问题学生的类别。
有些学生的问题的成因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而有些问题学生是因为他的道德水平低下引起的。
对于道德因素引起的问题学生,我们对他进行心理指导往往徒劳无功的。
要由政教部门去解决。
6.要积极地为指导对象创设成功的体验。
特别是在矫治、预防层面的学生,其心理问题往往是由于反复的失败形成的(如学习困惑),成功的体验不仅可以减弱乃至消除其心理困扰,而且有利于其恢复自信心,形成良好心理品质。
同时,许多良好心理素质(除耐挫素质等外)的形成也很需要成功的体验,以此来不断强化,使良好心理品质尽快形成。
7.要遵循心理指导的各项原则,不能随心所欲。
特别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更应坚持有关原则,只要坚持“助人自助、助人自主、助人抉择”这一指导思想,才能使咨询工作有效开展。
8.做好心理指导与德育工作的结合、渗透,挖掘切入点、结合点,使两项工作相得益彰,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