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策军转作文范文2Word文档格式.docx
《天策军转作文范文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策军转作文范文2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而要如此,没有实干的精神和状态,不可能把老百姓的事情做好,更不可能让老百姓满意。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在6月10日于北京召开的县市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基层创先争优重在干好事、干实事、干群众欢迎的事。
要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劲头聚焦在“干”字上,把功夫下在行动上。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坚持带头狠抓学习,带头狠抓改革,带头狠抓民生,带头狠抓勤政,带头狠抓团结,带头狠抓廉政,把辛勤的汗水撒播在干事创业的热土上,以实干为政,凭实干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公仆。
(来源:
人民网2010年06月13日,有删节)
【参考范文二】
文风的根本是作风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5月12日出席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时强调,要“积极倡导、大力弘扬优良文风”,领导干部要把改进文风作为一项工作要求,身体力行、勉力而为,在弘扬优良文风上不断取得新进步,并明确提出在“短”、“实”、“新”三个方面下工夫、见成效。
反对不良文风、弘扬优良文风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态度,早在1942年2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就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不良文风做了著名的《反对党八股》讲演,并列出党八股的“八大罪状”,逐一批驳,力倡马克思主义文风。
那么现在的不良文风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我们不妨看两则例子:
某省两个城市的领导讲话稿几乎如出一辙;
某市两个县在向国务院安全生产督查组汇报情况时,因其中一个县照搬了邻县的汇报材料,导致汇报材料雷同。
至于文件或者讲话稿空洞无物、套话连篇、夸大数据、隐瞒事实等现象也或多或少存在。
俗话说文如其人,这句话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同样适用。
我们很难想像那些无论什么问题都习惯于用连篇累牍的文章显示自己重视的领导干部能头脑清晰、分清主次;
很难想像那些连工作报告和政策文件都要照搬照抄其他地市工作报告的领导干部能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很难想像那些文章模式、语言风格长期不变,老套僵化、死气沉沉的领导干部能做到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文风是对照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作风的一面镜子,也是对照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
文风好不好是党风政风及作风的具体反映,你的作风什么样,可以透过你的文章窥豹一斑;
当地的党风政风如何,则可以透过文风这面镜子看个仔细。
虽然文风不良有个人文字驾驭能力不高的原因,但作风不正,文风必然不正。
文风又反作用于作风和党风政风,文风不正不仅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工作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
而且不良文风蔓延开来,无疑将损害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感召力、亲和力。
改进文风,必须在提高文字能力上下工夫,力求“短”、“实”、“新”,这就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理论功底扎实了,知识积累厚实了,才能厚积薄发,言之有物、深入浅出地讲话、写文章”。
当然,最重要的,也是治本之策,就是要加强作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坚持以德修身,努力成为高尚人格的模范,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这样讲出的话、写出的文章,才会有感召力、亲和力、说服力。
(作者:
贾亮;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06月03日)
【参考范文三】
多难兴邦
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苦难,也激发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一个发聋振聩的口号在全国叫响:
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指多灾多难的局面,往往可以激发人民励精图治的精神,使国家强盛起来。
《左传·
昭公四年》记:
“邻国之难,不可虞也。
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
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晋人刘琨《劝进表》曰:
“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
”
但从古今中外无数事实来看,多难未必就一定会兴邦,有兴邦的,也有衰邦的,没有必然答案。
多难兴邦,有点像战争中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如同项羽的破釜沉舟,勾践的卧薪尝胆,是不得已的一步棋。
平心而论,我们还是希望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免灾免难,这样发展的代价要小得多。
多难之后,究竟是兴邦,还是衰邦,结果完全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努力。
如果多难之后,全体人民能团结一致,上下同心,实干苦干,共渡难关,就有可能变坏事为好事,使国家兴盛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多难兴邦”体现的正是安危相易,祸福相倚的辩证道理。
每次灾难,也都可能是一次取得进步的契机,如同恩格斯所说,巨大的历史灾难,往往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反之,如果在多灾多难面前无所作为,怨天尤人,悲观失望,一蹶不振,衰邦甚至亡邦就不可避免。
以明朝的衰亡为例。
明末,可谓多事之秋,天灾人祸交替出现。
先是魏忠贤的宦官集团严重危害朝政和社会;
接着是北方数省大旱,颗粒无收,饿殍遍野;
又有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势如燎原,如火如荼;
还有北方咄咄逼人的边患,努尔哈赤大军压境,虎视眈眈。
其时的明王朝,如果有一个敢作为有能力的君王,如果有一个高效强有力的政府,如果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或许会渡过难关。
可惜,崇祯皇帝志大才疏,朝政为宦官把持,军队训练无素。
如此多灾多难之下的明王朝,先衰后亡的结局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反之,越王勾践的多难兴邦,就得益于一个清醒而坚强的领导集团,一支训练有素、兵精将强的军队,还有众志成城、患难与共的人民;
得益于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十年教训,十年生聚”。
二十年的苦干实干,终于创造了一个历史奇迹,“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越国成了春秋战国时一个版图最小的霸主。
以史为鉴,今天,我们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全民族的领导核心,有“听党指挥,英勇善战,服务人民”的钢铁军队,有执政为民高速运转的各级政府,有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亿万人民,什么样的困难都压不倒我们,而只能坚定我们多难兴邦的意志和决心。
事实也正是这样,从1998年抗洪到2003年抗击非典,从今年初抗击冰雪灾害到这次抗震救灾,每一次灾难降临,都会激活我们这个民族的巨大潜能,强化我们这个民族的承受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都会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使人民更加团结,党和政府更有威信。
从灾难中走出来的中国,也必将更加强大,更加成熟,发展的脚步更加稳健。
多难兴邦,这是历经灾难考验的中国人民得出的结论,而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实践中更深深懂得实干兴邦。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认同多难兴邦的道理,用以鼓舞士气,振奋精神;
另一方面要懂得,只有在多难后大家都弯下腰来,拼命地苦干实干,坚忍不拔,自强不息,才有可能在多难与兴邦之间画等号。
为了这个目标,我们要像温家宝总理在地震灾区所讲的那样,“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为了明天充满希望地向前迈进。
”
陈鲁民来源:
解放军报2008年06月12日)
【参考范文四】
责任
一起起惨痛矿难事件的频繁发生,让笔者自然而然地把“责任”与“泰山”联系起来,觉得责任重于泰山。
什么是责任?
简单地说,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
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
责任既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一种主观追求;
是自律,也是他律。
一切追求文明和进步的人们,应该基于自己的良知、信念、觉悟,自觉、自愿地履行责任,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更应如此。
责任所系,人人有份;
履职担责,人所必为。
基于此,回想现实中我们所熟知的人和事,总有一些人让我们感动:
党的好干部郑培民以勤政为民、忘我工作诠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桥吊工人许振超在普通岗位上创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深山信使”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在崇山峻岭和河流沼泽地带中用脚步丈量工作的苦乐,公安卫士任长霞以博爱胸怀和侠骨柔情书写执法为民的人生壮歌,导弹司令杨业功用赤胆忠心和敬业精神浇铸共和国的和平之盾,医学专家钟南山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敢医敢言,科学家马祖光在实验室里以生命之火点燃科学之光,艺术家常香玉以德艺双馨的八十人生唱响“戏比天大、戏比天高”……从中,我们无不感受到一种品格,一种境界,这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责任。
当然,也总有一些事令我们痛心:
一起起惨痛矿难带来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一种种假劣食品导致许多无辜百姓受到伤害,一次次严重污染造成难以挽回的生态灾难……从这些安全事故和重大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共同的祸根:
这就是责任意识的模糊甚至缺失。
责任,就这样像泰山压顶般沉甸甸地摆在我们面前。
上述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无一不在说明:
责任重于泰山,只有那些树立了牢固的责任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以责任为基础、为前提,勇于担当责任,认真将责任付诸于具体行动的人,才会受群众尊敬,招群众喜爱,让群众放心。
从上述事例中,我们还可以悟出:
有了责任心,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
缺乏责任心,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
责任心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责任心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
概括地说,责任好比堤坝,一旦决口,欲望就会无从约束,后果将不堪设想。
毫无疑问,失去责任约束的公民,不会成为合格的公民;
失去责任约束的干部,不会成为人民的公仆;
失去责任约束的单位和组织,不会忠于职守、认真履责。
中华民族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民族,或者说,勇于承担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正因责任重于泰山,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亮任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范仲淹挥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铭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挺身而出,尽忠职守,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是仁人志士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而中国共产党则把中华民族的责任意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绝大多数党的领导干部对工作极端负责,来自于对人民极端热忱;
对人民的极端热忱,体现为对工作极端负责。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深刻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责任观的出发点和归宿,极大地拓展了责任的精神疆域。
正是这一全新的责任观,成就了中国共产党,成就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伟大事业。
因而,这一全新的责任观,理应贯穿我们市委、市政府倡导开展的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始终。
责任重于泰山,责任无处不在,责任不分大小,责任不分轻重。
如果我们都能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各自的责任,主动地把履行责任化作具体行动,那么,实现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目标任务,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参考范文五】
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指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到底,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尊重自己的岗位的职责,对自己岗位勤奋有加。
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
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
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所以,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爱岗敬业应是一种普遍的奉献精神。
从一个城市来说,没有人当市长是不行的;
同样,如果没有人去扫地、清除垃圾也是不行的。
想当市长的人多的是,想扫地的人肯定不多。
但在一个城市里,市长只需要一人,清洁工人却需要几百人、几千人,甚至几万人。
无论是心甘情愿的,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只要是在自己既得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尽心尽力,遵守职业道德,这就是一种普遍的奉献精神。
在我们国家,如果大大小小的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私营企业主、个体户都能够表现出这种奉献精神,人民就会更加富裕,国家就会更加强盛。
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崇高而伟大的奉献。
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一大批党和人民的好干部都是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呕心沥血,勤政为民;
当非典疫情袭来,一大批平时并不引人注目的医生、护士和科研人员,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冲上第一线,拯救了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同胞的生命,有人还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爱岗敬业是平凡的奉献精神,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而且应该具备的;
爱岗敬业又是伟大的奉献精神,因为伟大出自平凡,没有平凡的爱岗敬业,就没有伟大的奉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正呼唤着亿万具有爱岗敬业这种平凡而伟大的奉献精神的人。
具备爱岗敬业这种平凡而伟大的奉献精神的人,永远都是强大民族的脊梁!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每个人都要服从国家的分配,国家按计划把我们每个人安排到一定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不论走上哪个工作岗位都要干一行,爱一行。
目前,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的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这种就业方式的好处,就是能使更多的人从事自己所感兴趣的工作,用人单位也能挑选自己所需要的合适人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为更好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了条件。
这一改革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要求的爱岗敬业并不矛盾。
首先,提倡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并不是要求人们终身只能干“一”行,爱“一”行,也不排斥人的全面发展。
它要求工作者通过本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做到全面发展,不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努力成为多面手。
我们不能把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片面地理解为绝对地、终身地只能从事某个职业。
而是选定一行就应爱一行。
合理的人才流动,双向选择可以增强人们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意识,促使大多数人更加自觉地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实行双向选择,开展人才的合理流动,使用人单位有用人的自主权,可以择优录用,实现劳动力、生产资源的最佳配置,劳动者又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和爱好选择职业,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与我们所强调的爱岗敬业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其次,求职者是不是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是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准。
用人单位往往录用那些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的人。
因为只有那些干一行,爱一行的人,才能专心致志地搞好工作。
如果只从兴趣出发,见异思迁,“干一行,厌一行”,不但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会给工作带来损失。
另外,现实生活中能够找到理想职业人必定是少数的,对于多数人来说,必须面对现实,去从事社会所需要、而自己内心不太愿意干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那么你就很难干好工作,很难做到爱岗敬业。
【参考范文六】
毛竹“魔法生长”的启迪
在亚洲国家生长着一种毛竹。
最初5年里,它以一种不易被人发觉的方式向地下生根,在5年时间伸展出长达几公里的根系,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发展变化。
第六年雨季到来时,毛竹终于钻出地面,而后像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生长,迅速到达30米的高度。
神奇的成长速度,让人惊叹不已。
世间万象,事理相通。
毛竹创造神话的成长方式,给人深刻的启迪。
试想,没有笃定的目标,没有长时间的“根系”培养,哪来日后的“魔法生长”?
人生旅途、经济发展不也如此吗?
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心和信念,不打好长远发展的基础,哪来日后的大作为、大突破、大跨越?
毛竹的“魔法生长”,动力在于目标的坚定、长远。
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这样的人注定难成大器,这样的发展注定不可持续。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汲汲于一时功利,三五年没提拔,就认为组织“亏欠”他;
一些地方汲汲于短期政绩,赢得昙花一现的“风光”,留下贻害长远的恶果。
毛竹并不追求尽早“露头”,它把目标锁在5年后,才成就了日后的速度和高度。
人生当着眼长远,不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迷晕头,不被暂时的小成小就遮望眼。
发展当谋划长远,不因个人的政绩冲动拍脑袋,不为自身的职位升迁瞎折腾。
毛竹的“魔法生长”,源于基础的深厚、稳固。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在我们周围,一些人眼红于他人获得荣誉的“风光”,一些地方眼热于别人经济发展的高速,却忽视了风光背后打下的基础。
没有水底八分之七冰山的支撑,哪有水面八分之一冰山的风光?
只想做露出水面那八分之一冰山,注定从高空摔下、遍体鳞伤。
毛竹用长达5年的时间培养“根系”,才有了日后的“魔法生长”。
人生当立足当前,埋头做事,不做“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发展当结合当地实际,不干竭泽而渔、饮鸩止渴的蠢事。
毛竹神奇的成长方式,让我们看到默默奋斗的精神。
空有远大理想,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遭遇猜疑误解,忙争辩表白,光阴匆匆过。
在我们身边,有些人不乏学识和才华,有些地方不乏思路和举措,但欠缺耐得寂寞、甘于清苦的精神,心浮气躁追求一夜成名,结果一事无成。
毛竹最初5年是寂寞的,但正是这5年的“潜伏”,成就了日后的“魔法生长”。
人生多半时间是沉寂的,要坐得住冷板凳。
在“转方式、调结构”的硬仗中,地方GDP可能会下滑,甚至引发猜疑和误解。
可是,耐过“黎明前的黑暗”,待到高耸的“30米的高度”矗立在人们眼前,一切都不辩自明。
这就是生存的智慧,成长的秘诀。
马碧;
人民日报2010年03月12日)
【参考范文七】
进与退的哲学
不禁想起人生旅途中进与退这个话题。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进是人的本能和愿望。
多数人都希望能往上走,受到别人欣赏和尊重。
正是有了这种美好愿望,才会树立远大理想,乐观向上、开拓进取,无所畏惧、迎难而上。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进是一种精神状态。
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进的精神状态,就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碌碌无为;
就难有“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情怀和快乐。
位卑未敢忘忧国。
进也是一种胸怀和抱负。
诚如范仲淹所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有志之士的进,与国家和民族的进紧密相连,共产党人应有这种胸怀和境界。
人的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有的人奉行享乐主义,不遗余力地进权力、进地位、进金钱。
这种进是狭隘、庸俗的。
选择这种进的人,常会贪得无厌,最终因利令智昏而误入歧途,遗恨终生。
相反,选择不断地进思想、进学问、进意志、进修养,就会以轻松快乐的心情对待工作和生活,就会虚怀若谷,大智若愚。
这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进。
相对于进,退是一种生存智慧和处世哲学。
在动物世界里,狮虎的藏露进退之功,是为了猎获对象或保护自己。
这个道理在人际间也适用。
有的人只知道乘胜追击,不知道退一步再向前。
这会使自己身心疲惫,也很难实现成功。
应当懂得,成功的目标往往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我们不能把好事都往自己身上揽,应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学会退让,懂得谦虚,肯为别人的进步创造环境。
这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美德。
当然,退也不是一味消极退让。
对力所能及的事,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这种退不可取。
面对邪恶,怕引火烧身而设法逃避,这种退有悖正义。
因此,退什么,怎么退,何时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面对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暂时的退,是为了再次前行积蓄力量,这种退是保存实力,是明智的退。
对个人利益得失的退让,是一种高风亮节。
进与退紧密联系、互相转化。
退中有进,进中有退;
进时当思退,退时当思进。
该进时则进,否则会错失良机;
该退时一定要退,否则就可能前功尽弃。
进有高度,退有分寸。
科学的进,是脚踏实地、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循序渐进。
如果失去理智,偏离科学方向,进就会变成冒进。
退,往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只有处理好进与退的关系,才能在人生的路上游刃有余,进亦不喜,退亦不忧。
如何对待进与退,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党员干部只有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树立正确的进退观,坦然面对仕途去留和利益得失,才能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07月05日)
【参考范文八】
由企鹅“沉潜”想到的
笔者在看《动物世界》时仔细观察了企鹅从水中登陆的全过程:
企鹅要上岸时,它会猛地低下头,从海面扎入水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产生的压力和浮力就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深度,再摆动双脚,迅猛地向上一冲,就会如离弦之箭一样蹿出水面,落到陆地上。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希望个人发展一帆风顺,但事实上,常常是挫折与良机并行,失望与希望同在。
是怨天尤人还是奋起直追,是望难兴叹还是蓄势待发,关键要看自己以怎样的心态和行动去对待。
在这方面,企鹅的沉潜给我们以有益启示,学会以“沉潜”积蓄力量,变被动为主动,变无为为有为,就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企鹅沉潜得越深,承受的压力越大,积聚的破水而出的力量就越大。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干部“沉潜”一会儿还行,长时间“沉潜”或多次“沉潜”就受不了了,最终半途而废。
邓小平同志曾“三落三起”,但他始终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以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巨大勇气和坦荡胸怀,面对不公正对待和种种困难,最终成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新一代青年士兵楷模”向南林,两次失去提干机会,对于这样的人生不如意,他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最终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需要我们把挫折当做重新崛起的开始,当作历练自己的机会,坚持、坚持、再坚持,迎难而上才能强势跃升。
有持之以恒的锐气。
有的同志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想不开、想不通,有的甚至“打退堂鼓”,悲观失望、意志消沉,失去前进的信心和干劲。
知难而退常常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失去机会,最终一事无成。
要像企鹅“沉潜”那样自强不息,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看长远、看发展、看未来,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要有“积跬步以成千里、积小流以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