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生平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9747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生平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李清照生平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李清照生平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李清照生平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李清照生平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清照生平Word下载.docx

《李清照生平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生平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清照生平Word下载.docx

说这位王氏“亦善文”,她也很善于写文章。

李清照在她的少女时代,她的生活在她的眼睛里边是充满了色彩的,充满了愉快,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乐趣,这很集中地体现在她一首著名的词《如梦令》当中: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按现在来算的话上高一高二,怎么能“沉醉不知归路”呢?

她们一群十六七岁的少女在一块儿玩,玩儿得还很高兴,何以见得呢?

说“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她们是干嘛去了?

划船去了,在船上弄点小零食,喝点小酒,一边唱着歌,一边划着船,一边欣赏着灿烂的夕阳和晚霞,可是时间一长,喝多了,那船就“误入藕花深处”,这就点出来,她不是在海上划船,也不是在江面上划船,而是在一片优美的湖面划船。

“争渡,争渡”还不是一艘船,当时不知道租了多少艘,我刚才说了,她们是一群人在玩儿,玩儿得很高兴,高兴在哪儿?

就是大家比赛谁划得快,箭一样地栽到藕花的深处,然后“惊起一滩鸥鹭”,扑啦啦的,一群的水鸟从一望无际的田田的荷叶当中飞起来。

对于一个少女而言,春天往往是更加浪漫的,也更加富有情思,李清照还有一首《如梦令》写得也特别好,说: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写的是春日的景象,这首词里边有很多关键的地方留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那是一些生活的细节,“昨夜雨疏风骤”,风很大,雨点小,我们的女主人公在后花园里边喝酒,喝多了,大家说怎么回事,怎么老喝多呀?

刚才都说了“沉醉不知归路”,现在又是“浓睡不消残酒”,什么意思呢?

就是睡了整整一个晚上,连上半个早晨,都没能够让她在这个酒醉的状态当中完全地清醒过来,喝得太多了,为什么喝得多呢?

她后边会给我们答案。

在李清照的词里边,这个酒是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诗人和词人写酒,往往既有实写的一面,又有虚写的一面,就像李白写喝酒一样,他要老那么喝也会喝出问题的,酒成为辅助他情绪的一种象征,“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是一种气魄,你一次给我喝三百杯试试,那不酒精中毒才怪呢。

所以李清照的这个“浓睡不消残酒”那是说一种情绪,昨天晚上是怎样的一个晚上啊,风很大,雨很小,我的心情很复杂,所以我不停地喝酒,不停地喝酒,喝完酒之后就睡了,一直睡到日上三竿,醒来之后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

不是梳妆打扮,也不是吃早饭,跟日常生活这些俗事儿都没关系,她说什么呢?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省略了一句话,就是她问这卷帘人,是怎么问的,她实际上是问花园后边那海棠花怎么样了?

然后,卷帘人才说“海棠依旧”,卷帘人是谁啊?

她们家的小丫头。

早上还在床上腻着呢,小丫头过来把床帐给她卷起来,然后看看她说,今儿还上不上学了?

她看见这个家里的小丫头小丫鬟到跟前来,第一句话问的不是说煎鸡蛋煎好了没有,不是这个,是说后院的海棠花怎样了?

这一句话问得太关键了,就把她昨儿晚上为什么喝酒的原因就全都道出来了。

说没事儿,海棠花有事没事我不关心,这小丫头肯定是这么回答的,我关心的是你有事儿没事儿。

其实她哪儿知道李清照那心思就不在这上边,所以李清照这词结尾说什么呢?

她说:

“知否?

”哎,你说得不对,你这个答案错误。

甭管后花园里这海棠花到底是什么样的,在我的心里边,它应该现在是“绿肥红瘦”。

这“绿肥红瘦”用得太妙了,“绿肥”,是说海棠花的叶子经过雨水的浇灌之后,更加地肥大,更加地茂盛,可是别忘了,昨天晚上是什么呢?

“昨夜雨疏风骤”,风特别大,这风一大,海棠花的花朵可能就凋零了,所以她最关心的是什么呢?

是“红瘦”。

为什么关心“红瘦”啊?

因为海棠花就象征着她的青春,海棠花就象征着少女对青春,对时光的憧憬,这是最核心的部分。

所以昨天晚上饮美酒,为什么?

就是感慨自己青春年少未知还能延续几何?

再经过一晚上的风吹雨打,更不知道自己的红颜能够延续几何?

而后花园的海棠花不就像自己的红颜一样吗?

俗话说得好,红颜易衰,实际上,对红颜易衰的担忧不正是对青春年少珍惜的一种反映吗?

这哪里是那个卷帘人,那小丫头心里边所能了解的呢?

所以这首词虽然很短,但这情思非常地绵密,这是李清照的词跟别的男性作家的词一个很大的不同,她以女性的角度,以女性的笔触,来写女性自己的心理,一般男性作家很难触及到。

她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活泼、非常健康,而且博览群书,很有见地的这么一个女孩子,所以她的词之所以在当时的士大夫圈里边那么地有名,那么有知名度,主要是由于她的这种见识,她的这种气质,决定了她的词跟一般的女孩子写的作品不一样。

她的词还有她写的诗在士大夫中间流传很广,很有知名度,那么这就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就是太学生赵明诚。

赵挺之,山东人,跟李清照还有他的父亲李格非是同乡。

当朝吏部侍郎,从三品,相当于现在国家人事部的副部长,是高官。

赵挺之这个人精明干练,政绩突出,在地方上做官呐,很会做官,而且干出很多成绩,就是有一点不利,他是所谓的变法派,也就是王安石的变法集团里边的人,所以跟反对变法的旧党人物之间的矛盾特别地尖锐。

苏轼苏东坡就非常反感这个赵挺之,他给赵挺之有一个评语,怎么说的?

说他“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

”这个人就知道聚敛钱财,学问道德没有一样可取之处,这种人怎么可堪国家的重任呢?

苏轼对他看不起。

苏轼的弟子,“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是赵挺之的连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担挑)。

这陈师道家里特别穷,大冬天的没有棉衣穿,陈师道的夫人就向赵挺之的家里边借了一件棉袍给她丈夫,陈师道知道这衣服是从赵挺之家里来的,退回去,不要,结果出去参加活动的时候因为受了冻就死了。

我们不在这儿评价赵挺之对啊,还是苏轼对啊,还是陈师道对,但这个事实本身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就是革新派的和守旧派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具体到赵挺之的身上,你看他和苏轼包括苏门弟子之间的矛盾也是特别尖锐的。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所谓的“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苏轼对于李格非的才华是很欣赏的,而李格非跟苏门的其他的弟子之间关系也非常密切。

我们前面曾经介绍过李格非这人,性格刚直不阿,廉洁自律,而且疾恶如仇,李清照身上实际上继承了她父亲这个特点,而且当时李格非在朝廷里边担任什么呢?

礼部员外郎,六品。

这官儿显得是比赵挺之低一点,但也没低到哪儿去。

起码这两个家庭门风,所属的政治派别是如此地不同,应该说甚至是有点水火不容,那你这个儿女亲家怎么结,也就是说从条件上来看是有很大障碍的,那在这种情况下李清照要和赵明诚结为良缘靠什么?

我们说主要还得靠感情。

赵明诚得喜欢李清照,得欣赏李清照,这刚才通过那个故事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问题是李清照她又怎么会喜欢赵明诚呢?

也就是说赵明诚有哪些特点会吸引李清照?

赵明诚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他出身在高官之家,却身上没有一点纨绔子弟的不良的习气。

他从小就喜欢收藏金石字画和文物,九岁的时候就开始了这个爱好。

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陈师道,是他的姨夫。

这陈师道是那么地不待见他的爸爸赵挺之,可是对他这个外甥非常地欣赏,陈师道在外地做官,至少有两次亲自给他这外甥写信,告诉他我在外地做官,看到有哪些哪些碑刻的文字,看到有哪些金石的文物,我告诉你信息,你可以来买,你可以来选购,他对这个外甥特别好。

所以我们说赵明诚对于金石字画文物的这种喜爱,这种收藏,在当时的士大夫的圈子里头,也是很有名气的。

李清照虽然她这个女孩儿长在闺中,但是她的思想很活跃、很活泼,对于赵明诚应该说也是有所耳闻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赵明诚是太学里边的太学生,宋代它设这个太学是什么呢?

就是选拔官宦子弟以及优秀的平民子弟进入这个学校,太学里边设了上舍、内舍和外舍三种等级,其中你要是在太学里边做到了上舍,不用参加科举考试,经过一段的学习和考试以后,可以直接做官,而且做的是京官,所以在太学里边做太学生,在政治上是很有前途的。

所以你看,讲到现在你发现了没有,就是可能在李清照甚至不只是李清照的那些女孩子的眼中,赵明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夫君的候选人,他有诸多的优点集于一身,第一,出身高门显宦,却没有坏毛病,不但没有坏毛病,而且还是一身的好毛病。

(品行端正)他很稳重,有着非常高雅的这种品位和情趣。

(情趣高雅)他又是太学生,以他父亲三品大员这样的背景,将来肯定会在政治上颇有前途(前途远大)你说这样的人你不选他做丈夫,你选谁?

李清照她自然也不能免这个俗。

很有可能李清照和赵明诚在结婚之前就见过面,我们虽然不能把它叫做约会,但显然他们是碰过面的。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有一首词可以间接地印证这一点,这就是她写的很名的《点绛唇》。

这首词说: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

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我们有理由推断、或者推测,它也许就是与赵明诚会面的一个场景。

宋徽宗刚刚继位的时候。

宋徽宗刚一继位,执行了一个折中政策:

我既不偏袒新党,我也不偏袒旧党,所以他立的国号叫“建中靖国”,不偏不倚,新党的人我也用一点,旧党的人我也用一点,你们别吵吵。

在这样一种政策下面,新党和旧党的那种冲突、那种矛盾,就慢慢地趋于缓和了,这是他们很幸运的一点。

要像以前,两党都打起来了,那他们两个也脱不了干系。

还有一点,赵挺之和李格非虽然同属于新党和旧党,但他们两个都不是新党和旧党的领袖,他们只是里边的成员,所以呢,他们两个人之间,没有那么深的过节,也没有那么直接的政治的冲突,更何况两个人都同朝为官,都是京官,都是山东人,同乡。

所以在这样一种大的环境和小的环境底下,这两家人看到自己富有才华的公子和我同样富有才华的千金,能够两情相悦,结为百年之好,又有什么阻挡的理由呢?

所以我说,这赵明诚和李清照的结合是非常幸运的,按他们的家庭背景,这两个人是很难揪到一起去的,所以我们说李清照、赵明诚的婚姻用一个词来概括,可以叫作“门当户对”。

现在赵明诚二十一岁,李清照十八岁,顺理成章地结为百年之好。

能够让李清照对自己的婚姻,对自己的丈夫,有这么大的满意度,有这么样的满足感,一个很重要的深层的原因在于他们两个志趣相投,特别是她嫁给赵明成之后,很快地对于赵明诚的金石字画文物收藏,也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两个不但是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而且在这种很深层的志趣和爱好上也非常地相投,这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我们都知道,要收集文物,要鉴别文物,你要去买,你要去选购,这需要什么呢?

需要大量的钱。

赵明诚和李清照娇惯成为胡乱花钱的那种娇宠的富家子弟,所以他们没有什么更多的来自长辈的这种零花钱和私房钱。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边如实地记录了他们的好办法:

典当衣服。

每次赵明诚从太学回来了以后,他们夫妻俩结伴到当铺去,比方说现在是夏天,那就把冬天的衣服先典当了;

那要是冬天呢,先把夏装典当了之后,换回来的五、六百钱,高高兴兴地揣上这点钱,到著名的大相国寺去淘去,淘文物。

要是买到了有合适的,回到家之后挑灯夜观,心满意足,那样一种愉快的、喜悦的心情真是任何金钱都换不来的。

他们俩之所以能够结合,那是老天爷给他们机会,正好是当时的政治气氛比较缓和的时候,现在不一样了,宋徽宗在新党的领袖蔡京的鼓动之下,决心要继承宋哲宗和宋神宗的变法的遗志,他要推行变法。

很快的,蔡京和赵挺之就获得了提拔,赵挺之是蔡京的追随者,所以蔡京被提拔上去之后,他也很快得到提拔,没过多长时间,两个人就先后做副宰相,一直到后来做了宰相。

宋徽宗现在打出的旗号是要推行变法,但是作为蔡京,还有赵挺之,还有其他的一些新党人物,他们就开始对旧党的人物进行打击报复,特别是对那些在宋哲宗元佑年间得势力的,像苏轼、苏辙这些人物以及他们的弟子,展开了报复和打击,这下我们想想谁倒霉了?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

没有政治冲突和政治矛盾的时候,好好的儿女亲家,但是现在一旦有了这样的冲突,那李格非作为苏门的后四学士之一,首当其冲。

朝廷先后两次下达诏书,列出了一个长长的黑名单,叫元佑党籍,其中有一张很长的、一百二十一人的黑名单,宋徽宗亲自书写,把它刻到碑上,那个碑就叫“元佑党人碑”。

然后把那碑竖在宫殿的门外,那意思就是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那这个就很麻烦了,李格非官肯定是做不成了,接下来还会遭什么罪,谁能知道呢?

怎么办,这个问号就画在了李清照的心里边,她总不至于想要看着她的老爷子,她的爸爸要受罪,可是她难受的是什么呢?

让她的父亲,让她们家老爷子受这么大罪的人,其中有一个就是她的公公。

她就像这风箱里的老鼠一样,两边都不讨好,这怎么办呢?

总得有所作为吧。

有资料表明,李清照向她的公公赵挺之提出了援救的申请和请求。

南宋有一个人叫张琰,他在给李格非的一篇文章,叫《洛阳名园记》写序文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

“女适赵相挺之子,亦能诗,上赵相救其父云:

何况人间父子情,识者哀之。

”——张琰《洛阳名园记》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材料和线索,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李格非的女儿嫁给了赵挺之的儿子,所以当李格非在这一场政治变故当中遭到不测的时候,李清照向她的公公提出了援救父亲的请求,这个请求是以诗的形势表现的,但是我们现在只能知道其中的一句,就是“何况人间父子情”,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这一句全部的了解她整个诗的含义,因为这一句显然是核心句,是主题句,不然张琰也不会把它列到这句话里边来,那就是说,希望公公能够看在我这个儿媳妇的面子上,看在我们儿女亲家的面子上,看在天底下子女都希望父母能够平平安安的面子上,能够对我的父亲、对你的亲家公施以援手,这是很正当的,也是很正常的。

赵挺之根本就没有理睬他儿媳妇这个请求,没有对李格非施以援手。

这让李清照感觉到了无比的寒心,也感觉到了政治的残酷和冷血。

赵明诚其实在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上,跟他的父亲有非常微妙的不同。

我举个例子,当时打击元佑党人的时候,朝廷就下了一道诏令,像苏轼、黄庭坚这些苏门师生,他们所有的诗文集子,把那个印版全都给毁了,不许收藏、不许阅读他们所有的诗文作品,在这种情况下,赵明诚这个书呆子,这个年轻的收藏家,还在收集苏轼、黄庭坚的有关的资料。

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赵明诚其实并不像他的父亲一样,以政治立场来论人的优劣,他只管收藏。

当李清照看到她的丈夫还是依然故我地去收藏他所喜欢的包括苏、黄在内的,那些个字画,那些碑帖的时候,她的心里多多少少感觉到,是有一点温暖的,因为她的父亲毕竟和苏门弟子之间的关系是太密切了。

所以我觉得像赵明诚当时在家庭里边对李清照的这个宽慰作用,他不是通过直接地表现出来了,而是通过他们夫妻两个,对于这些金石文物字画的收藏,间接地体现出来的,而这都已经很足够了。

崇宁四年,也就是公元1105年,赵挺之的家可以说是门庭若市、权倾朝野,他的孩子也跟着沾了光。

赵明诚被宋徽宗任命为鸿胪寺少卿,相当于外交部礼宾司司长。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另一场更大的政治灾难,又降临到赵挺之的头上。

随着蔡京和赵挺之联手对付旧党人物的结束,他们两个互相之间的矛盾就上升了.宋徽宗大观元年,也就是公元1107年,蔡京再一次担任了宰相,这一次蔡京担任宰相,是有很特殊的背景,他当了这个宰相,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赵挺之不得不辞去宰相的位置。

赵挺之回到家里五天之后,就去世了,六十八岁。

这一下这家里的大柱子可就倒了,而且是雪上加霜,为什么呢?

就是赵挺之一去世,蔡京就开始抄他的家,就把他家里头所有在朝廷里边担任官职的人都抓起来,特别是他这三个儿子,说他们有贪污之罪。

当然后来啊,经过多方侦办,最后确定说,没有这些贪污的迹象,这才算把他们放出来了,可是问题有一样,放是放出来了,罪责是没有,让你也不得好活,你这几个儿子在仕途上的路,这就算断了,怎么办呢?

你们就别在东京汴梁住着,都回老家去,回你们山东青州的老家去,带上你们所有的家眷,不要在东京汴梁待着。

所以我们觉得李清照开始慢慢地由一个不关世事,非常活泼、非常可爱、非常聪明的、很有才气的这样一个少女,到后来成长为一个沉浸在甜蜜的婚姻生活当中的这样一个**,到现在,连续经历了自己家里头和丈夫家里头的政治的变故,她在一点一点地走向成熟,对世态人情的认识,也在一点一点地深入,这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变化,我们不要把这个印象永远锁定在她那个“却把青梅嗅”啊,什么“惊起一滩鸥鹭”啊那里边,她这个人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也是作为李清照,作为一个杰出的文学家的一个成长道路。

现在好了,赵明诚兄弟三个人,带着他们的母亲和家眷,回到了山东青州老家,这一回就是整整十年,甚至还要多。

那么我们说回到青州之后,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李清照写了很多缠绵悱恻、幽怨哀愁的词作,我们大家对这些词作特别地熟悉,这些作品大都写在青州十年,以及青州十年结束后的一段时期里头。

大家可要注意了,这些词作里边隐藏了很多李清照和赵明诚在情感生活方面的秘密。

赵明诚虽然在政治失意和人生低谷的时候回到了青州,但是他依然得到了李清照的宽容,李清照的谅解,李清照的关爱,包括李清照对他的一如既往的爱恋,这对于一个身处逆境和困境当中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支撑。

总之,我们说,青州这十年是赵明诚夫妇生活最安逸、也最愉快的十年,也是李清照本人这一生当中生活得最愉快的十年。

在青州十年的隐居生活,使得李清照和赵明诚更加恩爱,夫妻俩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继续撰写整理《金石录》一书,他们依然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

但世间不如意的事情时有发生。

就在这十年当中,朝廷的政治格局又在逐渐地发生变化,蔡京被驱逐出政治舞台,赵明诚再次重返仕途。

这十年两个人还是厮守在一起,所以他们俩基本上没有分开过,后来赵明诚兄弟返回仕途做官了以后,赵明诚在一些州郡开始担任官职,由于种种的原因,他没有把李清照带在身边一起出去做官。

所以应该说,青州十年的安逸生活结束了之后,随着赵明城仕途重新的开始,他们两个也就开始了两地长久分居的这样一种状况。

所以我们说这时候李清照很多的表达离情别绪的那些很有名的词,就开始出现了。

比如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节选)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节选)

  都是在青州生活结束以后的这一段时间写的.

宋徽宗宣和三年,也就是公元1121年,当时已经四十一岁的赵明诚,到山东的莱州担任知州,这一次他提出来把他的夫人李清照也带在身边一起去做官,你想这是好事啊,终于要团聚了,自从离开青州以后,他们俩一直就是断断续续地两地分居,这应该感到庆幸,他们团聚了我们应该为她祝福,可是有一样就是说等到她辛辛苦苦地、风尘仆仆地从青州赶到莱州的时候,她跟赵明诚会面的情景好像不像她想像得那么地美好。

原因是赵明诚蓄养侍妾和歌伎的问题,当时这个歌伎不但是私人蓄养,而且官府也蓄养,以备有招待任务的时候,有人来进行表演,这叫什么,这叫“官伎”。

风气所及,当时太学的太学生们,也经常去青楼歌馆。

那你现在想想,赵明诚好像是太学生吧,他也做过官吧,你就说连苏轼都蓄养了歌伎和侍妾,赵明诚总不见得比苏轼还古板吧,他也不能免这个俗。

而且我给大家说,有一个铁证证明,赵明诚确实蓄养有侍妾。

赵明诚在做太学生的时候,包括在做那些小官的时候,他不是也没有什么社会地位。

你以为在家里蓄养那么多歌伎花个两三毛钱就可以了?

那都得有俸禄支持着才行。

他没那个社会地位,也没那个经济基础,再加上当时新婚燕尔,在他眼里头李清照那简直就是十全十美,所以他也不会考虑这些问题。

即便是后来蓄养了侍妾和歌伎,因为是普遍的社会风气,李清照对这个现象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更重要的是,当时赵明诚的心思都在李清照的身上,这其实是最关键的,就是你即便蓄养了侍妾,如果你的心思都在夫人的身上,她当然能体会得到,能感觉得到,她有什么好担心的。

再说了,当时的李清照还是很年轻的,现在不一样了,这青州十年固然是和谐美满,但岁月催人老啊,赵明诚都四十多岁了,李清照也快奔四十了。

可赵明诚的地位越来越高了,他做了莱州知州,州郡的长官,第一把手。

有钱了,有地位了,身边的年轻的、漂亮的女青年们也就比较多了。

这个时候,在赵明诚的眼里,也许那个多才多艺的、非常有天赋的、当初他所追求的李清照,是不是有一点点人老珠黄的嫌疑了,起码你吸引力肯定是减弱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就是像李清照这么聪明、这么敏感的女子,她怎么能不体会到丈夫对她感情的那种微妙的变化,这是很可怕的,他天天对你都是笑脸儿,对你态度挺好,对你挺尊重,可就是有点不爱你了,你说最要命的没有了,剩下的全都有,那你想,李清照她之所以非常地欣赏她和赵明诚之间的关系,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她认为他们之间有着维系而不可断的共同的志趣,共同的情感的基础,你这个东西没了,那就跟要了她的命一样。

所以让李清照那么地不放心,欲说还休的多少事里边,起码有一个很重要的、重大的问题,就是她一直为她和赵明诚结婚二十多年没有生育孩子而感到深重地担忧。

我们大家要知道古代有一句老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古代社会,一个女人、一个妻子如果没有给丈夫生孩子,没有生个儿子,那这个妻子、女人在丈夫的心目当中,在家族的心目当中,地位就大大地下降,价值也就会大大地打折,而且她在家里头没有地位,这直接牵扯到可能她将无法继承丈夫和家族的遗产。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不能生育的,或者是不能生男孩儿的一个妻子、一个女人,她将是感情和财产的双重失败。

你想对于李清照这样一个感情这么样地丰富,创作上这么有激情的、细腻的女性来讲,没有后代,没有孩子,这个对她的打击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担忧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这个事情得说回来,因为赵明诚有很多侍妾,他也一直没孩子,那就是说也许这个责任并不在李清照的身上,可是你想,在古代的时候,只要没有孩子一般都是把这个罪加在女人的头上,这就更加使得她承受了舆论上的压力,你想很多专家、学者都把她没孩子这事都写到他们的学术著作里头,说赵明诚一想到这个事就得叹气,那你说李清照她能好受吗?

再加上这个时候如果赵明诚有意无意地冷落她,去亲近别的女性,那你还想让她活吗?

多亏她意志坚强。

  所以说到这儿,我们就有一个疑问了,这么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