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参考试题一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9255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史参考试题一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医学史参考试题一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医学史参考试题一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医学史参考试题一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医学史参考试题一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史参考试题一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医学史参考试题一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史参考试题一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史参考试题一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唐末医家昝殷撰,是现存最早的妇科专着

4、砭石:

是一种锐利的楔型石块,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用来切开脓肿和排脓放血。

5、“次注”:

唐代王冰对《素问》所作的注释,因继全元起之后,故称“次注”。

6、鼠疫:

鼠疫(Pestis),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鼠疫临床分腺型、肺型和二者继发的败血症型,潜伏期2-3天。

历史上记载的世界范围内大的流行有三次,公元6世纪、14世纪和18世纪。

我国近代也曾发生三次大的流行,1910、1920、1945年。

7、雨疾:

甲骨文中的记载。

表示一次有许多人染病,就象降雨一样。

是我国最早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的记载。

8、简帛医书简为竹简、木简,帛为丝织品。

简帛医书即古人刻写在竹木简或丝织品上的医学书籍。

9、轮值制度:

为宋代官药局制订的制度之一,保证昼夜供药,如因失职影响急证病家购药者,“杖一百科罪”。

10、五禽戏:

是东汉医家华佗发展古代导引的知识与经验,选择模仿虎、鹿、熊、猴、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特点,使头、身、腰、腹、四肢达到全面的运动锻炼,是现在已知我国较早具有完整套数的医疗保健体操。

二、填空

1、原始社会2、脏腑辨证说遣药制方论脾胃内伤论阴证论31132622694、雷学攵《雷公炮炙论》5、宋6、《上经》《下经》《金匮》《揆度》《奇恒》7、火8、肠吻合术血管结扎术创伤异物清除

三、单项选择

1、E2、D3、B4、B5、C6、C7、A8、C9、A10、C

四、多项选择

1、ABC2、ABCDE3、AB4、ABE5、ABCDE

五、简答题

1、《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⑴为方书之祖:

《伤寒论》载方113首(实为112首,因其中的禹余粮丸有方无药),《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两书实际收方269首,使用药物达214种,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

⑵提出了较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伦》,对方剂组成以及方中药物的加减化裁,均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

充分体现了君、臣、佐、使相配合的组方原则。

根据病情变化和兼证的不同,处方又有所加减化裁。

由此可知,张仲景的组方原则严格而灵活。

⑶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

在《伤寒杂病论》中,所用方剂剂型种类超过以往医学文献及简牍所载的医方内容。

该书所载方剂剂型有:

汤剂、丸剂、散剂、酒剂、洗剂、浴剂、熏剂、滴耳剂、灌鼻剂、软膏剂、肛门栓剂、阴道栓剂等不同类型。

这些剂型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中医临证各科,用以治疗各类疾病。

⑷提高方剂学理论:

书中方剂,因证立法,以法制方,遣药用方,丝丝入扣,为方剂学积累了系统理论,促进其发展。

⑸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伤寒杂病论》中所载方剂,大多切合临床实际。

如治疗阳明热盛及暑湿的白虎汤,治疗黄疸的茵陈五苓散,治疗痢疾的白头翁汤,治疗胸痹、心痛彻背的栝楼薤白半夏汤,治疗虚劳和虚烦不眠的酸枣仁汤,治疗妇人经漏的芎归胶艾汤等等,都是直至今天仍在普遍应用的行之有效的方剂。

2、简述朱丹溪的相火论。

朱丹溪认为相火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此火“内阴而外阳”,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相火有常有变,正常的相火是“动而中节”,是维持五脏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动力,其以精血为基础,寄于肝、肾二脏,并与胆、三焦、膀胱及心包络有关.能养脏腑、充九窍、温百骸、亦称为元阳、真火;

妄动的相火即为人体之贼邪,由于情志过度、色欲耗伤及饮食厚味等,皆可以引起相火之妄动,克伐阴精,损伤机体,产生多种疾病,是造成机体“阳有余、阴不足”的主要病机。

3、中西医汇通派的不同主张有哪些反对废止中医的,多主张中西医汇通,但在实现汇通的方法上,存在三种不同的主张:

其一、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汇通,代表人物有唐容川、张锡纯、吴汉仙、杨则民和王问樵等。

其二、通过中医的科学化实现中西医汇通,如丁福宝、陆渊雷和谭次仲等。

其三、主张中西医各有所长,应相互参照,如恽铁樵、朱沛文、吴瑞甫等。

4、唐代太医署有哪些医学分科太医署的医学教育分为4科,计有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科。

其中医科又细分为5个专科,计有体疗、少小、疮肿、耳目口齿和角法。

不同专科规定有不同的学制,分别为体疗7年,少小5年,疮肿5年,耳目口齿4年,角法3年。

医学教育的分科与学制都是比较实际的。

5、近代创建的中医学校有哪些1915~1917年,丁甘仁、谢利恒等创办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

1918年包识生等创办了神州医药专门学校;

1920年起张山雷便在浙江兰溪中医学校任教达15年之久;

1924年卢乃潼在广州创办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

1925年恽铁樵在上海创办中医函授学校;

1930年陆渊雷,章次公在上海创办中国医学院。

此外,还有张锡纯在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

肖龙友等在北京创办华北国医学院;

李斯炽等在成都创办四川国医学院;

章太炎创办苏州国医专科学校等等。

在这些学校,近代中医教育的先驱者勤奋努力,一边教学,一边编写教材。

但是这些学校由于私人或团体兴办,经费困难,师资缺乏,设备简陋,没能得到应有发展。

六、论述题宋代临床医学各科的发展情况怎样宋代内科杂病的理论及实践水平都有显着提高。

如太医局专辟“风科”,《圣济总录》有十八卷专论“诸风”,并形成了理、法、方、药的完整治疗“风病”体系,张锐的《鸡峰普济方》把水肿分为多种类型,施以不同治疗方法,把水肿病的治疗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董汲的《脚气治法总要》专论脚气病,对脚气的病因、发病情况、治疗方法,均作了详细的描述。

同时出现了许多以内科为主的医学着作。

宋代的外科学,在病理上,重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在鉴别症状与判断预后上,提出了“五善七恶”的诊断方法;

在治疗上,创造了“内消”、“托里”的内治法,为外科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并出现了《集验背疽方》、《外科精要》等许多有价值的外科专着。

中医妇产科发展到宋代,已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经验,出现了许多以妇产科擅长的医家和妇产科专门着作。

扬子建的《十产论》对各种难产作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助产方法和救护措施;

虞流编着的《备产济用方》中“神效催生丹”一方,使用了含有“脑下垂体后叶催产素”的全兔脑,是我国脏器疗法的又一大发现。

南宋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一书,集妇科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

其中有些治疗原则和有效方剂,至今仍被人们所遵循。

另外《产育宝庆集》、《卫生家宝产科备要》等妇产科着作,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宋代儿科的发展也卓有成效,以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其代表。

该书全面总结了儿科的成就,在小儿生理、病理、诊法、治疗等各个方面都有详备的论述,并制定了许多名方,该书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另外,刘昉的《幼幼新书》中,记有虎口三关指纹的观察方法。

在董汲的《小儿斑疹备急方论》、陈文中的《小儿痘疹方论》中,已能进一步区别天花、麻疹、水痘几种发疹性传染病的不同。

《小儿卫生总微方论》中指出小儿脐风与大人破伤风为同种疾病,并主张用“烙脐饼子”烧烙断脐以防脐风。

此外,还载有骈指截除、缺唇修补等小儿外科手术。

宋代针灸学也有较大的发展。

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统一了历代纷乱的俞穴,并详细介绍了各穴的部位、主治病证与针刺方法。

由他创制的针灸铜人,是针灸教学和考试医师的良好工具,被国内外所重视。

另外,闻人耆年的《备急灸法》,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都为丰富宋代针灸学作出了贡献。

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二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降疾2、鲍姑3、医案4、灸法5、中西医汇通派6、《治百病方》7、大方脉8、麻沸散9、蛊10、尚药局二、填空1、王安石变法后,太医局逐渐改观,着名的____也推广到医学教育中。

2、张从正的学术思想导源于《____》、《____》、及____的火热论。

3、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

4、《诸病源候论》中所提及的____术、____术和____清楚地表明我国外科学已进入专科发展的阶段。

5、成无己撰《____》是现存全面注解《伤寒论》最早的专着,还撰有《____》作为补充。

三、单项选择1、记载了提炼纯白结晶乌头碱的着作()A.《僧深集方》B.《伤寒杂病论》C.《外台秘要》D.《类苑》E.《白猿经》2、《内经》最突出地反映了中医学的什么特点()A.脏腑经络学说B.辨证论治原则C.整体观念  D.人与自然的关系E.阴阳五行学说3、我国第一部药典是唐代的()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证类本草》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4、中国医药输入朝鲜大约在()A.晋B.南北朝C.隋唐D.宋E.金元5、《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王冰B.张志聪C.马莳D.张介宾E.陈实功6、《本草述》的作者是()A.刘若金B.李时珍C.吴仪洛D.汪昂E.赵学敏7、世界上最早开办管理药事的药局是在我国的()A.隋代B.唐代C.宋代D.明代E.清代8、五行的记载始于)A.《周易》B.《尚书》C.《春秋》D.《礼记》E.《论语》9、最早的、有效的脏器疗法是用鹿的甲状腺制成的“五瘿丸”,它记载于()A.《肘后备急方》B.《僧深集方》C.《伤寒杂病论》D.《外台秘要》E.《诸病源候论》10、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药物牙粉配方,用于牙齿保健()A.《僧深集方》B.《伤寒杂病论》C.《外台秘要》D.《类苑》E.《肘后备急方》四、多项选择1、《内经》运用五行学说的最大特点是()A.说明疾病发生B.说明疾病传变C.说明疾病预后D.说明诊断原则E.说明脏腑联系2、《诸病源候论》中记载有多项发明发现,如()A.记载了肠吻合手术B.漆过敏症C.鉴别了天花和麻疹D.结扎血管止血E.烧烙断脐3、宋代的世界医学之最有()A.开办了世界上最早的药局管理药事B.成立了世界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C.发明了世界最早的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D.产生了世界最早的法医学着作―《洗冤集录》E.建立了世界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4、明清时期的温补派的医家有()A.薛己B.陈修园C.赵献可D.刘完素E.张介宾5、与中医学理论的产生相关的哲学思想有()A.精气神B.阴阳C.五行D.八卦E.天命鬼神五、简答题1、晋至五代时期中外医药交流的主要国家及意义2、《伤寒杂病论》在医学史上产生哪些影响3、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在伤科史上有何价值4、人痘接种术的科学价值有哪些5、伍连德对近代中国医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六、论述题1、《脉经》的主要成就2、宋代临床医学各科的发展情况怎样

一、名词解释1、降疾:

2、鲍姑:

能医善灸,是晋代名医葛洪的妻子,为有史记载的我国第一名女灸家。

3、医案:

即西汉淳于意所述25个患者的姓名、性别、职业、里居、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情况,载于《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

4、灸法:

通过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中西医汇通派:

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出现,主要是近代西方医学知识在中国广泛传播以后,在医学领域受到“经世致用”思想和洋务运动中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的影响。

代表人物有唐容川、朱沛文、恽铁樵和张锡纯等。

6、《治百病方》1972年11月,在甘肃武威县出土的一批木质简牍,是东汉早期的临床医学专书。

有医药简牍92枚,其中木简78枚,木牍14枚。

保存了较完整的医方30余首,方中涉及药物约100味。

所论涉及内、外、妇、五官各科。

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体现了辨证论治思想。

其二,药物学、方剂学均达到相当的水平。

初名《武威汉代医简》,但因简中有“治百病方”的字样,遂改名为《治百病方》。

7、大方脉:

为北宋官方卫生机构医学分科之一,是专治成人疾病的,大体相当于现代的内科。

8、麻沸散:

为东汉名医华佗创制的中药全身麻醉剂,对后世影响颇大,历代的中药麻醉,都是在他的启发下发展起来的,惜已失传。

9、蛊:

甲骨文的记载。

象征腹中之寄生虫,是将虫与人体相联系的最早记载。

10、尚药局:

是宋代设立的最高药政机关。

二、填空1、三舍2、内经伤寒论刘完素3、扁鹊4、肠吻合术血管结扎术创伤异物清除5、《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三、单项选择1、E2、C3、D4、B5、C6、A7、C8、B9、B10、D四、多项选择1、E2、ABCD3、ABCD4、ACE5、ABCDE五、简答题1、晋至五代时期中外医药交流的主要国家及意义晋至五代时期,随着社会进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往日趋频繁,中外医药交流也相当发达,其中主要有:

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及阿拉伯国家,中外医药交流,不但扩大中医在国外的影响,促进中医药学对外的传播,而且在交流中吸收了国外医学知识,丰富了我国医学内容,这是晋唐医学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伤寒杂病论》在医学史上产生哪些影响⑴为后世推崇《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医学史上继《黄帝内经》后第一部影响最大的着作,它成书之后,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

不仅为诊疗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的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一般示范。

⑵重视《伤寒杂病论》,造就历代医学家历代许多有成就的医学家,如孙思邈、钱乙、庞安时、朱肱、成无己、刘完素、张子和,清代的温病四大家,无一不是对《伤寒杂病论》有深刻研究,各有真识卓见的体会和临床实践经验。

⑶对国外的影响唐宋以来,此书的影响远及国外,直到今天,日本还有不少医家专门研究《伤寒杂病论》,运用中完全遵守原方,还把某些方剂制成成药,广泛应用临床。

⑷为温病学的形成奠定基础。

①提出温病的总纲“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②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给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以启示。

③很多方剂为温病学袭用。

3、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在伤科史上有何价值

(1)麻醉法危氏提出在“骨碎、骨折、脱臼前先麻醉,再手术”。

所用麻药为蔓陀罗、乌头;

止痛药为没药、乳香、川椒等。

注意事项中提出施行麻醉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出血情况而定,这比日本、欧洲使用全麻药要早近五百年。

(2)关于悬吊复位法,该书记载“凡锉脊骨,不可用手整顿,须用软绳从脚吊起,坠下身直,使其骨自归窠”,然后用大桑皮、杉树皮衬贴,用软物加以缠夹固定。

此法比欧洲医师所用的悬吊复位法,也要早近五百年。

对颈椎骨折脱位,提出“以手巾兜缚颏下,系于后脑,系在房上”,这种悬吊复位法,是伤科史上的创举。

近代英国医生达维斯(Davis)1927年才提出悬吊复位法。

4、人痘接种术的科学价值有哪些

人痘接种法是预防天花的一种重要的免疫疗法。

张璐和吴谦叙述的人痘接种法较为流行,主要有四种形式:

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

后两种接种法,由于所采用的痘苗是天花患者痊愈期的痘痂,其天花病毒的毒力已减弱,接种后多能产生天花反应,达到获得免疫力的预期目的。

因此,后两种人痘接种法在我国城乡逐渐流传开来,成为预防天花的有效措施。

它不但在民间应用,也被清朝统治者采用并诏令推广。

人痘接种法不仅在我国广泛应用,还先后传往亚、欧各国。

人痘接种法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在传染病研究上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成果,也是我国医学对世界医药卫生事业做出的一个重大贡献。

人痘接种法的发明,不但是英国医生琴纳(EdwardJenner,17491~823年)在1796年发明牛痘接种法之前预防天花的主要方法,而且它的发明足以成为世界免疫学的先驱。

5、伍连德对近代中国医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伍连德生于马来西亚,1889年入英国剑桥大学,1905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1908年回国,任天津陆军医学堂副监督。

1910年,东北发生鼠疫,调任北满防疫处总医官。

1918年任中央防疫处处长,1911年4月,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医学国际会议在奉天召开,伍连德任主席。

1929年任哈尔滨医学专科学校校长。

他是中华医学会及中华医史学会创始人之一,对防治鼠疫作出了巨大贡献,东北沦陷后,被迫离开国内。

他曾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撰有《论肺鼠疫》、《鼠疫概论》、《鼠疫斗士:

一个中国现代医生的自传》和《中国医史》等。

六、论述题

1、《脉经》的主要成就

魏晋时期,王叔和对脉学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的总结,撰成《脉经》一书,奠定了我国脉学发展的基础。

该书的主要成就有:

(1)确立“寸口脉诊法”。

王叔和在分析研究古人的“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诊法”等诊脉部位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寸口脉法,并提出寸、关、尺三部脉分候脏腑的理论,即左手寸部主心与小肠,关部主肝胆;

右手寸部主肺与大肠,关部主脾、胃;

两手尺部均主肾与膀胱等。

因此解决了脉诊与脏腑相应定位的关键问题,从而推进了独取寸口脉诊法在临床的实际应用。

(2)归纳二十四种脉象。

魏晋以前的医书中,脉名繁多,脉象种类尚未统一,含义亦模糊不清。

据有人统计,《脉经》之前医书所记载的脉象名称约80种之多。

王叔和为了统一其标准,把前代医书论及的易于混淆或类似的脉象,删而并之,规范了24种脉象名称。

王氏还对这些脉象逐一描述其指感形象,且对一些相似的脉象进行鉴别,以方便临床掌握和运用,使脉名和脉象特点达到了统一和标准化。

(3)论脉学强调与临床病证治疗结合。

王叔和的《脉经》并非孤立论脉,或单凭脉象断病,而是在阐述脉理的基础上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将脉、证、治结合起来。

书中对不同脉象的主病和治疗作了大量的论述,不少内容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此外,王叔和还对危重病证出现的“怪脉”或“败脉”作了描述,病危脉象,有异于常见脉,临床较难辨识,王氏则用“屋漏”、“雀啄”、“釜中汤沸”等形象比喻,使医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脉经》也存在一些糟粕性的内容,我们在学习中应注意分析批判。

《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着,它总结了公元3世纪以前的脉学知识,并充实了新的内容,使脉学理论与诊脉方法系统化和规范化,对魏晋以后中医的脉学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宋代临床医学各科的发展情况怎样

宋代内科杂病的理论及实践水平都有显着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