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之开天盛世解说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9131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通史之开天盛世解说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通史之开天盛世解说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通史之开天盛世解说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通史之开天盛世解说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通史之开天盛世解说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通史之开天盛世解说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通史之开天盛世解说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通史之开天盛世解说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通史之开天盛世解说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年后,李隆基获悉太平公主即将举兵作乱的密谋,立即先发制人,一举粉碎了这次未遂宫廷政变,将太平公主赐死家中。

至此,李隆基才算真正掌控了朝中军政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唐皇帝。

然而,面对礼崩乐坏、乱象如麻的局面,年轻的天子李隆基知道,一切才刚刚开始。

【采访】八年之间发生了很多政变,李隆基本人能够稳定的接掌政权,前提是他通过政变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太平公主是他的姑姑,睿宗的妹妹,武则天的亲女儿,太平公主在睿宗在位的期间,实际上权势是非常大的,包括在玄宗刚即位的时候,七个宰相,五出太平之门,所以在那种格局下,李隆基要克服很多东西,政变带来了很多政局的动荡,包括选官当中的混乱。

【空镜玄宗侧影】

唐玄宗亦深知,要根治乱象,重整朝纲,重现大唐盛世,首先得物色一个能干的宰相。

经过三个多月的反复考量,唐玄宗终于决定:

请出前朝宰相、现任同州剌史的姚崇。

【采访】各种权利的背景交织在一起,要有一个很强势

他的班呢?

姚崇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宋璟。

【采访专家】宋璟的背景跟姚崇是相似的,也是武则天时代培养起来的宰相,也是经历过武则天时候的退位的政变,经历过武则天以后的各种政局动荡,而且也长期在地方任职,宋璟和姚崇一样,他们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画面】大鹏飞羽毛飘飞落入宫殿

公元716年,唐玄宗派人专程远赴广东将宋璟接回长安。

宋璟是姚崇改革路线的坚定拥护者,他上任后的工作仍然主要放在整治吏治上。

【朝臣议事】

为防止奸佞小人私下向皇帝进谗言,宋璟出台百官奏事必定要有谏官和史官在旁的规定,唐玄宗立即同意。

于是,朝中奸佞小人诬谄忠良的现象锐减,政治更加清明。

【朝中拜见】

宋璟在任时选拔了许多认真称职而品行优良的官吏,受到皇上和群臣的赞叹。

唐玄宗经常告诫后来的宰相:

以后挑选官吏都要以宋璟为榜样,只有这样,才能吏治清明,万民富有。

【采访】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政治阅历,有共同的政治发展的这么一个背景,所以姚崇制定的很多的政策法规,宋璟就能够坚守,保持了开元初年,姚崇制定的这些政策法规,法令的延续性。

政局稳定,政治清明,整治与改革,节省了开支,充实了国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唐玄宗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田户检括,将那些因战乱逃税等原因,被迫逃亡的田户,进行全面地普查登记,结果括出八十万逃户,相当于当时全国户数的十分之一有余。

田户是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田户的增加,大大改善了政府的财政状况,国家仓库达到空前的富足。

【采访】那么这种工作呢,它主要的就是把从一个地方逃亡到另一个地方,在这个地方,或者投靠地主,成为地主的佃户,也就所谓的客户,或者自己去开荒,成为一个新的农民,大概就这么两种情况,那么当时所谓搜括户口,检括土地,主要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皇帝缓缓合剑剑在桌上】

经济繁荣是衡量盛世的第一把标尺,但对于太平盛世的标准,唐玄宗自有他的理解,盛世还缺少一样东西。

【将士快马传书】

于是,唐玄宗又看上了一个人,他知道,此人可以给他带来想要的东西,又是一纸诏书,在朝廷上下素有争议的文坛领袖张说,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

【采访】他是进士出身,做过中书舍人。

大手笔写文章的人,而且他在李隆基做太子的时候,他就在东宫做太子的老师,玄宗跟张说的关系非常亲近,张说非常的受信任,几次罢相,又多次启用。

【将士领兵训话将士砍草】

在此之前,身为兵部尚书兼知朔方节度使的张说,已为唐玄宗立下赫赫战功,他大量裁减戍边军队,使之归田,同时变革军事制度,由府兵制改用募兵制,两条建议立即得到唐玄宗同意,这项军事改革,既减少了财政支出,又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但唐玄宗此次任命张说,却另有目的。

【采访】就是玄宗用姚崇宋璟,是为了肃清吏治,整顿政治秩序,澄清政治风气,那他用张说,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既有个人的情感在里面,也有依仗他的文学水平,来粉饰太平盛世,或者叫来妆点,一个太平盛世的味道

公元721年九月,开元初被贬出的名臣张说被唐玄宗召回长安,重新出任宰相,这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社会从此进入一个承平发展的时期,开天盛世,近在咫尺。

张说是制举出身,长于文学,自开元初贬出之后,他久在边地,历任幽州都督、并州大都督兼天兵军大使,曾统兵击溃过叛胡,故通晓军事。

在他出任宰相之后,他首先着手变革军事制度。

一是大量裁减戍边军队,使之归田;

二是由府兵制改用募兵制,“兵农之分,从此始矣”。

这些军事改革,既减少了财政支出,又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为逃亡农民提供了一个新的出路。

但唐玄宗此次任命张说更重要的目的,是借重张说作为当时文坛领袖的身份和他崇高的文学声望,在全社会大兴文治,加强文化建设,让自己统治下的唐朝进入文学与吏治并重的时代。

【画面】西安丽正书院遗址,两人下棋

这里,就是当年由张说一手创办的长安丽正书院,在书院,张说自任修书使,负责修撰图书,整理图书,研究礼仪,根据玄宗皇帝的需要提供文化决策,而且还给皇帝授课。

同时,张说把当时的一大批文人集中到丽正书院,如大诗人贺知章,原来的老同事徐坚,还有他在贬官岳州时结交的好友赵冬曦,等等,全都在丽正书院供职。

书院一时文人荟萃,文气兴盛。

在唐玄宗的亲自倡导与推动下,自春秋战国以来的第二座文化高峰巍然耸立。

据统计,开元年间整理的藏书多达52915卷,今天我们常说的四部(四库图书分类)正式被官方图书馆所采纳就是在唐代。

《新唐书·

艺文志》说:

“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五万二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

呜呼,可谓盛矣!

公元725年,丽正书院被改名为“集贤殿书院”。

盛世大唐的文化气象,正在这里积聚,酝酿,升腾,最后的云蒸霞蔚只是个时间问题。

【采访】从政治体制一直到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不断地进行了变革,那么在进行这些变革的时候,唐玄宗有一个特点,就是解决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宰相,或者不同的官吏,他这里头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方面就是说学有专长,有些人对这些问题比较专长,有些人对那些问题比较专长,另外还有一个,采取这种办法,可以有效地摆脱利益集团的牵扯。

【画面】唐玄宗任命的几位宰相的画像,唐玄宗以前历代皇帝的画像

在姚崇宋璟和张说之后,在张九龄之前,唐玄宗先后任命的宰相有十来位,这十来位宰相的品德才识,高下虽各不相同,但各有所长,均为当时的不二人选,因此《新唐书》中说,“开元之盛,所置辅佐,皆得贤才,朝多君子,信太平基欤。

在唐玄宗之前,唐朝已有一百余年的发展,其间虽然经历不少曲折,但接力棒一直在往下传送。

【采访】唐朝开国的背景是隋末的动荡,经过贞观时期的治理,天下迎来大治的局面,我们叫贞观之治,然后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在稳定的发展,尤其是在武则天执掌政权的,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面,其实唐朝发展的很好,那么,那个时候我们都不把它叫做盛世,而真正所谓的盛世要到李隆基继位四五年,大概开元四五年的时候,开始出现所谓的盛世的局面。

【开元地图】

这是开元天宝年间的唐朝疆域地图,我们拿它与汉武帝时代的疆域地图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这一时期,中华帝国的版图空前辽阔,东至东南沿海,包括台湾及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岛屿,均属于唐朝。

西南,以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麓为天然屏障,与泥婆罗(尼泊尔),天竺(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接壤,西至帕米尔高原,与阿拉伯王国毗邻,西北之巴尔喀什湖畔,北至贝加尔湖,东北势及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鄂霍次克海岸,与日本列岛隔海相望。

【海上帆船】

回顾中国历史上几个有限的盛世,无不与疆域的辽阔息息相关。

因为面对这样广大的国土,这块土地上的每个国民,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庶民百姓,都会情不自禁地涌出自豪感。

【采访】那什么是盛世呢,就是政治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文化要繁荣,疆域也比较稳定,对外的关系也比较稳定,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盛世。

【西安城】

这就是今天拥有八百万人口的西安城,这座城市的人口,大约相当于现在全国人口的1/170,也就是170个中国人里面,就有一个人住在西安。

看着这些潮水般的人群,你可能会问,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朝,开元天宝年间,长安城里住着多少人。

答案是,当时长安的常住人口,超过一百万,也就是说,当时全国的总人口中,平均每70个人里,就有一个人住在都城长安。

【世界古地图】

当时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是什么情况呢?

从塞纳河到莱茵河之间的人口是二三百万,直到16世纪,地中海地区人口才五六千万,北非人口则是三百万,当时全世界总人口两亿左右,仅唐朝就占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但人口多并不意味着负担重,消耗多,相反,在农业经济时代,人口就是生产力。

据统计,开元天宝年间,全国的耕地达到6.6亿亩,人均超过9亩,为当今中国人均耕地的8倍。

农具的变革一直影响至今,直到现在,在西安的城郊,还能够找到使用曲辕犁种地的习惯,

有时候现代化的农耕设备并不一定万能,曲辕犁一直在地势狭小的田地上,发挥着用途。

一千二百多年前,曲辕犁诞生了。

与此前的犁相比,曲辕犁主要有两方面的优点:

一是犁铧普遍趋小而锋利,便于深耕并减少阻力;

二是由过去的直辕变成现在的曲辕,这样便于安装犁壁,能自由调整犁壁的方向,调节犁壁入土的深浅。

同时使用起来轻便灵活。

曲辕犁的诞生,让开元天宝年间的农耕,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采访】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农具以耕犁为中心的农具,配套农具已经发展成熟,跟现在基本上是一样的,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一直到几十年以前,我们的农具基本上就没有大的变化。

【水车】

勤劳智慧的盛唐农民,又发明了一种灌溉工具,筒车。

它形似纺轮,竹筒或木筒环绕轮上,架设于溪流或涧谷之上,利用水流冲击轮子转动,以竹筒汲水上升,倒入水田,不必用人力,却自动转运,昼夜不停。

这种灌溉工具,功省效高,尤其适用于丘陵和山地种植。

【画面】农民插秧,粟、麦、稻特写,粮食丰收场面

唐朝的前期,粟、麦为全国的主要粮食,自唐朝中期开始,南方水稻种植向北方扩展。

唐玄宗下令在今河南地区大开水田,大面积种植水稻。

随后,在今天的山东、河北、山西等地,水稻种植也陆续获得成功。

随着水利灌溉的兴修,盛唐的农业生产率得到提高,广阔的耕地上种出无数粮食。

【采访】还有就是育秧播种技术开始出现,育秧技术其实非常关键,没有育秧技术之前,一块田里面你从秧苗的时间,也要占领这块土地,那有了育秧技术以后,它可以移植,就是一亩秧田可以供十亩田的秧苗,另外九亩就空出来,这个期间土地是可以利用的。

【画面】洛阳古城画面,洛阳含嘉仓粮库遗址,炭化谷粒

这里是位于洛阳老城区北侧的含嘉仓遗址。

我国考古工作者1971年发现时,还以为是八角墓葬,等看到铭文之后才知道,它正是唐玄宗时代大名鼎鼎的粮仓——含嘉仓。

【建模】

这个粮仓的规模之大不可思议:

东西长约六百余米,南北长约七百余米。

仓城内东西成行、密集排列着四百多个粮窖。

粮窖口径最大的约18米,深约12米,可藏粮一万数千石(唐朝每石约合60公斤)以上。

口径最小的约8米,深约6米,可藏粮数千石。

唐玄宗天宝八年(749)统计,全国主要大型粮仓的储粮总数为12656620石,含嘉仓就有5833400石,占了全国储粮总量的将近二分之一。

【炭化谷子考古】

这些颜色灰黑的颗粒的叫做炭化谷子,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它们可全是黄澄澄的稻谷。

粮食太多,吃不完,只好让它们炭化。

含嘉仓只是唐政府在全国各处所建许多粮仓中的一个。

在当时的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大城市,大小粮仓星罗棋布,数不胜数。

【采访】唐朝的这个农业生产,支撑了整个唐朝的繁荣,你只有粮食多了,社会分工才能扩大,社会的积累才能扩大,那么手工业、商业、城市才能够繁荣。

【画面】倒酒有关民间酝酿的画面,古建筑风格的酒馆,兰陵酒、剑南春酒等名酒的画面

吃不完的粮食,储存成了问题,促成了盛唐时期酿酒业的空前发达,一时之间,全国各地酒肆遍地开花,神州大地变成一个巨大的酿酒车间,到处飘荡着美酒的香味,让人迷醉。

文人墨客也以酒为名,抒发情怀,唐诗中赞美的名酒,就多达九十多种。

【采访】就像杜甫有名的诗叫《忆昔》,包括中学课本经常要引用的,他就说,开元天宝(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素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实际上他就是歌颂了当时的开元,包括天宝年间的盛唐的景象。

【各种美食、面食制作】

今天的西安,各式各样的美食数不胜数。

薛亮,是一名饭店的厨师长,在西安,成为厨师长的一项必备基本功,是需要掌握至少几十种特色面食的制作技巧,而西安五花八门的面食制作工艺,就是源自盛唐时期的农业繁荣。

盛唐时代,粮食充盈,人们充分利用这些多的吃不完的粮食,加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食品,既满足了他们对主食的要求,又大大丰富了当时的饮食生活,而这种饮食习惯,也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一直延续至今。

丰衣足食只是一个盛世的起步,盛世最有说服力的表征,是人们无与伦比的精神创造。

【采访】就是我们从博物馆看,中国通史陈列,你进入到盛唐,你就会发现整个色调就要艳丽明快了许多,我们现在文物,出土的一些器物,包括丝织品等等,都会感觉到唐代是一个色调很明快的一种文化景观。

【小张排练剑器舞】

小张正在紧张地排练一个舞蹈,这个舞蹈叫剑器舞,据说它是失传已久的盛唐时期,公孙大娘在宫廷中表演的舞蹈。

今天的排练对小张很重要,她希望通过努力,在舞台上重现这一盛唐时期气势恢宏的舞蹈。

盛唐文化千姿百态,当时的公孙大娘经常进宫表演舞蹈,她的舞姿每次都让现场的王公大臣和文人雅士,如醉如痴,目瞪口呆。

【画面】张旭狂草小张练舞叠画

有一天,大书法家张旭看完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回到家中兴奋不已,立即用酒将自己灌得酩酊大醉,醉后呼叫狂奔,乘兴挥毫,激动时头发沾墨汁疾书于墙壁。

酒醒后,看着满墙龙飞凤舞、飘逸万态的书法,“草圣”不能相信,公孙大娘的舞蹈竟让自己悟出草书之神。

公孙大娘惊天动地、雷霆万钧、让观者为之变色的剑器舞,正是传说中的盛唐气象。

【采访】很率性,充分表达个性,诗歌也是这样的,盛唐诗歌是一种哀而不伤,就是它会表达很多人的一种伤感的情绪,但是并不觉得它很悲哀。

【仕女图】

公孙大娘的舞蹈中所展现出来的蓬勃的青春、奔腾的气势、博大的胸襟和昂扬超迈的时代性格,在盛唐的文人雅士中扩散开来,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书法家张旭、颜真卿、怀素、贺知章、李阳冰,画家吴道子,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尽情展示他们各自的才华与个性,共同演绎青春勃发、气势磅礴的“盛唐气象”。

在唐玄宗的亲自倡导与推动下,自春秋战国以来的第二座文化高峰巍然耸立。

据统计,开元年间整理的藏书,多大52915卷,今天我们常说的四部,正式被官方图书馆所采纳的就是在唐代。

唐玄宗还组织鸿儒硕学,在集贤院校雠四部图书,开元二十年编订的《大唐开元礼》,成为最完备的礼制建设,不久,又完成《唐六典》的编纂,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完备的行政法典。

【采访】把当时的书籍重新加以整理,这是在隋书经籍的基础上面,对传统文化的又一次总结,可以说是又一次总结,另外呢,对一些古籍还进行了校勘、校订。

这个对后来文化的发展,都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遗宝展】

盛唐的开放与包容,在今天的大唐遗宝展上,随处可见。

 

【画面】李白画像,四川江油李白遗址,三峡,名山大川

天宝元年,一位旷世天才来到了长安,那就是李白。

他是被唐玄宗召入翰林院供奉的,这年他42岁。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李白,盛唐的韵味将会如何黯淡?

虽说天才总是成群结队出现的,盛唐的诗坛也是万紫千红,但如果只能选一个人来代表盛唐气象,那么李白无疑是不二人选,他的出现,实在是这个时代的幸运。

李白出生于一个富商之家,在四川江油度过了少年时代。

他自幼读书击剑,才气横逸。

二十多岁时,他出三峡,泛舟而下,开始了十多年的漫游生活,足迹遍布吴越、荆楚、齐鲁等地,在饱览各地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李白的诗歌具有豪迈无前的浪漫主义风格,语言瑰丽,意境辽远,而且极富音乐性。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

气势排山倒海,恣意汪洋,至今让人读来魂悸魄动,心醉神迷。

宋代的严羽曾说过:

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而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张口一喷就行了。

这实在是知者之言!

同样是李白,他也能写出“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样清新婉丽的词句。

事实上,不管是哪种体裁,也不管是哪种主题,只要出自李白之手,都一定会达到极高的水平。

【画面】兴庆宫沉香亭,盛放的牡丹

这里是兴庆宫的沉香亭,四面遍植名贵的牡丹,当年唐明皇与杨贵妃就是在这里饮酒赏花的。

在这里,宿醉的李白写下了著名的《清平乐》三首,其中之一曰: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使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然而,对于傲岸不羁的李白来说,长安的宫廷生活终究不是他所习惯的。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就说: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知李白者,杜甫也!

寥寥四句,就把一位豪放俊迈、诗酒无双的李白形象勾勒出来。

可是,李白这种傲视权贵的态度使他得罪了高力士等人,没过多久,他就自请还山。

然而,仕途失意并不影响李白的狂放与激情,盛唐的人们是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这位天才诗人的,他的朋友遍布各地,这其中,就有另一位诗坛主将——杜甫。

【画面】成都杜甫草堂

和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李白相比,小他11岁的杜甫通常被视作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

风格的不同并未影响二人的交谊,特别是杜甫,他对李白一直非常仰慕,时常牵挂在心。

据学者研究,在杜诗中,赠怀李白的诗篇多达15首之多。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是他对李白诗篇的高度评价;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则吐露出他对李白遭遇的不平之气;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更充分表明,只有杜甫,才是李白的真知己。

至于杜甫自己,他一生的科举和仕途都不如意,早年曾在长安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窘迫生活,中年时,又遭逢安史之乱这样的家国巨变,被迫流离失所。

然而,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他就不可能写下被后人称为“诗史”的《北征》《春望》《三吏》《三别》等忧国忧民的诗篇;

如果没有战乱中他到处奔波、寄人篱下的经历,他也写不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那样感人至深的篇章。

安史之乱终结了开天盛世,而杜甫沉郁顿挫的诗篇则给盛唐的诗坛画下了有力的句点。

【画面】长安城东,广运潭遗址

如果说,公元725年的泰山封禅是唐玄宗代表大唐几千万百姓向上天祈福,那么,公元743年春天长安城东广运潭的那次盛会,是大唐帝国向世人展示来自大地的馈赠与丰收。

这次盛会由陕郡(今河南陕县)太守兼水陆转运使韦坚策划,他预先准备了三百多艘新船,分别标示各郡之名,除了满载大米外,每艘船上都陈列了本郡的土特产品。

这些产品的种类,反映了唐代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到唐玄宗时期的一些新变化。

三月二十六日这天,唐玄宗和大臣们一起登上望春楼,一场盛会正式拉开了帷幕。

【画面】情景再现

在各郡贡船中,为首的第一艘船尤为引人瞩目。

船头上站立着陕县尉崔成甫,只见他身着绿衫,外罩锦半臂,头系红抹额,亲自领唱起他新填的《得宝歌》:

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耶!

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

三郎当殿坐,看唱得宝歌。

在他身后,一百名盛装美女齐声应和,鼓笛之声响彻云霄,欢乐的气氛弥漫在广运潭边。

紧随着陕州船之后,各郡船只依次前进,驾船的人全都头戴斗笠,身着宽袖衫,使人恍若置身于江南水乡。

在望春楼下,这支庞大的船队接受唐玄宗的检阅。

广运潭盛会不仅仅是一次全国各地的物产博览会,更是一次君民同乐的大游行,大聚会。

为观看这次千载难逢的盛会,长安城及周边一带真是万人空巷,无数百姓潮水般涌向广运潭边。

他们所有人一生都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多的船只。

目睹着林立的桅杆,个个显得兴奋异常。

这一天,无论是“三郎”玄宗,还是广大百姓,都深深感到国泰民安、身逢盛世的喜悦。

【画面】情景再现。

《开天传信记》古书影印画面,情景再现

此情此景,让人想起《开天传信记》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来用描述开天盛世恰如其分:

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

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管户一千余万,米一斗三四文。

丁壮之人,不识兵器。

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

这段话的大意是,那时天下大治,四海升平,物产丰盛,风俗淳厚。

国家的仓库里,财物堆积如山。

四方庄稼丰熟,百姓富足,政府管理的户口超过千万,米每斗仅卖三四文钱。

天下承平,丁壮之人不识兵器。

遗落在路上的财物无人捡拾,出门的人不需要自带粮食……

一个令人神往的太平盛世!

这样的太平盛世,是无数帝王的梦想,也是天下百姓的期盼。

然而,盛世之下,危机初显。

广运潭边,大奸相李林甫已就位,野心家安禄山正心怀鬼胎,一个现在叫做杨钊日后改名杨国忠的人,正日夜兼程赶往皇帝的身边。

近在咫尺的长安城中,杨玉环望眼欲穿——她在盼着老情郎李隆基快快结束今天的观礼,立即回到她的身边。

开天盛世的挽歌,正在不远处沉沉响起。

(PS:

绿色非正式播出解说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