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师培训教程学习要点提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9072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2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师培训教程学习要点提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营养师培训教程学习要点提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营养师培训教程学习要点提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营养师培训教程学习要点提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营养师培训教程学习要点提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营养师培训教程学习要点提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营养师培训教程学习要点提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师培训教程学习要点提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营养师培训教程学习要点提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人体结构基础知识,2运动和呼吸系统组成及功能,

3、消化系统组成和功能。

4、循环系统组成和功能,

5、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6、内分泌系统组成和功能;

7、泌尿和生殖系统组成和功能,

8、感觉和神经系统组成和功能。

1、3、4、5、6要掌握;

2、7、8要熟悉。

食物消化吸收

1、口腔内消化、胃内消化和吸收、

2、小肠、大肠内消化和吸收。

要掌握

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

1、孕妇和乳母的生理特点,

2、婴幼儿、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

3、学龄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1、2要掌握,

3要熟悉

二、本章掌握的知识要点

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基础

1、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P6)

2、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均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P6)

细胞质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出大量细胞基质外,还含有大量的有形结构——细胞器。

细胞器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

兴奋性是指细胞对刺激产生的反应,这种反应是以生物电变化的方式反映出来的。

(p7)

3、新陈代谢是指细胞与其周围环境物质进行交换的过程。

(P7)

4、组织是结构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一些细胞及其周围的细胞间质一起构成组织。

人体有四大类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5、人体包括运动、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以及感觉器官九大系统(P8)

6、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P8)

7、成人共有206块骨。

骨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8、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及血管、神经等构成。

(P9)

9、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P10)

10、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

11、食管全长有三处狭窄,分别距切牙15CM、25CM和40CM。

(P11)

12、胃与食管连接处的入口称贲门,胃的下端与十二指肠连接处的出口称幽门。

13、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属外分泌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胰、肝和肠腺等。

(P12)

14、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成人的肝重约为1500g,位于右上腹,大部为肋骨所覆蔽。

(P13)

15、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16、鼻腔周围颅骨内含气的空腔称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颌窦、蝶窦和筛窦共四对。

(P14)

17、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位于胸腔内,纵膈的两侧,左右各一。

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

18、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部分。

(P16)

19、血液是由液体成分血浆和有形成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

(P17)

20、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

(P18)

21、红细胞血型主要包括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22、淋巴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产生淋巴细胞、过滤淋巴(清楚异物)和产生抗体,在免疫学上具有重要作用。

23、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骨髓和脾。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P19)

24、胸腺为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可以分泌多种胸腺激素。

25、免疫细胞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反应或与免疫应答反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身,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

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P20)

26、女性内生殖器为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

(P22)

27、脑位于颅腔内,由脑干、间脑、小脑及端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

(P23)

28、感觉器是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和装置。

(P25)

29、视网膜是眼球壁的最内层,其上有感光细膜层,分布有视锥和视杆两种感光细胞。

(P26)

30、激素的生理作用归纳为五个方面:

1)、通过调节蛋白质、糖、脂肪、水、盐等代谢,为生命活动供给能量,维持代谢的动态平衡;

2)、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确保各组织、各器官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更新;

3)、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殖功能,以及性激素的分泌和调节;

4)、影响中枢神经体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其活动,与学习、记忆及行为的关系;

5)、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调节机体对环境的适应。

(P26-P27)

31、甲状腺素促进生长发育,加速糖和脂肪代谢,特别是促进许多组织的糖、脂肪及蛋白质的分解氧化过程,从而增加机体的耗氧量和产热量。

此外,甲状腺素对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也有作用。

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使血钙增高、血磷降低。

(P29页)

第二节食物消化吸收

一、食物消化吸收

32、消化是指食物在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由大分子逐渐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吸收是指消化后的小分子被胃肠道吸收到体内为机体利用的过程。

(P29)

1、口腔内消化(P29—30页)

33、唾液的作用:

(1)唾液可湿润与溶解食物,以引起味觉;

(2)唾液可清洁和保护口腔;

(3)唾液中的蛋白可使食物合成食团,便于吞咽;

(4)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对淀粉进行简单的分解。

2、胃内消化和吸收(P30—31页)

34、胃内盐酸的作用:

(1)能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所需的酸性环境;

(2)可抑制和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

(3)盐酸进入小肠后能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4)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35、3、小肠内消化和吸收(P31页)。

胰液的分泌:

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主要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

小肠液的分泌;

小肠的吸收功能(P32---33页)

4、大肠的消化吸收功能(P33—34页)

36、人类的大肠内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主要是吸收水分和盐类。

大肠内有许多细菌,能利用的内容物合成人体必需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P33)

第三节不同人群生理特点

37、一、孕妇的生理特点:

“四改变一增加”。

(P(P34--36页)

孕期内分泌的改变,消化功能改变,血液容积及血液成分改变,肾功能改变,体重增加。

孕期血浆容量逐渐增加,至孕28~32周时达峰值,最大增加量为50%,1.3~1.5L。

(P35)

二、乳母的生理特点:

(P37、38页)

38、三、婴儿生理特点:

包括“体格发育特点和消化系统发育特点”两个方面。

(P38--40页)

头围是指自眉骨上方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绕头的周长。

婴儿出生时头围平均约34CM(男略大于女)。

(P39)。

胸围是胸廓及胸肌发育程度的指标:

出生时比头围大,但增长速度快,6个月至1岁时,胸、头基本相等。

(P39)

39、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为25~50ML,出生第10天时增到100cm,6个月时约为200cm,1岁时达300--500cm。

40、新生儿消化道已能分泌消化酶,但消化酶的活力相对较差,特别是淀粉酶,胰淀粉酶要到出生后第四个月才达到成人水平。

(P39-40)

41、四、幼儿生理特点:

表现“体重,身高,头围、胸围、上臂围,脑和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发育”五个方面。

(P40--42页)。

幼儿期身长增长的速度减慢,1~2岁全年增加约10CM,2~3岁平均增加约5CM,在整个幼儿期共增长25CM。

(P41)

42、五、学龄前儿童生理特点。

(P42--43页)

43、六、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的生理特点(P43---45页)

44、七、老年人生理的特点:

(P45---46页)

①代谢功能降低,②消化系统功能减退,③体成分改变,

④器官功能改变,⑤心理问题。

45、中老年妇女的生理特点:

①围绝经期生理改变,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抑郁、烦躁、失眠等神经精神障碍;

中老年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比男性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

②妇女绝经后的生理改变是雌激素减少,骨代谢发生明显变化,骨量不断丢失,骨密度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

同时使血脂异常、血糖异常等,冠心病的发病率快速增加,心肌梗死率高于男性。

(P47页)

第三章营养学基础

一、学习掌握重点

要求

营养学钙奶

1、营养与营养素概念,

2、营养素的功能、

3、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及意义

 

能量及宏量营养

1、能量单位、能量来源、能量消耗、能量需腰量及膳食推荐摄入量

2、蛋白质的组成、分类、生理功能、蛋白质的互补作用、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3、脂类的定义、消化吸收、生理功能,膳食参考摄入量。

4、碳水化合物的分类、消化吸收、生理功能,膳食参考摄入量。

5、血糖生成指

矿物质

1、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

2、钙的生理功能、膳食参考摄入量及其主要食物来源。

3、霉、磷、钾、钠的生理功能,膳食参考摄入量及其主要食物来源。

4、铁、碘、锌、硒的生理功能、膳食参考摄入量及其主要食物来源

维生素

1、脂溶性和水溶性的概念和种类

2、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膳食参考摄入量,及其主要食物来源。

3、维生素Bi、维生素B2、维生素C、叶酸和其他B族维生素的生理功能、膳食参考摄入量,及其主要食物来源。

水与膳食纤维

1、水的生理功能及其需要量

2、膳食纤维的分类及特性

3、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膳食参考摄入量。

及其主要的食物来源。

二、本章掌握的知识要点

第一节营养学概论

(1)、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1、营养、营养素与营养学及其研究的内容(P48—49页)

1)营养是机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对身体有益的成分构建组织器官、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防病保健的过程。

(P48)

2)营养素是机体为了维持生存、生长发育、体力活动和健康以食物的形式摄入的一些必需的物质。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共六大类。

3)营养学是研究膳食、营养素及其其他食物成分健康的科学。

它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是预防医学的组成部分,及有很强的实践性。

2、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及意义。

(P49—51页)

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参考值.

包括四项内容

(1)、平均需要量(EAR),

(2)、推荐摄入量(RNI),

(3)、适宜摄入量(AI),(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2)、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3、1)营养素的功能:

主要指提供能量、促进生长与组织的修复、调整生理功能三方面。

作为能量来源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三大营养素。

促进生长与组织修复的主要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调节生理功能的主要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作用包括维持物质代谢的动态平衡及内环境的平衡。

(P51--52页),

2)营养是维持健康的基础:

(1)维持人体组织的构成;

(2)维持生理功能;

(3)维持心理健康;

(4)预防疾病发生。

(P53--54页),

4、3)营养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P54--55页)

(1)、保证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

(2);

满足各类特殊人群的营养需要;

(3)、增强特殊环境下人群的抵抗力、耐受性、适应性;

(4)预防营养素的缺乏与过多及相关的疾病;

(5)辅助各种疾病的治疗。

总之,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可归纳三点:

(1)、营养必须通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及其他活性物质发挥作用,讲营养不能离开食物及膳食。

(2)、营养素必须通过正常的生理过程发挥作用,讲营养要考虑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及代谢过程。

(3)营养的目标是:

维持健康、预防疾病、加速康复。

就是要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第二节能量及宏量营养素

(一)、能量

5、能量单位(P60)

1Kcal=4.184KJ1KJ=0.239Kcal

1000Kcal=4.184MJ1MJ=239Kcal

6、能量来源及食物的卡价(P60~P61)、

1)产能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2)食物的卡价:

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称为“食物的热价”或“食物的能量卡价”,亦称“能量系数”。

7、三种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实际产生能量,即“生理卡价”为:

(P62)

1g碳水化合物:

17.15KJ*98%=16.81KJ(4.0Kcal)

1g脂肪:

39.54KJ*95%=37.66KJ(9.0Kcal)

1g蛋白质:

18.2KJ*92%=16.74KJ(4.0Kcal)

8、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维持呼吸、心跳等最基本生命活动情况下的能量代谢。

人体基础代谢约占总能量消耗的60%--70%。

(P63)

9、基础代谢的影响因素:

①体表面积,②年龄,③性别,④激素,⑤季节与劳动强度。

(P64页)

10、影响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因素有四点:

(1)肌肉越发达,活动能量消耗越多;

(2)体重越重者,能量消耗越多;

(3)劳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能量消耗越多;

(4)与工作的熟练程度有关,熟练程度高者能量消耗较少。

(P65)

11、食物热效应:

是指进食而引起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也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进食碳水化合物可使能量消耗增加5%—6%;

蛋白质30%40%;

脂肪4%—5%;

一般混合食物约增加基础代谢的10%。

(二)▓蛋白质

12、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其元素组成:

碳、氢、氧、氮及硫,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中不含氮,蛋白质是人体氮的唯一的来源。

氮折算程蛋白质的折算系数:

6.25.(P67)

蛋白质推荐摄入量成人按0.8ɡ/㎏.日,我国为1.16g/㎏.日。

按能量计算,应占总能量的10%--12%,儿童青少年为12%--14%。

成人男子、轻体力劳动者每天为75g/天。

(p77页)

13、蛋白质的分类:

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的概念及各包括哪些(p70页)。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氮平衡的基本概念及意义、氮平衡公式。

(p70、71页)

14、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包括:

构成身体组织、调节生理功能、供给能量等。

(p72页)

15、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蛋白质真消化率、蛋白质利用率及氨基酸

评分。

(P72--76页)

16、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称为条件必须氨基酸或半必需氨基酸。

(P68)

17、《人体必需氨基酸》表3-6(P69)

18、氨基酸模式是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P69)

19、第一限制氨基酸:

食物蛋白质的必须氨基酸组成与参考蛋白质相比较,缺乏较多的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缺乏最多的一种称第一限制氨基酸。

20、动物蛋白质中的蛋、奶、肉、鱼等以及大豆蛋白质的特点(P70)

动物蛋白质中的蛋、奶、肉、鱼等以及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较近,所含的必要氨基酸在体内的利用率较高,故称为优质蛋白质。

其中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最为接近,在比较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时常作为参考蛋白质。

21、氮平衡是指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关系。

(P71)

22、蛋白质的消化率是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生物学方法之一,是指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蛋白质占摄入蛋白质的百分数,是反映食物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和吸收程度的一项指标。

(P73)

23、为充分发挥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在调配膳食时,应遵循三个原则:

(P76~P77)

1)食物的生物学种属越远越好,如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之间的混合比单纯植物性食物之间的混合要好;

2)搭配的种类越多越好;

3)食用时间越近越好,同时食用最好。

(三)▓脂类

24、脂类:

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是一大类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化合物。

(P79--80页)

脂类的消化吸收:

(1)、脂肪的消化吸收,

(2)、脂类的消化吸收。

(P80--81页)

25、、脂肪酸是构成甘油三酯的基本单位。

按脂肪酸饱和程度分类分为饱和脂肪酸(SFA),其碳链中不含双键;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其碳链中只含一个不饱和双键;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其碳链中含两个或多个双键。

(P79)

26、类脂主要有:

磷脂、糖脂、类固醇及固醇。

(P80)

27、脂类的生理功能:

脂肪不能在人体缺氧条件下供给能量。

(P81~P82)

(1)供给能量,

(2)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3)维持体温、保护脏器;

(4)增加饱腹感;

(5)提高膳食感官性状。

28、类脂:

主要功能是构成身体组织和一些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

29、必需脂肪酸:

(EFA)是指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

30人体必需脂肪酸:

是亚油酸和α—亚麻酸两种。

其功能:

1)、构成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2)、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3)、参与胆固醇代谢,4)、参与动物精子的形成,5)、维护视力。

但是,过多地摄入必需脂肪酸,也可使体内氧化物、过氧化物等增加,同样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成人脂肪适宜摄入量(AI)占总能量的20%--30%。

(四)▓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一大类有机化合物。

可分为糖、寡糖、多糖三类。

表3—15

分类

亚组

组成

糖(1——2)

单糖

葡萄糖半乳糖果糖

双糖

蔗糖乳糖麦芽糖海藻糖

糖醇

山梨醇甘露糖醇

寡糖(3——9)

异麦芽低聚寡糖

麦芽糊精

其他寡糖

棉子糖水苏糖低聚果糖

多糖(≥10)

淀粉

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变性淀粉

非淀粉多糖

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亲水胶质物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主要在小肠中进行。

在小肠空肠吸收,是一种耗能的主动吸收。

31、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P85)

1)储存和提供能量;

2)构成组织及重要生命物质;

3)节约蛋白质;

4)抗生酮作用;

5)解毒;

6)增强肠道功能

膳食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为占总能量的55%--65%。

32、(五)血糖生成指数(Gl):

简称血糖指数,指餐后不同食物血糖耐量曲线在基线内面积与标准糖(葡萄糖)耐量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第三节矿物质((P89页)

33、人体的元素除碳、氢、氧、氮以有机的形式存在外,其余的统称为矿物质。

(P89)

矿物质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共有20多种,其中体内含量较多(>

0.01%体重),

每日膳食需要量都在100mg以上者,称为常量元素,有钙、镁、钾、钠、磷、氯共6种。

34、矿物质的主要生理功能(P89页)

1)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组分;

2)细胞内外液的成分;

3)维持细胞内外液适宜渗透压;

4)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5参与构成功能性物质;

6、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及细胞膜的通透性。

一、常量元素

1、钙:

35、钙约占体重的2%。

成人体内含钙总量约为1200g,其中约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存在形式主要为羟磷灰石。

钙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P89)

36、钙的生理功能:

(1)、形成和维持骨骼和牙齿的结构;

(2)、维持肌肉和神经的正常活动;

(3)、参与血凝过程;

(4)、改在体内还参与调节或激活多种酶的活性作用。

(P89)

37、钙摄入量过低可致钙缺乏症,主要表现为骨骼的病变,即儿童时期的佝偻病和成年人的骨质疏松症。

钙摄入过量对机体可产生不利影响,包括:

1)增加肾结石的危险;

2)奶碱综合症;

3)过量钙干扰其他矿物质吸收和利用。

(P90)

成年人钙的适宜摄入量(AI)为800mg/日。

38、膳食中不利于钙吸收的因素有:

谷物中的植酸,某些蔬菜中的草酸,过多的膳食纤维、碱性磷酸盐、脂肪等。

2、镁

39、镁正常成人身体镁总含量约为25g,其中60%~65%存在于骨骼、牙齿,27%分布于软组织。

主要生理功能有:

(P91)1)激活多种酶的活性;

2)抑制钾、钙通道;

3)维护骨骼生长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4)维护胃肠道的功能。

(P91--92页)

成年人镁的适宜摄入量(AI)为350mg/日,可耐受摄入量(UL)为700mg/日。

3、磷

40磷人体含量约为1%。

成年人体内含量400~800g.其中85%存在于骨骼、牙齿中,15%分布于软组织。

磷的生理功能(P93--94页):

1)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

2)参与重要生理功能及能量谢;

3)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

磷适宜摄入量为700mg/日。

41、

41、4钾

钾的生理功能(p94--95页):

1)参与糖、蛋白质的正常代谢;

2)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

3)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急性和正常功能;

4)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

5)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酸碱平衡;

6)降低血压。

家适宜摄入量为(AI)为2000mg/日。

5、钠

42、生理功能(P96~P97):

1)调节体内水分与渗透压;

2)维持酸碱平衡;

3)钠泵

4)维持血压正常;

5)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

6、氯

43、氯是人体必需常量元素之一,在人体内的总量为80-100占体重的0.15%。

其生理功能:

1)维持细胞外液的容量与渗透压;

2)维持体液酸碱平衡;

3)参与血液CO2运输;

4)其他功能;

(P99—100页)

二、微量元素

44、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小于体重0.01%,每人每天膳食需要量为微克至毫克的矿物质。

包括铁、碘、锌、硒、铜、钼、铬、钴等8种。

氟属于可能必需的微量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