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8874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弹簧的劲度系数是0.25N/m

C.当受到的弹力F=2N(弹性限度内)时,弹簧伸长了8cm

D.当弹簧伸长了10cm(弹性限度内)时,受到力F=2.5N

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很多关于压力和压强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铁轨下面铺设枕木,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B.菜刀钝了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对被切物的压强

C.把书包的背带做得宽些,是为了减小书包对人体的压强

D.滑雪板一般都做成较大的面积,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4.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下图是此受力示意图,图中G表示物体重力,N表示支持力,F表示拉力,f表示摩擦力,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如图所示,重为100N的物体A,在大小为20N,方向向右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3s,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左移动了30cm的距离.滑轮与绳子质量不计,滑轮与绳子之间摩擦不计.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Om/s

B.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20N

C.拉力F的功率为2W

D.拉力F做的功是12J

6.如图是我国最先进的导弹,导弹车安装了8对宽大的轮子,关于这辆导弹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导弹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车轮上刻有很多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C.多安装车轮是为了减小导弹车对地面的压强

D.导弹车质量很大所以惯性很大,它的运动状态难改变

7.下列数据不符合实际的是()

A.某中学生的质量约45kg

B.某中学生的身高约1.65m

C.某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1m/s

D.某中学生的百米赛跑成绩约6s

二、填空题

8.拔河比赛中,运动员要穿比较新的球鞋,而且不希望地面上有沙子。

这是因为比较新的球鞋能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___________,而地面上的沙子能_________________从而减小摩擦。

9.某同学测得8张同样报纸的总重为1.6N,则平均每张报纸重_________N。

把1张报纸平铺在水平地面上,测得它的长为66cm,宽为55cm,则这张报纸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Pa(结果精确到0.01)。

10.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此时汽车的牵引力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

行李架上的物体以_____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以_____为参照物,它是运动的。

11.为了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小亮同学将橡皮筋的左端固定于P点,用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将橡皮筋的右端拉至O点,如图(a)所示,然后他分别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沿相同方向将橡皮筋右端拉至O点,如图(b)、(c)所示.

(1)在图(a)中,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牛,指针所指的示数为_____牛.

(2)实验中,小王同学每次均将橡皮筋右端拉至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3)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_____.

12.如图所示,用手握住重6N的瓶子,此时手与瓶子间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_;

增大手对瓶子的握力,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3.在公路桥上常看到如图所示的限重标志牌,这座桥所允许通过的汽车最重是_____N.一辆重为2.5×

104kg的卡车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此桥.(g取10N/kg)

14.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将一个质量为100g的物体放入装满水的深桶中,溢出90g水,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取g=10N/kg);

这个物体在水中将会___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放入物体后水对桶底的压强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等于”)放入物体前水对桶底的压强.

15.某同学在做单臂俯卧撑运动,如图所示.他的重心在A点,所受重力为520N,他将身体撑起处于平衡状态时,地面对手的支持力为________N.若他1min内完成30个俯卧撑,每次重心上升的高度是0.2m,则他做俯卧撑的功率是________W.

三、实验题

16.在学习“压力”时,某小组同学把铅笔压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如图所示,发现两手指与铅笔接触部位在受压力作用时都有凹陷的现象存在;

同时还发现:

两手指的凹陷程度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由此引发“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

该小组同学把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分别将实验测得的压力F、受力面积S和物体在沙中的下陷深度h分别记录在下面三张表中。

表一

序号

F(N)

S()

h(cm)

1

5

10

0.8

2

20

3

15

30

表二

4

2.5

0.4

6

7.5

表三

7

0.2

8

40

9

60

(1)分析比较序号为1与4、2与5或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序号为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压力大小相等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显著。

(3)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①分析比较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单位面积的压力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相同。

②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

17.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几种实验方案:

(1)小丽同学利用图甲方案进行实验时所挂钩码如图所示,发现木块保持静止,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力_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根据该现象她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2)小明同学采用了图乙所示方案,他认为该方案比图甲方案更合理.原因是:

该设计较好地减小了____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

(3)小红将实验设计为如图丙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用细线系住后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忽略______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时,小红还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__________两个力是否可以平衡.

18.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种猜想:

A.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

B.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C.与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他们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验证他们的猜想。

(1)实验时,应拉着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____运动;

(2)比较甲图和_____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_。

(填写序号)

四、计算题

19.小乐骑自行车从家路过新世纪超市到学校上学,家到超市的路程为1800m,超市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超市用时5min,在超市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

(1)骑车从家到达超市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小乐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0.小明家住二楼,喜欢网购的他为了收货方便,在二楼阳台顶部安装了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

某次在接收一个重为G=100N的快递包裹时,小明施加的拉力F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包裹上升的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已知吊篮质量为m=2kg,不计动滑轮重量和绳重,忽略绳与轮之间的摩擦,取g=10N/kg。

求:

(1)第ls內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N;

(2)第3s内拉力F的功率P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21.小兰拉了一个质量为15kg的拉杆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走了50m,箱子受到的摩擦阻力是箱重的0.2倍,则问:

(1)箱子受到重力是多少N?

(2)小兰对拉杆箱的拉力是多少N?

(g=10N/kg)

五、作图题

22.如图所示,某工人站在A处通过一根绳子和两个滑轮用100N的拉力F匀速提起重300N的物体B,画出滑轮组的绕线(不考虑滑轮重、绳重和摩擦等)。

(______)

六、简答题

23.在一列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内,一位同学相对于车厢竖直向上跳起,他是否会落在车厢内原来的起跳点?

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