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国招商银行招聘考试单项突破简答题.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2790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中国招商银行招聘考试单项突破简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5中国招商银行招聘考试单项突破简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5中国招商银行招聘考试单项突破简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5中国招商银行招聘考试单项突破简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5中国招商银行招聘考试单项突破简答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中国招商银行招聘考试单项突破简答题.doc

《5中国招商银行招聘考试单项突破简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中国招商银行招聘考试单项突破简答题.doc(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中国招商银行招聘考试单项突破简答题.doc

招商银行招聘考试单项——简答题

【从1到88题是一题一答案】

1.瑞典学派认为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途径有哪些?

(1)价格传递,指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商品价格变动的传递;

(2)部门传递;(3)需求传递;(4)货币传递,当对外贸易出现顺差时,国外货币和资产将流入国内,增加了国内货币量;(5)预期传递。

2.北欧模型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1)在固定汇率和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当世界市场价格上涨时,开放部门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上涨,其上涨幅度主要取决于世界通货膨胀率;

(2)开放部门上升的产品价格经固定汇率转化为本国的货币价格,假定开放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外生给定的,在收入分配不变的前提下,开放部门的价格上涨率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一起共同决定开放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

(3)由于存在全国统一的劳工市场,在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的货币工资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溢出效应”的关系,从而保持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实际的货币工资比率结构不变;

(4)非开放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后,使企业家的生产成本上升,为了保持固定的利润比率不变,他们就会结合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决定其产品(劳务)的价格上涨率;

(5)国内的通货膨胀率等于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通货膨胀率的加权平均数。

(分)

3.简述弗里德曼和凯恩斯在货币传导机制理论上的分歧?

(1)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化后对国民收入有实质性影响,货币是非中性的;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只能在短期内影响实际产出,从长期来看,货币是中性的;

(2)凯恩斯注重狭义的市场资产和市场利率,它的传递渠道主要是货币市场上金融资产地调整;弗里德曼认为应该考虑广义的资产和利息,传导途径可以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进行,通过物价的普遍上涨吸收过多的货币;

(3)凯恩斯非常重视利率的作用,认为利率是传导机制的中心环节;弗里德曼则重视收入之处在传导中的作用。

4.为什么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的最佳中介指标应该是货币供应量?

(1)货币供应量在经济生活中具有极端重要性;

(2)中央银行作为管理和调控货币的机构,其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稳定货币,在货币需求本身具有稳定性时,只要稳定货币供应量,货币就能稳定;

(3)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货币供应量;(4)货币供应量可以明确地反映出货币政策的松紧。

5.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单一规则”的内涵主要有哪些要点?

(1)所谓“单一规则”,就是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它的内涵主要有:

(2)公开宣布,其目的是告示于众,减轻人们心理上的不安定感,同时也将货币当局的行为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3)长期采用,其意图在于消除频繁的相机抉择变动引起的经济波动,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决策给经济造成的扰乱,并可以消除时滞效应中不同时期的不同反映。

(4)固定货币供应增长率,以利于加强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以其自身的稳定性抵御来自其他方面的干扰。

6.货币学派的货币分析一般理论模型有何特点?

(1)真实货币需求对真实收入的弹性为1;(21分)

(2)名义利率等于预期真实利率与预期价格变动率之和,市场利率是由投机者的预期来维持的;

(3)预期真实利率与长期真实增长率之差是由外在力量决定的;

(4)名义货币需求可对货币供给的变动作及时的、充分的调整。

7.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理由有什么?

(1)影响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

(2)在货币需求函数式的变量中,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收入和利率。

其中货币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差,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较弱,货币需求对收入的弹性较大,但由于这里的收入是永恒收入的概念,其自身的波动幅度就很小的,因此,它也不会影响货币需求的稳定性;

(3)货币需求函数的倒数——货币流动速度基本上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8.惠伦模型的结论是什么?

(1)最佳预防性货币余额的变化与货币支出分布的方差,转换现金的手续费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呈立方根关系。

(2)假定一种净支出的正态分布确定后,最佳预防性货币余额将随着收入和支出的平均额的立方根的变化而变化。

(3)持币的机会成本取决于市场利率。

9.在IS-LM模型中影响两市场均衡的因素是什么?

(1)资本边际效率

(2)消费倾向(3)货币供给量(4)货币需求量

10.新古典综合派认为造成期限相同的各种债券利率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1)违约风险

(2)流动性风险(3)所得税因素

11.储蓄生命周期说的政策意义是什么?

(1)必须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才能稳定储蓄

(2)财政政策方面,将对本期收入征税改为对消费征税;在财政预算上必须坚持代与代之间的公平原则;采用周期平衡预算(3)必须采取许多政策措施的配合

12.新古典综合派为什么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中介目标?

(1)利率是微观经济活动的重要调节器

(2)利率是连接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纽带

(3)利率是衡量经济态势的最佳指标

中央银行的中介目标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

1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1)强调工资和价格的粘性而非完全刚性,并试图对这种粘性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合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说明非自愿失业、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性以及政府经济政策的作用

(2)强调并从微观角度入手阐明了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说明了企业的最优定价行为及其宏观经济含义

(3)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14.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经济政策主张的特点是什么?

在坚持国家干预的政策取向下,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经济政策主张的特点是

(1)温和性

(2)适度性(3)原则性

15.利率的激励效应与选择效应的影响是什么?

(1)利率的激励效应是指利率的高低能改变借款者对待风险的态度。

它使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银行在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时,必然要考虑利率水平的高低对借款者行为的影响。

(2)利率的选择具有正反两个方向。

当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超过利率的反向选择效应时,银行收益随利率的提高而增加;反之,银行的收益将随利率的提高而下降。

16.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中介指标的选取上新老凯恩斯主义有何异同?

(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确定方面,两派基本一致,认为应该放在稳定物价何实现经济增长上。

(2)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方面,原凯恩斯主义主张放在利率上;新凯恩斯主义主张利率和信贷配给量的增长率并重

17.中立货币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货币的变动影响经济的变动

(2)货币保持中立时对经济的影响最小从而对经济最有利(3)保持货币中立的首要条件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保持不变(4)货币是否保持中立的标志是货币供应量是否稳定

18.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货币数量过多是形成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其产生于:

(1)执政者把发行货币看作是力量的象征

(2)政府垄断货币发行为执政者任意增发货币提供了条件(3)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为政府的货币发行提供了错误的理论基础

19.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治措施是什么?

坚决停止货币数量的增长,重建市场是唯一选择

(1)首要的是停止货币数量的增长

(2)改造相对价格和工资体系(3)改造货币制度

20.货币价值形态的演变过程。

答:

货币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人类的物品交换,货币诞生于商品交换,货币从萌芽到稳定于金属货币,是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的体现。

货币价值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为:

简单的价值形态→扩大的价值形态→一般的价值形态→货币形态

21.货币形态的演进过程。

答:

货币形态的演进过程经历了①实物货币形态②金属货币形态③信用货币形态④电子货币形态。

22.货币的基本职能。

答:

①价值尺度功能、②流通手段功能、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

23.金属货币制度的类型。

答:

①.银本位货币制度:

简称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银本位

时期的货币具有普通商品和特殊商品的“两重身份”,没有国界的限制。

②.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规定用金和银同时作为本位货币材料,并

和金银双本位制两个阶段,金银平行本位制是金币与银币在流通中,由市场决定两者比价关系的货币制度,金银双本位制,是指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金银比价,两者同时发挥本位货币的制度,是金银复本位制度中的主要形式。

③金本位货币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金属,确定货币单位,铸造方式和进行管理的货币制度,它经历了金币本位货币制度,金块本位货币制度与金汇兑本位货币制度。

24.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容及类型。

答:

信用货币制度,主要是讲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它是指国内不流通金属货币,国家统一发行代表一定金属货币的价值(货币)符号流通,货币符号只能在流通中使用。

信用货币制度主要包括:

①货币发行机构和权力。

各国在不兑现使用货币发行阶段实行货币的垄断发行,通过法律明确中央银行是本国货币发行的唯一机构,其目的是防止不兑现信用货币盲目发行造成通货膨胀,也确保货币发行的铸币税归国家所有,但自从电子货币出现以后,从流通手段角度讲,它的分散发行已使货币发行机构多元化,且区域经济合作基础上形成了区域货币合作,使货币发行跨国流通成为现实。

②货币单位和结构。

③货币发行准备和保证。

不兑现信用货币的发行准备,是指货币发行机构对货币投放数量的客观约束和最高限量,各国货币发行准备可以归纳三点:

以外汇资产做货币发行准备;以市场商品做货币发行准备;以有价证券做货币发行准备。

25.人民币制度的性质及内容。

答:

人民币首发于1948年12月1日,标志着人民币制度的正式建立,人民币制度属于信用货币制度,它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人民币是我国合法通货,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②、人民币本位币基本单位为“元”,结构是1元=10角,1角=10分。

③、人民币垄断发行,与贵金属无联系。

④、人民币限于国内流通。

26.信用制度的业务层面。

答:

①商业信用②银行信用③国家信用④消费信用⑤其他信用形式。

它包括:

国际信用、公司信用、民间信用和合作信用。

27.信用的三个发展阶段一

答:

①实物货币阶段的信用。

它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早期,在实物交易制度下,交易者主要以实物货币作为借贷对象并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②金属货币阶段的信用。

主要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直接以金属货币作为借贷对象的信用关系,在金属货币信用阶段,出现过高利贷信用即以收取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也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信用形式。

③信用货币阶段的信用主要是不同经济主体的商品交易,劳动支付或其他融资要求所引起的借贷活动。

28.信用的构成要素

答:

①信用关系主体:

是交易活动中的交易双方,其中转移信用的一方为授信方(债权人),拥有将来收回价值的权利;接受转移的一方同受信者(债务人),承担将来支付价值的义务。

②信用载体:

信用以及信用关系通过信用载体反映出来,这载体可以是内化在交易双方行为中的价值准则,也可以是带有非正式契约性质的口头承诺,或者基于完备的制度规则的各种信用工具。

③信用制度规则: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履行契约,必须遵守一套完善的交易制度规则,否则交易双方缺乏平等的交易基础,信用无法最终完成。

29.银行信用的特点及工具

答:

(一)银行信用的特点。

①银行信用具有灵活性。

②银行信用具有间接性。

③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接受性。

(二)银行信用的工具。

①银行票据②支票③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④金融债券

30.商业信用的作用

答:

①加快商品销售速度,促进经济迅速增长。

②强化信用约束,规范市场交易行。

31.国家信用的作用及工具

答:

(一)国家信用的工具:

①中央政府债券:

是一国中央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筹措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

②地方政府债券:

是由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凭证,又称市政债券。

③政府担保债券:

是政府作为担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