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Word文档格式.docx
《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销货及收款环节、采购及付款环节、生产环节、固定资产管理环节、货币资金管理环节、关联交易环节、担保与融资环节、投资等环节,这些环节的有效控制为账户余额、交易、列报的可靠披露确定了基础。
此外计算机系统下信息管理的控制度也对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
(三)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增强企业对法律法规的遵循。
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都要求按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去执行。
部控制的有效监督可以在企业进行收购和出售资产、关联交易、从事衍生品交易、提供财务资助、为他人提供担保、募集资金使用、委托理财等重大事项时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目前,在我国虽然缺乏具有权威性的、完整的部控制标准体系,但是许多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了的部控制体系。
2006年6月5日证监会所属的证券交易所发布《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部控制指引》,2006年7月15日,财政部企业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成立,着手制定中国的部控制标准体系,国资委也将在年发布《中央企业部控制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部控制评价暂行办法》。
凡此种种,标志着政府有关部门由大力提倡部控制建设向明确要求,细化规定层面转变。
这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企业治理对部控制的需要和完善也日益迫切,控体系建设和完善既是适应外部监管的迫切需要,更是企业建立现代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在要求。
了解企业基本情况
1、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可以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所有权结构;
治理结构;
业务及行业状况。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有助于我们理解以上各个环节部控制。
(1)了解所有权结构要考虑所有者与其他人员或单位之间的关系,考虑存在的关联方关系以及关联方交易。
(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治理结构,考虑治理层是否能够在独立于管理层的情况下对被审计单位事务(包括财务报告)做出客观判断。
(3)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及行业状况,主要包括:
生产的产品、所在行业的市场供求与竞争;
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
能源供应与成本;
行业的关键指标和统计数据。
2、被审计单位的规模、组织结构;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规模、组织结构,考虑组织结构是否适合单位的规模和发展,考虑组织结构是否采用向个人或小组分配控制职责的适当方法,考虑是否建立了执行特定职能的授权机制,考虑复杂组织结构下的控设计的合理性;
3、被审计单位经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
主营业务的性质;
与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市场信息;
业务的开展情况;
联盟、合营与外包情况;
从事电子商务的情况;
地区与行业分布;
生产设施、仓库的地理位置及办公地点;
关键客户;
重要供应商;
劳动用工情况;
研究与开发活动及其支出;
关联方交易。
4、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法律环境及监管环境,主要包括:
适用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行业特定惯例;
对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及监管活动;
对开展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政府政策,包括货币、财政、税收和贸易等政策;
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和所从事经营活动相关的环保要求。
5、作为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系统的性质和复杂性。
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销售与收款;
购货与付款;
生产循环;
筹资与投资;
货币资金。
了解控各系统的性质和复杂性可以更有效的制定了解、测试和评价各系统的部控制的程序。
重点考虑:
(1)不同企业对部控制组成部分的设计和执行有不同的侧重,考虑企业性质及所在的行业对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特殊要求及由此带来控制设计的复杂性。
如:
投资公司对投资活动的控制,要考虑设计企业发生并购活动与资产处置;
证券投资、委托贷款;
资本性投资;
不纳入合并围的投资等业务时相关控制能否有效保证业务的实施。
(2)考虑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系统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重要项目的会计政策和行业惯例;
重大和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新领域和缺乏权威性标准或共识的领域,采用重要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
会计政策的变更;
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用以及如何采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生产循环的了解和测试
生产循环的部控制几乎影响到企业产品制造过程的一切职能。
一般来说,生产循环的部控制可分为两大控制系统,一是存货实物流转程序控制,主要涉及购货、验收、存贮、领发料、生产、完工入库、发运等各项职能。
二是对实物流转记录程序的控制,主要涉及成本会计控制和永续盘存记录。
生产循环部控制了解和测试的目标
1、保证业务活动按适当的授权进行。
2、保证所有涉及生产的业务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
3、保证生产成本业务的发生与其他成本业务的相互分离。
4、保证账存与实存资产核对相符。
了解和测试生产循环部控制应执行的程序
采取的主要程序包括:
(1)检查单位的手册和其他书面指引;
(2)询问单位的适当人员;
(3)观察所运用的处理方法和程序;
(4)穿行测试;
(5)重新执行。
(一)不相容岗位分离的控了解和测试
1、询问和检查生产计划的编制者是否与复核、审批人员适当分离;
2、询问和检查产量和工时记录的编制人员是否与审批人员适当分离;
3、询问和检查材料消耗定额、费用开支标准的审定部门是否与发生部门适当分离;
4、询问和检查产成品的验收部门应该是否与产品生产部门相互独立;
5、询问和检查负责产成品储存、保管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产成品账户的记录;
6、询问和检查存货的盘点应该由职权相互分离的保管、使用或记账人员以及独立于这些职能的其他人员共同进行,以便相互监督,保证存货的安全。
对上述控的了解一般可以安排在预审阶段进行;
所需的资料主要包括:
控手册有关上述控制的规定、期间的生产计划、期间的产量和工时记录、期间的材料耗用定额及费用标准检查记录、验收单据、质量检验单据、存货账、盘点记录;
配合的人员包括:
生产管理部门、生产车间、仓储部门、质量监督部门、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及分管生产的经理等。
(二)授权审批控制的了解和测试
1、询问和检查生产指令的授权批准。
生产管理部门的职责是根据顾客订单或者对销售预测和存货需求的分析来决定生产授权。
生产授权应签发生产通知单并经有权人员审批。
2、询问和检查领料的授权批准。
领料单的授权批准以及限额领料制度是降低材料成本和保证成本计算正确性的重要程序。
3、询问和检查工资的授权批准。
根据考勤记录和考核措施批准工资的发放是生产环节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措施。
4、询问和检查存货计价方法的确定与变更是否经董事会批准。
5、询问和检查成本计算和费用分配方法的确定与变更是否经授权批准。
控手册有关上述控制的规定、期间的生产通知单、领料单、期间的产量和工时记录、考勤记录、成本计算表、费用分配表、存货账;
生产管理部门、生产车间、仓储部门、劳资部门、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及分管生产的经理等。
(三)部稽核控制的了解和测试
1、询问和检查会计人员是否定期稽核仓库收发存情况;
2、询问和检查会计人员是否定期稽核产量及工时记录;
3、询问和检查材料费用分配表、人工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是否由独立人员进行稽核。
控手册有关上述控制的规定、仓库存货收发记录和汇总表、领料单、入库单、出库单、期间的产量工时记录及汇总表、考勤记录、生产通知单、料费用分配表、人工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存货账、凭证;
生产管理部门、生产车间、仓储部门、劳资部门、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等。
(四)实物流转与记录程序控制的了解和测试
1、是否建立成本核算与管理制度;
询问企业成本核算部门,检查企业制定相关制度和规定;
2、成本项目及费用开支围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3、成本核算制度是否适合企业生产特点,并严格执行;
4、成本项目的核算、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产品的结转是否严格按规定办理,前后期是否一致;
5、是否定期盘点在产品,并作为在产品成本的分配依据;
6、大宗货物的采购是否都定有合同并经主管批准;
7、材料的领用是否经核准后开出领料单;
8、存货发出是否有出门验证制度;
9、是否所有存货均设有永续盘存记录;
10、仓库存货(材料、半成品、产成品)是否按品种、规格、质量、集中码放并有醒目标记;
11、存货(材料、半成品、产成品)是否定期盘点;
(盘点期间)
12、存货的盘盈、盘亏是否经报批后入帐;
13、仓库是否及时对呆滞、废损的存货进行处理;
15、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材料,其发出、收回、结存情况是否有专人负责登记;
是否定期与受托单位核对帐目;
16、原材料、产成品的收发存月报表是否根据当月的入库单、领料单等分别汇总编制;
17、月末生产部门未用的原材料是否办理假退料手续;
18、产品是否有材料定额,并以限额领料单控制领料;
19、半成品和产成品完工是否及时办理入库手续;
23、计时、计件工资的原始记录是否齐全;
24、直接材料成本的控制测试
(1)采用实际成本的,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等资料;
①检查和重新执行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成本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成本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
②抽取材料发出汇总表中若干直接材料的发出总量,将其与实际单位成本相乘,并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该种材料成本比较,注意领料单是否经过授权批准、材料发出汇总表是否复核、材料单位成本计价办法是否恰当、有否变更。
(2)采用定额成本的,抽查某种产品的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记录及其直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根据材料明细账中各该直接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直接材料总消耗和总成本,与有关成本计算单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对,并注意生产通知单是否经过授权批准、单位消耗定额和材料成本计价办法是否恰当、有无变更。
(3)采用标准成本的,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记录、直接材料单位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单价及发出材料汇总表;
①根据产量、直接材料标准单位用量及标准单价计算的标准成本,与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对是否相符;
②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有无利用材料成本差异调节材料成本。
25、制造费用的控制测试
抽取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核对按项目分列的制造费用明细账、与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有关的统计报告及其原始记录;
(1)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选择一种或若干种产品,核对其分摊的制造费用与相应的成本计算单的制造费用是否相符;
(2)核对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合计数与相关的制造费用明细账合计数是否相符;
(3)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选择的分配标准(机器工时数、直接人工工资、直接人工工时数、产量等等)与相关的统计报告或原始记录是否相符;
并对费用分配标准的合理性作出评价;
(4)如企业采用预计费用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则应针对制造费用分配过多或过少的差额,检查其是否作了适当的账务处理;
(5)如果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则应检查标准制造费用的确定是否合理,计入成本计算单的数额是否正确,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在年度有无重大变更。
26、生产成本在当年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控制测试
(1)成本计算单中在产品数量与生产统计报告或在产品盘存表中的数量是否一致;
(2)在产品约当量计算或其他分配标准是否合理。
对上述控的可以根据控制的复杂性和有效性安排在预审或终审阶段进行;
控手册有关上述控制的规定、仓库存货收发记录和汇总表、仓库存货记录、领料单、入库单、出库单、期间的产量工时记录及汇总表、考勤记录、生产通知单、料费用分配表、人工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存货账、凭证、盘点计划及记录、出门记录;
生产管理部门、生产车间、仓储部门、劳资部门、门岗、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