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6973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摘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摘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摘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摘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摘要Word文档格式.docx

《摘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摘要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摘要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三是动态性。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动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都还处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之中,土地管理制度也正在逐步完善与此密切相关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原则、内容和实施方式等不可避免地还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这就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系统的设计既有现势性,又要

有超前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总之,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系统应总之,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系统应为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信息系统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发的以Mapinfo为平台,适应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编制需求的专题信息系统。

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设计

(一)系统的需求

统一、标准、规范的包括空间、属性数据在内的数据库建设,是乡镇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由于土地规划最终是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因此,数据库的内容不仅包括各行政层次的土地利用数据,也包括各行政层次的系列社会、经济数据。

1.土地规划管理以地籍管理为基础。

为此规划管理系统必须具有地籍管理的基本功能。

2.动态性是土地利用与规划的重要特点。

为此,系统必须可以方便地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及时更新与显示、输出。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的选择对总体方案的科学性具有重要影响。

为此,系统应在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基础上选择多规划模式、多宜选性方案及选择方式,以弥补单纯定量方式的不足。

4.科学的地图表达,清淅的图形表示,标准的表格设计是土地利用与规划管理所需要的。

为此,系统须提供标准的表格、图形输出功能。

(二)系统数据源

土地规划编制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以及最大潜力就是能把单个数据库———专题地图、统计数据、调查数据等进行综合,并通过综合与模拟产生土地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

这就决定了系统中数据源的多样性。

但从广义而言有:

土地信息(属性信息)及其空间位置(空间信息)考虑到本系统的需求。

数据源应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详查数据、土地变更信息以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三)系统的总体结构

麻陂镇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中文版为平台,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发的专题信息系统,总体的功能框架如图)所示。

具体功能包括:

1.土地利用现状管理。

包括空间数据的查询与检索、更新、专题信息的提取与更新等、土报表的显示与输出。

2.规划编制模型。

包括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

规划图的编制。

3.规划图管理。

包括规划方案的编制、规划图的编绘、规划信息的查询与检索、更新以及规划表格的形成和输出。

 

(四)软硬件配置

根据用户的需求,结合目前大多数土地管理部门的设备情况,麻陂镇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在微机的硬件配置上,基本配置为:

主机:

IBM-PC机;

586以上(32M以上内存),输出设备:

激光打印机和彩喷打印机。

同时,该系统是在平台上开发,系统必须安装Mapinfo4.1或更高版本。

三、基础图库和数据库的建立

从数据源特点和系统的功能要求出发,本系统用矢量数据格式表达空间数据,基于关系型数据结构表达属性数据。

(一)空间数据库,系统的空间、数据可分为点、线、面三个类型进线面行管理。

图层类型包括点状图层(行政注记、斑图属性数据等)线状图层行政界线、状图斑线、、(现规划线)面状图层和(行政面、状面、划面等)现规多个图层进一步归纳构成专题图。

其建立的过程如图+所示

(二)图斑属性数据库

图斑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其重要原则是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对应的完备性、属性数据的规范性。

建库过程包括初始台账的校对、变更记录的核实以及最终数据的录入(图,)。

(三)社会经济属性数据库

社会经济数据库主要来源于博罗县统计局编制的社会经济统计年鉴。

规划具有预测性,相应的社会经济数据库应具有一定的时间序列。

区统计年鉴一般以乡镇和村为单元建数据,但不同年度社会经济统计指标、指标单位等略有差异,而且,较长的时间内,行政单元或许有所变化。

因此,建库之前的数据分析与整理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麻陂镇的实际情况,首先,统一行政单元。

据此,应对数据予以调整。

其次,各年度的统计指标不尽相同,考虑到数据库的扩展性和灵活性,指标设计上除保持基本指标的统一外,年度间指标允许一定的差异,但指标的单位保持统一。

1.乡镇级数据。

乡镇级社会经济数据库选取了较多的指标,合计12类.52个字段。

2.村级数据。

依据“分村基本情况”村级指标较少,主要包括户数(户)人口(人)、劳动力(人)营业、收入(万元)人均所得(元)等五个个指标,1989年等自以来的系列数据。

四、土地利用现状管理

作为土地规划管理服务的应用软件功能要求,并考虑到麻陂镇土地数据的现有基础,系统提供的相关地籍管理内容包括土地现状信息的查询与检索、土地统计两项。

1.土地查询与检索。

在日常土地管理中应用最为广泛,包括图形(现状、规划)和属性数据(现状、规划)的单向和双向查询。

2.土地统计地类和权属统计。

土地统计主要包括地类和权属统计,包括各乡镇地类统计、各村二级地类统计、各村地类统计、乡村土地权属统计以及乡村各年土地统计。

3.统计表,按照最新的报表格式定制,包括:

土地统计台账类:

初始土地统计台账、土地统计簿、乡地统计台账;

土地统计簿类:

土地统计簿二、乡土地统计簿一、乡土地统计八八簿二;

土地变更记录表、年内地类变化平衡表变更类:

五、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模型

(一)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模型

土地利用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证。

因此,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预测非常重要。

系统选择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的人口数量、农业生产、乡镇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结构四个指标,分乡镇进行预测。

数据来自统计局1989年以来的统计年鉴,并因期间行政变化作了相应调整后,相关数据也进行了订正,以增加预测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下面以人口为例说明。

麻陂镇由于地处博罗县的远郊区,生态环境较差,山高路远或缺乏生活用水等原因,许多居民点不得不搬迁,另寻它地,再加距离博罗较近,受城市经济活动的吸引,多数青年外出到县里打工,甚至在县城近郊或中郊安家,导致人口的数量逐渐减少;

另一方面,山区有些具有矿山的乡镇,矿山的采煤工人多雇佣四川、河南、河北等外地农民,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生活在山区,这些乡镇的人口略有增加之势。

总体看,八乡镇总人口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较好地与指曲线相吻合。

人口预测模型的设计也就采用指数曲线进行构建,模型的数学表示方法。

同时,为利于人口发展预测的动态管理,人口预测模型还含有数据更新与补充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来某一时段的预测数据可被现实数据所取代,保持系统的现势性功能。

(二)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模型

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模型是规划编制模型的核心,考虑到土地利用需求的复杂性,针对不同的用地类型,选取不同的预测方法。

其中城镇和居民点预测采取定额指标的方法,建设用地预测采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定量关系的方法,林地直接采用林业局的数据,其它用地由于受市场的影响,为优化其作的可调整要素。

同时,系统考虑到政策等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为人工数据的直接录入提供接口。

即用户可以采用定量方法、经验方法和辅助方法等多种形式进行预测。

(三)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模型

采用多目标预测模型,首先选取主导优化目标(社会、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按照系统提示,填写约束条件,从而得出不同的规划方案,再进一步优选。

六、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功能

土地规划管理与日常的地籍管理不同,主要以规划的编制、修编、查询与检索、结果的输出等内容为主。

地籍管理强调现状,而规划管理强调未来;

地籍管理以静态为主,而规划管理注重动态。

地籍管理是规划管理的基础,共同构成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规划结果的查询与检索。

规划结果的查询与检索和土地利用现状的查询与检索相似,分别以图幅号、地类权属等为索引进行查询,方便日常土地划的操作和监测。

2.规划方案的编制。

规划方案的确定直接依赖规划方案的编制。

规划方案的确定直接依赖果。

因此,首先更新社会经济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调整土地规划模型参数。

模型参数可根据系统提供的菜单进行重新赋值,经不断调试,直至获得合理的方案。

将方案逐项分解到各村地块上,形成规划转换表即规划图斑登记表),从而生成土地利用规划结构平衡表和土地规划表。

3.规划图的修编。

基年现势数据的获取可在土地变更的基础上直接获得。

即运用系统的图形编辑功能在修改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再对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修改,从而获得新的土地利用规划图。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987年国家土地管理局批准利用总体规划的常规表格成果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三张相关表。

数据流程如图!

所示。

本系统是在广东省科委、惠州市房屋土地管理局的协助下,于中文版Mapifon开发的,投入后使用良好。

系统在网络化、深入的分析,开发的入的信息分析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可以辅助完成基本的规划编制功能,因此可以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许学强等.现代城市地理学〔M].北京:

中国建筑_〔业出版社.1988:

103-113

[2]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J匕京:

商务印书馆.1995:

395-428,27,137,370371

[3]王发增.河南城市的整体发展与布局[M].郑州:

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

1-78

[4]宋家泰、顾朝林.城镇体系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地理学报.1988,43,

(2)

[5]杨吾扬.论城市体系[[J].地理学报.1987.6,(3):

1-8

[6]阎小培等.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地理学[J].经济地理.1994,14,(4)

[7]王力.论城市体系研究一回顾与展望[[J].人文地理.1991,15,

(1):

3543

[8]戴尔阜.县级生态环境信息系统设计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1999,20,(3)

[9〕周干峙.在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研讨会上的发言,1989,5

[10]陈俊等实用地理信息系统一成功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1:

1

【川修文群等.城市地理一信息系统[M].北京:

希望电子出版社.1999:

285289,389401

[12」罗云启等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应用大全【M].北京:

希望电子出版社、2001:

6--14

[13]YouguanKou.Stuonland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ConferenceonElectronicsandInformationTechnologey.1994

[14]张俊军等.城镇体系可持续规划初探[[J].人文地理.1998,13,(4)

[15]薛永生等.开放式台湾海峡GIS设计方案[[J].海洋科学,2000,(9)

[16]黄杏元等.省、市、县区域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化研究[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17]林文鹏.基本农田信息系统设计与实例研究[D].福建师大硕士学位论文,2001,7

[18〕简灿良等.福建省综合省情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施[[J].福建地理,1999,

(2)

[19]陈加兵.罗源湾海洋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D].福建师大硕士学位论文,2002,7

[20]F1工作组.跟我学Photoshop6.0[M].大恒电子出版社.2001:

18-19

[21]蔡福根等:

一个新的地理信息时代—谈桌面地图信息系统MAPINFO[J].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及其在闽侯县的应用研究参考文献测绘标准化.1996,2,(12)

[22]杨久鲜等.MAPINFO标准桌面信息系统简介与应用〔JJ.成都: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8(3)

[23]张锦等.桌面地图信息系统MAPINFO的特点及应用[[J].三晋测绘.1997,(3)

[24〕朱黔辉等.对桌面地图信息系统的MapInfo的几点探讨[fil.工程勘察,1998,(5)

[25]乔琦等.地理信息系统、桌面地图信息系统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J].环境科学研究,1997,(5)

[26」张健沛.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系统开发【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27]秦耀辰.区域系统模型及其应用【M].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

48

[28]李月臣.重庆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

21

(1)

[29]张巨等,MapInfo空间数据库技术分析[[J].专题一微型电脑应用.1999,15(10)

[30]任伏虎等.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原理【M].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地理信息系统中心.1992:

6972

[31]陈世福等.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2]汪日康等.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M].上海:

上海科普出版社,1993:

4-15

[33]姜旭平.信息系统—概念.结构.机理.分支与发展〔M].长沙:

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

171-182

[34]王让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新发展—兼评18届国际摄影测量大会[[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7

(1)

[35〕张勤等.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的思考[[J].规划师.1999,15(4)

[36]魏清泉.区域规划原理与方法【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

[37]张同升等.中国城市化水平测定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2,9

(2)

[38]黄民生.福州港口春吐量的灰色预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4

(2)

[39]易德生等.灰色理论与方法〔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134-140

[40]王学萌等.灰色系统方法简明教程[M].成都: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33-37

[41]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等.福建省沙县城镇体系规划(送审稿)[M].杭州: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2000

[42]昊殿廷等.区域城市体系的定量分析—以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研究为例[[J].人文地理.1995,10

(2)

[43]顾朝林.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1,46

(2)

[44]向元望.区域规划系统工程应用[M].系统工程编辑部,1991:

49-50

阵5]巢俊民.现代地理统计分析〔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90-192

[46]符小洪等.福建经济中心吸引区域的空间格局及变化趋势研究[[J].经济地理.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及其在闽侯县的应用研究参考文献2002,22(5)

[47]张莉等.河北省城市影响范围及空间发展趋势研究[[J].地理学与国十几研究,2001,17

(1)

[48]郭振淮等,经济区与经济区划[M]一比京:

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

496

[49]Zipf,G.K.Humanbehaviorandtheprincipleofleasteffort,Cambridge,Mass.

Addison一Wesley,1949

[50]李家清.两湖平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功能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饭),1995,29(4)

[51]Berry,B.J.L.andGarrison,W.L.,Thefunctionalbaseofthecentralplace

hierarchy,EconomicGeography,34,145一154,1958

[52]Carter,H.,Thestudyofurbangeography,London:

EdwardAmold,1972:

45-67

[53]陈宗兴等.经济活动与空间分析【M]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20

[54](美)Maplnfo公司,MapBasic4.0User'

guide,1996

[55]Northam,R.M.,Urbangeography,NewYork:

JohnWiley&

Sons,1975:

68

[56]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23-128

[57]孙盘寿等.西南二省城镇的职能分类[[J].地理研究,第3卷第3期:

17-28

[58]李晓等.闽东南城镇体系的发展及空间格局的演化[[J].国土经济,1998(3)

[59」李家清.两湖平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功能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白然

科’学)饭),1995,29(4)

[60]冯学军等.河池市城镇体系发展规划研究【A].见((In):

廖赤眉等.区域开发与城乡规划〔C].南宁:

]’‘西人民出版社,1999:

161-162

[61」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2

[62]侯县建设局.闽侯县城乡建设志[M].闽侯县建设局编,1993,12

[63]许学I:

.黄河三角洲土地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J.自然资源学报,1992

(1)

[64]陈鸣钊等.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大津:

河海大学出版社,1992

[65]梁朝仪、吴克宁.农用土地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1992(5)

[66]许树柏.实用决策—决策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

大津出版社.1988

[67]谭浩强等.VisualBasic程序设计【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68」周姓生.上海城市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及其关键技术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97届硕十学位论文,1997,7

[69]张超等.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64

[70]陈启安等.多媒体软件设计技术[M].北京: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71]施鸿宝等.专家系统[M].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