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作业法律专题本形考任务三68参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2671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开作业法律专题本形考任务三68参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开作业法律专题本形考任务三68参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开作业法律专题本形考任务三68参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开作业法律专题本形考任务三68参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开作业法律专题本形考任务三68参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开作业法律专题本形考任务三68参考含答案.docx

《国开作业法律专题本形考任务三68参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作业法律专题本形考任务三68参考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开作业法律专题本形考任务三68参考含答案.docx

国开作业法律专题本形考任务三68参考含答案

题目:

下列哪一行为成立犯罪未遂?

选项A: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将价值5万元的财物送给国家工作人员,但第二天被退回

选项B:

发送诈骗短信,受骗人上当后汇出5万元,但因误操作汇到无关第三人的账户

选项C:

国家工作人员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现金支票后,未到银行提取现金即被查获

选项D:

以贩卖为目的,在网上订购毒品,付款后尚未取得毒品即被查获

答案:

发送诈骗短信,受骗人上当后汇出5万元,但因误操作汇到无关第三人的账户

题目:

下列哪项说法正确的有

选项A:

丙欲强奸某女,但后觉得此女相貌太丑,脸被硫酸泼过,遂放弃犯罪,丙成立犯罪未遂。

选项B:

丁某日深夜尾随康某进入其房间对康某夫妻实施暴力抢劫,但康某对其奋力抵抗,康妻迅即拨打“110”报警。

丁某见此情景赶紧逃离康家、未获分文。

对丁应当在抢劫罪的加重量刑幅度内按照未遂犯的规定处理。

选项C:

乙绑架儿童李四欲向其家人索取赎金,但由于李四不记得家人的联系方式,乙于是将李四放走。

乙的行为成立犯罪未遂

选项D:

甲试图撬开A100M机盗窃,但里面空无一物,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

丁某日深夜尾随康某进入其房间对康某夫妻实施暴力抢劫,但康某对其奋力抵抗,康妻迅即拨打“110”报警。

丁某见此情景赶紧逃离康家、未获分文。

对丁应当在抢劫罪的加重量刑幅度内按照未遂犯的规定处理。

题目:

以下有关帮助犯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A:

如果事前没有通谋,事后提供帮助,只单独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窝藏、包庇罪或者洗钱罪等

选项B:

事前通谋事后窝藏、包庇、窝赃、销赃行为,成立共同犯罪

选项C:

事前只是单纯知情,并未参与通谋,事后提供帮助的,与能成立共同犯罪

选项D:

中立的帮助行为是指日常生活或者业务行为中的惯常现象,大部分的中立的帮助行为都不应以犯罪论处

答案:

事前只是单纯知情,并未参与通谋,事后提供帮助的,与能成立共同犯罪

题目:

张某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被委派到某国有控股企业任财务总监,因公司账目混乱,张某便唆使该公司会计李某一起侵吞企业财物,共计人民币20万元,对于两人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选项A:

两人构成贪污罪的共同犯罪

选项B:

张某构成贪污罪,李某构成职务侵占罪

选项C:

张某构成贪污罪,但与李某在职务侵占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

选项D:

两人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共同犯罪

答案:

两人构成贪污罪的共同犯罪

题目: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A:

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处罚。

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选项B:

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

只有认定甲、乙成立共同过失犯罪,才能对甲、乙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

选项C:

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

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选项D:

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

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答案:

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

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题目:

甲欲杀乙,将乙打倒在地,掐住脖子致乙深度昏迷。

30分钟后,甲发现乙未死,便举刀刺乙,第一刀刺中乙腹,第二刀扎在乙的皮带上,刺第三刀时刀柄折断。

甲长叹“你命太大,整不死你,我服气了”,遂将乙送医,乙得以保命。

经查,第一刀已致乙重伤。

关于甲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A:

故意伤害罪的既遂犯

选项B:

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

选项C:

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

选项D:

故意杀人罪的不能犯

答案:

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

题目:

以下关于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几种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选项A:

有期徒刑的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

选项B:

无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应该折抵刑期

选项C:

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

选项D:

二者都是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的刑罚,但程度有所不同

答案:

无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应该折抵刑期

题目:

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

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

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

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A:

犯罪预备

选项B:

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选项C:

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选项D:

犯罪未遂

答案:

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题目:

关于犯罪中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选项A:

重罪的中止犯因“造成损害”而构成轻罪的既遂犯时,不论轻罪与重罪是何种关系,均应认定为轻罪的中止犯

选项B:

只有当行为符合某种重罪的中止犯的成立条件,同时构成了某种轻罪的既遂犯时,才能认定为中止犯中的“造成损害”

选项C:

“造成损害”的行为必须是中止前的犯罪行为,而不应是中止行为

选项D: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答案:

重罪的中止犯因“造成损害”而构成轻罪的既遂犯时,不论轻罪与重罪是何种关系,均应认定为轻罪的中止犯

题目:

15周岁的甲非法侵入某尖端科技研究所的计算机信息系统,18周岁的乙对此知情,仍应甲的要求为其编写侵入程序。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A:

如认为责任年龄、责任能力不是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则甲、乙成立共犯

选项B:

如认为甲、乙成立共犯,则乙成立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从犯

选项C:

由于甲不负刑事责任,对乙应按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片面共犯论处

选项D:

不管甲、乙是否成立共犯,都不能认为乙成立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间接正犯

答案:

由于甲不负刑事责任,对乙应按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片面共犯论处

题目: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间接正犯

选项A:

丙将炸弹用邮包寄与李某,邮递员不知包裹中有炸弹,将包递给李某,李某后被炸死

选项B:

丁偷拍李女的裸照,以此强迫李某将公司的商业秘密窃出,否则就要将裸照在网上公布,李某无奈,遵照丁某指示将商业秘密偷出交与丁。

选项C:

甲将邻居家的孩子(三岁)带至楼顶,骗孩子说楼下有糖果,让孩子往下跳,孩子果然跳下,当场摔死。

选项D:

乙与张女为恋人,双方约好一同投河自尽,乙让张女先跳,张女跳后,乙非常高兴,确认张女被淹死,遂扬长而去。

答案:

丁偷拍李女的裸照,以此强迫李某将公司的商业秘密窃出,否则就要将裸照在网上公布,李某无奈,遵照丁某指示将商业秘密偷出交与丁。

题目:

甲因父仇欲重伤乙,将乙推倒在地举刀便砍,乙慌忙抵挡喊着说:

“是丙逼我把你家老汉推下粪池的,不信去问丁。

”甲信以为真,遂松开乙,乙趁机逃走。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A:

甲成立故意伤害罪未遂(不能犯)

选项B:

甲不成立故意伤害罪

选项C:

甲成立故意伤害罪中止

选项D:

甲的行为具有正当性

答案:

甲成立故意伤害罪中止

题目:

甲架好枪支准备杀乙,见已患绝症的乙踉跄走来,顿觉可怜,认为已无杀害必要。

甲收起枪支,但不小心触动扳机,乙中弹死亡。

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A:

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过失致人死亡罪

选项B:

仅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选项C:

仅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选项D:

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

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过失致人死亡罪

题目:

《刑法》第29条第1款规定: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对于本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A:

唆使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因而属于间接正犯的情形时,也应适用该款后段的规定

选项B:

该款规定意味着教唆犯也可能是从犯

选项C:

无论是被教唆人接受教唆实施了犯罪,还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都能适用该款前段的规定

选项D:

该款中的“犯罪”并无限定,既包括一般犯罪,也包括特殊身份的犯罪,既包括故意犯罪,也包括过失犯罪

答案:

该款中的“犯罪”并无限定,既包括一般犯罪,也包括特殊身份的犯罪,既包括故意犯罪,也包括过失犯罪

题目:

关于共同犯罪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A: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但不能据此否认片面的共犯

选项B:

在片面的对向犯中,双方都成立共同犯罪

选项C:

无责任能力者与有责任能力者共同实施危害行为的,有责任能力者均为间接正犯

选项D:

持不同犯罪故意的人共同实施危害行为的,不可能成立共同犯罪

答案: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但不能据此否认片面的共犯

题目:

下列有关共犯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A:

一般认为,直接引起法益侵害的是正犯,介入正犯行为间接引起法益侵害的是共犯

选项B:

如果主观上意欲帮助,但在客观上却对正犯没有物理性或心理性的促进作用,那就成立帮助犯的未遂

选项C:

关于共犯的处罚根据,刑法理论的通说是因果共犯论,也即共犯人通过正犯的实行行为,引起了法益的侵害

选项D:

帮助犯是在共同犯罪中,基于帮助他人实施犯罪的故意,实施主要犯罪行为的

答案:

帮助犯是在共同犯罪中,基于帮助他人实施犯罪的故意,实施主要犯罪行为的

题目:

甲(15周岁)求乙(16周岁)为其抢夺作接应,乙同意。

某夜,甲抢夺被害人的手提包(内有1万元现金),将包扔给乙,然后吸引被害人跑开。

乙害怕坐牢,将包扔在草丛中,独自离去。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A:

乙不构成抢夺罪的间接正犯

选项B:

甲不满16周岁,不构成抢夺罪

选项C:

乙成立抢夺罪的中止犯

选项D:

甲与乙构成抢夺罪的共犯

答案:

乙成立抢夺罪的中止犯

题目:

关于一般缓刑适用的说法,错误的有:

选项A:

缓刑期间,遵守法律规定,未犯新罪或发现漏罪,没有严重违法行为的,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

选项B:

撤销缓刑的,实行数罪并罚或执行原判刑罚

选项C:

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应当宣告缓刑

选项D: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同时应当作出禁止令

答案: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同时应当作出禁止令

题目:

张女为毒死丈夫,在丈夫茶杯里投毒,后见丈夫非常痛苦,于是将丈夫送往医院,经抢救,丈夫存活,但成了植物人。

对于张女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

选项A:

构成故意杀人罪,但应当免除处罚

选项B:

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未遂

选项C:

构成故意杀人罪,但应当减轻处罚

选项D:

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既遂

答案:

构成故意杀人罪,但应当减轻处罚

题目:

间接正犯,也就是间接实行犯,它指利用不成立共犯的第三人实行犯罪,下列不属于间接正犯的有:

选项A:

医生指示护士打毒针,护士有过失

选项B:

被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收受贿赂的不知情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选项C:

让邮递员将炸药寄给他人

选项D:

唆使未成年人自杀

答案:

被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收受贿赂的不知情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题目:

关于共同犯罪人的说法,下列表述错误的有:

选项A:

真正身份犯也即定罪身份犯,只有具备此身份的人才能成立此罪的实行犯

选项B:

不真正身份犯的这种身份只及于自身,不及于共同犯罪人

选项C:

不真正身份犯也即量刑身份犯,如未成年人的身份可以导致从宽处罚

选项D:

共同犯罪中没有定罪身份的人不能成为实行犯,也不构成该罪的共犯

答案:

共同犯罪中没有定罪身份的人不能成为实行犯,也不构成该罪的共犯

题目:

李某纠集孙某、刘某等5人组成“神龙会”,自封“天龙”,要孙某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神龙会创收,但禁止奸淫杀戮”。

孙某在3个月内盗窃6次,杀死1人,刘某强奸1人,上述犯罪行为有的李某知道,有的不知道,其中参与盗窃1次,对李某应如何处理?

选项A:

对其参与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选项B:

对全部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选项C:

对其知道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选项D:

对所有的盗窃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

对所有的盗窃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