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2668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docx

《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docx

人教版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重难点精讲】

【重难点“精讲”】

一、理解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

1.“一边倒”

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初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明确地宣布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为了保护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必须站在世界无产阶级一边,共同抵制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扰和破坏。

该外交方针的实行,抵制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干扰和破坏,使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得以巩固。

2.“另起炉灶”

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对于驻守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人民政府把他们当做普通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

这一政策清除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政治经济势力,做到了真正的独立自主。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就是先把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清除掉。

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对中国社会存在一定影响,这对新中国的独立必然会产生影响。

因此,在建立外交关系之前有步骤地把“屋子”打扫一下,然后再“请客”是十分必要的。

二、新中国初期实施“一边倒”的原因:

(1)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

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

(3)从目的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三、全面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1)国际

①苏联等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许多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纷纷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

②两大阵营尖锐对立和激烈斗争,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

(2)国内

①新生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需要加强和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国民经济基本恢复,需要为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2.相互关系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其中,尊重主权是主权国家独立处理本国内政的前提,领土完整则是主权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体现。

(2)平等互利是各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国家间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

(3)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

3.主要特点

(1)包容性:

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

能够在不同历史时期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4.作用: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知识拓展】对“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

1.同:

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曾遭受殖民统治;都面临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2.异:

中国和亚非一些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易错易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的“三大政策”的不同

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从影响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外交政策的实质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素质拓展】

1、史料与史证

史料主题1:

新中国外交方针及成就

【史料】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指出:

我们在国际上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阵线的一方面。

并明确宣布“一边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史证: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主要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它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总结的产物。

“一边倒”的外交决策,为新中国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创造了有利条件。

【史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4周年

史证: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不同国家的和平相处,体现了包容性;“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体现了开放性。

【史料】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

——周恩来

史证:

史料表明日内瓦会议上,参加国家达成了和平协议,说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取得了一致,正是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史料研习与应用

2-1:

史料主题:

一边倒政策

材料一: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

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明确宣布“一边倒”,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

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

同时也②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

2—2:

读史三步曲

粗读

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材料二主要阐述了“一边倒”的政策所带来的局限性或者说是消极影响。

细读

材料三中①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

“一边倒”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材料二中②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

指出了“一边倒”在国际关系方面的局限性。

史证

“一边倒”既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也影响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2-3:

史料应用

请选择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进行评述。

注意:

(1)评述要围绕主题展开。

(2)论点应由史实支持。

(3)论述要层次分明。

(4)语言要通顺流畅。

第二种观点:

“一边倒”外交政策产生很多消极影响。

评述:

从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来说,与美国敌对给自己找来了更强大的对手,中国领海及沿海弧形地带承受的压力骤然上升;从得到的国际承认来说,同美国的敌对导致中国不被很多国际组织接纳,越来越走向自我封闭,与世界的发展潮流相脱节;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来说,参加朝鲜战争和长期面临战争威胁,以及美国经济上的封锁和禁运,使中国无法利用外部条件和良机来发展自己。

【解题技巧指导】

图表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法

近几年高考大量将图表作为材料引入试题,扩大了历史资料的来源,活跃了命题形式。

解答图表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法:

(1)读懂图,要“三读”:

读标题、读内容、读标注。

充分利用和挖掘图表信息,尤其要注意观察、捕捉细节,善于把握图表蕴涵的深层内涵和本质特征。

(2)进行知识的迁移,展开合理的想象。

(3)要通过对数据、图片等信息的把握,理解事物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发掘其本质、特征或内涵,将图表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技巧体验:

【知识精练】

一、选择题

1.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下列外交成就或活动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①出席APEC会议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中国1991年加入APEC,周恩来1976年去世,故排除①,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1972年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③④正确,故选D.②③④。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不结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B

3.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正确的是一组是

时间

国家

时间

国家

1955年

阿富汗、尼泊尔

1958年

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56年

埃及、叙利亚、也门

1959年

苏丹、几内亚

1957年

斯里兰卡

1960年

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①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果

②新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

③中国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④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答案】A

点睛:

由题干中的时间“19551960年”和图表的内容可知,中国在1955年到1960年,主要是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4.“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

”这一观点客观上表明

①新中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具有局限性

②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成为新中国外交重大课题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前提是尊重多样性、求同存异

④它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来看,“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具有局限性;从材料中的“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来看,②③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项。

新中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战略,④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④的AB项和说法不全面的C项。

点睛:

本题的解答应当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在辩证分析“一边倒”政策带来的影响的基础上,同时根据时间信息,综合分析确定答案。

5.(美国)国务院意识到,“中共可能会把会议当做宣传场所,可能会制造出一种共产党和非共产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团结的表象,以及亚洲和非洲的非共产党国家与西方不在一个阵营的表象”。

与材料中“会议”直接相关的是

A.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

C.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D.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答案】D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该会议是亚非会议,在会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故D项正确。

A、B、C三项都不是亚非会议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

6.毛泽东在全国工商联某届代表大会的座谈会上曾说道:

“有人认为可以采取中间立场,站在美苏之间,做个桥梁。

我们认为,站在中间的办法并不好……大工厂我们还不会设计,例如化学、钢铁、坦克、汽车、飞机等工厂,谁替我们设计的呢……如果站在美苏之间,看起来很好,独立了,其实是不会独立的。

”这一讲话旨在强调

A.中美建交的可能性B.独立自主的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