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资料超级最终版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6637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性病学资料超级最终版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皮肤性病学资料超级最终版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皮肤性病学资料超级最终版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皮肤性病学资料超级最终版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皮肤性病学资料超级最终版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皮肤性病学资料超级最终版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皮肤性病学资料超级最终版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性病学资料超级最终版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皮肤性病学资料超级最终版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除了掌跖,指趾曲外侧,头、面、胸背上部为皮脂溢出部位。

)。

小汗腺:

神经,体液支配。

大汗腺(顶泌汗腺):

性激素影响→狐臭。

5.皮肤的生理功能:

1.保护作用2.感觉作用3.体温调节作用4.分泌排泄作用5.吸收作用6.代谢作用(合成vitD)7.免疫功能【1.屏障功能,2吸收功能,3感觉功能(感受触觉、压觉、痛觉、冷觉、温觉和瘙痒等单一感觉;

及湿、糙、软、硬、光滑等复合感觉),4分泌和排汗功能,5体温调节功能,6代谢功能,7免疫功能.】

第四章皮肤病的症状与诊断

皮肤病的皮损特点

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自觉症状和皮肤损害

1.自觉症状:

瘙痒、疼痛、烧灼、麻木、蚁行感及畏寒、发热、乏力、纳差、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2.皮肤损害(他觉症状):

视觉和触觉检查出的皮肤黏膜损害。

(原发性&继发性)

原发性损害是指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最早损害。

(八种)

继发性损害是由原发损害演变或因搔抓感染所产生的损害。

(十种)

原发损害:

①斑疹:

(选择题)局限于皮肤颜色的改变,不隆起,不下凹。

直径>2cm者称斑片。

可分为红斑(压之退色),出血斑(压之不褪色),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

②丘疹:

(名解).呈局限性,隆起性,实质性损害,直径<1cm,病变位于表皮或真皮上部。

(斑丘疹;

丘疱疹;

丘脓庖疹。

③斑块:

为较大的or多数丘疹融合而成,直径>2cm的扁平,隆起性损害。

④水泡:

为高出皮面的,内含液体的局限性,腔隙性损害。

可位于角质层,表皮下中下部or表皮下。

疱液可为浆液或血性

⑤脓疱:

含有脓液的疱疹,疱液浑浊,周围可有红晕。

多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

(不考)

⑥结节:

局限性,实质性损害,深度可达真皮层or皮下组织。

⑦囊肿:

内含液体,粘稠物质和细胞成分的局限性囊性损害。

圆形or类圆形,有弹性感。

位于真皮or皮下组织。

⑧风团:

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局限性隆起性损害。

形态不一,大小不等,周围有红晕,起病急,消退快,不留痕迹(荨麻症)

继发损害:

①鳞屑:

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层细胞的层状堆积。

脱落or即将脱落的角质层,大小不一。

银屑病

②浸渍:

皮肤长期浸水or受潮所致的表皮松软变白,起皱的损害。

③抓痕:

为搔抓or摩擦所致的真皮or真皮浅层的缺损。

常呈线状,点状缺损,可有血痂。

④糜烂:

表皮or粘膜上皮的缺损,露出红色浸润面。

愈后不留瘢痕

⑤溃疡:

皮肤or粘膜深层真皮or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表面有浆液,血液,脓液等,底下有坏死组织。

愈合后可形成瘢痕。

⑥裂隙:

皲裂,多发于掌跖、关节部位及口周、肛周等处。

皮肤的线条状裂口,可达真皮,伴有疼痛,出血。

常由于局部皮肤干燥or慢性炎症引起的皮肤弹性减弱or消失,加外力牵拉导致。

⑦痂:

皮损表面的浆液,脓液,血液及脱落组织混合干涸而凝成的附着物。

⑧苔藓样变:

为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似皮革样。

是由经常搔抓或摩擦使角质层及棘层增厚,真皮产生慢性炎症所致。

⑨萎缩:

皮肤组织的一种退行性边所引起的皮肤变薄。

发生于表皮,真皮or皮下组织。

⑩瘢痕:

为真皮or真皮以下组织的缺损or破坏,经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

光滑无皮嵴,皮沟,无毛发。

第五章皮肤病的治疗和护理

外用药的治疗原则;

糖皮质激素作用及用法;

皮肤病的一般护理;

常用换药法

外用药的治疗原则:

1.正确使用剂型:

根据皮损特点选用。

(溶液or软膏,乳剂等……)

2.正确选择药物:

据病因+病理变化+自觉症状;

(化脓性-------抗细菌药;

真菌病-------抗真菌药;

病毒感染-------抗病毒药;

角化不全--------角质促成剂;

角化过度-------角质剥脱剂;

变态反应-------抗组胺;

瘙痒者-------止痒剂。

3.注意事项:

有无药物过敏史;

浓度适当;

考虑年龄,性别,患病部位;

用药方法;

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和用法。

作用:

抗炎,免疫抑制,抗毒和抗休克。

可用于过敏性疾病,自生免疫病,严重病症。

用法:

应根据疾病种类,病情轻重,治疗效果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①治疗阶段:

用量要足。

小剂量(泼尼松20~30mg/d,接触性皮炎,急性荨麻疹);

中剂量(30~60mg/d,自生免疫病);

大剂量(60mg/d以上,严重)

②维持阶段:

剂量减至很小时,可维持很长时期。

③停药阶段:

剂量已经很小,可以考虑停药。

超大剂量:

冲击疗法。

抑制粒细胞聚集和T细胞白介素-2受体的表达,长期抑制NK细胞活性。

用于:

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SLE伴脑损害,严重肾脏疾病。

(抢救危重症)

副作用:

感染,消化道溃疡,向心性肥胖,骨质疏松等。

皮肤病的一般护理:

1.关心患者,针对不同的思想情况,解释工作,让病人了解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2.饮食作息。

3.手部的清洁卫生。

4.传染性疾病,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5.认真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常用换药法:

1、皮损面积大,一般情况较好者——淋浴。

2、肛门、会阴——坐浴。

四肢远端——浸泡。

3、鳞屑、痂皮、坏死组织等先用药液浸泡—剪除坏死组织;

清洗污物,可用石蜡油、凡士林、黄连素液,尽量不用紫药水等。

4、眼、耳、鼻、口等粘膜部位不宜用高浓度药及酒精清洗,可用植物油、硼酸液清洗,并防粘连。

5、多处糜烂者用抗生素湿贴,有浓性分泌物时须揭除纱布,清除分泌物,重新湿贴。

6、大疱皮损,可用无菌操作法剪破大疱或将液体抽出,以减轻疼痛。

小疱可不必处理。

7、毛发部位皮损可剪短毛发后清创、换药。

8、溃疡处用双氧水将脓液清净,将糜烂组织剪除,再用药物。

第八章病毒性皮肤病

带状疱疹的诊断和治疗;

单纯疱疹和疣的临床表现

1.新生物型(皮疹疣状增生)

2.疱疹型(多疱疹病毒和痘病毒引起,多为水泡:

水泡,单纯疱疹。

3.红斑法阵型(红斑,丘疹为主:

婴儿玫瑰疹,麻疹,风疹,传染性较大。

单纯疱疹(HS):

由HSV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表现为局限性成簇的水泡,以口周、鼻腔、外生殖器为好发部位,有自限性,可反复发作。

(人是HSV的唯一自然宿主。

)名解

临床:

1.口唇疱疹(复发型),好发于口周,鼻腔,外生殖器。

灼热,瘙痒→潮红→红斑基础上群集性米粒大小水泡或丘疱疹→疱液清澈易破→结痂痊愈,无瘢痕。

(7~10d)

2.口腔单纯疱疹。

多见于1~5岁儿童,青少年。

口腔群集性小水泡,浅表溃疡,痛明显。

全身症状。

3.生殖器疱疹:

HSV-II,性传播。

转归:

自限性,易复发。

带状疱疹(缠腰火丹):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人是唯一宿主)引起的以群集性小水泡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单侧分布,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多见于成人。

(名解)

1.前驱症状:

轻度发热,全身不舍,皮肤灼热,神经痛。

2.皮疹特点:

红斑→水泡→沿着神经呈带状排列→水疱干涸,结痂,脱落

3.好发部位:

肋间神经(53%,最多见),三叉神经(15%)

4自觉症状:

神经痛明显,老人剧烈。

5转归:

2~4W痊愈,持久免疫。

诊断:

集簇性水疱群,带状排列,单侧性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

鉴别:

发疹前痛或顿挫时,应与偏头痛、肋间神经痛、急性阑尾炎、坐骨神经痛鉴别。

治疗:

1.抗病毒(阿昔洛韦,7~10d)2.糖皮质激素:

水痘不用,带疱早起5~7d内用强的松3.止痛药4.局部外用药5.理疗

水痘:

ZVZ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好发于儿童。

①潜伏期:

14~16d;

②前驱:

发热,乏力,全身症状;

③头皮,躯干,向心性分布;

④特点:

红色小丘疹→绿豆大水疱,周围红晕(玫瑰花瓣上的一滴露珠)

自觉症状:

常有瘙痒。

传染性软疣:

痘病毒中的传染性软疣病毒引起,直接接触传染。

多见儿童青年,半球形丘疹→增大表面有腊样光泽白色中心脐窝状→顶破后有白色乳酪样软疣小体,自觉微痒,6-9m可自行消退。

疣(了解):

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或粘膜的表皮良性赘生物,

临床:

分为四型,寻常疣(手背、手指、足缘的黄豆或更大的灰褐色、棕色或皮色的丘疹,

表面粗糙,呈花蕊或刺状,疣状增生,质硬)、扁平疣(青少年。

好发于颜面、手背或前

臂。

为帽针头或绿豆的大的圆形、多角形的皮色或淡褐色的扁平光滑丘疹,无自觉症

状,偶微痒。

可自体接种,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

)、跖疣(足底,初为角质小丘疹,表

面粗糙不平,中央微凹,边缘绕以稍高的角质环,疼痛明显,有小黑点。

)、尖锐湿疣。

风疹:

妊娠期4个月内患风疹,可发生流产,早产,死胎or畸形儿。

第九章真菌性皮肤病

黄癣、白癣、黑点癣鉴别诊断;

体癣、股癣、足癣的临床表现

真菌按体细胞的基本形态分:

菌丝、孢子;

按菌落形态分:

酵母菌、霉菌。

按发病部位;

浅部真菌病:

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表层皮肤的感染。

如头、体、股、手足、甲癣。

深部真菌病:

包括皮下组织感染(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和系统感染(念珠菌病、隐球菌病)

头癣:

由皮肤癣菌引起的头皮和头发的感染,分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

黄癣

白癣

黑点癣

病情况

头皮损害

头发损害

并发脓癣

自觉症状

紫外灯

镜检

培养

预后

散发or流行,农村儿童和成人多件

丘疹,小脓疱→黄癣痂和萎缩性疤痕。

干枯,细黄,弯曲,参差不齐

罕见

剧痒

暗绿色荧光

发内菌丝孢子,有气泡

黄癣菌

发展慢,多无自愈倾向,可留疤痕形成永久性秃发

托儿所,小学校,城市儿童多见

白色鳞屑斑,继发小的卫星样损害

高位断发有菌鞘

常见

不明显

亮绿色荧光

发外密集小孢子

铁锈色小孢子菌

发展快,可自愈不留疤痕

城乡儿童成人均可

散在的小片白色鳞屑斑

低位断发,如小黑点

偶见

轻痒

无荧光

发内成串孢子

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

经久不愈,断发毛癣菌可留疤痕。

脓癣:

继发于白癣、黑点癣,愈后留瘢痕。

治疗:

服,搽,洗,剪,消五字方针。

1.服药:

灰黄霉素,伊曲康唑,氟康唑口服。

2.擦药:

硫磺软膏,水扬酸软膏,碘酊

3.洗头:

每日温肥皂水,采乐洗剂。

4.剃头:

每周一次,共八次5.消毒:

用具消毒。

5.预防:

积极治疗患者,加强卫生宣传管理。

体癣:

除头皮、毛发、掌跖、甲以外的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

临床:

a青壮年男性多见,夏季发作或加重,冬季减轻。

b皮损特点:

为丘疹或小水疱,自中心向外扩展,边缘堤状隆起,呈环形或多环形,中央炎症减轻,伴脱屑或暂时性色素沉着,周边有活动性的丘疹、小水疱。

c自觉症状为瘙痒。

治疗原则:

1.以外用抗真菌剂外主,疗程二周(10%冰醋酸、达克宁、美克、克霉唑癣药水)。

2.泛发性者,外用+内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

3.避免滥用激素药物。

股癣皮损炎症显著,边界清楚。

(了解)

足癣:

发生于足趾间、足底、足侧缘的皮肤癣菌感染,常为双侧。

最常见,以红色毛癣菌感染为主。

(手癣为单侧的)

1水疱型:

常于趾间,足跖及其边缘反复出现针尖至绿豆大小的深在性水疱,疏散分

布or成群发生,疱壁厚,不易破裂,明显瘙痒,数日后疱液干涸,成点状或环形

脱屑,瘙痒缓解。

2擦烂型:

又称间擦型;

角质层浸渍,发白,松离剥脱后露出鲜红色的糜烂面or蜂窝

状基底。

渗液多,有异臭,瘙痒难忍。

易继发感染,并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织炎。

3鳞屑角化型:

常见足跟,足跖及其边缘,角质层增厚,粗糙,脱屑,干裂,如树皮,无汗。

冬天易皲裂,夏天间发水泡,瘙痒。

(转归:

夏重冬轻,迁延反复)

甲癣:

(了解)皮肤癣菌引起的甲感染。

与遗传、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等有关,好发人群:

40~60岁,女>男。

分为两种,甲下型(远端、近端、全甲毁损)和浅表性白色甲癣,自觉症状:

无,有时可并发甲沟炎。

进展缓慢,终生难愈。

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勿共用鞋、巾、袜,保持足部干燥。

第十章球菌性皮肤病

脓疱疮的临床表现

细菌性皮肤病包括:

球菌性皮肤病(葡萄球菌((脓疱疮、毛囊炎、疖、痈))、链球菌,是由化脓性细菌的感染所引起的一组皮肤病,简称脓皮病。

)和杆菌性皮肤病(麻风、皮肤结核)

脓疱疮:

一种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具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的特点。

小儿皮肤薄嫩,抵抗力差,卫生不好易患病。

临床表现:

分四型。

1寻常性脓疱疮:

俗称黄水疮,a.好发部位:

暴露部位:

面部、口鼻周、四肢。

初为点状红斑或丘疹——脓疱,周围有红晕,壁薄、易破——糜烂——灰黄色厚痂——自愈。

c自觉症状:

自觉瘙痒或微痛。

d转归:

常因搔抓而自体接种感染。

病程数W-M。

重者可发热、伴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败血症或肾炎。

2大疱性脓疱疮;

3新生儿脓疱疮;

4深部脓疱疮:

又称臁疮;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

又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

第十二章性传播疾病

梅毒的发病机理;

各期获得性梅毒的诊断;

淋病的各型临床表现;

淋病的治疗原则及治愈标准;

尖锐湿疣的病原体、临表、治疗;

生殖器疱疹的病原体、临表。

定义:

由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感染的一组传染性疾病,病变发生在性器官及其所属的淋巴结,皮肤粘膜,甚至血行播散至全身重要的组织、器官。

包括经典性病(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淋巴肉芽肿)及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阴虱、疥疮、乙肝、阿米巴、股癣等20余种。

梅毒:

苍白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性交传染,侵犯多系统,多器官,有众多临床表现:

“模拟大师”。

俗称:

“杨梅疮”。

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发病机制:

TP→破损的皮肤粘膜→进入人体→数h侵入淋巴结→2~3d血循环播散全身→3w

潜伏期侵入部位发生硬下疳(为一期梅毒)→产生抗体→大部分TP被杀死→硬下疳消失→进入无症状的潜伏期(一期潜伏梅毒)→剩余TP继续繁殖→6~8w后,大量螺旋体入血→引起二期早发梅毒,皮肤黏膜,骨骼等器官及神经NS受损→抗体大量产生→大部分TP被杀死→症状自然消失→进入潜伏状态(二期潜伏梅毒),无临床症状,抵抗力↓→螺旋体入血循环→二期复发梅毒→以后随免疫的消长→病情活动与潜伏→2年后进入晚期梅毒(三期)→除皮肤,粘膜,骨骼外,尤侵害心血管,NS。

获得性梅毒和先天性梅毒。

获得性梅毒如下:

1.一期梅毒:

a有不洁性交史b潜伏期3w左右c硬下疳(冠状沟,鬼头,包皮,大小阴唇,宫颈:

红斑→硬结→糜烂or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楚的溃疡)

d.邻近淋巴结肿大;

e.实验室:

镜下TP,梅毒血清试验(+)自觉症状:

无痛。

1月后不治而愈,留浅表瘢痕。

2.二期梅毒:

硬下疳出现后6~8w,a.皮肤粘膜损害(分二期早发和复发梅毒疹)为主,b.好发于掌跖,躯干、四肢近端,散在分布斑疹、或坚实丘疹,对称发生;

还可有扁平湿疣、虫蛀状脱发等。

皮损中大量梅毒螺体,传染性强。

c.自觉症状:

无任何症状,唯扁平湿疣可有痒感。

d.转归:

皮损破坏性弱,不治可自退。

(有骨关节,眼,神经损害,全身淋巴结肿大和早期流感症状。

粘膜损害处找到梅毒螺旋体。

梅毒血清试验强阳性。

3.三期梅毒:

一期or二期梅毒感染史。

皮肤黏膜:

a结节性梅毒疹,为簇集性坚硬的铜红色小结节,可软化成溃疡,迁延数年,无自觉症状。

b树胶肿(标志):

小腿的穿凿性肾型,马蹄形溃疡,有粘稠树胶状分泌物渗出。

早期梅毒(一期、二期及早期潜伏梅毒)和晚期梅毒(三期梅毒、晚期潜伏梅毒或不确定病期潜伏梅毒及二期复发梅毒。

1青霉素(首选),苄星青霉素G(长效西林)

2青霉素过敏者:

四环素、或多西环素、红霉素

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

避免吉海反应:

青霉素注射前口服泼尼松,再用水剂青霉素G。

淋病:

淋病双球菌or淋病奈瑟菌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炎性疾病。

主要通过性交传染,可血行传播引起关节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菌血症,不育,失明等。

(T1,T2致病。

(一)男性淋病

1.男性急性淋菌性尿道炎

a急性前尿道炎:

尿道口红肿,发痒,轻微刺痛,有稀薄透明黏液流出→分泌物变得黏稠,尿道口溢脓,呈深黄色or黄绿色,伴尿道刺激炎症。

尿痛特点:

排尿开始明显,入夜阴经常有痛性勃起。

淋巴结肿大。

b急性后尿道炎:

尿意窘迫,尿频,尿痛,急性尿潴留。

排尿终末疼痛。

偶有终末血尿。

2.慢性淋菌性尿道炎:

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症状轻微(微痒、灼热、刺痛)—

排尿无力、滴尿、糊口征、淋丝——尿道狭窄。

3.男性有合并症淋病:

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膀胱炎等。

(二)女性淋病

1.女性急性淋病

a淋菌性宫颈炎:

子宫颈红肿,糜烂,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外阴刺痒,烧灼感。

偶有下腹疼痛及腰痛。

b淋菌性尿道炎:

尿道口红肿及脓性分泌物,尿频,尿急,尿痛

c淋菌性前庭大腺炎:

腺体开口处红肿,剧痛,溢脓,脓肿。

2.女性慢性淋病:

淋球菌——子宫颈腺、尿道旁腺;

前庭大腺深处——反复发作。

3.女性有合并症淋病:

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卵巢脓肿,盆腔脓肿,腹膜炎等

(三)儿童淋病

    1.幼女淋菌性尿道炎:

外阴红肿,灼痛,尿道有脓性分泌物。

    2.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

产道感染

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及时、足量、规则用药;

3针对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4对性伴追踪,同时治疗;

5病后随访复查;

6注意同时有无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及其它STD感染。

愈合标准:

1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

2治疗结束后第4、8天做淋球菌复查连续2次阴性,可判治愈。

尖锐湿疣: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生殖器、会阴和肛门部位的表皮瘤样增生,主要通过性交传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又名性病疣、生殖器疣,人是HPV的唯一宿主)

a好发部位:

龟头、冠状沟、包皮系带及尿道口,肛周;

阴蒂、阴唇、阴道、宫颈\b皮损特点:

初发时淡红色粟粒状丘疹,渐增多呈乳头状、菜花状,常成白色、粉红色或污灰色的赘生物,表面易糜烂、渗液、浸渍、破溃,可合并出血、感染。

c自觉症状:

无明显症状,尿道内者可出现尿血和排尿困难;

d此病可在几个月内自然消退

早发现、及时彻底治疗。

外用药:

足叶草脂,抗病毒药物,腐蚀剂或消毒剂抗癌药

   物理疗法(手术疗法,冷冻疗法,激光疗法)和免疫疗法

第十四章动物性皮肤病

疥疮的诊断

疥疮:

疥螨引起的皮肤传染病,直接接触传染。

病原体:

疥螨。

皮肤薄嫩处,如指尖,腋窝,乳房下,腹下部,外生殖器。

皮损,红色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有隧道(是疥疮的特征性皮损),结节,结痂。

自觉症状:

剧痒,夜间加剧。

传染史,好发部位,夜间剧痒。

1.隔离2.消毒3.外用:

硫磺软膏4.结节:

外用糖皮质激素,冷冻。

第十五章皮炎与湿疹

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湿疹的临床表现和与接触性皮炎的鉴别诊断;

脂溢性皮炎临床表现

急性湿疹

接触性皮炎

定义

病因

好发部位

皮损特点

皮损境界

病程

斑贴试验

一种对称发生的具有多形性皮疹及渗出倾向,伴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炎症。

复杂,多属内因(过敏体质)

任何部位,不限于暴露部位

多形性,对称无大疱及坏死,炎症轻

不清楚

瘙痒,一般不痛

较长,多复发

常阴性

由于接触了某种物质而在皮肤粘膜

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反应,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大疱、坏死、溃疡。

Ⅳ型迟发性变态反应。

多属外因,多有接触史

接触部位,面,手等

单一形态,大疱及坏死,炎症重

清楚

瘙痒,灼热,疼痛

较短,病因去除,迅速自愈

多阳性

急性湿疹口决:

一多二痒三对称,暴露多见界不清;

渗出明显易复发,男女老少皆可生。

脂溢性皮炎(了解):

一种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暗红色or黄红色斑片上覆盖油腻性鳞屑or痂皮。

(马拉色菌)

a好发于头皮,眉弓,鼻翼旁,皮唇沟,耳后,腋,脐,肛周。

b皮损:

毛囊口红色小丘疹→融合成暗红or黄红色斑,上覆有油腻性鳞屑or痂皮,对称分布。

头皮:

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灰色糠状鳞屑,轻度瘙痒;

重度为地图样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渗出,厚痂,臭味,头发稀疏。

面部:

眉弓,鼻翼旁耳后,暗红色斑片覆盖油腻性鳞屑。

皱褶:

腋,乳房下,边界清楚的红斑,屑少,湿润,可有糜烂渗出。

婴儿脂溢性:

1~3个月婴儿,头皮上覆满厚薄不等的油腻性灰黄色or黄褐色痂,可累及面部,痒,3~4周痊愈。

c自觉症状:

痒或轻痒。

慢性经过,反复发作。

常与痤疮、酒渣鼻、蠕形螨并发。

第十六章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

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常见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疾病。

表现为时隐时现的瘙痒性风团(中医称瘾疹、风疹块),当水肿延伸到真皮深层or皮下脂肪层及粘膜下层则称为血管性水肿。

机制:

分变态反应与非变态反应(药物,毒素,贝类)两种。

多数属于I型变态反应,IgE介导;

输血反应为II型;

荨麻疹性血管炎为III型。

1.急性荨麻疹:

a部位:

全身皮肤、粘膜均可发生。

b起病急,先感觉皮肤瘙痒,很快出现风团,呈扁平水肿性隆起损害,为红色,皮色,or白色,风团形状不一,大小不等。

累及呼吸道可以出现喉头水肿,胸闷,呼吸困难,窒息。

剧痒,灼热,偶伴刺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