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受到的世界靠获得优越感来对治内心的恐惧感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5831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感受到的世界靠获得优越感来对治内心的恐惧感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感受到的世界靠获得优越感来对治内心的恐惧感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感受到的世界靠获得优越感来对治内心的恐惧感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感受到的世界靠获得优越感来对治内心的恐惧感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感受到的世界靠获得优越感来对治内心的恐惧感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感受到的世界靠获得优越感来对治内心的恐惧感Word下载.docx

《人感受到的世界靠获得优越感来对治内心的恐惧感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感受到的世界靠获得优越感来对治内心的恐惧感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感受到的世界靠获得优越感来对治内心的恐惧感Word下载.docx

  2。

当回忆起过去的事情的时候,会有痛苦绝望感觉,那么为什么事情过去了,还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呢?

  任何的情绪都是有意义和正面的,都是需要肯定的,情绪代表的含义就是自己认知出了问题。

  回忆过去事情------产生情绪-----------否定了出现情绪这个现实-----------认知与客观现实发生矛盾--------导致痛苦情绪的延续。

  那么破解这个循环,只需要把“认为不该出现不好的情绪”这个给改变了就可以了,改成“不好的回忆产生的情绪是应该出现的“既然是应该出现的,它也出现了,认知和现实一致了,那么绝望痛苦就不会延续。

  对于客观发生的事情是要认为它应该发生的,客观包括外在的事物,更主要的是指“内心的活动”。

  人出现任何情绪都不是问题,都是很正常的,当他们出现的时候意味着他们已经走了。

而持续的痛苦绝望则是对先前的情绪的否定。

对其否定导致了那个联结的强化,也带来了新的冲突。

就是认为它不应该出现,但是它出现过了。

  情绪就是代表了认知出现了错误。

但是人总认为情绪是错误的。

  ls的各位,其实解决自己问题的钥匙只能在自己手里,没有人能看到自己的心理,哪怕是最优秀的心理学家都不可能了解到自己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心理医生会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象身体上的问题一样可以找个医生看看开个方子就很快恢复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看得到别人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

  所以强调自己去尝试,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索。

  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发现新体会,在一次次的学习中开阔自己的视野,在不断的观察探索中对自己认识越来越多。

  建议就是不要去管以前了,每天观察自己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

比如突然回忆起一件什么事情让自己心情居丧或者恐惧绝望。

导致了持续的心情低落痛苦。

那么就要问为什么这样?

有什么解决之道?

不断尝试自己想出来的解决之道。

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轮回后,心境就越来越明朗了。

  如果你们能真的这么做了,过一断时间后随着对自己了解的深入,随着新的体验的增多,心境真的可以改变了。

不管你增遭遇过什么样的事情。

  宁静的内心是幸福的根源。

宁静就意味着潜意识是很少出来打扰自己的,如同深水中的鱼,不轻易浮于水面,内心的不宁静会让人很累很痛苦。

这不宁静总是跟敏感,浮躁,不安全,绝望,冲突,痛苦这些词联系在一起。

  所以宁静的本质在于潜意识归于潜意识,如同大鱼静静的在水底。

也叫能归到自己的位子吧。

各归其位也是传统文化强调的一个重点。

  是什么造成了内心的不宁静(过于敏感),是不安全感。

不安全感怎么会造成内心的不宁静?

因为不安全的时候人会对自己产生质疑和否定。

  小孩子会本能的将父母看做是权威,或者本能的恐惧外物。

当自己遇到不友好的感觉的时候,会本能的认为自己有问题,而不会去质疑是外界的问题。

所以每一次的不友好的经历都会让人对自己的存在产生质疑和否定,不能接受自己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不能接受自己的含义就是潜意识受到了打扰,它本来是隐藏在深水之下的,但是因为不安全感让它冒了出来,来到意识的层面,意识的层面充斥着大量的潜意识的东西,也就是潜意识遭到了显化。

  潜意识正是人的魂,小孩子受到惊吓后容易掉魂,表现的无精打采,然后找个神婆叫叫,魂就回来了,就变的有生气了。

其实是潜意识受到了打扰。

神婆的作用是精神的安抚和肯定,这难道是最古老的心理按摩师?

  小孩子在遇到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尤其是被尊重的需要受到伤害的时候,并且无力无法去面对和解决的时候,自我否定就出现了,潜意识就开始显化了,显化意味着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是要时时警惕的。

这样的感觉会影响一生。

  人只所有行为或者心理,都是因为身体觉得这对自己是有好处的,不管是君子或者小人,或者盗贼或者道德高尚的人,本质上没有区别,也包括那些敏感。

人之所以敏感是因为身体觉得敏感对自己有益。

  所以接受自己就是意味着回到那个让自己对自己产生质疑的根子上,把失去的灵魂叫回来,让潜意识退出意识层面。

这也意味着安全,所以潜意识不用再出动了。

如同一个小时候被老虎吓过的人,潜意识会时不时的出来提防老虎的再次出现,或者认为环境是不安全的,潜意识需要出来时时警戒。

那真正的自我应该是潜意识,是那种能意识到它存在,但是又不知道为何物的东西。

这难道是传说中的“道”这个东西。

它存在,内心就安宁,潜意识就不出来显化,人就安全。

如果没有了这“道”,就会出现仁义和礼法,就会有冲突。

  这潜意识退回到潜意识中去,是不是意味着就是传说中的得道呢?

因为这样内心的确是安宁,而潜意识的显化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再有就是,感觉人完全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的,内心宁静看到的世界跟混乱看到的世界完全不一样的。

也许宁静的时候会共振这个世界的美好和和谐,混乱的时候会造成扭曲,当然共振这个世界的混乱,或者说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人的内心是宁静还是混乱,而与世界本身没有必然的关系。

 ===============================================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性格是由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我生来内向,敏感,胆小,易受伤害.现在的我,19岁,正是最美妙的年龄.虽然内向没有什么不好,可我却不仅是内向了,我还低自尊,焦虑,抑郁,离群,社会退缩,对人有很严重的防备心,害怕再次受伤害.在本应美丽的年龄,我活得有点苍白.

    

    也许若没有童年那几年的经历,我不会这样自卑,否定自己.

    要是谁愿意倾听,我就讲讲形成我悲观性格的原由,

    首先是幼儿园,我深深记得在我两岁半插班进幼儿园的第一天,由于初次见到如此多的陌生人.害怕,紧张,胆小,我哭闹着不进去,你知道我这么孤独.(顺便提下,我还有两姐,她们都比我开朗)幼儿园的悲伤经历,着实使我内向的性格更内向了,几乎快自闭.

    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又有了更为受伤的经历.

    我非常胆小,不敢上小学.爸爸送我去学校的时候,直接责备我:

你怎么这么胆小!

    我一听,心里感到很伤心.可我也不哭.只是责备自己.

    从一开始我就有不祥的预感,害怕再次受冷落受伤害.可我还是逃不了.

    小学的老师很奇怪,他们专门偏心一堆同学,而漠视别的学生,年年"

三好"

都是她们.而数学老师也总是跟我过不去.总爱体罚我,我是个女孩子,我不知道为什么  当时并不懂得恨,我只恨我自己,为什么这么不会讨老师欢欣,受老师忽视.而班里那些女生却从未遭过挨打,完全不怕老师,成天围着老师转.我当时太小不懂,现在我懂了.看了天涯一些人  

    然而,我的同桌,一个男生,也一直欺负我.上课时,他每天用自动笔笔尖用力扎我,我痛得频频缩手,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却不管不理.我就不相信她们没看到.同学更不用说了.放学排队走出校门回家,他就在路上狠狠地对我拳  还有一幕,也是那时,班里那十几个特别受老师宠爱的女孩子结伴在一个小池塘里抓蛤蟆.我也想玩,也去了,在通往池塘的那个洞口,一个女孩子说:

谁让你来了?

我感到很无地自容.旁边另外一个女同学说:

算了,让她进来玩吧.虽然我进去玩了,可我深深受到了伤害,感到自己多么不受欢迎.

    从此,我更加社会退缩,社交恐惧.

    但我也循规蹈矩,认真学习.我还是很上进,希望自己能成绩优异,考上重本.在初中高中,在班里成绩都不错,前五.我对自己要求很高,希望有所成就,.但我的沟通能力一直阻碍着我.我虽然成绩还可以(不过高考只考上了个本科),但在班里却不敢跟很多人说话,除了几个很要好的.很难真正容入集体  

    可是,我还是不开心.活着压力很大,我知道,这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接纳自己的缘故,我也总觉得别人不喜欢我.由于我学习过于努力,能力却不强,我听过有人评价我:

书呆子.感到很受伤.由于低自尊,我跟别人交流起来不很自然.也没什么话说.我时常陷入悲伤,陷入痛苦回忆中,我时常反省自己,是我心眼太小了么?

怎么还是老样子?

可以说,我总是活在矛盾之中,活在自我对抗中.

      

    也许,说这些给你们听,你们理解不了我的感受,因为你们不是我,也许你们的性格从小就开朗,而我从小就压抑;

在幼时面对欺负时,你们也许会采取反击,我却只会忍受,企求别人的收手;

在无能为力时,你们会寻求父母帮助,而我只知道顾面子.小小的我不会处理问题.或者,你们觉得没什么,你会反问:

难道这些就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乃至现在还活在阴影中么?

还是你自己不愿改变,心甘情愿地顾影自怜.是啊,对于没经历过的人来说,确实觉得影响不大.可是谁能理解从小就被忽视甚至被排斥的个别孩子的感受.他们多么缺乏安全感,生怕受伤害.或许,对比地震灾害中的人们,我这简直是芝麻小事,但是,这些小事却从小到大羁绊我,我也不愿跟任何人说.

   ---------------------------------------

  粗口和攻击的艺术

  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来自于不安全感。

确切的说是来自于对不安全感的不正确的反应。

  强迫,抑郁,完美倾向,夸大的自我,洁癖等等都有一个特征就是企图用优越感来代替安全感。

阿德勒说,人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优越,这话正是表达了他自己想通过寻求优越感来代替自己的不安全感。

  但是优越感真的能代替安全感吗?

不能的。

  人不存在消极的情绪和积极的情绪。

所谓的恐惧感等等被一些披着心理学家外衣的人贴上消极的标签的时候,那么很容易把恐惧和不安全感本身当成是一个敌人。

恐惧是人最伟大的朋友,是造物主的天才创造,恐惧的含义就是身体觉得自己面临威胁了,就让你停止所有的事情,要你集中全部的精力来面对威胁。

恐惧做为一种情绪是身体的自我保护反应,人所有的自发的反应都是身体处于自我保护的需要。

所以一定不要跟这些情绪为敌。

  如何让内心觉得有安全感呢?

在恐惧的时候,身体会让你紧张起来,以便能集中全部的力量来面对这个威胁。

这时候就需要后天文化的一种指引,当后天文化给我们的身体一些错误的解决方法的时候,比如压抑和逃避,压抑和逃避只能让这恐惧进入潜意识,而在日后又会不断的出来。

既然身体已经指示你集中全部的精力来面对这个恐惧,那么就勇敢的向恐惧之物发起攻击。

是象恐惧的人和物发起攻击,而不是恐惧本身。

恐惧本身作为一种情绪是身体的自我保护作用。

如同身体缺少了食物就会产生饿的感觉来呼吁你吃饭一样。

  攻击的目的是为了让身体知道自己是安全的或者让内心的小孩知道自己是安全的。

只有当你主动去攻击让你恐惧之物时,那么内心才会发觉原来恐惧的人或者物并不值得恐惧,内心就放松了。

只有未知的东西才会让人恐惧,勇敢的向它进行攻击,而不是去压抑和逃避,顺应身体的指引,集中精力去向它攻击,那么安全感自然会出现。

其实当你采取攻击的姿态时候,自己已经就不恐惧了,因为内心的小孩知道自己是能保护自己的。

向恐惧之物发起攻击,而不是向恐惧本身发起攻击。

  所谓的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林林总总,其实归根到一点就是对于不安全感的不正确的对待。

形成恶性循环就是心理问题,没有形成恶性循环就是亚健康和不健康人格。

如果不去主动的去攻击恐惧之物,其他的方法又如何去解决真正的心理问题呢?

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恐惧感仍在,威胁仍在,安全感是人除了吃饭甚至比吃饭还要重要的,这关系到生存。

这安全感是让内心的小孩感觉到安全。

没有安全感,人生的一切都不重要,因为恐惧在那里,恐惧代表生存受到威胁。

  作为动物本身是具有攻击和反抗这一本能的,但是人如果受后天的文化的影响,比如说乖巧的小孩在学校里受欺负了,那么我们的文化可能让他去报告老师。

而不是让他去反抗。

我们承担传播文化责任的媒体书籍由于承担着愚民的主要任务,所以会对个人的幸福失明。

  所以家庭,校园,给人的伤害会成为一个文化回避的对象和关注的盲区,而文化教育宣传的,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一个是家,一个是学校。

而这两个地方有时候同时也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丑陋的地方。

因为如果碰到不好父母、不好老师和同学,作为幼小的个体,只有绝望。

而我们的张扬着君权和夫权的主流文化,一味的去强调父母的权威,老师的权威。

  在中国,虽然很多父母都普遍的打骂孩子,但是你见过有人会因虐待儿童而判刑吗?

在学校都普遍存在着老师对学生的暴力,学生对学生的暴力,而我们的文化只能失明。

今天正好有个新闻是老师拿教鞭抽打学生15分钟。

如果反过来是这个老师被抽打15分钟,难道不会给她带来阴影吗?

  心理问题的解决,也就是对恐惧感的正确对待,只有去顺应身体的反应,顺应身体指引的方向,如同一个人能量快用光了,身体会用饿来提醒一样,不要去把饿当成敌人,而是要顺应身体的指引去给它补充能量。

同样恐惧感是身体的信号,代表着威胁,集中精力,放下所有的事情,向恐惧之物发起攻击。

  如果不采取此办法,其他的办法都是治表不治本,而这能治本的办法又不可能通过这些张扬着极权的文化传播者的书籍,杂志等等传播,所以会让很多人更多时间的痛苦而找不到解决之道。

  同时也呼吁大家关注家庭和学校的伤害,人的良好的不好的人格都是在这两个地方形成的,这两个地方产生着美丽,也发源着世界上的一切痛苦和扭曲。

 

  如果孩子压抑自己对父母或者老师或者流氓学生的恐惧,那么其实是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

比如说被同学欺负,这好象很普遍,人欺负别人是会产生快感的,如果不去反抗让这种快感产生,那么既给自己留下了心理的阴影,使自己长年的痛苦,又给这些欺负他人的人造成错觉产生快感去欺负别人或者屡次欺负自己.最终结果是让其走上犯罪的道路,自己也痛苦一生。

而这种教导孩子以忍为上的文化其实是夫权君权父权文化的必然,因为没有伤害到自己所以就不理或者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所以心理问题有时候是文化问题。

  我不知道我的人生经历到底是,哪段,如何,成就了现在的我。

  最后的结果是我在3岁以前一直被寄养在深山一个家庭里,等我弟弟出生了,大点了,我才被领回家。

  家人,朋友,亲戚,同事,如果自己能给他们帮助,我就很有满足感,很开心。

  我觉得不是处于什么热心的性格,感觉就是被人需要被人肯定,能给我很大的满足感。

  那时候,别人对我的评价是很自信,不在意别人的说法,有主见。

 

  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多去观察和了解自己的。

我说的其实只是自己的经验而已,未必适合别人的。

  很明显,取悦和比较是你人生的主旋律。

你表现的很热心表现的很乖,是通过这个取悦你的父母以及周围的人。

通过和同学比较和他人比较是想通过比较来获得优越感。

  问题是为什么会取悦父母和把优越感当成必须。

  人的身体所有的无意识的反应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的。

你要看看这些反应到底可以给自己什么样的好处、?

  取悦和获得优越感的目的是身体为了摆脱不安全感,或者说你的问题就是在对治恐惧感的策略上出了问题。

通过取悦和比较,其实都是为了靠获得优越感来对治内心的恐惧感。

靠那暂时的父母因为自己比较听话,靠别人的赞扬来获得某种优越感来摆脱恐惧感。

  这不安全感才是你要解决的问题,而你现在把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放在了如何去争取更多的优越感上,这其实进入了一个怪圈,优越感就象是救命稻草一样的,一但缺失,你感觉可能会有崩溃死掉的感觉。

对你来说确实也是这样子。

因为你把优越感当成了安全感。

安全感和吃饭一样对于人的重要性。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人做为一个系统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的集合,为了使这些反应顺利进行,必须有能量有原料去参加反应,也就是必须有食物,再就是必须有一个不受威胁的环境去完成这些反应,这就是安全感。

  上面也说了,恐惧感不安全感是造物主的神圣创造,因为如此,才会提醒我们哪些东西威胁到了我们的生存。

  因为你幼年的经历,尤其是感觉被父母抛弃的经历,你身体会感觉到一种生存的威胁,因为一旦被抛弃幼小的自己不太能生存下去。

所以会激发强烈的恐惧,让你去注意,给你提醒一旦被抛弃就会生存不下去。

恐惧是一种信号,而你接受到这个信号,就会让自己采取策略让自己生存下去。

  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你就去取悦父母,父母希望别人听话,你就极力做个听话的孩子,免得父母生气,父母生气又意味着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

从那时候起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取悦父母,以使自己生存下来。

所以其实你一直都活在提心掉胆里面。

  再加上家里孩子多,为了竞争父母的爱和关心,就增加了获得安全和得到父母肯定的难度,就要不断的去比较,跟自己的姐姐比较跟自己的弟弟比较,也学会了观察别人,因为你一旦不观察在乎别人你很可能会被父母忽视。

你同你的弟弟,你的姐姐去竞争父母的爱。

  单单从因为你是女孩父母就不想要这点来看,他们就不是很善良的人。

你的内心对他们的隐约怨恨很正常,父母的自私和愚蠢行为不值得去掩盖。

中国人由于宣传机器的几千年来的强力宣传,将父母子女的一种社会关系置于自然关系之上。

所以父母眼里的孩子首先是自己的子女其次才是一个人。

子女眼中的父母首先是父母,其次才是一个人。

而父母子女的社会关系又被宣传机器塑造成服从与孝敬的关系。

用等级的孝来代替自然的爱。

所以产生了大量的不安全感的孩子和痛苦的家庭。

  如果你已经认识到你的这些年来的主旋律是为了获得安全感而取悦父母,为了竞争父母的爱去关注他人。

那么我觉得你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改变获取安全感的策略,因为取悦他人这个策略实在太低级了,建立在他人的态度身上的安全感是极其脆弱的。

一旦别人不给你好态度和脸色你又如何去做?

难道要继续压抑自己去更大程度的取悦他人?

  因为你已经可以自己获得食物自己养活自己,那么其实就没有必要去取悦,过去的取悦讨好的方式在过去也未必是最好的策略,不安全感,受到威胁,我觉得就要去主动进攻,去尝试,去攻击那些让你恐惧的东西,而不是恐惧本身。

这样内心的小孩才知道有人保护着自己,才会塌实。

而一但取悦就意味着让内心的小孩活在惶恐不安里面,活在惶恐里的人怎么可能有时间去体验幸福感。

没有时间也没有闲心,因为不安全,生存都受到威胁,一切都将不再重要。

====================================

我一直和爷爷生活在一起,那时小学还没有毕业,可悲的性格就初现端倪了,我老是生闷气,闷在心里,并且欺负妹妹,看见她哭有种变态的快感,特别脆弱,在评选优秀学生的时候别人提了一点意见,我居然当众哭了起来,并且特别内向害羞,老师要我上台读我自己的文章居然害怕得哭了,不过,那个时候我还一直担任班干部,老师喜欢我,同学也支持我,现在想来,那应当算是我人生最辉煌的一段时光了.呵呵,苦笑.和父母分开,假期才可以回去见一次,关系还好起来,特别想念.

    初二的时候,他们从老家回来了,我特别开心.可是后来相处得却不怎么样,我和爸爸冲突很多,而且经常是因为一些小事,可是我们谁也不让谁,最后当然是他把我打败了,可是我心里的仇恨与日俱增,我变得特别爱哭,心情压抑愤怒,整日整日地想不好的事情,再加上学业的压力,越来越谨小慎微,怕与人接触交往,怕别人看不起我,怕受到拒绝,冷落,而且经常为一些芝麻小事生气,其实初中的时候我的朋友也不少,但是距离一拉近,我就开始莫名其妙地生闷气,只是因为一些很小的事,就会在心里想很多,越想越不高兴,别人和我说话我就爱理不理,后来别人也不和我说话了,我还在心里记恨着别人,并且这样似乎有种病态的快感.那个时候,被我伤害过的朋友太多了.在家里情况更是糟糕,我和父母的关系日渐糟糕,因为我一直认为母亲是和父亲一伙的,所以现在他们两个都成了我的敌人,特别是临近初三,我连看见他们的房门打开都有一种恐惧的心情.那个时候我就在准备离家出走了,收拾了很多东西,准备一考完就跑,跑到哪里也不知道,就只想离开这里,离开他们就好.

    中考过后,发生了一件小事,爸爸的外套不见了.他居然一口咬定是我把他的外套拿去扔了,以报复前几天他不让我回老家.他们阴沉个脸,要我把外套交出来.我简直欲哭无泪,又气又害怕,仿佛世界末日到来了,于是我趁爸爸下班回来之前,妈妈出去了,抓了一个纸制的大口袋,胡乱装了些衣服,就,跑了.一个人坐深夜11点的火车去了省城.那一年,我刚满15岁.从未单独出过远门.

    后来发生的事就像小说一样.当我失魂落魄地流落在异乡街头时,一个好心的婆婆收留了我,我在她那里住了两三天,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生活的心酸与无奈,我开始无比地想念家里舒适的环境和父母生活上的关怀.正当我准备回家,往火车站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后面的脚步声,然后有人冲上来把我抱住,原来是妈妈,他们追着我打过一次的电话一路追到了省城,打了个车沿着街找,居然把我给找到了,我们抱头痛哭,这不是奇迹是什么?

    那一次,真的把他们给吓着了.我也特别地后悔,妈妈已经不吃不喝好几天了,爸爸也是蓬头垢面,我真是错了,错的太离谱了.

    另外一句,那个婆婆之所以收留我是因为我上去问她有没有房子可以出租,要是换了今天我肯定连当年的小小勇气也没有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