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5523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不是闲话。

原因:

①插叙在东京情况,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②交代来沧州原因,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自称“罪囚”,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三)析“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

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

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大惊”――始料不及,他已刺配沧州,本想委曲求全,有朝一日回到东京与家人团聚,这也为高俅等不容。

“大怒”――高俅等已害得他有家难回,有国难投,现在又派人到沧州追杀他,必欲置于死地。

两次“寻”――迸发出反抗求生的火花,要手刃仇人。

“心下慢”――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应有的警惕,刚点燃的复仇火焰又慢慢熄灭了。

说明林冲的反抗性格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四)析“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但是,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反应?

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①有警惕性――“不知何意”∕带尖刀拿花枪

②安分守己∕随遇而安――不识阴谋,认为“好差使”∕唤泥水匠来修理∕求神明庇佑

(五)析“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1.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

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

幻想彻底破灭了。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

于是,林冲毅然“踏”“扯”“剜”,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2.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①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

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

②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

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

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

《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五、景物描写分析

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

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

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

“…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那雪正下得紧。

③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

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

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

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2.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烘托人物感情,渲染气氛;

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

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

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②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雪紧→喝酒→庙→厅倒→借宿破庙→复仇

六、课文总结

《水浒传》作为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说,故事性很强,尤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人物时的细节描写、矛盾冲突的展示方面体现的极为明显。

学习本文,我们应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去体会、品味,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实录

首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很愚笨的问题,小说何以叫小说?

生1:

老师,是不是小说刚开始不能登大雅之堂,不能和诗赋等正统文学相提并论?

师:

说得好,小说一开始就是一个平头百姓,寒门女子。

因此,小说作者为了吸引眼球,在创作上大多设置虚构的、新奇的故事情节;

主题上则更多寄托了下层百姓的愿望和理想。

从这个角度,我不妨发一通谬论。

当小百姓被侮辱被损害时,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摆脱不了,于是借助美好的愿望。

有时寄托神仙鬼怪,因此诞生了神魔小说;

有时又寄托于现实中的英雄豪杰,于是出现了英雄侠义小说,比如《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小五义》等;

有时又寄幻想于封建统治者中的清官,于是又出现了公案小说,比如《包龙图》、《彭公案》、《狄公案》等。

古典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小说创作的最高峰。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你们更喜欢哪一部?

说说理由。

生2:

我特喜欢《三国演义》,其中有很多真实的英雄人物,而《水浒传》中大多都是草寇。

喔,你还有点封建思想,认为草寇不上档次,是吧,还有吗?

生3:

我喜欢《三国演义》,主要是喜欢那种历史的风云和纵横捭阖的权谋斗争。

透过历史的烟云,看到惊心动魄的斗争,确实有味道。

生4: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也很有意思。

哦,说来听听。

你看刘备那么忠厚,甚至显得愚笨,但是诸葛亮却死心塌地辅佐他。

所以,我读出了刘备才是一个真正的智者。

有意思,还有哪些新颖的见解,说出来我们分享。

我还发现刘禅也并非扶不起来的阿斗,他对诸葛亮很倚重,就是一种聪明的表现;

而乐不思蜀更是他全身而退的一种大智慧。

说得很精彩!

这就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希望今天我们同学们也要保持这种阅读的姿势。

还有吗?

生5:

我不喜欢《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感觉他们的性格很单调,特别不鲜明。

而《水浒传》就不一样了,很多人物血肉丰满。

比如林冲,他的性格就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就是说,你发现《三国》中的人物性格是平面的,缺乏变化;

而《水浒》中的人物性格却是立体的,流动的。

是这样吗?

是的。

同学们,你们评评他说的如何?

生:

(很多同学点头认同)

这就是说,她说出了大家人人心中都有,人人口中都无的话。

老师很高兴,这个观点也是鲁迅先生的观点。

先生认为“欲显刘备之忠厚而似伪,欲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就是对《三国》塑造人物的批评。

刚才同学们说,《水浒》中人物,尤其是林冲的性格,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过程。

高尔基说,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谁先来说说这篇小说的情节。

生6:

情节可以划分为“林教头沧州遇故友、陆虞侯设计害林冲、林教头接管草料场、豹子头山神庙复仇”。

这个概括如何,谁来说说?

生7:

概括得不错,但是不够简洁、不够统一。

你来试试。

我的概括是“沧州遇旧、买刀寻仇、接管草场、杀仇上山”

我觉得这两个概括各有千秋。

前者具体明确,一目了然,但角度不够统一;

后者角度一致,简洁明快,但内容上稍有疏漏。

根据刚才的情节概括,我们来探讨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谁先来?

生8:

沧州遇旧是“忍”,买刀寻仇是“不忍”,接管草场又是“忍”,杀仇上山是“忍无可忍”,林冲的性格原本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然后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

好,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男生列举林冲“忍”的具体表现,女生列举林冲“不忍”的具体表现,可以结合你们看过的《水浒》来谈,女士优先。

生9:

林冲沧州遇旧这个情节很重要。

第一,小二在整个故事中有很大的作用;

第二,遇旧交代了林冲性格中的两个方面。

林冲帮小二,说明林冲扶危济困,有侠义精神;

林冲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一个“恶”字,一个“高太尉”,袒露了林冲软弱的内心,善良安分、严守等级、忍辱负重;

这是林冲“忍”的一面。

生10:

陆虞侯来了之后,林冲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到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也自心下慢了。

也就是说,林冲好不容易燃起的反抗怒火,又慢慢熄灭,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生11:

当后来管营让林冲接管草料场时,林冲虽然心有疑虑,但还是听从安排,并作了长远打算。

我来插说一句,为什么林冲听从安排,就是软弱呢?

难道林冲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林冲是没有其他的选择,但林冲如此小心谨慎的一个人,绝对不应该如此大意。

你怎么看出林冲的小心谨慎?

说来听听。

从情理上推断,林冲因为屈居下僚,肯定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这是林冲小心谨慎性格形成的根源。

你说的是林冲怕丢了饭碗,是吧,还有呢?

文中还两次具体写林冲防火,特别是两次锁门,而房子里实在没有什么好偷的,这些都说明了林冲的小心谨慎。

如此小心谨慎的林冲,为什么在小二简单的劝说中,就放弃了警惕呢?

因为……

生12:

还是因为林冲性格中的懦弱,因为他不敢和统治者决裂,所以,用幻想来麻醉自己。

明知危险,却不敢承认,不敢面对。

说得好,你们看,林冲都忍到这个份上了!

有没有其他的旁证,来证明林冲确实是充满幻想,不敢面对。

有,林冲在山神庙里顶礼说:

“神明庇佑!

改日来烧纸钱。

”他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庇佑上,说明他还是认识到了危险,只是不敢面对。

甚至到草料场烧掉了,都已经是死罪,还想着要去救火。

就是说,我们的林冲不是真的猛士,因为鲁迅先生曾经说: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而林冲就不敢正视。

不是,作者在这里反复“抑”,一方面是为了后文的“扬”;

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林冲的善良,而如此善良软弱的林冲最后走上反抗道路,更能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逼民反的道理。

说得好,也更能够衬托林冲以后革命的坚定,无论是火并王伦,还是反对释放高俅,林冲都是梁山中斗争最坚决的人之一。

刚才的女生说得很好,现在,我想看看我们男生的表现怎么样?

生13:

林冲的反抗其实在此之前就有了,当陆虞侯为高衙内骗林冲的娘子到自己家去,林冲就开始反抗了,不过,反抗的对象不是高衙内而是陆虞侯,这种反抗的程度很有限。

但这种反抗毕竟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而且这样写,还有什么好处?

生14:

这样写,还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和逻辑。

继续!

当李小二告诉林冲陆虞侯来到沧州时,林冲又一次怒从心头起,买刀寻凶,但最终一无所获,于是反抗的怒火慢慢熄灭,委曲求全又占了上风。

生15:

林冲在山神庙听到陆虞侯等人的自供状,终于忍无可忍,复仇的怒火熊熊燃烧,就像那边的燃烧的草料场。

终于手刃仇敌,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诞生了。

林冲的杀人,写得很有讲究,谁来说说。

生16:

林冲杀死其他的人,都是用花枪,而杀陆虞侯却是用解腕尖刀,因为这把尖刀就是为他准备的。

林冲杀陆虞侯,其实不是在杀人,而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虞侯的不义,控诉社会的不公,显示林冲革命造反的正义性,读来痛快淋漓。

生17:

我也觉得林冲结尾的杀人,既是杀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杀那个软弱屈辱的自己,一个新的林冲从血腥和烈火中涅磐。

刚才同学们谈到雪与火,让我很受启发。

文章中哪几次写到雪,作用是什么?

生18:

从林冲接管草料场开始,大雪初起“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沽酒时,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回来时,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还有,林冲进庙“把身上雪抖了”,雪地杀仇,把陆虞侯“丢翻在雪地里”,最后,雪夜上梁山。

风雪写得很有层次,很有讲究,谁来说说?

生19:

直接写雪,比如卷起大雪,雪下得紧,雪越下得紧了;

还有侧面写雪,比如林冲沽酒背风迤俪而行,回来迎着朔风,还有风雪压倒草厅;

而人物行动描写也时时不忘风雪。

风雪描写的作用,有何作用?

生20:

雪越来越大,是不是预示情况越来越危急,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

生21:

阴冷的雪还是林冲孤苦命运的一种象征。

有意思,我看《水浒传》电视时,发现导演把雪和火结合得很好!

你看,在冰天雪地里,草料场熊熊的烈火,一个孤寂、阴冷,一个迸发、暴烈。

草料场的大火终于点燃了林冲复仇的烈焰!

同学们接着说。

生22:

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风雪无情天有情!

生23: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比如不是风雪,林冲不会沽酒御寒,不沽酒御寒就见不到山神庙。

见不到山神庙后来就不会到那里栖息。

而没有风雪,草厅就不会倒塌,林冲也不会逃过一劫。

另外,如果不是风大雪紧,林冲可能不会用大石头抵住庙门,那就听不到仇人的自供,林冲由懦弱到坚强,由屈辱到反抗,也就失去了依据。

生24:

烘托人物心理。

最后,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你刚才的那个画面,让我想起了一首唐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那个美人究竟长得如何,作者并未告诉我们,但借助于娇艳鲜嫩的桃花,烘托出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形象。

还有《荷花淀》中开头的景物描写,干净、清爽、清灵,能够很好映衬水生嫂的美丽心灵;

而且能够为下文的温馨夫妻话别渲染气氛;

在主题上表达上,如此美好的家园,岂容敌人来践踏!

这就是水生嫂深明大义的原因。

好了,现在谁来总结一下,刚才我们的探究成果?

生25:

我们通过情节的发展史,研究了林冲从妥协忍让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

归纳得很到位!

那么,林冲如此妥协忍让的原因是什么?

后来奋起反抗的基础又是什么?

通过林冲这个典型形象塑造,作者要反映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生活?

大家不妨讨论讨论。

生26:

林冲妥协忍让的性格,是和他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生活状况各个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林冲出身枪棒世家,而且还是一个中层干部,家有娇妻,丰衣足食,只要不杀到他床上去,他是不会起来反抗的。

比如,李逵上山是最简单的,因为不造反他连裤子都没得穿!

而杨志是金刀令公杨业的后人,家庭出身使得他有忠君思想,总是幻想光耀门楣、重振家业、封妻荫子,一开始也和林冲一样,对统治者抱有幻想,失了生辰纲之后,无路可走了,才不得不上梁山。

生27:

我觉得家庭出身、社会地位等只是形成性格的一个因素,不能过分夸大!

个人的气质因素也不可忽略。

比如鲁智深就没人欺负他,他是主动出击,军官做不成就做和尚,和尚做不成就上山,他的头脑里很少有提辖职位,有的只是疾恶如仇、拔刀相助!

说得好!

能够用联系的观点、比较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了。

鲁智深和林冲除了个人气质上的因素外,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鲁智深毕竟是下层军官,从最底层民众中出来,斗大字不识一筐,光棍一条,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他老是担心坐牢时没人送饭,就说明了这一点。

老师说得对。

后来,林冲在高俅的步步紧逼下,终于奋起反抗。

高俅的步步紧逼是外因,林冲反抗的内因的基础是什么?

生28:

林冲不得志,感觉到很压抑。

何以见得?

两个方面可以看出。

一个是正面交代,林冲曾经对陆虞侯说:

“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瓒的气。

”这就是说林冲虽然是一个中级官吏。

但在受压迫上与下层人民有相通之处。

林冲帮李小二和陆谦,可能就是看到他们落魄,看到他们尴尬,才挺身而出的。

这也可以理解成同病相怜。

就是说,林冲也是被压迫者,也感到不平,而不平则鸣,是吗?

对,这是个火种,虽然沉寂,但始终在顽强的生根发芽。

还有哪些基础?

生29:

我来说说,林冲特别讲究“义”,比如帮助李小二,扶助陆虞侯,这都是林冲“义”的一面。

李小二能够豁出生命危险,帮助林冲,既是报恩,当然也有“义”的因素在支撑。

而林冲特别愤恨陆虞侯,也就是因为他不讲义气,恩将仇报。

可见讲义气是林冲性格中最美好最宝贵的东西,这是林冲能够奋起反抗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就是说,林冲的讲义气,在某些时候代表的就是正义,而正义与邪恶是势不两立的,所以,这也就是林冲最后“不忍”,奋起反抗的内在原因。

作者塑造林冲这个典型形象,对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呢?

生30:

首先,就是能够认识到那个社会的腐朽和黑暗,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应该说,是有一定地位的人,而且他自己又是那么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尚且被逼得无路可走。

可见小老百姓的处境更为艰难。

这种以一当十的写法,能否举例说明。

生31:

好的,比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就以乐景写哀情,写出了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的衰落和百姓的颠沛流离。

百姓的颠沛流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32:

杜甫和李龟年,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一个是如日中天的大音乐家,他们是歧王宅里的常客,崔九堂前的红人,但如今连他们都流亡江湖,狼狈不堪,那么,那些小百姓的生活可以想见是怎么一番光景了。

解得好!

还有呢?

还有就是百姓反抗的必然性。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一个“逼”字,正是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上反抗道路。

所以说林冲性格的转变,还揭示了《水浒》的主题——官逼民反。

《水浒》的主题是“官逼民反”,有没有不同见解?

生33:

基本上差不多,但最好是写成“逼上梁山”。

理由何在?

首先,林冲等人是不是“民”,这一点值得推敲;

还有,就是有的“人”上梁山,不是“官逼”,而是“民逼”。

比如,金枪将徐陵、玉麒麟卢俊义等,就是被梁山上的“民”逼上山的。

所以我的观点是“逼上梁山”比较好,而且民间也有“逼山梁山”这种说法。

说的有道理,林冲这个“逼上梁山”的英雄在我们的眼里和心里活起来了,假如你是一个编剧,能不能在电视中,为林冲写一首歌,一首礼赞英雄的歌,我相信你们的才华!

……

生34:

“漫天风雪,无尽悲伤,

一壶浊酒,十分惆怅。

正义已死,

问苍天,

路在何方?

熊熊烈火,长天茫茫,

壮士心,英雄泪,空飞扬!

一把刀,

一杆枪,

把江湖走尽,

不再彷徨!

生35:

“也曾做狗,凄凄惶惶;

壮志雄心都付与校马场。

忍千古奇冤,

只为那名利红颜

怎知我魂断肠?

巾帼聚首,英雄一堂!

从此后,我去也

换一方天地,

轰轰烈烈干一场,

好男儿,

就应该志四方!

两个才子,写的歌精彩绝伦,很好的突出了林冲内心的挣扎和逼上梁山的真实心态,课后容我修改一下,交给胡明老师谱曲,下次放给同学们欣赏,这是我们高二(4)的《好汉歌》!

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王老师再见!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的课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16课),这是一篇特殊的课文。

首先,它所处的单元在教材中位置特殊。

高中语文教材有四个小说单元(高三册2单元,高四册1单元,高五册1单元共12篇课文),在第三册教材中,学生重点学习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已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

而第五册教材的小说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小说的鉴赏”,这对学生阅读小说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因此,从教材体系与大纲要求上看,第四册教材的小说单元实际上是一个承前起后的单元,进行本单元教学时便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特征。

其次,本课在单元中的位置特殊。

第四册教材的小说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本单元所节选的四篇课文均选自我国明清时代著名的几部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老残游记》、《醒世恒言》),而明清时代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其创作总体呈现如下特点:

(1)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作流畅;

(4)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迹。

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在创作上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典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再次,是本文在写作上的特色.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的第十回,《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作者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的技巧是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的,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作重点领会。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林冲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分几个阶段及其变化的关键;

分析“风雪”等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小说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

以“导”为主,从感觉人手,灵活运用评点法,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鉴赏和评价。

它的具体要求是:

综观全局,抓住关键,创设问题点,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探索,在此基础上,据点作评,教师在关键处作灵活而简明的评说点拨,启发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文的精髓。

这种评定法从学生的角度来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