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世界政治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5491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战后世界政治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战后世界政治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战后世界政治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战后世界政治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战后世界政治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战后世界政治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二战后世界政治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战后世界政治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战后世界政治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  )

A.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B.冷战中理性外交有利于世界和平

C.美苏争霸的双方处于均势的状态 

D.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对抗逐渐消失

3.(2019·

河北唐山三模·

34)下表可以用来说明,美国外交(  ) 

美国首倡创立的部分国际组织

成立时间

名称

1920年

国际联盟

1945年

联合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

A.始终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针

B.借助多边外交推动多领域的国际合作

C.淡化了意识形态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

D.逐渐控制欧洲建立了全方位世界霸权

4.(2020·

山西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

35)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和管制。

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在旧金山发表演讲:

“我们力求在日本确立稳定而强有力的自主的民主主义,使之独立,并由此在阻止远东可能发生的下一次集权主义战争中发挥作用。

”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清除法西斯势力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推广美国式民主 

D.应对亚太局势变化

5.(2020·

山东济宁高三上学期质检·

15)1946年,一位美国女作家曾写道:

“欧洲已被缩小了……正缓进入一个新的冰河时期。

”“缩小”主要是指(  )

A.美苏在欧洲不断扩张势力 

B.欧洲的殖民体系崩溃

C.欧洲的国际地位日益下降 

D.欧洲内部的矛盾加剧

6.(2020·

湖北十堰高三元月调研·

35)雷蒙德·

加特霍夫指出:

“缓和是进行冷战的一种更加老练、不那么好战的做法……战略均势和相互威慑是20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的基础。

如果一方发动进攻,另一方也有能力摧毁对方。

”这说明冷战(  )

A.利于遏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B.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C.维系了战后世界的和平稳定 

D.为第三世界的崛起提供了机遇

7.(2020·

河南洛阳一模·

28)1945年9月22日,美国公布了《初期对日方针》,指出占领日本的两个最终目的:

一是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二是最终建立一个和平的、负责任的日本政府。

为实现这两个目标,美国采取的手段之一就是“日本解除武装且实行非军事化”。

战后日本的非军事化(  )

A.体现了美国的霸权政策 

B.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C.铲除了军国主义的势力 

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8.(2020·

广东佛山一模·

34)1945年11月4日,美国总统顾问艾奇逊在讲话中含沙射影攻击苏联,被人们嘘下了台。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后,美国纽约市区百老汇大街贴满了反对丘吉尔的标语,群众还举行了抗议示威。

这反映了(  )

A.苏联在二战的贡献影响大 

B.英美的遏制政策失败

C.美苏两国人民都热爱和平 

D.冷战遭到美国人反对

9.(2019·

河南郑州一模·

27)1947年,法美两国针对马歇尔计划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美国试图用马歇尔计划调解法德矛盾,法国将其视为继续压制德国的手段。

但在美英等国的压力下,法国被迫放弃对德强硬政策。

A.法德已经实现了初步和解 

B.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C.意识形态影响马歇尔计划 

D.两极格局蕴含着一定危机

10.(2019·

湖北华中师大附中高三教学质量联合测评·

35)有学者指出:

“美国恪守的门户开放原则同苏联的势力范围原则是完全相对立的两种思想和理论体系,甚至是历史上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民族传统。

……这两个原则的冲突不仅仅推动了冷战的到来,而且是冷战的原动力。

”该学者认为(  )

A.国家利益分歧导致了美苏冷战 

B.冷战源于美苏意识形态的冲突

C.美苏加紧在全球范围内的争夺 

D.美苏争霸引起民族传统的对立

11.(2019·

河南焦作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

21)1961年8月12日到13日夜间,民主德国出动约5000名边防警察、5000名人民警察、4500名企业卫队队员,堵住了所有通往西柏林的大小道路。

柏林墙由此竖起。

此后28年多的时间里,柏林“一墙、两城、两国”,柏林人民进入“大墙时代”。

此事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国家首先挑起冷战

B.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包围威胁

C.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的局面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开始形成

12.(2019·

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考评·

22)“美国在1930年代面对极权主义挑战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踌躇不决,至今还使很多美国人耿耿于怀,这种认识也加深了美国人的担心。

自由世界在战争爆发之前没有对挑衅作出迅速的回应,这次他们绝对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该材料意在(  )

A.对二战爆发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反思

B.指出二战后美国国际政策的大体方向

C.针对二战后联合起来的欧洲

D.提醒美国政府应该居安思危

13.(2019·

广西南宁一模·

34)下面为二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漫画,标题为《合不来》,它揭示出(  ) 

A.意识形态分歧导致两大阵营形成 

B.冷战导致欧洲国家分裂

C.冷战对峙格局产生的主要原因 

D.美苏冷战的重心在欧洲

14.(2020·

福建南平一模·

35)1952年,第七届联大通过了《关于人民与民族的自决权的决议》,明确指出:

人民与民族应先享有自决权。

1960年,第十五届联大又通过了《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声明:

使人民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的这一情况,否定了基本人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

这(  )

A.推动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B.加速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C.改变了国际社会的政治结构 

D.形成了世界格局的多极趋势

15.(2019·

河南洛阳高三上学期尖子生第一次联考·

24)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

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

据此可知(  )

A.西欧与美国的矛盾日趋尖锐 

B.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已开始衰落

C.布雷顿森林体系已趋于瓦解 

D.西欧的联合冲击了国际经济格局

16.(2019·

天府名校高三第一轮联合质量测评·

35)“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了唯一超级大国,但不少美国的战略家却向自己的祖国发出了“不要成为孤独的超级大国”“即使罗马帝国也有崩溃的那一天”等忠告。

这些忠告反映出“冷战”后的形势是(  )

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B.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紧张

C.发展中国家迅速地崛起 

D.世界力量对比呈均势化

17.(2020·

新疆一模·

23)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

沃勒斯坦认为,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历史教训是:

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下列情况,与沃勒斯坦的话相近的是(  )

A.警告各国不要挑战美国的地位 

B.民族主义膨胀加剧了世界动荡

C.和平崛起是实现强国的最佳途径 

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必然失败

18.(2019·

湖北武昌区高三5月调研考试·

35)《大博弈:

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一书认为,北约关注阿富汗战争打击所谓的“恐怖主义”,但北约不是为阿富汗这样的国家而设计的;

并进而认定“我们面对个新世界,用的却是并非为这个世界而设的体制。

”上述观点旨在反思(  )

A.两极格局 

B.国际恐怖主义

C.国际政治旧秩序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2019·

河南郑州三模·

35)为抵消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9月份签署一项法律,设立新的外援机构“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授权该公司可提供600亿美元贷款,并为愿意到发展中国家开拓业务的企业提供保险,包括增加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基建投资。

美国的这一做法(  )

A.表明其把中国当作最大竞争对手 

B.是其推行经济霸权主义的体现

C.反映出中美激烈地争夺第三世界 

D.是经济多极化日益明显的反映

二、材料阅读

20.(2017·

广东珠海一模·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的世界。

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

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

下图对此作了概括:

阅读材料,就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提出一个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据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知识可知,“福利国家、最低工资……等经济议题为核心诉求”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了当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故选A项;

“标榜社会主义的政党”所代表的是工人阶级的利益,并非新的社会阶层,排除B项;

据材料“纷纷放弃激进革命立场……崛起于欧洲各国政坛而成为执政党”可知,劳资矛盾得以缓和而不是上升为主要矛盾,排除C项;

二战前后,社会主义运动从一国到多国,说明马克思主义并未衰败,排除D项。

2.【答案】B【解析】20世纪60—70年代国际限制核武器的原因在于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军备竞赛回归理性和各方力量积极推动,这种理性外交有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故选B项;

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后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题,排除A项;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互有攻守,而不是双方处于均势的状态,排除C项;

美苏争霸中双方意识形态对抗一直存在,排除D项。

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国际联盟……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世界贸易组织”,均属于国际多边组织机构,说明美国注重多边合作外交,故选B项;

“始终”表述绝对,且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更多体现的是制度化、法制化的一面,排除A项;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就是美苏意识形态对抗的产物,排除C项;

材料仅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单纯与美欧关系相关,排除D项。

4.【答案】D【解析】二战后,美苏冷战拉开帷幕,随着国民党在内战中逐渐败北,为了应对苏联,美国转而扶持日本,使其成为美国在亚洲反对共产主义的桥头堡,故选D项;

清除日本国内的法西斯势力只是手段,目的是通过稳定日本局势,最终服务于冷战需要,排除A项;

马歇尔计划是针对援助欧洲的,与日本无关,排除B项;

美国一直是总统共和制,日本在战前是君主立宪制,战后是议会内阁制,皆不同于美式民主,排除C项。

5.【答案】A【解析】欧洲被缩小说明其原有势力范围被挤压,结合“1946年”及“新的冰河时期”可知是二战后美苏双方在欧洲积极扩大自身影响力,致使英法等国家在欧洲的话语权丧失,故选A项;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时间不符,排除B项;

欧洲被缩小是指欧洲内部势力的变化,而非欧洲在国际上地位的高低,排除C项;

“欧洲被缩小”强调的是美苏扩张致使英法等国在欧洲的原有势力被挤压,而非欧洲内部矛盾分歧,排除D项。

6.【答案】B【解析】据材料“战略均势和相互威慑是20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的基础”可知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故选B项;

世界多极化格局有利于遏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美苏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均有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排除A项;

“冷战”威胁世界和平,亚洲甚至出现局部“热战”,排除C项;

第三世界正是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在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联合的产物,材料不涉及冷战为第三世界的崛起提供机遇问题,排除D项。

7.【答案】D【解析】“解除武装且实行非军事化”使日本卸掉了军备的包袱,更多的资源可以投入到国民经济中,故选D项;

“非军事化”有利于世界和平,不能体现美国的霸权政策,排除A项;

非军事化旨在消除日本的军事力量,排除B项;

非军事化有利于削弱日本军国主义,“铲除”不恰当,排除C项。

8.【答案】A【解析】艾奇逊含沙射影攻击苏联,被人们嘘下了台;

“铁幕演说”遭到群众抗议示威,说明敌视苏联没有得到各界支持,反映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影响大,故选A项;

1946年乔治·

凯南提出遏制政策,主张加强美国同西欧等国的关系,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的政治冷战来遏制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影响,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遏制政策的正式形成,排除B项;

材料反映美国部分民众反对敌视苏联,既不能代表全国民众又不涉及苏联民众,排除C项;

材料反映美国部分民众反对敌视苏联,不能代表全体美国人,排除D项。

9.【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两极格局下美法、法德的矛盾,说明两极格局蕴含着一定危机,故选D项;

材料“法国被迫放弃对德强硬政策”,但并没有和解,排除A项;

材料“在美英等国的压力下,法国被迫放弃对德强硬政策”,法国还没有力量摆脱美国的控制,排除B项;

材料反映出国家利益影响马歇尔计划,排除C项。

10.【答案】B【解析】“美国恪守的门户开放原则同苏联的势力范围原则是完全相对立的两种思想和理论体系,甚至是历史上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民族传统。

……这两个原则的冲突不仅仅推动了冷战的到来”说明意识形态的对立是冷战的起源,故选B项;

“美国恪守的门户开放原则同苏联的势力范围原则是完全相对立的两种思想和理论体系”这里强调理念而非利益,排除A项;

“甚至是历史上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民族传统”不是全球争夺的结果,排除C项;

“历史上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民族传统”引起了美苏争霸,而不是美苏争霸引起民族传统的对立,排除D项。

11.【答案】C【解析】二战后德国分裂为两部分,民主德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故材料中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就是二战后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格局的对立,故选C项;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排除A项;

从材料中“民主德国出动约5000名边防警察、5000名人民警察、4500名企业卫队队员,堵住了所有通往西柏林的大小道路。

柏林墙由此竖起”,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对立,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包围威胁,排除B项;

二战后期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基本上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二战后美苏盟友关系的破裂,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冷战局面的形成,标志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正式形成,排除D项。

12.【答案】B【解析】据材料“面对极权主义挑战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踌躇不决”,可知材料强调美国应对极权果断采取措施,从而影响二战后美国对苏联采取遏制、称霸世界的政策,故选B项;

材料强调的是对美国在二战时期的做法不满,而非反思二战爆发的原因,排除A项;

依所学,二战后,美国对欧洲采取联合、救援的措施,排除C项;

材料强调美国要采取果断措施,而非强调美国政府居安思危,排除D项。

13.【答案】C【解析】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东欧与西欧、日本的对峙是国家利益驱使下导致二战结束后美苏对峙,形成冷战局面,故选C项;

根据漫画东欧与西欧资本的“合不来”主要源于国际利益的不同而非意识形态,排除A项;

冷战是国家利益不同导致东欧西欧“合不来”的具体额表现,排除B项;

材料无从得知美苏冷战的其他地区概况,排除D项。

14.【答案】C【解析】题干内容主要述及了两个内容:

其一是1952年,在《关于人民与民族的自决权的决议》文件中明确指出“人民与民族应先享有自决权”,其二是1960年,在《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文件中声明“使人民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的这一情况,否定了基本人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再根据题干中的这两个时间点——1952年和1960年,即处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据此可知,这两个文件主要针对的是广大亚非拉地区国家的独立与振兴,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国际社会的政治结构,故选C项;

题干内容会推动广大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但这仅是现象,而不是题干问题的实质,排除A项;

题干中的两个文件会推动广大亚非拉地区的独立,但不是崛起问题,排除B项;

题干中的两个文件会促使世界多极化现象的出现,但不是使得多极化趋势形成,排除D项。

15.【答案】D【解析】在世界贸易总额和世界工业生产中,美国所占比重下降,西欧所占比重上升,这说明西欧的联合,经济实力增强,有力地冲击了国际经济格局,故选D项;

材料信息不能反映西欧与美国的矛盾日趋尖锐,排除A项;

20世纪70年代美国仍是世界经济霸主,排除B项;

材料反映在世界贸易总额和世界工业生产中,美国所占比重下降,与世界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无关,排除C项。

16.【答案】A【解析】冷战结束后,日本、西欧、俄罗斯多种力量崛起,多极化趋势加强,故选A项;

世界局势整体和平,局部紧张,排除B项;

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不能反映整体形势,排除C项;

世界力量对于不平衡,排除D项。

17.【答案】C【解析】材料“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认为大国应该掌握和平崛起的主动性,这是实现强国的最佳途径,故选C项;

材料倡导和平崛起,并非维护美国的地位,排除A项;

材料主要倡导和平崛起,没有涉及民族主义膨胀对世界局势的影响,排除B项;

材料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但主要倡导和平崛起,排除D项。

18.【答案】C【解析】据材料“北约不是为阿富汗这样的国家而设计的;

并进而认定‘我们面对个新世界,用的却是并非为这个世界而设的体制’”,结合所学可知,北约作为两极格局的产物与当前多极化趋势不相符,故选C项;

据材料“北约关注阿富汗战争打击所谓的‘恐怖主义’”,可知恐怖主义在两极格局瓦解后比较突出,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美苏争霸的产物对于当前世界格局的反思,而非强调恐怖主义的盛行,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美苏争霸的产物对于当前世界格局的反思,而非强调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排除D项。

19.【答案】D【解析】据材料“为抵消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美国总统特朗普……”可知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扩大,这是经济多极化的表现,故选D项;

“最大”的说法从材料中得不出来,排除A项;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任何国家都可以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材料没有体现美国推行经济霸权主义,排除B项;

材料反映中美之间的竞争,但不能说争夺第三世界,中国本身就是发展中国家,排除C项。

20.【答案】评分说明:

观点:

语言精练,观点明确。

(4分)

论证:

条理清晰,能够采用正确史料,论证逻辑合理。

(8分)

示例一:

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是由经济格局多极化造成的。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了两极格局,但在两极格局下世界经济发展是极其不平衡的。

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实力由于滞胀危机影响,相对实力下降;

而欧洲一体化有了较大发展,欧共体总体经济实力大涨;

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日本经济崛起;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逐渐出现了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力量中心,世界在经济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下出现了国际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示例二:

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是全球化下各文明冲突融合的结果。

人类文明史发展说明,在世界上很早以来形成几大文明圈,比如西方文明圈,伊斯兰文明圈,美洲印第安文明圈,东方儒家文明圈等。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文明成了逐渐成了强势文明,曾经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但二战后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全球化迅速的发展,各种文明在全球范围冲突融合。

而逐渐形成了现在基于各大文明圈而崛起的世界几大力量中心,他们是美国(西方文明)、俄罗斯(东正教文明)、中国(儒家文明)、印度(印度文明)等,

示例三:

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是由大国力量对比决定的

(略)

【解析】据材料图示可知,冲突性较重的有:

日本与东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与伊斯兰、非洲与伊斯兰、西方与伊斯兰、印度文明与伊斯兰、印度文明与中华文明、西方与中华文明;

冲突较轻的有:

西方与日本、西方与非洲、西方与拉丁美洲、东正教文明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与伊斯兰。

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和所学知识,抓住问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可得观点一:

第二小问论证,据图示分析和结合所学知识,抓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从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中出现的美国、苏联(俄罗斯)、欧洲、日本、中国等主要力量中心,分二战后初期、70年代后、90年代后三个阶段论述世界在经济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下出现了国际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和所学知识,抓住问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对图示的分析和所学知识可得:

第二小问论证,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角度说明;

据对图示的分析和所学知识,从几大文明圈,如西方文明圈,伊斯兰文明圈,美洲印第安文明圈,东方儒家文明圈等的演变,分新航路开辟后、二战后、现在三个阶段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