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关系中的金融战略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5381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国关系中的金融战略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国关系中的金融战略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国关系中的金融战略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国关系中的金融战略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国关系中的金融战略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国关系中的金融战略文档格式.docx

《大国关系中的金融战略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国关系中的金融战略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国关系中的金融战略文档格式.docx

而法国也没有能够在欧洲大陆建立起新的经济体系法国式的反封建的革命破坏了欧洲固有的政治体系的稳定加剧了法国拿破仑战争的经济成本和政治成本最终是欧洲各国抛弃了拿破仑

完全以经济的视角解读英法的近二百年前的争霸战是片面的但是我们确是可以发现两国的竞争中存在着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的经济意识形态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海洋贸易与国际金融获得其在欧洲以致全球经济中的突出地位甚至可以说国际贸易与金融活动的现实地位是历史性地渊源于重商主义并在十九世纪在全球取得的胜利而重商主义的胜利不再是更早世纪的贸易航道与海权的争夺实质上其确定了金融活动的国际地位与金融力量在未来大国竞争中的战略地位荷兰过早而明智地将海上霸权拱手让予英国;

西班牙在1588年的古典海战竞争中败于英国后其贵族体制没有体现出组织广大拉美殖民地经济资源的能力;

法国的扩张是非常古典主义的征服形态这被布罗代尔称为“巨人症”其放弃海外殖民地甚至可以说是其的一种解脱唯有英国真正享受到地理大发现所带来的大国竞争所需的有力的海外资源支持这难以仅仅用重商主义贸易垄断和市场自由主义等加以解释的问题的核心是英国的金融长期发展战略

英国如何组织包括美洲在内的大洲际资源呢虽然包括法国、西班牙与荷兰在内的各国都拥有强大海军并信奉海权的重要性但是唯有英国采取了不同于西班牙之于拉美或更早的时期荷兰及后来法国之于印度支那和印度的战略英国人运用了其金融体系有效地组织了大洲贸易这就是英国人被过早地被讥讽为食利者的原因而事实就证明了这种金融贸易一体化的国际经济组织模式增强了英国的国家力量英国是在美国之前在全球组织起国家力量的唯一海上金融贸易强国其有效地抑制法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并将战火烧到欧洲大陆最终打跨了欧洲大陆的强权体系l两次大战间的德国稳定的货币高于一切

德国的经济崛起施于煤炭、钢铁以及化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产业工业体系与法国相比较德国是工业带动了其金融业的发展而法国则是金融业推动工业的发展德国的工业实力促进了其欧洲争霸的野心新兴德国是欧洲固有秩序的挑战者一战后的德国深受战胜国主导的欧洲金融体制的桎梏尤其是法国企图以债务链条约束这个可怕的邻国德国金融当局虽然不情愿但是德国的通货膨胀却是打碎战后捆绑在德国身上的债务金融锁链的法宝尽管这给德国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是法英等国主导下的国际金融秩序再也不能束缚住通货膨胀爆发后的德国了紧随通胀之后的大萧条为德国开始复仇式的战争提供了社会基础和历史机缘多恩布什指出大萧条促使了希特勒的上台

德国拥有最为痛苦的通货膨胀的历史而一战后法英主导的欧洲的国际金融体系推动了德国的通胀情势德国的中央银行似乎从那时就一直致力于德国马克的稳定1985年广场饭店会议后的西德依然坚定地将马克根植于德国国内经济上而不似日本根植于动荡不定的国际贸易关系上(尤其是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可以说没有马克的稳定就没有两德统一进程的顺利和统一后稳定局面的实现没有德国的欧洲地位和世界地位甚或说没有欧元的顺利诞生l冷战时代的苏美竞争缺少国际货币的超级大国

十月革命是法国大革命的二十世纪的翻版前苏联是“第三个罗马”二十世纪的政治军事恐龙在欧洲混乱之中诞生在大萧条横扫欧美时实现了工业农业的全面计划经济体制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将其力量深入到欧洲的心脏并开始与美英在全球争霸某种意义上说美苏的全球争霸战是早年英法竞争的现代翻版只是核力量对于双方的制衡使得二者的竞争没有体现为“热战”

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是实物经济为核心的经济体系其贸易与金融远不发达其也没有建立起与全球市场经济的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其力量是局限于东欧的强制计划经济体系其与美国的国际竞争是军事性质的;

而在经济力量上“要大炮不要黄油”的实物经济体系深刻限制了其力量增长约束了其经济竞争能力在前苏联垮台之后不久前苏联的外长谢瓦尔德纳泽指出如果依照既有的援助前苏联盟国的计划前苏联只需要再持续三年就会因无以为继而陷于崩溃美国国务卿(前总参谋长)鲍威尔在其自传中描绘了前苏联实物经济的价格体系的可怕扭曲其是借助多勃雷宁的口说出的价格体系的混乱情况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状况进而迫使戈尔巴乔夫缓和与美国的对抗性竞争在斯蒂格里茨的《经济学》教科书中也指出前苏联农场的工作人员用面包喂牛因为面包要比草料的价格便宜;

斯氏还指出自莫斯科机场到红场的出租车费要贵于从西伯利亚飞往莫斯科的机票价格虽然斯大林治下的苏式教育强调大萧条时代美国人将牛奶倒入阴沟的罪恶行径说明了帝国主义危机以使其达到了垂死状态但是那场至多持续了十年的萧条没有妨碍美国赢得战争并在制度上实现了包括金融管制在内的管制经济革命(避免了使用国有化和计划化的手段);

而前苏联的实物计划经济却长期保持价格扭曲直至亡国而不得更改

前苏联是没有力量与美国进行长期的对抗性竞争的美国人的机器可以大量地印刷出美元来满足先行消费经济战略下国人的进口需求和扩军援外的需要;

而前苏联人必须实行有取舍的实物生产计划“要大炮不要黄油”放弃许多日用品的充分生产而生产大量的军火美国的提前消费的战略不仅满足了国人的经济需求也带动了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稳定发展使之获得广泛的国际支持美国的这种金融优势打败了其长期竞争对手

前苏联自身没有造就出值得信赖的国际货币但是其拥有大量的黄金也许黄金是可以挽救或苟延前苏联的命运里根政府伊始曾经试图恢复金本位制度但是机密研究报告认为金本位的恢复的不利结果之一是给予前苏联和南非这样的产金大国以影响国际经济的能力里根政府遂放弃了恢复金本位的努力而前苏联最终也失去了改变其不利竞争地位的历史机会二、东亚视角的金融战略关系

十九世纪的中国失去了国际金融的主要参与者的地位并在二十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处于金融活动的最低潮日本在二十世纪取得了金融大国的地位但是没有能力保持并发展其金融力量甚至陷入了金融溃败和长期的经济低迷与改革乏力的泥沼l中国金融的衰落与崩溃事实上退出了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

贡德&

#183;

弗兰克指出“中国人需求白银欧洲需求中国商品这二者的结合导致了全世界的商业扩张”“亚洲在1750年很久以前的世界经济中就已经如日中天、光芒四射甚至到了1750年依然使欧洲黯然失色西方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了十九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火车头的位置名副其实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怎么能买得起亚洲经济列车上哪怕是三等车厢的车票呢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挣到了钱”

弗兰克认为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末是亚洲的时代尤其是中国与印度是这个时代全球经济的中心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东亚的中国事实上处于贸易的垄断地位是顺差大国然而这种优势被英国为主体的欧洲商业慢慢打破首先英国人发现介入亚洲内部各地区之间的贸易要比欧亚之间的贸易更有利可图;

其次英国人发现了鸦片可以改变中国的顺差国地位中国开始大量地输出白银这包括那些取得自美洲的白银重又回流到伦敦进而回流到美国这种贸易关系的逆转还曾一度引发了美国1837年的白银危机促使美国白银的贬值而退出流通

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优势地位的丧失注定了她金融大国地位的丧失在十九世纪的后六十年和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内战与外战产生了大量的债务白银加速外流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已经支离破碎、风光不再

1931年的中国却因采取了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而最先走出了大萧条但是国民政府从未在事实上控制全国抗战与内战打碎了初创的金融体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后期中国事实上发生了人类金融史上最为惊人、规模最为巨大的金融溃败崩溃的中心是货币危机这场金融崩溃在中国埋葬了“金(属)本位”以致在战后长期普遍地终结了商业信用关系财政在共和国建国之初是以华北山区的谷物小米为计算单位的黄仁宇称中国唐代是五谷杂粮的财政而两宋的经济是江南的水上经济财政以水稻计量所以出现了王安石的商业化财政改革但是二十世纪中中国的金融崩溃事实上使得中国的财政起点倒退到了一千余年金融关系也全面萎缩金融沦为财政的薄记货币发行逐步地过渡到以粮食和煤炭为基础的实物货币本位制土地非货币化与非资本化、谷物交易非货币化;

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事实上终止了半个世纪余投资与消费长期吃紧不得不采取全面的计划控制;

实物工资替代货币工资城市长期依赖人口实物配给;

商品流通事实上不能货币化而是辅以票证的计划配给对外贸易也大幅缩水事实上是广州一口通商五十年代毛泽东狂想粮食产量与钢铁产量能够随着胆量和干劲而激增结果病态的努力造就了数千万人口的消亡;

之后奢望依靠精神与文化重建来保持稳定的努力形成了迁延更为深广的内部斗争近临内战边缘事实上共和国的实物经济建设一直是在缺少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极端匮乏的条件下进行的短缺经济是持续若干年的顽症

这种情况一直到邓小平时代才得到改变l美日的金融竞争日元的“矮化”

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就宣扬“殖产兴业”战后的日本更明确了其经济发展战略之所谓“产业立国”、“贸易立国”与“一国繁荣主义”日本社会从法西斯主义和武士道转变为带有美英色彩的重商主义这种兼糅东西方的特色的奇异结合事实上开启于美军占领的麦克阿瑟时代期间日本也大力地实现了文化与社会心理的转型将对于“天皇”的忠诚转变为对于企业的忠诚产生了“长期雇佣制”和“年金序列制”等日本的企业文化而其实质依然是强调以东方式的人身依附关系为纽带这样的国策决定了日本的经济发展是以产业政策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非常强调政府的积极作用而在相当大程度上依靠企业为核心的经济体制这种特色经济使得市场的作用受到忽视或抑制金融市场方面也产生了以间接金融为主体的关系型金融体系主银行制是最为突出的日本版金融的代表作

七十年代初日本借助于电子与汽车等工业取得了对于以美国为主的欧美市场的贸易优势地位这种优势贸易地位逐渐演化成日本的金融优势日元在1985年的广场饭店会议后大幅升值日本的金融实力得到非同寻常的增长日元开始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

然而日本的金融体制存在两大漏洞产业金融而非市场金融为主体的国内金融体系;

依附于国际贸易而非国内经济的日元前者形成了日本金融脆弱性尤其是其银行体系的呆坏帐率极高金融体系的市场敏感度不够金融中介的风险管理水平差;

后者形成了日元政策的主动性丧失贸易关系往往决定了日元的走势日元事实是由美元的政策决定的即美国人通过改变美元对日元的比价而占尽先机、大发利市

升值后的日元并没有适合的金融市场进行稳健运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作为有限除了充实了以美国为首的有关实体经济产业和金融产业外便是在国内大幅沽高了投机行情加之日本金融监管的弱化以及金融自由化带来的冲击日本金融投机的热潮以喜剧开始以悲剧续演尚不知何时收场

日元升值的战略像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减少了日本的直接出口使其改变了商品输出为主的国际竞争的贸易优势地位;

另一方面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日本大量向东南亚输出生产但是却要以美元结算这样日本的生产输出事实上没有稳定的货币体系基础作为支持日本学者吉川元忠认为与美元生死相关深陷美元圈套是日本经济二十年余来的祸根

日本的金融自由化改革难产也是罪魁祸首之一日本的金融管制体系在改革之前尽归大藏省是特色突出的“僚属监管”并有所谓“护卫舰队”之说“护卫舰队”语出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的海军舰队的行进速度往往以最慢者为准以使整个舰队的一共同行进这种监管的价值观促成了日本金融体系的长期低质量发展政策金融形成了低利率的长期管制而银行体系仍然可以享受稳定的利差这又反过来推进了日本银行的规模扩张形态为主的竞争金融监管当局的独立性缺乏以及“护卫舰队”的监管模式要求照顾弱者从而降低了整个金融体系的抵御风险的能力预示着日本金融全局发生整体性危机的可怕后果金融自由化改革要求银行达到资本充足率8%等措施暴露了日本银行业的脆弱性引发了一系列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

日本九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也被称为“平城危机”危机暴露了日本社会的深刻问题这促使日本必须进行深刻的社会改革尤其是政治改革否则日本的金融改革也只会停留在纸面上1955年日本自民党上台长期一党执政在野党被称为“万年野党”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1993年政治方面的僵化推助了政党、官僚和财阀“三位一体”结构的形成和长期维系1993年自民党下台日本的政治动荡开始三年之内换了五任首相上层改革似乎开始了漫长的拉锯战而下层则开始松动在长信倒闭事件中所体现出来的公司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精神停留在表面近来韩国大量地吸纳日本的电子行业的高级人才周末的羽田机场处处可见飞往汉城兼工的日本大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这正在动摇与侵蚀日本的产业根基而由于人口的下降日本人均收入依然会在未来的经济水平没有得到好转的情况下每5年提高1%这说明日本的改革动力匮乏

日本深受长期经济低迷的影响政府的大量财政支出已经是赤字高攀日本已经成为一大债务国金融方面日本在八十年代开始进行金融自由化的改革改革暴露了日本金融的脆弱性加之日本陷入了经济泡沫破裂的危机中日本的金融改革是“雷声大雨点小”乏善可称日本最近开始日元贬值的战略说明日本的金融改革已经乏力日元贬值实际上是输出日本的金融危机

日本对于东亚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不仅体现着经济发展模式上以出口导向为核心的战略选择和推动产业链式升级而且体现在以党、官、财的紧密关系为依托的上层体制和强调下层社会的忠诚与奉献精神的依附性结构上事实上在1997年以降的东南亚以及东亚金融危机中几乎处处显现出对于日本模式粗糙翻版的痕迹这种注重产品质量而会忽视甚至漠视市场运行质量的“裙带资本主义体系”基本上瓦解了整个金融管制体系健康发展的可能性金融管制失败是非常广泛的

日本作为贸易大国与经济大国却未能成功地获得金融大国的国际地位日本作为全球最大的债权人的地位也已经丧失长期的危机使得日本“发展造”的政策金融体系声誉扫地并将日本置于未来的二流国家的行列l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启示行销全球的好产品不敌坚挺的国际货币

1997年开启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绵延千万里北至俄罗斯西到巴西危机所及之处就是在说明一个道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体系与金融市场体系是不稳定的即便其拥有良好的国际贸易基础和投资环境但是决定经济体系的根本力量是金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围绕建立国际贸易秩序为中心的南北斗争实际上迫于四处蔓延的金融危机而修正为货币金融秩序的斗争斗争中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拥有压倒的优势

穷国即便取得生产优质产品的能力并在国际贸易中牟取了有利地位但是穷国依然要依赖富国的货币和资本富国资本对新兴市场货币体系的不信任几乎可以埋葬其数十年兢兢业业积攒起来的财富比较优势的贸易理论和经济战略不能改变这种金融格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必须致力于自身的长期金融稳定的发展战略二.美国金融模式全球性扩张战略

美国的金融制度的发展模式是通过金融危机来确立金融管制体系以稳定金融职能的确立共同游戏规则来推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强调金融企业的创新通过直接金融的市场发展大力培育美国的金融资源更生能力坚定地保护美元的国际地位

美国的金融模式对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以及欧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实中欧洲正在将其养老基金的运营模式英美化并日益重视直接金融的作用l危机造

在货币方面美国政府的金融管制体系是从稳定货币职能开始的1900年的《金本位法》最终结束了汉米尔顿开立的金银复本位体制1914年美联储创立之后事实上实现了联储兑换钞(即美元)为基准的单一主权信用纸币货币职能在国内获得稳定大萧条时期随着英国等退出金本位美国也事实上退出了金本位终止了黄金市场禁止个人持有黄金之后美元在国际方面也获得职能稳定并成为布林顿森体系的基准货币1973年3月金汇兑本位瓦解后美国开始完全依据自身经济的需要而调整美元政策美元成为美国国际金融斗争的利器

在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方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危机使得美国确立了金融市场管制体系这种金融市场管制体系的建立事实上使得美国没有再度爆发“真正的金融危机”(琼&

罗宾逊语)七十年代的金融创新和八十年代的金融放松管制的改革奠定了九十年代的金融立法改革改革将金融管制的中心由市场方面转移到金融中介机构方面结束了分业管制实现了银行的制度性升级开启了“微观谨慎”的新金融时代l共同游戏规则与不断增强的政府干预

与英国的自律监管不同更与德国的银行监管的“私有化”不同美国的金融体制是与其政治法律体系紧密相关美国人通过大量的金融立法实现了政府对于金融活动管制

可以说美国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起源是英国作为殖民地宗主国留下来的重商主义思想体系和制度范式1787的《美国宪法》事实上造就了美利坚自己的重商主义体制扩展联邦政府的金融管理权力的努力却一直受到强烈的阻碍作为中央银行的美利坚第一银行和美利坚第二银行先后受挫而寿命不长事实上即便联邦创立了国民银行体系但是作为中央银行还一度是由1857年纽约银行商人们创立的纽约清算所担当其发挥有如最后贷款人的作用这突出地体现在1907年的金融危机中1914年联邦储备银行的成立改变了这种状况

事实上美国政府对于经济活动――尤其是对于金融活动――的干预一直呈现出不断增强的态势西克斯用荆轮理论揭示了美国政府的不断扩张在三十年代的大危机中美国建立了不依靠国有化和计划化的政府经济管制体系这在丹尼尔&

耶金所著的《制高点》一书中为美国人称为“第四大权力分支”的管制体系

对于金融活动干预历经了货币管制、市场管制和金融中介机构的管制三大阶段美国金融管制事实上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这突出地表现在对于金融中介机构的经营管理的监管上美国没有像英国那样信赖“自律”性的金融监管也没有像德国那样采取金融监管大量依靠外部私人审计的事实上的金融监管的私有化而是建立了庞大的政府监管力量

美国的金融体系的发达程度使得金融企业与实体经济企业的传统壁垒模糊起来通过证券市场这种金融企业与实体经济企业的关系更为紧密这说明了美国金融职能的强化与稳定

然而美国的金融模式也酝酿着新的变动因素有如安然公司的破产案被克鲁格曼称为是对美国更甚于“9.11”的一次打击其牵涉到纽约与华盛顿的广泛的经济、金融与政治体系三.中国金融的国际竞争战略

l中国实物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是在金融实力上非常脆弱

邓小平时代中国的实物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甚至新世纪伊始就被称为“世界的工厂”这种生产优势正在稳步地转换为贸易优势

但是中国在金融实力方面还非常脆弱货币经济尚未能覆盖占GDP近五分之一的粮食交易粮食流通体制尚未市场化并存在大量的强制信用关系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的农民生产百分之二十的农产品而没有实现粮食市场流通的商品化和货币化这是一个长期制约金融发展的脆弱点中国的土地在近二十年是逐渐地商业化并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房地产业但是土地的货币化问题没有解决这将在长期制约中国金融实力的大幅提高

中国银行体系的呆坏账比例过高国有商业银行的呆坏账比例超过四分之一而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量占整个信贷市场总量的百分之七十如果出现大的失误很可能出现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丧失信心的金融崩溃中国的直接金融总量不大但是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资本市场的监管问题反映出中国上市公司质量不高总体经济管制环境过于宽松的弊病其中企业的独立性与金融监管当局的独立性都值得深刻省察如果不能实现不良金融机构的及时退出市场很可能造就一个过度退出的时间段而日本就是在这样时间段里一蹶不振的债务整理和金融机构的股权改革是缓解压力的方法之一但是不进行深刻而广泛的金融改革是危险的保持经济生产的稳定发展适时地扩大货币经济范畴对于金融成长与稳定的意义殊为重要这构成了金融稳定成长的经济基础l贸易的大发展缺乏有力的货币支持

虽然在中国的周边地区的贸易中人民币的地位得到支持但是在中国大宗的对外贸易中美元依然是主要的结算与支付货币中国在加入WTO之后获得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后是否会受制于美元的压制而出现类似“日元矮化”的局面呢这种局面会因为中国经济日益强大尤其是在逐渐取代日本而成为东亚的经济领头羊时而变得十分尖锐从生产大国越升为国际贸易大国之后的中国必须拥有与之相适应的国际货币的支持人民币是否能够承担这种历史使命和战略构想是一个关乎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居于何种地位的历史性命题

推进贸易的大发展适时地扩大人民币的自由度和市场化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对于人民币货币职能的国际稳定至为重要这将决定中国金融的国际生长空间l金融管制的战略目标稳定金融职能

中国金融管制是计划与发展的混合物既有前前苏联计划控制体系的遗留也有日本“发展造”政策金融模式的影响现今又强烈地受到美国市场为主的金融模式的吸引;

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更糅入了复杂的利益博弈关系这些都使得中国金融管制体系的建立复杂化

中国金融管制体系的建设是中国金融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中长期的金融发展战略事实上是以稳定金融职能的管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基础的正是基于此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立了金融改革中加强金融监管的重大决策从中长期来看金融管制的目标就在于稳定金融职能包括货币的职能、金融市场的职能与金融中介的职能金融职能得到稳定才谈得上金融健康发展那些以牺牲金融职能稳定为代价的政策考虑虽然有助于实现一些表面的短期目标但是对于中国金融长期稳定发展是有害的金融的市场波动尤其是价格波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济社会丧失对于货币、金融市场或金融中介等金融职能稳定的信心这种关于金融职能的信心危机在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得到解决而对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则是一个相对长期的历史任务

就近期来看一个重要的理论与政策实践的课题就是如何看待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管制的关系一些对金融体制改革抱有很高期许者对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强调加强金融监管建设者多而论及金融体制改革者少感到困惑甚至不明就里有些许失望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推进金融市场化强调放松既有的政府控制政府在此过程中是否能够积极地保持对于金融职能稳定的主动权这一问题则需要较以往更为深刻的省察如果政府有效地推进了金融市场化的体制改革却没有能够建立起稳定金融职能的管制体系形成有效的监管力量的话中国金融中长期发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金融危机的多发、频发以致大发的现实说明金融市场化改革必须与金融职能稳定结合起来理论认识上危机理论和发展理论应当受到同等的重视并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金融中介机构的经营实力和提升其管理水平与效率同加强政府的管制监管能力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必须给予同等的重视而核心就是要稳定金融职能参考文献

[美]多恩布什费希尔著《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约瑟夫&

斯蒂格里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丹尼尔&

耶金约瑟夫&

斯坦尼斯罗著《制高点》外文出版社

[瑞典]瑞斯托&

劳拉詹南著《金融地理学》商务印书馆

[美]查理斯&

P.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中国金融出版社

[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