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5358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Word下载.docx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Word下载.docx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

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下面就来回顾一下。

(投影表格)

师:

请大家看表格,哪个同学能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生:

(三个学生看图分别回答,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讲和补充。

概念

成因

特点

所处位置

黑子

光球

耀斑

色球

太阳风

日冕

答得很棒。

(师逐步投影答案的内容)

太阳光球上的暗黑的斑点

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活动周期为

11年

太阳色球有时出现的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

太阳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的

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的最激烈的显示

(简单介绍)

前边两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现在让我们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板书)

推进(新知识传授)

[教师精讲]

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呢?

自转和公转。

非常正确。

地球运动

围绕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我们首先一起来探讨地球自转的规律。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演示地球仪,让其自西向东旋转)

地球仪在绕着什么中心转动呢?

地轴

很好。

(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地轴就是地球的自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在地球中真有这么一根轴吗?

没有。

正确。

地轴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地球的内部实际上没有这么一根轴。

我们把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呢?

自西向东旋转。

所以,我们看到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

下面从不同的角度看地球自转。

(从不同的角度演示地球仪的自转)请同学描述地球自西向东转。

(学生观察、思考后得出结论)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动。

侧面北极在上,自西向东旋转。

(投影练习)

甲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

乙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

甲图中心是北极,乙图中心是南极。

非常好。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呢?

也就是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长呢?

一天。

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一日的时间长度和名称略有差别。

(多媒体动画演示)恒星日与太阳日:

拉长投影中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

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

“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地心与恒星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

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

(利用课件中的动画进行分步显示讲述,学生一目了然)

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遥远的恒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不动的,此时地球的公转过程将会忽略不计。

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

(多媒体动画演示)

图1图2图3

如图1电脑显示动画:

假设遥远的恒星(小圆)和太阳(S)同时对着地球上的一点P,设地球只自转而不公转,那么地球在E1处自转一周(电脑显示P点绕圆运动一周)。

如图2先以恒星作参照,动画显示恒星日的长度。

动画的过程是:

地球一边自转(即P点绕圆心运动),一边由E1向E2运动(公转),当地球到达E2点停止,此时P点刚好对着恒星。

此时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的角度是多少,以什么作参照?

(学生准确回答)

很好!

(点击鼠标,电脑画出SE2的连线和E2与恒星的连线,标出“恒星日”)从E1到E2,地球自转了360°

而因为以恒星作为参照,地球从E1到E2的时间间隔就是“恒星日”,时长23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图3以太阳作参照。

在图2中可看出,地球在E2处时,P点还未两次对着太阳,即以太阳作参照时,地球自转还不到一周360°

(演示动画)地球继续自转(即P点继续绕圆运动),但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到E3处时,动画暂停,P点两次对着太阳。

从E1到E3,相对太阳来说,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角度是多少?

自转了一周多。

观察得很仔细。

(点击鼠标显示连线和“太阳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

“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地心与太阳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

从E1到E3的时间间隔称一个太阳日,长24小时,其自转的角度是360°

59′。

(过渡)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什么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呢?

地球在单位时间内自转的角度叫做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知道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多少度?

15°

/小时。

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

根据360°

/24小时推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15°

/小时,1°

/4分钟,1′/4秒。

但南、北极点无角速度,即南、北极点的角速度为零。

我们再看看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怎样的。

地球自转时,某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距离(弧长),叫做该点的自转线速度。

(投影)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图

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大家一起探讨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

在南北纬60°

处,自转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

由西向东北极看:

逆时针;

南极看:

顺时针

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

/小时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至60°

N、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

两极点处为零

请大家归纳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共同规律。

在南北两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零。

下面阅读教材P14地球自转的证明。

(阅读)

(过渡)我们已经探讨了地球自转的规律。

而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

那么地球公转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演示)地球公转运动

什么是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那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地球公转的规律呢?

可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公转的规律。

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又叫黄道。

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投影公转轨道图)

仔细观察,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以下内容同时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由西向东。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

逆时针转。

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

顺时针转。

我们再来看看地球公转的周期是怎样的?

1个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回归指的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

大家看书图1.18,地球公转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由于太阳略微偏离地球公转轨道的中心,因此,日地距离不断随地球公转而发生细微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也相应有一些变化。

根据开普勒第三宇宙定律,行星运行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因此,近日点运行速度快,角速度是61′/d,线速度是30.3km/s。

而远日点慢,角速度是57′/d,线速度是29.3km/s。

平均角速度:

约1°

/日,平均线速度:

30km/s。

小结:

本节课内容较多,主要是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的对比。

(投影下面的表格)分别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进行总结。

太阳

由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

逆时针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

顺时针转

365日5时48分46秒

30km/s。

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板书设计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以下表格分别在教学中投影,最后完整显示)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探究内容:

(1)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填表比较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3)利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来解释两个自然现象。

探究办法、过程:

演示、讨论、竞赛的方法。

(活动)我们一起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下面来做一个活动。

先找两个同学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用地球仪演示)

都很好。

说明大家基本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再看书15页活动的内容,看谁先把书中的表格填出来。

先填出来的就举手。

(填表:

比较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活动3要求我们同学能解释两个现象,分成小组讨论,看哪一个小组能先解释第一个现象?

(小组代表抢答)恒星被看做是固定不动的。

照片上的恒星会出现圆弧状轨迹,是由于地球自转,照相机也跟随转动,其结果是恒星看起来运动起来了。

答案非常准确。

哪一个小组能解释第二个现象?

(小组代表抢答)地球公转时,我们北半球夏半年即从春分日到秋分日期间,在远日点附近速度慢,因而日数就会比较多,达到186天,冬半年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因而日数就会比较少,只有179天。

探究结果:

熟练地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第三节地球运动

第2课时

[新课导入]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投影空白表格)

(根据老师提问分别回答)

(学生回答的同时,对应表格中的每个空格逐个投影显示答案)

昼夜的更替、时差的产生、四季的变化,都是因为地球运动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地球的自转能带来哪些地理现象。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三、地球自转与时差

(演示地球仪,侧面有灯泡照射地球)

大家知道,地球自己不能发光。

看地球仪的演示,如果地球是透明的,还有昼夜之分吗?

没有,整个地球都是白昼。

可实际上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的不透明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和夜的分别。

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出现什么现象?

一面是白昼和一面是黑夜。

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形成昼夜现象。

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

背着太阳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也就是中间的大圆圈,叫晨昏线,或者叫它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晨线和昏线有什么区别呢?

(合作探究)

(讨论)

由夜变为昼的半圆弧叫做晨线,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即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白昼时段;

由昼变为夜的半圆弧叫做昏线,昏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进入黑夜时段。

(演示地球仪——自转)

晨昏线的位置是不是静止的?

不是,晨昏线的位置在不断向西移动。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晨昏线的位置也在不断地移动,地球自西向东转,晨昏线则自东向西移动。

再看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有什么关系呢?

垂直。

答得好。

晨昏线一定垂直于太阳光线,并过平面图中的中心。

再给大家引进一个新的概念:

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太阳高度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

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

,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

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

,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

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投影昼弧和夜弧)

(观察昼弧和夜弧)

(演示地球仪——自转,地球仪上用红色标出一个点)

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着,假如这个红点代表就是你站在那儿,你看到的昼和夜是怎样变化的?

昼夜不停地交替。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停地交替。

(板书)1.昼夜交替

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

过去人们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今天,人们的起居作息也深受昼夜交替的影响,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过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

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因此,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地方时。

(板书)2.地方时

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

经度相差1°

,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19世纪中叶,欧美一些国家开始采用一种全国统一的时间。

随着长途铁路运输和远洋航海事业的日益发达,国际交往频繁,各国采用的未经协调的地方时,仍给人们带来很多困难。

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我们已经知道,从理论上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实际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

(投影文本)

(1)有的国家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用半区时,即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

的时区的边界经线的地方时。

例如,亚洲的印度(东5.5区)。

(2)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取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例如,朝鲜位于东八区和东九区之间,但采用东9区的区时。

(3)还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但仍采用一个时区的区时。

例如,中国领土跨5个时区,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全国目前统一采取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东经120°

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请大家看P17图1.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

(投影文本)

(1)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

经线。

(投影文本)

(2)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分为哪几个时区?

依次分为东西各12个时区。

(投影文本)(3)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

东十二时区和西十二时区合二为一。

(投影文本)(4)伦敦、开罗、莫斯科、北京、东京、纽约分别在哪个时区?

伦敦在0时区、开罗在东二区、莫斯科在东三区、北京在东八区、东京在东九区、纽约在西五区。

(方法引导)

(讲解区时的计算方法)

(1)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

时区序号=已知经度÷

15,所得余数<7.5,则整数即为时区序号;

所得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

(2)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

异区相加,同区相减。

(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东加西减。

下面再做一个小练习。

(投影文本)(5)从北京出发分别到伦敦、开罗、莫斯科、东京、纽约旅行的游客,在到达目的地时,怎样拨动手表时针,才能使手表显示的时间与目的地的时间一致?

到达伦敦要拨慢8个小时,到达开罗要拨慢6个小时,到达莫斯科要拨慢5个小时,到达东京要拨快1个小时,到达纽约要拨慢13个小时。

再强调一次地方时的基本计算方法:

(1)地方时计算——东加西减,1°

=4分钟,15°

=1小时:

已知A地的地方时,计算B地的地方时,B地在A地的东(西)面用加(减)法,两地经度相差1°

(15°

)时间相差4分钟(1小时)。

(2)地方时计算尺:

在下面计算尺上把A、B两地按经度分别标示,再按“

(1)”法计算即可,此法直观形象,不易出错。

请大家做一道高考题:

(2004文综旧课程卷第11题)希腊雅典(东二区)19时向世界转播体育比赛实况,我国的体育爱好者在电视中看到该实况的时间是

A.13时B.次日凌晨1时

C.次日17时D.23时

(讨论作答)

(解析)该题是根据时区进行区时换算的题目,把我国采用东八区区时视为常识。

据方法

(1)

(2)可轻易得到正确答案B。

(过渡)如果此时北京是今天上午8时,问纽约的日期和区时是________。

昨日19时。

对了。

地球上不同的地区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日期。

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

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板书)3.日界线

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

请大家看教材P17图1.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

日界线和180°

经线吻合吗?

不吻合,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

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

这是为了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