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5352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A. 

并河有三渠 

并:

通“旁”挨着 

B. 

力争无少逊 

逊:

谦让

C. 

障山潦,导之入汾 

潦:

积水 

D. 

身自誓不取纤毫润 

润:

好处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以溉民田 

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泄淫水于河 

则移其民于河东

而其时海塘方急 

不知其几千里也 

为相知之家作家传 

为击破沛公军

(3)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4)下列各句,全都能表现周克开耐勤苦的一组是( 

①皆引河水入渠

②又颇改其水道

③君修复之

④因公累解职

⑤修复风峪山堤堰

⑥请移使治海塘

①②④ 

①④⑥ 

②③⑤ 

③⑤⑥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周克开考中举人后,先被派到甘肃陇西做知县,后来调任宁朔,主持整修了黄河边的汉来渠、唐延渠和大清渠,减轻了百姓的旱涝之苦。

周克开在宁夏任职期间,在治水等方面成绩显著,深受广大民众爱戴和感激。

在山西、浙江官任上,他同样在水利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周克开为人刚强正直,办案坚持以法律为准绳,对执法不当、压榨百姓的行为敢于据法力争、直言相谏,对自己的上司宫兆麟也不留情面。

周克开发誓不谋私利,曾奉劝浙江巡抚王亶望廉洁奉公,却招来忌恨,最终被借口调离,积劳成疾,以身殉职。

王亶望后因贪财身败名裂。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

②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

③抚臣姑应曰:

【答案】

(1)B

(2)C

(3)A

(4)C

(5)A

(6)①把唐延渠的水都引入到汉渠,来造福宁夏的百姓,但(这样一来)宁朔就受害了。

②官吏中有人用征收粮食加害百姓来取悦上级官员,(他们对这样的事)习以为常了,周梅圃向来听闻(这种事情)就深恶痛绝。

③巡抚表面应答说“好”,而实际上十分讨厌周梅圃,只是没有办法使他离开。

【解析】【分析】

(1)B项,“逊”意思是“退让”,故选B。

(2)A项,两个“以”都表目的,来。

B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到。

C项,“其”分别为代词,那;

代词,它。

D项,两个“为”都是介词,替、给。

故选C。

(3)本题正确断句:

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取事简”谓语宾语都全,应断开,排除CD项;

“以为后有良史”谓语宾语都全,应从后断开,排除B项。

故选A。

(4)原文“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

曰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灌民田”,可见①只是介绍当地的做法,不都是周克开主持挖掘的;

原文“调贵阳,亦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可见④是说周克开因耿直被解职,介绍的是他“耿直”的品质,不合题干要求;

原文“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

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可见⑥是说王亶望有意调开周克开,也不符合题干要求。

有①④⑥的排除,故选C。

(5)A项,“主持修整了黄河边的汉来渠”错,原文“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

曰汉来、唐延、大清……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君治渠使狭而深……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文中并未提到修正汉来渠。

(6)①“尽”译为“都”;

“利”译为“使……得利”“造福”;

“病”译为“受害”。

②“毒”译为“加害”;

“习为恒矣”译为“习以为常”;

“素”译为“平时/向来”;

“疾”译为“痛恨”。

③“姑”译为“表面”;

“无术”译为“没有办法”;

“去”译为“使……离开”。

故答案为:

⑴B;

⑵C;

⑶A;

⑷C;

⑸A;

⑹①把唐延渠的水都引入到汉渠,来造福宁夏的百姓,但(这样一来)宁朔就受害了。

【点评】

(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3)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6)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附参考译文】

梅圃,长沙人,姓周,讳号克开,字乾三,梅圃是他自己起的号,凭借举人的身份被派到甘肃,被任命为陇西知县,调往宁朔。

他为人懂得事理,敢作敢为,做事情有魄力,刻苦耐劳。

宁朔属于宁夏府,并河有三条水渠:

叫做汉来、堂延、大清,都是引河水入渠,用来灌溉百姓的农田。

唐延渠经过的地方多沙而且容易漫上岸边,梅圃整治该水渠使它变得狭长而且深邃,又稍微改变它的水流流向,唐延渠行水得以畅通,而且渠道中设有暗洞,用来排泄河中的洪水,所以旱涝天气都依赖那条水渠。

唐延渠的暗洞坏了,宁夏县的官吏想填了暗洞,而把唐渠的河水都引入到汉渠,以利于宁夏的百姓,但这样一来,宁朔就受害了。

梅圃大力监督修复旧的制度,使两县都得到好处。

大清渠,在康熙年开始建造,长三十里多,时间久了,首尾的石门都坏了,百姓用不上它,梅圃修复了它,而且用的天数少但是功效长远。

梅圃在宁夏做了很多有益的政事,而以治水的功绩最显著,百姓把他建造的地方称为周公闸、周公桥。

不久,梅圃被提拔为贵州都匀知府。

跟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理贵州苗族的叛乱案件,对于用法有不当的人,据理力争,毫不让步。

被调往贵阳,也因为性格强硬耿直对巡抚宫兆麟不服从,因公事犯错误被解除职务。

受到引见,又被任命为山西蒲州知府,被调往太原;

清理积聚的案件,修复了风峪山堤堰,清除山中积水的障碍,疏导水流进入汾河。

梅圃被多次提拔做了江西吉南道,因为犯了过错被降了官职,又被提拔为浙江粮储道。

就在这时候,王望为浙江巡抚,官吏中有人征收粮食来谄媚上级官员,习以为常了;

梅圃向来听闻这件事,对此深恶痛绝。

来到浙江,自己对自己发誓不取丝毫好处,并向巡抚请求,与他约定同此心愿。

巡抚姑且答应说:

好!

而实际上十分讨厌梅圃,只是没有办法开除他。

反而上奏赞誉梅圃有才华,是优秀的人才,粮食储备是平常的政事容易处理,而当时海塘正处在危急中,请将梅圃调往治理海塘。

于是被调往杭嘉湖海防道。

梅圃改建海岸石塘,石塘得到大整治,但梅圃因过度劳累死于任职时,而王望在官场中最终因为贪财而导致失败。

世人说如果王望接受了梅圃的意见,难道只是对国家有利,也有利于他自己身家安全啊。

梅圃死了后,家中十分贫困,天下人都说周梅圃是一名清廉的官吏。

姚鼐说:

梅圃,是乾隆年间的一位奉公守法的官吏。

为奉公守法的官吏写传,是史官的职责。

他的法则应当严谨。

我不居史官的职位,给相知的朋友写家传,容许有错漏的词语啊。

我嘉许梅圃治理政事的能力,为他作传。

选取了几件简单的事情。

我认为以后好的史官,选取我的文章将它登在列传中,我也应该不会感到惭愧了。

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草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

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节选自苏辙《东轩记》)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

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

(2)颜子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出自《________》(作品名),后来有成语“________”形容颜回这一品质。

(3)作者举颜回的事例有何作用?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1)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析/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

(2)论语;

安贫乐道

(3)用颜回的箪食瓢饮、甘居陋巷与自己的疲累现状对照,揭示做官忙碌奔波的处境会妨害学习的道理。

(1)本题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连旁人都忍受不了那样一种愁苦,而颜回始终不改变他认为快乐的生活方式。

我暗自认为,即使不想当官,但做个守门打更的小吏,至少可以自给自养生活,也不致于对治学有所妨碍,何必弄到这样贫穷、这样自苦的地步呢。

“颜子”做主语,此前应断开;

“私以为虽不欲仕”省略主语“我”,此前应断开;

“然”、“尚”、“而”,连词,引出下一话题,此前应断开。

(2)本题中,要求掌握关于《论语》的文学常识,知道“颜子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出自此书,然后根据这一句话找出相应的词语,即“安贫乐道”。

(3)本题中,作者举颜回的事例,从手法上看,是为了与下文“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相对比,从效果上看,为了揭示本段文末的道理“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即:

做官忙碌奔波的处境会妨害学习。

⑴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析/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

⑵论语;

⑶用颜回的箪食瓢饮、甘居陋巷与自己的疲累现状对照,揭示做官忙碌奔波的处境会妨害学习的道理。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⑵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

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⑶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我年少读书时,曾暗暗奇怪:

颜回箪食瓢饮,住在陋巷,连旁人都忍受不了那样一种愁苦,而颜回始终不改变他认为快乐的生活方式。

等到我来了筠州,在管理盐米事务之间勤来苦去,没有一天的休息。

虽然想抛弃世俗,解脱束缚,自由放任于道德修炼的地方,但是,办一件事,每每遭受阻碍而滞留任上。

这样以后,我才懂得颜回为什么甘心贫贱,不肯做一名追求斗米薪俸而糊口的人,确实是因为他害怕对治学有所妨碍啊!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

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

“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

”六迁司农少卿。

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

“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

”不听。

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

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曰:

“公敢是耶?

”凑曰:

“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朝廷为减费万计。

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

迁将作大匠。

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

“传云:

‘必也正名。

’礼:

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

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移,是谓不毁。

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

”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

“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贼抵死,诏曰:

“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

”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

及病,遣上医临治。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

韦凑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

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

入为相王府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

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

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诤。

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

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

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

在河南尹任上,部属洛阳主簿王钧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②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答案】

(1)C

(2)B

(3)B

(4)①吃着丰厚的体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

②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

(1)本题中,“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一句的意思是:

州人孟神爽被罢免仁寿令一职,他蛮横放纵,多次犯法,勾结贵戚,官吏不敢制裁他,韦凑查问惩办,并杖杀了他,远近的人都佩服韦凑。

其中,“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主谓宾俱全,结构完整,此处应断开,排除BD;

“豪纵”和“数犯法”是并列成分,中间应断开,排除A;

(2)B项,“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错,应为“君主受臣子朝见时,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立”。

故选B。

(3)B项,“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说法有误,原文为“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

‘公敢是耶?

’”,皇帝把事情交给大臣讨论,另外提到的两个大臣并不支持他。

(4)本题中,第一句中,食:

吃;

顾:

顾惜;

况:

何况。

第二句中,故:

所以;

辞:

推辞。

⑴C;

⑵B;

⑶B;

⑷①吃着丰厚的体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

②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

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永淳初年,出仕任婺州参军事。

调任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认为他有才能,上表把他举荐给朝廷,他升任扬州法曹。

后来他被召入担任相王府属官,当时姚崇兼任相王府长史,曾说:

“韦子见识深远文思周详,我遗憾见到他太晚。

”(韦凑)六次升官后任司农少卿。

(后来因)冒犯宗楚客,他被贬任贝州刺史。

睿宗即位,他迁到太府,兼任通事舍人。

景云初年,皇帝建造金仙等道观,韦凑规劝皇帝,(他)认为:

“正当农耕之月而兴建道观,虽然所需费用由公主出,但是高价雇人,那么被雇佣的农人就要舍弃耕作而接受雇佣,舍本逐末,恐怕天下有人会因此而忍受饥饿。

”皇帝不听从。

韦凑坚持诤谏,认为“万物生育之时,草木昆虫伤害太多,不符合仁君本意”。

皇帝下诏在外朝详议。

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说:

“您为何竟敢这样呢?

”韦凑说:

“吃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

”朝廷因此减省了数以万计的费用。

(韦凑)出任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年,皇帝要在靖陵建碑,韦凑认为古代园陵不立碑,又正值大旱不可兴工,(因)谏阻停止(立碑)。

(韦凑)升任将作大匠。

下诏恢复孝敬皇帝庙号为义宗,韦凑上谏说:

“经传说:

‘必须辨正名分。

’根据礼:

祖有功,宗有德,宗庙百世不毁。

历代称宗的,无不是统治天下,德化恩泽值得尊崇的人,这样的人列于宗庙的昭穆之中,因此说宗庙不毁。

孝敬皇帝不曾即位,况且别立寝庙,没有称宗之义。

”于是停止。

(韦凑)升任右卫大将军,玄宗对他说:

“依照旧制,每个卫大将军与尚书交替任职,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

”不久调任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正逢洛阳主簿王钧因贿赂被判处死罪,皇帝下诏说:

“两台御史、河南尹放纵属吏侵吞牟利,《春秋》之义重在责罚主帅,应贬韦凑为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为通州司马。

”很久以后,(韦凑)升任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防恢复,皇帝下诏赐予时服慰劳勉励他。

等到他患病,皇帝派遣御医登门为他治疗。

去世时,终年六十五岁。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熹字季和,上党铜靼人也。

熹少有高行,博学研精,与北海管宁以贤良征,不行。

累辟三府,不就。

宣帝复辟熹为太傅属,固辞疾,郡县扶舆上道。

时熹母疾笃,乃窃逾泫氏城而徒还,遂遭母丧,论者嘉其志节。

景帝辅政,命熹为大将军从事中郎,熹到,引见,谓熹曰:

“昔先公辟君而君不应,夸孤命君而君至,何也?

”对曰: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转司马,寻拜右长史,迁御史中丞。

当官正色,不惮强御,百僚震肃焉。

荐乐安孙璞,亦以道德显,时人称为知人。

寻迁大司马,以公事免。

司马侑为宁北将军,镇邺,以熹为军司。

顷之,除凉州刺史,加扬威将军、假节,领护羌校尉,绥御华夷,甚有声绩。

羌虏犯塞,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以功重免谴,时人比之汉朝冯、甘焉。

拜冀州刺史,累迁司隶校尉。

及魏帝告禅于晋,熹以本官行司徒事。

泰始初,封祁侯。

皇太子立,以熹为太子太傅。

自魏明帝以后,久旷东宫,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