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项目边坡护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4817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项目边坡护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某项目边坡护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某项目边坡护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某项目边坡护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某项目边坡护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项目边坡护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某项目边坡护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项目边坡护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项目边坡护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2、工程地质

2.1地层岩性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场地内分布的地层有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积层,第四系残积层,下伏基岩为白垩系泥质粉砂岩。

场地内揭露各地层野外特征按自上而下顺序依次描述如下:

2.1.1人工填土(Qml)①:

褐黄、灰褐色,为素填土,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局部地段含约10%砖砼块,系新近堆填,呈稍湿,松散状态,密实度不均匀,尚未完成自重固结。

2.1.2耕植土(Qpd)②;

褐灰、褐黄色,主要有黏性土组成,含部分植物根系,湿,结构松散。

2.1.3第四系冲积层粉质粘土(Q4al)③:

褐灰、褐黄色,呈湿,软塑~可塑状态,切面较光滑,摇震无反应,韧性较高,干强度高。

2.3.4粉质粘土(Qal)⑤:

褐灰、褐黄、灰黄色,可塑~硬塑状态,光泽反应稍有光滑,摇震无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

2.1.4粉质黏土(Qal)⑤:

褐黄、灰白色,呈稍湿,可塑~硬塑状态,含约15%圆砾,层底含约30%卵石,卵石一般粒径2~4cm,本次勘察揭露的最大粒径达10cm,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

2.1.5第四系残积(Qel)粉质粘土⑦:

褐红色,由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而成,可塑~硬塑状态,摇震无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光泽反应稍有光泽。

2.1.6场地内下伏基岩为白垩系(K)泥质粉砂岩:

褐红色,泥质粉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屑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及粘土矿物,泥质、钙质胶结,具有失水易干裂、浸水易软化的特性。

本次勘察按其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中风化两层,其野外特征分述如下:

2.1.6.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⑧:

褐红色,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原岩结构仍清晰可见,节理裂隙极发育,岩芯呈碎块夹土状,少量土柱状,不均匀夹中风化岩块,合金易钻进,岩块手可掰断,岩体极破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2.1.6.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⑨:

褐红夹灰白色,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岩体较完整,水平层理特征可见,锤击声哑,易敲断,合金钻进较快。

岩石质量指标RQD介于80~90之间,为较好的,岩体较完整,属极软岩~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Ⅳ类。

为下伏稳定基岩。

上述各地层的分布规律及野外特征描述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2.2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2.2.1抗震设防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本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2.2地层液化与震陷

场地暂未发现存在可液化地层,不需考虑软土震陷问题。

2.2.3抗震地段划分

根据场地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条件及地震效应,该场地地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2.3水文条件

2.3.1地表水

场地内无地表水径流,无洪水淹没历史记录。

2.4不良地质情况

暂未发现不良地质情况。

2.5岩土参数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和相似工程经验,基坑放坡时各地层坡度允许值可参照下表采用:

土的类别

坡度允许值(高宽比)

H﹤5m

5﹤H﹤10m

H﹤8m

8﹤H﹤15m

人工填土①

1:

1.50

1.75

粉质粘土③

1.25

粉质粘土⑤

1.00

粉质粘土⑦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⑧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⑨

0.75

1:

00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参照参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等规程规范,结合地区建筑工程经验,场地内各地层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按下表中数值采用:

指标

路基土类别

承载力特征值

fak

(kPa)

压缩模量

Es

(MPa)

/

耕植土②

50~70

2.0~3.0

粉质粘土③-1

40~60

160~180

5.5~6.5

180~200

300~400

800~1200

3、工程内容

具体详见设计图纸和工程量清单包括的施工范围。

注:

具体参数详见相关设计图纸。

4、工程重点、难点

本工程边坡较高、较陡、较长,且场区距离黄花机场雷达站太近,施工作业安全隐患较大;

施工组织安排有较大困难;

锚杆施工角度及位置要求精准,并且是高空作业,因此,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高空作业安全隐患大。

三、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总体目标

工程总体目标

1

质量目标

湖南省优质工程标准

2

工期目标

按甲方编制的施工进度计划

3

安全文明生产目标

湖南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

施工中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以及《湖南省建设工程文明施工若干规定》。

2、管理模式

实行项目管理法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组成精干的项目班子。

施工中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16),按照工程项目的规律,组织技术、质安、材料、设备、劳务等生产部门,对工程施工进行全面、全过程管理,确保工程快速、优质、安全地完工,为建设单位提供合格的建筑工程。

2.1项目部机构框图

质安组

木工班

工程组

泥工班

项目经理部

财务组

钢筋班

材料采购组

架子班

资料组

混凝土班

测量组

锚杆班

2.2项目部人员职能分配表:

人员

人数

职称

职能分配

项目经理

建造师

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全面管理工作及协调工作

技术负责人

工程师

协助项目经理对项目进行技术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

专职施工员

助理工程师

负责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专职质量员

负责工程现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专职安全员

负责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的管理工作

材料员

负责项目的各项施工所需材料的采购及样品的送检工作

资料员

负责项目资料(质检、试验、竣工资料)的编制、收集及归档

财务专员

助理会计师

负责与招标单位财务的对口工作及工程款发放

3、劳动力组织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要求,建立各专业工种施工班组,组织施工作业人员相继分批进场,并进行各工种的施工安全技术和质量技术交底。

劳动力组织计划表

序号

工种

设定组数

每组人数

合计人数

备注

测量

负责施工测量放线

锚杆班组

6

4

24

负责锚杆施工

架子工班组

8

16

负责脚手架的施工

木工班组

负责模板制作、安装、拆除

5

钢筋工

负责钢筋的制作与绑扎

电焊工

负责钢筋的焊接

7

混凝土工

负责混凝土的浇灌、振捣

泥工

15

负责毛石挡土墙等砌体工程

9

水电工、机修

负责临时用电的搭设与维护

以及机械设备的检修与维护

10

其他

负责其他零星工作

11

1.以上各工种班组人员在施工中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合理调配。

2.所有特种作业操作工均持证上岗。

4、项目工期

工期:

60日历天,按甲方编制的施工进度计划。

5、施工总平面布置说明

施工总平面布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工程施工的效率,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

因此,根据施工现场环境,结合所投入的机械设备状况以及考虑工期长短、工程量等因素,综合安排施工平面布置。

布置的总原则是:

5.1满足甲方的有关要求;

5.2生产和生活设施的布置能满足施工生产的要求,施工机械设施的功率、数量能充分保证施工进度的要求;

5.3施工用水、用电能充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要求;

5.4坚持做到道路畅通,材料堆放整齐,满足施工现场忙而不乱,文明卫生的要求;

5.5从技术进度上,为材料、设备的布置选准最佳点,尽可能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保证机械设备的合理利用。

5.6工程施工供水线路主要有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故设两路主要干管,再由主干管分别引出支管至各用水地点,驳接口由甲方提供。

5.7工程施工供电系统分动力和照明两路线(三相五线制、三级备电),非施工区只引入照明线,施工区则照明及动力线均同时引入,由总配电箱引出支线至各用电设备,接入口由甲方提供。

详见附图: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第二章施工技术方案与技术措施

一、项目总体施工方案

1.1总体施工顺序为由上往下进行,总体施工顺序为:

测量→坡形、地形整理→锚杆格构施工→浆砌片石挡土墙、混凝土支护桩施工→墙背回填。

1.2分段施工:

(1)浆砌片石挡土墙:

根据胀缝设置的位置,分段长度为10米;

(2)混凝土支护桩:

根据设计要求,分三段进行施工:

1#~4#桩段;

5#~9#桩段;

10#~14#桩段。

二、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支护前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详细调查坡顶部建(构)筑物的裂缝情况,并做好裂缝标识、编号、照相(摄像)、公正及裂缝封堵(纯水泥砂浆或M5水泥砂浆)工作,并将裂缝部位作为施工工程的观测点,定期观测;

地下管网调查以便及时避开管网施工锚杆,以免发生意外;

1.2编制详细的施工和安全组织设计,并经甲方、相关专业专家审定后方可施工;

1.3开工前按设计图纸要求建立好完善的变形观测体系,并做好初始值的观测后方可进行支护施工。

2、施工测量控制

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建设单位和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划定点,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引测,施工测量包括现场坐标点与水准点的交接、轴线控制及高程测量等。

2.1轴线控制(平面定位)

本工程采用“主控线”对进行控制。

以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准点为基点测设一条主控线,以主控线为基础,采用直角坐标法引测施工控制点,经监理单位复核,确认无误后,设定定位控制桩点,且加以妥善保护,并报建设单位及规划部门复核、验线,办好验线手续后方可施工。

控制桩采用200×

200×

700mm砼桩,桩顶埋设100×

100×

6mm钢板。

2.2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点以设计和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基点引测至各高程控制点,再对各控制点进行闭合复测,使其达到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报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复核后,埋设高程控制桩,作为高程测设的依据,指导工程施工。

2.3监测

监测点的埋设位置按设计要求布置,将观测的日期、数据记录并绘制成图表,如发现有异常,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3、坡形、地形整理

3.1施工总体原则

(1)土方开挖遵循分层开挖,从上至下,循序渐进的原则,并及时将清表土,杂填土运至卸土场,切忌将挖方土体填于边坡工程周边山包上。

(2)靠近房屋处土方开挖应尽量采用人工开挖,并注意对黄花雷达站基础进行保护。

3.2放坡、清坡工程施工

3.2.1施工顺序

(1)可采用小型机械开挖,留置0.5m厚采用人工开挖放坡;

多余土方宜外运,削方坡比为1:

1。

(2)清理堆积体及不稳定土体工程可在挡墙施工挖方时同时进行,机械开挖,由上至下分层进行。

3.2.2施工机械基本要求

施工机械应根据场地实际情况优选采用体积小、噪音小、振动小、便于运输和搬运的施工机械,同时施工机械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安全检测,满足施工安全要求,严禁使用无合法手续的工程机械。

3.3清坡

3.3.1主要的清理工作如下:

(1)施工范围内的原路面、垃圾、有机物残渣等填筑非适用材料清除;

(2)原地面以下100-300mm内的草皮、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予以清除;

(3)拆除所有指定的或不允许保留的各类障碍物、结构物,并清运干净;

(4)施工范围内的树木、灌木包括树根等全部挖除;

(5)加设排水沟或进行人工排水,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排水顺畅。

3.4放坡减载

3.4.1施工程序

测量放线→削坡开挖→运土石方→人工削坡→清渣→边坡检查、处理与验收。

3.4.2施工方法及要求

削坡采用机械开挖与人工开挖结合;

由上到下分级开挖,分两级平台,削坡坡比1:

坡体在整体削坡前,应将坡体的表层松散土质进行清除,防止施工过程中表层土剥落而引起施工安全。

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开挖情况随时进行地质核查,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监测。

如实际情况与勘查、设计有出入,应及时反馈并进行处理。

削坡减载工程量大,施工放样和过程测量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边坡开口线及坡脚线以现场施工放线确定为准。

滑坡体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底开挖。

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边坡稳定。

开挖至边坡线前,应预留一定的宽度,预留的宽度应保证刷坡过程中设计边坡线外的土层不受到干扰。

应采取临时的排水措施,确保施工作业面不积水。

开挖过程中如遇到地下水应采取排导措施,将水引入排水系统,不得随意堵塞泉眼。

应逐级开挖、逐级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护。

边坡应从开挖面往下分段整修,每下挖2~3m,宜对新开挖边坡刷坡,同时清除危石及松动石块。

3.5降水排水

开挖过程中,在开挖层面顶部设置沟槽截水系统,并沿着地面及施工范围内设置排水沟。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特别注意砂层等含水层排水问题,应及早排水。

采用大功率抽水泵及时排水,集中排入市政管网,保证作业环境不受影响。

4、格构锚杆护坡工程施工方案

4.1格构锚杆布置

削坡后的一、二级坡面均布置格构,在坡面格构节点布置锚杆。

4.2结构设计

第一、二级边坡主要为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粉质黏土,采用锚杆混凝土格构植草防护,并设有排水沟、截水沟。

锚杆为10m、15m两种杆长,不同杆长交替放置,锚杆间距2m×

2m。

4.3总体要求

(1)护坡坡面应平整、密实,无表层滑溜体和松动岩块;

(2)混凝土现浇应架设模板,模板应加支撑固定,与岩石接触处不架设模板,格构梁紧贴坡面浇筑;

(3)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当应留置施工缝时,应留置在两相邻锚杆作用的中心部位;

(4)锚杆采用全长粘结型锚杆,灌浆采用孔底返压灌浆法,注浆采用1:

1的水泥砂浆,压力0.1Mpa,强度不低于M20。

锚杆外露头端,必须涂以沥青等防腐材料,再采用混凝土密封,外露钢板和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

(5)锚杆杆体沿轴线方向每间隔2.0m设对中定位支架一副;

锚杆钢筋接长时,宜采用搭接双面焊接,钢筋搭接长度>

=10d,焊接时应满焊。

锚杆设计拉力值为110KN。

4.4施工方案

4.4.1搭设施工脚手架及操作平台

本工程脚手架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钢管质量要好,无破损和变形现象,上下对齐。

此工程属于高边坡工程,搭设施工平台采用竹跳板搭设,故搭过程中注施工安全、扣件间的螺丝松紧程度、跳板两端应牢牢固定在脚手架上,禁止搭“瞎子跳、悬挑跳”。

根据现场地形情况看地基均属于硬质页岩,采用人工对基底松动部分进行彻底清理并在地基上凿开凹凼,确保施工脚手架基础坚固。

平台搭设宽度为2m,每层高度2m,外设防护拦杆。

脚手架及平台搭设要稳固,具有抗冲击、振动能力。

4.4.2人工凿打清除坡面松散岩石

进场后采用人工,从上往下清除坡面杂物和松动岩石,凿掉小块松动、悬浮岩石,达到施工面平整,以利于喷射砼与坡面紧密连接。

对大块岩石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切割方法,化整为零,逐步消除。

清除危岩时在平台四周挂好安全网,每层平台铺满跳板,防止岩石滚出施工场地,损坏机械设计及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4.4.3锚杆施工

(1)施工要求

锚杆成孔施工孔距误差不大于100mm,孔径误差不大于5mm,孔深误差不大于50mm,成孔倾角偏差不大于锚杆长度的5%;

钻孔深度:

为确保锚孔深度,钻孔深度大于设计深度0.5m以上。

锚杆钻孔速度应根据使用钻机性能和锚固地层严格控制,防止钻孔扭曲和变径,造成下锚困难或其它意外事故;

如遇地层松散、破碎时,则采用套管跟进钻孔技术;

如遇塌孔、缩孔现象,立即停钻,及时进行灌浆固壁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以使钻孔完整;

若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必要时在周围适当部位设置排水孔处理。

成孔过程中应及时做好成孔记录,钻孔后要进行清孔检查,对于孔中出现的局部渗水塌孔或松土塌落应及时清理。

灌浆前应清孔,注浆管应与锚杆同时放入孔内,注浆管端头到孔底距离为100mm。

锚杆采用二次注浆工艺,一次灌浆压力≥0.5MPa,二次灌浆压力≥2.0MPa,注浆必须从孔底向上灌注;

注浆浆液水灰比不大于0.45,并加入适量的减水剂和膨胀剂。

锚杆注浆终凝前,不得锤击、碰撞锚杆杆体。

锚杆基本试验和验收试验各一组,每组三根。

试验要求按《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执行。

预应力锚杆应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处理过程:

除锈→刷沥青船底漆→涂钙基润滑脂后绕扎塑料布再涂润滑油后→装入塑料套管→套管两端黄油充填。

(2)锚杆施工工艺流程

确定孔位→钻机就位→调整角度→钻孔→清孔→安装锚杆→注浆→制作格构框架。

(3)锚杆施工方法

锚杆孔测量放线

按设计立面图要求,在锚杆施工范围内,起止点用仪器设置固定桩,中间视条件加密,并应保证在施工阶段不得损坏。

其它孔位以固定桩为准钢尺丈量,全段统一放样,孔位误差不得超过±

50mm。

测定的孔位点,埋设半永久性标志,严禁边施工边放样。

竖梁的具体长度可根据实际边坡高度确定,但锚杆的位置须按等分坡面的长度进行放样,其间距可适当调整。

如遇既有刷方坡面不平顺或特殊困难场地时,需经设计监理单位认可,在确保坡体稳定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定位精度或调整锚孔定位。

钻孔设备

钻孔机具的选择,根据锚固地层的类别、锚杆孔径、锚杆深度、以及施工场地条件等来选择钻孔设备。

岩层中采用MG-50锚杆钻机钻孔成孔;

在岩层破碎或松软饱水等易于塌缩孔和卡钻埋钻的地层中采用跟管钻进技术。

钻机就位

利用φ50mm脚手架杆搭设平台,平台用锚杆与坡面固定,钻机用三脚支架提升到平台上。

锚杆孔钻进施工,搭设满足相应承载能力和稳固条件的脚手架,根据坡面测放孔位,准确安装固定钻机,并严格认真进行机位调整,确保锚杆孔开钻就位纵横误差不得超过±

50mm,高程误差不得超过±

100mm,钻孔倾角和方向符合设计要求,倾角允许误差位±

1.0°

,方位允许误差±

2.0°

锚杆与水平面的交角z不大于45°

,设计为10°

~20°

之间。

钻机安装要求水平、稳固,施钻过程中应随时检查。

钻进方式

钻孔要求干钻,禁止采用水钻,以确保锚杆施工不至于恶化边坡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保证孔壁的粘结性能。

钻孔速度根据使用钻机性能和锚固地层严格控制,防止钻孔扭曲和变径,造成下锚困难或其它意外事故。

钻进过程

钻进过程中对每个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钻压、钻速)、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况作好现场施工记录。

如遇塌孔缩孔等不良钻进现象时,须立即停钻,及时进行固壁灌浆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

孔径孔深

钻孔孔径、孔深要求不得小于设计值,孔口偏差≤±

50mm,孔深允许偏差为+200mm。

为确保锚杆孔直径,要求实际使用钻头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

为确保锚杆孔深度,要求实际钻孔深度大于设计深度0.2m以上。

锚杆孔清理

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尖灭、达不到设计孔径。

钻孔孔壁不得有沉碴及水体粘滞,必须清理干净,在钻孔完成后,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MPa)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

除相对坚硬完整之岩体锚固外,不得采用高压水冲洗。

若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待水压、水量变小后方可下安锚筋与注浆,必要时在周围适当部位设置排水孔处理。

如果设计要求处理锚孔内部积聚水体,一般采用灌浆封堵二次钻进等方法处理。

锚杆孔检验

锚杆孔钻孔结束后,须经现场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孔径、孔深检查一般采用设计孔径、钻头和标准钻杆在现场监理旁站的条件下验孔,要求验孔过程中钻头平顺推进,不产生冲击或抖动,钻具验送长度满足设计锚杆孔深度,退钻要求顺畅,用高压风吹验不存明显飞溅尘碴及水体现象。

同时要求复查锚孔孔位、倾角和方位,全部锚孔施工分项工作合格后,即可认为锚孔钻造检验合格。

锚杆体制作及安装

锚杆杆体采用螺纹钢筋,沿锚杆轴线方向每隔2.0m设置一组钢筋定位器,保证锚杆的保护层厚度不低于50mm。

锚筋尾端防腐采用刷漆、涂油等防腐措施处理。

锚杆端头应与框架梁钢筋焊接,如与框架钢筋、箍筋相干扰,可局部调整钢筋、箍筋地间距,竖、横主筋交叉点必须绑扎牢固。

安装前,要确保每根钢筋顺直,除锈、除油污,安装锚杆体前再次认真核对锚孔编号,确认无误后再用高压风吹孔,人工缓慢将锚杆体放入孔内,用钢尺量测孔外露出的锚杆长度,计算孔内锚杆长度(误差控制在±

50mm范围内),确保锚固长度。

制作完整的锚杆经监理工程师检验确认后,应及时存放在通风、干燥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