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4753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A.关羽的忠勇

B.理学的推崇

C.人民的爱戴

D.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学。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是强调忠和义的,关羽成为忠义的化身其实是受理学的影响,理学的推崇会导致材料中的现象出现,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关羽的忠勇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根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不是反映人民的爱戴而是反映统治者的爱戴,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经济的发展和根源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B。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的推崇

4.宋代整个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对于国家财富看法是“财富的来源不在于小农而在于豪强,兼并之家是‘为国家守财尔’”。

在这种看法的影响下,宋代

A.实行了二府三司制度

B.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C.租佃经济发展

D.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

【答案】C

【解析】材料“兼并之家是为国家守财尔”反映了宋代不抑兼并的政策,这导致租佃经济发展,故C正确;

二府三司制度与土地政策无关,故A错误;

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也与不抑兼并的政策无关,故B错误;

政府的商业的监管政策也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兼并之家是为国家守财尔”,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不抑兼并与租佃经济的关系入手,即可进行正确判断。

5.下图为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表,据此可知

年代

“天朝”使用频率

“中国”使用频率

道光最初10年

50余次

不满10次

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

6次

5次

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

14次

 

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解析】本题表格中突出的表现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自身认知观念的变化。

从最开始“天朝上国”自居的态度到后来渐趋平等的态度,是一种观念的转变,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无法从材料得出;

B选项错在洋务运动此时还没有开始;

C选项与材料表现的含义相悖。

本题是一道表格型的问题。

回答表格型的问题关键点有三处:

第一要注意表头,了解表格所涉及到的内容,以便于结合具体的知识点;

第二要注意表格的横纵向,了解表格主要展示的项目;

第三对比的分析数字以及其余内容的变化。

6.1932年一·

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经济备战工作速度加快。

据一份公函记载:

“济南、金陵二厂,以国防上起见,固应移于安全地点,以西迁移而致绥靖所需的弹药减少供给起见,除必要者外,暂不迁移。

”公函中这一信息意在

A.强调安定国内仍为首要任务

B.增加军需供给防备日军侵犯

C.提高华东地区战略国防地位

D.加快国防军工业向内地迁移

7.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示意图,这一战役是

A.国民党军队在华北组织的重大会战

B.敌后战场进行的威震中外的重大战役

C.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

D.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

【解析】图片反映了1940年百团大战的史实,它由八路军进行,故A错误;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进行的威震中外的重大战役,故B正确;

百团大战并不在正面战场,故C错误;

淞沪会战是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故D错误。

故选B。

8.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变化

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

C.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

D.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不能说明中国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故A错误;

50年代中期美国仍然有对华敌视态度,故B错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国与国和平共处,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故C正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的并不是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故D错误。

9.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10.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

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

“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革命的影响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亚洲人口的膨胀

【解析】美洲的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这是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影响,故A正确;

当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展,故B错误;

世界市场的形成在工业革命后,故C错误;

亚洲人口的膨胀,并不是“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

1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议员不能因为议员身份而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

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议会议员地位低下

B.经济落后财政困难

C.初步建立民主政治

D.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解析】联系所学,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代表社会中不同阶层行使国家权力,如果领取薪俸和报酬可能会受到政府控制,破坏本身民主和议员职能,所以该措施可以反映出当时德意志初步建立起民主政治,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12.1955年12月27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给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信中表示:

“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当然是艾森豪威尔总统和我极为重视的一种趋势”,“美国准备对任何旨在进一步加强欧洲一体化的有益建议表示欢迎”。

美国的这一表态

A.出于全球战略需要的考虑

B.对欧共同体的作用估计过高

C.有利于推进德国统一进程

D.忽视了苏联对欧洲一体化的敌视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美国对欧洲一体化表示欢迎,它的这种表态主要是想借助欧洲一体化防范苏联,是由于全球战略需要的考虑,故A正确;

当时欧共体尚未形成,故B错误;

美国的这一表态会遭到苏联的反对,加剧东德、西德的对峙,故C错误;

美国此举的目的就是防范苏联,并没有忽视苏联对欧洲一体化的敌视,故D错误。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

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它限制儿童的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

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

根据1920年劳埃德·

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保险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劳动者。

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

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标准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1929年又提高到10先令。

在1919—1939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摘编自蒋蔚《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和提高人民基本生活水平,我国借鉴苏联的模式,创建了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

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50人以上规模企业的职工提供养老、医疗、生育、工伤等方面的保障,奠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1954年,宪法确立了社会保障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1978年后,社会秩序和经济建设逐步恢复,停滞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重建。

1993年后,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文件,涉及社会救济、养老改革、住房改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改革等多个方面,极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失业、工伤等保障制度政策的完善,扩大了各项保险的覆盖范围。

——摘编自朱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背景,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共同特点及作用。

【答案】

(1)背景:

英国:

有宗教信仰及教会慈善扶贫的历史传统;

工业革命(工业化进程)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

工人运动和社会大众争取正当权益的斗争。

中国:

新中国成立,政局相对稳定;

受苏联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部分民众极度贫困,有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我国很快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特点:

都重视对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

保障覆盖面和受益人群范围逐步扩大;

政府注重利用法律法规保障民众基本权益;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完善提高。

作用:

都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的信息从宗教信仰传统、工业革命开展以及工人运动发展斗争等角度归纳回答;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1978年后,社会秩序和经济建设逐步恢复”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保障等角度思考回答。

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中“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以及材料二“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文件”的信息从保障群体、立法保证以及不断完善等角度思考回答;

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缓和社会矛盾、保证经济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公平等角度归纳回答。

依据材料概括信息型材料题是历年高考最常见的一种题型。

它提供材料(史料),既包括文字也包括图表,通过材料设计出新情景、新问题,让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论证。

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概括能力。

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

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14.阅读材料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

论题一:

1890—1920年间的中国报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阐述:

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深入到政治制度,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通过报刊宣传政治主张,推动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②辛亥革命后,为宣传启蒙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利用报刊、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论题二:

1978年后的报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形势的变化。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报纸的宣传重点由政治宣传转移到经济建设的报道上来。

②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际交流增多,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报刊题材、种类日渐丰富。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表格中信息从“1890—1920年间的中国报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或者从“1978年后的报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形势的变化”来提取观点,论证前者从19世纪末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归纳回答;

后者可以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以及思想变化回答。

15.【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周朝开始,中国的皇位(王位)继承,施行是嫡长子继承制。

清初是其建立政权、平定叛乱、恢复经济、巩固统治的关键时期,但皇权斗争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即使像康熙这样英明的皇帝,也被皇子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弄得心力交瘁。

于是,雍正帝即位后,吸取了历代围绕预立太子发生的皇子、后妃之间为争储位明争暗斗、倾轧不休、骨肉相残、造成混乱的教训,以及自己争夺皇位的亲身经历,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

从此,不再公开立皇太子,而是秘密立储,直到自己驾崩之后,由谁来继承皇位才真相大白。

具体方法是:

由皇帝亲书立储谕旨一式两份,一份密封在锦匣内,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

待皇帝驾崩时,由御前大臣将两份遗旨取出,共同拆封,对证无误后当众宣布由谁继位。

雍正就是用这种新的制度选立了乾隆皇帝。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实行“秘密立储制度”的背景。

(2)评析“秘密立储制度”。

清前期(雍正帝时)君主专制加强;

皇位争夺造成混乱;

雍正帝的个人经历,吸取教训。

(2)削弱了宗法制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支配作用,扩大了对皇帝候选人的选择范围;

削弱了皇权争夺斗争,有利于政局稳定;

此制度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的结果,也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解析】

(1)本题依据材料“但皇权斗争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吸取了历代围绕预立太子发生的皇子、后妃之间为争储位明争暗斗、倾轧不休、骨肉相残、造成混乱的教训,以及自己争夺皇位的亲身经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君主专制加强、皇位争夺造成混乱、雍正帝的个人经历等方面分析雍正帝实行“秘密立储制度”的背景。

(2)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削弱宗法制支配作用、扩大候选人的选择范围、削弱皇权争夺斗争、君主专制制度等方面评析“秘密立储制度”。

16.【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8年美国官员们“对中日战争看法开始转变,认为这场冲突不能被看作中日两国间事件”。

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从6月起就致力于对华贷款,他一再向罗斯福说明:

美国只需一艘战列舰代价,就可维持中国抗战;

如果中国停止抗战,美国就需用更多的钱建设海军。

而且,目前只有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这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发展与苏联对中国的控制。

此外向中国提供贷款,让中国购买美国汽车与石油,这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罗斯福最终于1938年11月30日批准了对中国2500万美元桐油贷款。

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50万英镑,随后又决定贷款500万英镑。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影响。

(1)原因:

日本侵华损害了美国的在华利益;

扩大对华贸易与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

抵制战后苏联在中国的影响;

确保战后美国的全球利益。

(2)影响:

增强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和勇气;

激化了美日矛盾,刺激日本进一步铤而走险;

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1)由史实可知日本侵华损害了美国的在华利益;

由材料“此外向中国提供贷款,让中国购买美国汽车与石油,这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可知美国扩大对华贸易与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材料“目前只有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这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发展与苏联对中国的控制”可知可以抵制战后苏联在中国的影响;

由史实可知通过援助中国控制中国,以确保战后美国的全球利益。

(2)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向中国贷款增强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和勇气;

但因美国援助中国激化了美日矛盾,刺激日本进一步铤而走险,1941年发动珍珠港战役;

美国援助中国及后来美国卷入战争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17.【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亚当·

斯密认为,每一个人行动的动机,主要是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

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

在《国富论》中,他列举出制造针的例子,经由分工,将整个制造程序“分为十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雇佣技艺熟练的好手……我曾看到一家很小的工厂中,一共只雇用十个工人,但每天可以生产48000根针”。

殖民地国家实行的“重商主义”政策,在他看来,对殖民地及其统治国双方都是有害无益的。

他强调,只有对内对外的商业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个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与繁荣。

同时他也反对各种公司的垄断。

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支配多少劳动。

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

——摘编自《国富论》

(1)根据材料,概括亚当·

斯密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当·

斯密思想的影响。

(1)内容:

①人有自私性(人有利己心);

②分工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③反对殖民地国家实行的重商主义政策,主张“自由放任”;

④劳动价值论。

①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②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化的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③完善了政治经济学理论;

④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来源。

(每点,答出3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依据材料可以直接概括出亚当·

斯密的思想内容。

“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可见其主张人的利己心是经济推动力;

“在《国富论》中,他列举出制造针的例子,经由分工,将整个制造程序分为十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雇用技艺熟练的好手……我曾看到一家很小的工厂中,一共只雇用十个工人,但每天可以生产48000根针”可以概括出其主张社会细致分工;

“殖民地国家实行的“重商主义”政策,在他看来,对殖民地及其统治国双方都是有害无益的。

”可概括出其反对重商主义,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主张;

最后亚当·

斯密肯定了劳动的价值。

(2)结合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内容可知,亚当·

斯密的经济主张符合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需求,推动了经济政策的调整并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完善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