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4639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保定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保定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保定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保定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下载.docx

《河北省保定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保定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下载.docx

D项,长蒿(篙)没精打彩(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保定市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②保定市发力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目前文化产业年增加值超百亿元,增长幅度令人侧目。

③省政府统一部署,审时度势,着眼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监管,维护良好用地秩序,在全市开展清理违法占地专项行动。

④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否则,将愧对我们都喜爱的大文豪——苏轼。

⑤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

那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⑥运钞车里面戒备森严,几名守押员在车内各就各位,他们借助4个先进的窥测孔就可以探视车外的任何风吹草动。

A.①②③B.③④⑥C.①⑤⑥D.②④⑤

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

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

①错,使用对象错误。

“不绝如缕”:

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不能用于“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

②错,语境不合。

“令人侧目”:

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害怕。

不能用于“文化产业年增加值超百亿元,增长幅度”。

③正确,合乎语境。

“审时度势”:

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这样就排除A项、B项。

④错,“洗耳恭听”:

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指专心地听,谦辞。

⑤“穿云裂石”:

指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错误;

⑥正确。

“风吹草动”:

微风一吹;

草就晃动。

比喻轻微的动荡或变故。

排除答案C项。

综上,本题选D项。

点睛:

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

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

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

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

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

还可以用排除法做成语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保定市莲池区400多名社区干部和居民齐聚河北大学报告厅,聆听专家对十九大精神进行的系统阐释和深刻解读。

B.第四届全国超低能耗建筑大会在髙碑店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开发、施工、设计、运营工作的专业人员参会。

C.人大代表提议;

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D.保定市特教中心将“一体两翼五一流”作为办学特色,大力开展校园足球运动与学生的团队意识,推进素质教育。

【答案】C

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A项,“400多名社区干部与居民”歧义。

B项,语序不当。

应改为“设计、开发、施工、运营”。

D项,搭配不当。

“开展”与“意识”不能搭配,应为“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5.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B.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父子皆是名人的美谈。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指的就是魏晋时期的“三曹”,“三曹”即曹操、曹丕和曹植。

C.《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灭六国约240年的历史,共33篇。

D.徐志摩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笔名有南湖、诗哲、谷等。

他的《再别康桥》体现了现代新诗的基本要求:

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

B项,“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指的“三苏”,即苏洵、苏轼和苏辙。

C项,《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也不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项,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不是所有现代新诗的特点,只是新格律诗的特点。

6.从修辞的角度,下列选项中两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C.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D.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答案】B

题干是“从修辞的角度,下列选项中两句不相同的一项”。

本题考查判定修辞手法的能力。

B项,第一句是对偶,移就;

第二句是夸张手法。

A项,设问。

C项,比喻。

D项,互文。

7.从词类活用的角度,下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烛之武退秦师B.舞幽壑之潜蚊

C.项伯杀人,臣活之D.侣鱼虾而友麋鹿

题干是“从词类活用的角度,下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

D项,意动用法,“侣”:

“把……当作伴侣”,“友”:

“把……当作朋友”。

其余三个选项是使动用法。

A项,“退”:

“使……退”。

B项,“舞”:

“使……舞”。

D项,“活”:

“使……活”。

8.下列选项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

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④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⑤距关,毋内诸侯⑥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⑦秦王还柱而走⑧悟言一室之内

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⑤C.①⑤⑦⑧D.②⑥⑦⑧

题干是“下列选项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中通假现象。

①“振”通“震”;

②“倍”通“背”;

④“䜩”通“宴”;

⑤“距”通“拒”,“内”通“纳”;

⑦“还”通“环”;

⑧“悟”通“晤”。

③⑥不含通假字。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哀吾生之须臾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

A项,“长者”,古义:

德高望重的人;

今义:

年长之人。

B项,“非常”,古义:

意外变故;

很;

十分。

表程度。

D项,“斯文”,古义:

这篇文章。

是指一个人举止比较文静。

C项,“须臾”:

意思是衡量时间的词语,表示一段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斯人,吾谁与归

B.刑人如恐不胜沛公不胜杯杓

C.始适还家门适得府君书

D.诚能得樊将军首诚知不如城北徐公美

题干是“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项”。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

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

A项,“微”都是“如果没有”;

B项“胜”,前一个译为“尽,完”;

后一个译为“禁得住,能承受”。

C项“适”,前一个译为“出嫁”;

后一个译为“刚刚”。

D项“诚”,前一个译为“果真”;

后一个译为“的确”。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把握语境,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根据上下文查对正误,还要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这个词的意义,所以学生平时多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很有必要。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则或咎其欲出者吾其还也

B.及其所之既倦不知东方之既白

C.因人之力而弊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D.使使以闻大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题干是“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在答题时把虚词含义和用法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虚词含义和用法的方法。

C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却”。

A项“其”,前一个作代词,“那个”;

后一个作副词,“还是”。

B项,前一个作动词,“往,到达”;

后一个作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D项,前一个作目的连词,“来”;

后一个作介词,“因为”。

12.从句式的角度,下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若属皆且为所虏

B.不吾知其亦已兮太子宾客知其事者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击破沛公军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汝是大家子

题干是“从句式的角度,下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

B项,第一句是宾语前置句;

第二句是定语后置句。

A项,都是被动句。

分别有“见”和“为所”形成被动句。

C项,都是省略句。

前一句省略“之”,应为“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后一句省略“之”,应为“为(之)击破沛公军”。

D项,都是判断句。

前一句靠“为”,后一句靠“是”形成判断句。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

父信,为汉麟州刺史。

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

尝谓其徒曰:

“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

”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

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

继元既降,帝使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师还,授郑州刺史。

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

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

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

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

业谓美等曰:

“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监军王,侁曰:

“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业曰:

“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

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

“此行必不利。

”因指陈家谷口曰:

“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

”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

自寅至巳,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

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

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

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

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

业因太息曰:

“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乃不食,三日死。

(节选自《宋史·

杨业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B.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C.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D.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指男子年龄二十岁左右。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已示成年,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太宗”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的名号,只有开国皇帝可以称祖,后继者则称宗。

C.“雍熙”是年号。

年号是用来纪年的,由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自寅至巳”中的“寅”和“巳”指古时的时辰,分别是指凌晨三点到五点、上午九点到十一点。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少有志向,善于作战。

他年少时喜欢打猎,曾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来形容自己他日带兵的情景,长大后也屡立战功。

B.杨业才能出众,深受赏识。

太宗先后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郑州刺史、云州观察使等,北征契丹时,任命他为潘美副将。

16.翻译

(1)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

(2)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答案】13.D14.B15.D

16.

(1)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

(未几、于、以、护)

(2)身上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

(被、殆、手、刃)

【13题详解】

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

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注意主语常省略。

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本题中,名词做主语的,一般要在主语前停顿,如“帝”;

“”“契丹”“业”。

代词做宾语的,在代词后停顿,如“之”。

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作谓语,要在其后停顿,如“迁”“入雁门”“出”“大败”。

若果有时间副词等,要在其前面停顿,如“复”“会”。

一、名词断句法。

二、虚词断句法。

三、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四、语序句式断句法。

具体方法: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14题详解】

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B项,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

【15题详解】

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读懂原文是筛选信息的关键。

D项,杨业并非“勇挑重担,因众人害怕,率先出战”,他是因监军王侁怀疑逼迫,不得已率先出战;

文中也没有提到“为百姓撤离争取了宝贵时间”。

【16题详解】

题干是“翻译”。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

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第一句关键点:

“未几”:

“不久”;

“于”:

“往,到”;

“以”:

“率领”;

“护”:

“护送”。

第二句关键点:

“被”:

“遭受”;

“殆”:

“几乎”;

“手”:

“亲手”;

“刃”:

“杀”。

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参考译文:

杨业是并州太原人。

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

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

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

“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

”他青年时代奉事北汉皇帝刘崇,担任保卫指挥使,并凭勇猛矫健而闻名。

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

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国人都称他为“杨无敌”。

宋太宗亲征北汉至太原,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想出重金得到他。

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他们的主上刘继元主动投降,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

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

(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后,又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

宋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

赶上契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出发,从小路赶到雁门关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发动攻击,契丹军队被打得大败。

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兼管郑州、代州之事。

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退兵逃走。

壅熙三年(986),宋朝军队开始了对契丹的大举征伐,任命忠武军节度使潘美担任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然而打了败仗。

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

这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

杨业对潘美等人说:

“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

”然而,监军王侁说:

“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交战,莫非您还有其他的意图吗?

”杨业说:

“我并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

(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当在你们之前先出战。

”临出兵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

“这次出兵必定失败。

”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说:

“请诸位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

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

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不剩一人了!

”潘美就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

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侁派人登台瞭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

潘美不能阻挡,于是他(带领军队)沿着交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

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

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最终到达谷口,望见无军队接应,捶胸大痛,只好又率领军士死战,身上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

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

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

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

“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

”于是绝食三天而死。

三、古诗歌阅读与默写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①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①这首诗是遭贬后触景感怀之作,写于作者行至夏口到鹦鹉洲的途中。

源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诗人被身边汀州的景象触动了情思,委婉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B.颔联先实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后虚写友人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

C.中间两联,落笔于景而暗关乎情,情景交融,相得益彰,深得古典抒情诗之妙。

D.诗人借描写旅途景色抒发自己被贬的凄苦情怀,同时想获得源中丞的同情慰藉。

E.全诗感情绵邈凝重,语言整饬流畅,意境开阔,结构紧密,在艺术上比较成熟。

18.本诗的尾联“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意蕴含蓄,请赏析最后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17.AD18.

(1)尾联用典,通过贾谊向汉文帝上书并被贬为长沙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慰藉;

(2)以以贾谊喻源中丞,也是自喻,含蓄地表达人生遭际的不平;

(3)“古今怜”三字,既隐含同病相怜之感,也蕴含了这是一种历史性悲剧的意味。

【17题详解】

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A项,诗句直抒胸臆,并非含蓄委婉;

D项,“想要获得源中丞同情”错,是表达对好友被贬的同情和慰藉。

【18题详解】

题干是“本诗的尾联‘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意蕴含蓄,请赏析最后一联的精妙之处。

”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尾联的意蕴和艺术手法。

根据具体诗句分析,赏析诗句的意蕴和精妙之处,实际上就是答出诗句的意思、手法和情感即可。

首联写诗人为身边景物所触动,而想到贬于洞庭湖畔岳阳城友人,通过写江上浪烟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中间两联写诗人由夏口至鹦鹉洲一路的所见所闻。

最后两句意思是:

贾谊因为有才华为汉文帝建言献策提进行礼制改革,遭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都嫉妒,结果贾谊被汉文帝疏远后贬长沙,至今令人遗憾同情。

作者借同情贾谊被贬长沙,含蓄地表达了对源中丞遭贬的不平,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际的写照。

尾联用典,作者借同情贾谊被贬长沙,含蓄地表达了对源中丞遭贬的不平,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际的写照。

其中“古今怜”三字,既隐含同病相怜之感,也蕴含了这是一种历史性悲剧的意味。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描写手法主要有: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反衬主要有动静衬,以乐景衬哀情等;

联想和想像(虚实结合),对比。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

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