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本校实施性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4390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基础知识》本校实施性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法律基础知识》本校实施性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法律基础知识》本校实施性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法律基础知识》本校实施性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法律基础知识》本校实施性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律基础知识》本校实施性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法律基础知识》本校实施性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基础知识》本校实施性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律基础知识》本校实施性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

(1)规定和保障基本人权

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

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2)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构体系。

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

第二课行政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行政机关管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掌握行政处罚的有关知识,提高遵守行政法规、依法监督行政的自觉性。

行政主体的范围;

行政机关管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行政许可的涵义;

行政处罚的基本程序。

行政违法的特征。

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权。

运用

1.举例说明:

通过实例区分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2.分析判断:

根据实例分析判断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合法。

1.行政法概念

(1)行政的概念

(2)行政法的任务

2.行政机关管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1)通过抽象行政行为规范和调整社会事务

抽象行政行为的涵义。

抽象行政行为的形式。

(2)通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维护行政管理秩序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

具体行政行为的种类。

(3)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行政许可的涵义和种类。

行政处罚的种类、处罚程序。

3.制裁行政违法,维护社会秩序

(1)行政违法及其特征

行政违法的涵义。

(2)行政违法的制裁

行政违法制裁的涵义。

行政法律责任。

第三课民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明确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主要民事权利;

自觉依法进行民事活动,提高保护自身民事合法权益的能力。

民法调整的对象;

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

合同的订立程序;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事行为能力分类的意义;

合同担保的形式和作用。

现实生活中违反平等原则的现象;

结合生活实际,指出侵犯公民、法人人身权利的行为主要有哪些,怎样运用民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合同担保的运用。

根据实例,区分承担民事责任的具体方式。

3.实践体验:

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模拟合同签订;

收集有关资料,结合个人学习体会,说明公民合法财产受到侵犯如何寻求民事司法救济。

1.民法的基本原则

(1)民法的涵义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

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

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原则。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2.民事主体

(1)自然人

自然人的涵义。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监护。

(2)法人

法人应具备的条件。

3.民事权利

(1)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

物权及其种类。

债权及其种类;

合同的订立、履行、担保。

知识产权及其种类。

人身权及其种类。

(2)取得民事权利的途径

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

4.民事责任

(1)民事责任的种类

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侵权的民事责任。

(2)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和方式

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3)免除民事责任的情形

不可抗力,受害人自身的过错,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第四课经济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产品质量法律制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明确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依法从事经济活动。

产品质量的监督方式;

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程序;

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构成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条件;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订立劳动合同的重要性;

违反劳动法应承担法律责任。

发生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主要有哪些。

结合有关资料或者个人生活经历,分析产品质量对人们生产、学习、生活的重要性;

在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列举事例,说明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人实行特殊劳动保护的重要意义。

根据个人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模拟一份个人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

1.加强质量监督保证产品质量

(1)产品质量法概说

产品质量法的制定。

产品质量法的基本原则。

(2)产品质量的监督

监督主体。

监督形式。

(3)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4)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

构成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条件。

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范围。

4.履行劳动合同强化社会保障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制定。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2)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劳动者的基本义务。

(3)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合同的内容。

(4)劳动争议的解决

协商解决;

申请调解;

申请仲裁;

提起诉讼。

(5)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障的立法。

第五课刑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明确罪与非罪的界限;

理解刑罚在打击犯罪中的作用;

认识几种常见犯罪的危害性,提高同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分类;

累犯、自首和立功的构成条件;

常见的几种犯罪。

犯罪的特征;

刑罚的种类;

刑事责任年龄。

犯罪的构成要件;

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刑事责任能力。

联系具体犯罪案例,指出犯罪嫌疑人所触犯的罪名。

2.实践体验:

收集案例,体会打击经济犯罪的意义。

1.犯罪

(1)犯罪的构成要件

犯罪及其特征。

犯罪的构成要件。

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2)犯罪的分类

根据犯罪客体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犯罪主体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犯罪主观方面不同进行分类。

2.刑罚

(1)刑罚的种类

主刑和附加刑。

(2)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

(3)累犯、自首、立功

3.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1)打击与职务有关的犯罪

(2)打击与生产经营有关的犯罪

第六课诉讼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诉讼途径的种类及其各自的管辖范围,知道非诉讼途径的特征及法律服务机构的种类;

掌握几种主要非诉讼途径的运行过程;

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诉讼的种类;

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非诉讼途径的种类;

法律服务的机构。

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具体纠纷,选择恰当的解决途径。

结合诉讼案例材料,分析判断应适用的诉讼程序及确定应管辖的具体机关。

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旁听审判、实地参观等活动,体验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1.诉讼途径

(1)诉讼的种类

(2)受案范围和管辖

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

(3)审判程序和举证责任

2.非诉讼途径

(1)非诉讼途径概说

非诉讼途径的涵义。

非诉讼途径的特征。

(2)非诉讼途径的种类

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

3.法律帮助

(1)法律服务

法律服务的涵义。

法律服务的机构:

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

(2)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的条件、法律援助的机构、法律援助的程序。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教学原则

(1)方向性原则。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

教学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释问题,确保理论观点的正确性。

(2)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向学生普及法律基础知识是法制教育的基本任务,应当努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宪法和一些主要的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同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教育,让学生在学法的基础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做到自觉遵纪守法。

(3)学科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

与其他德育课程相比,法律基础知识是由多门法学分支组成的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在教学内容上不能过分强调学科的专业性、完整性、系统性,而应强调和体现它作为德育课的综合性。

要从德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教学要求,把学科性和综合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与公民日常活动的联系非常紧密。

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同时,应注意教育和指导学生用法,做到学以致用。

要多选用典型事例和案例进行教学,适度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旁听审判、模拟法庭、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依法做事、依法维权、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等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及思想状况的差异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综合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及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特别要注意采用以例说法的方法,有条件的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的评价。

评价教学方法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

鼓励有所创新并取得实效的教学方法。

3.活动建议

配合教学内容,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或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有计划地举办各种法制讲座,组织学生开展旁听审判、模拟法庭、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并通过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及总结等形式考核成绩。

4.教学用具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及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料开展教学活动,并恰当使用电影、幻灯、照片、录音、录像及计算机教学软件和校园网等进行辅助教学。

5.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

1

(一)

宪法

2

(二)

行政法

4

(三)

民法

7

(四)

经济法

(五)

刑法

5

(六)

诉讼法

综合案例测评

3

复习考试

机动

合计

38

法律基础知识每周2学时,总时数为38课时,其中教学时间31学时,综合案例测评3学时,复习考试2学时,机动2学时。

五.教材选用

选用国家审定通过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六.学习评价与考核

1.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通过确认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以考察教学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依据。

2.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的范围应包括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识记、理解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应采用书面形式与日常观察相结合的途径进行。

具体方式包括笔试、口试、具体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考查等。

4.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

认知水平评价分为“了解”、“识记”和“理解”三个层次。

“了解”指知道有关知识和原理;

“识记”指对有关的知识和原理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和原理能较全面、深入的把握。

运用能力分为“举例说明”、“分析判断”和“实践体验”三个层次。

其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恰当的举出事例说明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所接触到的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