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含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2435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含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含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含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含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含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含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三.docx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含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含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含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三.docx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含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三

神州谣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重点:

学文中认识本课生字,掌握“夕、与”等字的写法。

教学准备:

1.同学课前收集祖国各地风景图片、少数民族资料,做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多媒体播放歌曲《大中国》

师:

是啊,谁不爱自身的祖国呢?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描写祖国山河的三字歌。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同学字。

1.同学自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对照下面的拼音读一读,还可以问问同桌,注意把字音对准。

2.卡片检查生字的字音,正音。

3.多媒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带拼音):

神州、山川、长江涌、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民族这些生字放在词语中你能把音读准吗?

4.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这些生字里面有没有你已经会认的字?

还没学呢,你是怎么认识的?

(同学介绍课外识字方法、途径。

5.词卡去拼音检查。

相机纠:

州---川鸟---岛与---写族---旅

6.多媒体,读去拼音的词。

7.读通课文。

生先自由练读,在四人合作读并正音。

8.质疑:

课文我们读通了,你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吗?

三、朗读感悟。

1.师说:

我们中国在古代又称神州、华夏,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

想去看看吗?

(多媒体)

2.你看到了什么?

你到过哪里?

3.边看多媒体边介绍有关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知识。

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4.看多媒体介绍台湾。

在我国东南部有一座宝岛—台湾岛。

它虽然远离大陆,但与我们大陆却是一家的。

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但由于历史原因,台湾至今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

指导朗读第三句。

5.多媒体展示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指导朗读第四句。

6.师生交叉朗读全文。

四、读韵语,巩固识字。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

黄河长江,奔涌不息;

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五、指导书写。

1.多媒体出示:

夕、与。

(点名读)

2.观察:

这两个字都是我们学过的熟字的一局部,是哪两个?

同学讨论说出“夕、与”的重点笔画。

3.教师范写,同学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去拼音个别读,男女生读,分组读,齐读)

师说: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学习了课文。

那么,你们和生字都交上朋友了吗?

2.认读词语

师说:

同学们可真棒!

下面我们来做个“读词语登山峰”的游戏。

(出示多媒体)

只有又对又快的把这些词语全部读对,才干胜利的登上珠穆朗玛峰。

同学自由练读、开火车读词

3.有感情齐读课文

师说:

是啊,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不只有珠峰,还有黄山、黄河、长江等许多秀丽的景色,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吧!

同学们要边看边想课文。

(放多媒体)

我们的祖国美吗?

(美)那我们一起美美的把课文读一读吧!

二、课外拓展,课内外识字相结合

1.小组内展示各自收集的祖国山川名胜图片、资料,并当小老师带读自身做的词语卡。

2.评选出“祖国山河锦绣图”投影展示图片和词语,并作介绍。

3.多媒体出示香港、澳门、台湾的图片让同学了解,渗透课外识字。

4.师说:

我们的祖国山河锦绣,文化悠久,是谁将我们的祖国变得这样繁荣兴盛?

(56个民族人民的一起发明)

5.问:

你了解那个民族?

说说看

6.多媒体出示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和相关词语。

看看图,认认字,读读词。

三、指导书写

1.多媒体出示:

川、州、台、争、民、族

生观察分析,同位间互相读读、记记生字,说说怎样把字写好。

2.指名说,相机组词。

3.师重点指导“民、族”

4.同学练习书写。

四、结束全文

1.问:

同学们都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

2.全班有感情朗诵全文。

识字2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准备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课件:

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照片。

2.同学们,你们从图片看到了什么?

能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吗?

(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3.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

4.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

(“传”:

三拼音节,翘舌音;统:

后鼻音。

课堂达标测试:

下面是我们传统节日的有()

①清明节②元旦

③元宵节④圣诞节

⑤端午节⑥七夕

⑦中秋节⑧重阳节

二、读儿歌,随文识字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要求:

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2.自读检查。

(1)指名轮读,一人一句。

相机正音。

(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词语,认读字词。

(1)带拼音读词语。

打乱顺序读词语。

(出示课件)

传(chuán)统(tǒnɡ)贴(tiē)窗花大街(jiē)小巷(xiànɡ)祭(jì)扫(sǎo)赛龙舟(zhōu)艾(ài)香满堂(tánɡ)

乞(qǐ)巧(qiǎo)牛郎(lánɡ)织女月饼(bǐnɡ)赏(shǎnɡ)菊(jú)转(zhuǎn)眼团(tuán)圆热(rè)闹(nao)

(2)去拼音读词语。

(3)保留生字,读生字。

4.教师教学重难点字词。

(1)统、巷、堂、郎、饼、赏:

都是后鼻音的字,其中“巷”是三拼音节。

(2)菊:

注意音节的拼写,“ü”上两点要去掉。

(3)热闹:

读rènao,“闹”字声母是“n”,两个字连读时,“闹”要读轻声。

5.齐读儿歌

课堂达标测试:

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巷(gǎngxiàng)

堂(tántáng)

乞(qíqǐ)

赏(sǎngshǎng)

菊(jǘjú)

连一连,读一读。

贴龙舟

放窗花

赛月饼

吃菊花

赏花灯

看鞭炮

三、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读儿歌,其他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

分别是什么?

(七个: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重阳)

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

为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的具体时间吗?

(出示练习做一做)

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号)

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重点提示:

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在农历的日期,大家记住了吗?

课堂达标测试:

连一连。

元宵七月初七

端午五月初五

中秋八月十五

春节正月十五

重阳正月初一

七夕九月初九

四、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

(贴窗花放鞭炮)

2.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

(守岁、贴对联、拜年……)

出示: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元宵节的风俗有:

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2.“人如潮”是什么意思?

(展示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出示: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2.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一句内容。

出示:

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1.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2.“粽子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

(端午要吃粽子,插艾草)

3.总结:

端午的习俗有赛龙舟,吃咸鸭蛋、粽子,插艾草,喝雄黄酒……

出示: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片,讲述七夕的来历,以及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

2.理解“会鹊桥”的意思。

3.拓展:

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知识。

出示: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中秋节的风俗:

吃月饼,赏月。

2.为什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

(合家团圆)

3.拓展:

中秋节的时候月亮为什么是圆的?

出示: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1.为什么叫做“重阳”节?

2.重阳节有习俗有哪些?

(踏秋、赏菊、登高)

3.“要敬老”这句话怎么理解?

出示:

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1.春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今天学习的这么多传统节日还有哪一个节日也是全家团圆的节日?

(中秋节)5.读句子,填一填。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写春节习俗的词语。

(2)你还知道哪些春节的习俗?

请写出三个。

课堂达标测试:

“清明节,雨纷纷”,会让想起诗句“,”。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

七夕又叫,跟这个节日有关的传说故事是。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我们接下来开展节日故事分享会,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你是怎样过节的(任选一个节日来讲)?

2.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课后同学去搜集资料,看看每个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特色吧。

9.将下列少数民族与其相相应的节日连起来。

傣族彝族苗族

火把节花山节泼水节

六、指导写字

1.看图识字学词,认读词语,理解字义。

贴对联扫墓大街小巷龙舟团圆艾草转眼热闹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发现书写规律。

3.教师重点指导难写字。

街:

“行”字中音加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改为提。

舟:

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点、横、点。

转:

“车”字做部首时,最后两笔的顺序是竖、提;“专”字的笔顺是横、横、竖折折、点。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识字3“贝”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等16个生字,会写“贝、壳”等9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漂”。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作用以及字形字义,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

3.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

1.识记字词,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

2.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

你去过海边吗?

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贝壳图片,简单介绍。

你喜欢它们吗?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和。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听互读。

(2)自由拼读词语。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出示我会认的生字。

(1)抽读生字。

(2)摘苹果游戏,巩固生字。

(3)学习词语。

(4)将词语放回句子中让学生练读。

5.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比较字形:

田—由—甲品—晶巾—币

同偏旁识记:

财、赚、赔、购

组词识记:

漂(piào漂亮)(piāo漂浮)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读第1自然段,学生自由讨论下列问题。

(1)贝壳是什么?

它是什么样子的?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3)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3.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出示第一句话,指名朗读。

贝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