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吊装作业案列分析题Word下载.docx
《移动吊装作业案列分析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吊装作业案列分析题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1875kg
吊装半径:
10m
吊装角度:
64°
起重机额定载荷:
3400kg(在以上吊装半径和吊装角度的情况下)
是否附安全工作方案√□是□否
是否附救援计划√□是□否
是否附图纸□是√□否
图纸说明:
有效期:
从2011年6月6日8时至2011年6月8日8时
起吊前检查
项目
是
否
无
1.吊装准备
3.起重机及人员
是否已核实货物准确重量
√
是否已确定作业人员的任务
是否已考虑吊装附件引起起吊重量增加
是否已确定吊装作业负责人
吊装角度是否适合(考虑货物最差角度)
起重司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良好
是否符合起重机额定载荷
起重司机是否持证上岗
检查作业人员是否经过培训
起重机操作室中能否清楚看到指挥信号
是否已按规定对起重机进行了各类检查和维护
起重司机是否有克服吊装盲点的措施
已核实吊索具及其附件满足吊装能力需要
是否需要无线电通讯工具
已检查吊索具及其附件有无缺陷
是否对相关人员进行吊装计划交底培训
是否已清楚货物的规格尺寸及重心
是否已明确指挥信号
是否已明确货物的捆绑和固定方式
是否已明确唯一的吊装指挥人员
是否已制定吊挂货物的方法
吊装指挥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货物支撑物是否合适
确认起重机已进行日常检查
是否明确货物吊运路线
支腿处的地面是否平整、坚实
是否明确如何运输货物
支腿支撑加固措施是否落实
是否明确货物放置地点
天气情况是否适合吊装
是否考虑货物吊装时的平衡方法
是否确认已落实应急措施
是否需要引绳(或拉钩)
4.关键性吊装作业
是否需要货物缓冲防震保护
是否已制定关键性吊装作业计划
是否已考虑强风下操作的货物稳定措施
是否已指定监护人员
是否是带有突出物的货物
是否确认操作区域附近的电线及防护措施
2.吊装区域
是否确认操作区域附近的管道及防护措施
是否需要路障和警告标志
5.其他(请注明):
是否需要梯子或脚手架
设障区域是否涵盖货物旋转半径
是否已考虑辅助工具和设备
货物吊装、移动过程中是否有障碍
注:
(满足“是”打“√”;
不满足“否”打“√”;
与本次吊装无关“无”打“√”)
作业许可证管理
申
请
本人在工作开始前,已同吊装作业相关人员讨论了该工作及吊装计划,并对上述各项内容进行了检查确认,我对本工作的安全措施的落实负责。
作业申请人:
张某2011年6月6日8时
相
关
方
本人确认收到许可证,了解工作对本单位的影响,将安排人员对此项工作给予关注,并和相关各方保持联系。
单位:
确认人:
年月日时
批
准
本人已同工作执行单位(人员)讨论了该工作及吊装计划,并对人员和设备进行了检查,该工作许可证的安全措施已落实,我对本次工作和人员的安全负责。
作业批准人:
周某2011年6月6日8时
延
期
本许可证延期从:
年月日时至年月日时
申请人:
年月日时
相关方:
批准人:
闭
工作结束,已经确认现场没有遗留任何安全隐患,许可证关闭。
取
消
因以下原因,此许可证取消:
提出人:
根据集团公司《移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规范》和销售公司《移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下列论述中正确的选项有(AD)。
A、本次吊装作业许可证在没有延期的情况下,作业期限为2天,不符合吊装作业许可的规定。
B、在吊装准备项目中,“作业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和“是否明确如何运输货物”与本次吊装作业无关。
C、在起重机及人员项目中,起重机司机和起重指挥人员持证上岗符合要求,司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以及指挥信号是否明确与本次吊装作业无关。
D、此次吊装作业不属于关键性吊装。
2、作业简述:
某油库委托具有吊装资质的某公司进行厂区路灯吊装安装,作业前办理了《吊装作业许可证》,按作业方案的要求进行作业,上午10时发生了意外,吊具损坏,灯杆倾倒砸伤一名路过人员。
002
某公司
某油库
吊装安装路灯。
路灯
灯高8m
100kg
125kg
是否附救援计划□是√□否
从2011年9月9日8时至2011年9月9日15时
张某2011年9月9日8时
周某2011年9月9日8时
根据集团公司《移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规范》和销售公司《移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下列论述中正确的选项有(BCE)。
A、本次吊装的作业单位是某油库。
B、此许可证有效期不超一个班次,符合《移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关于作业票有效期限的要求。
C、对作业风险识别不足,未对吊装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造成无关人员在吊装区域内受伤。
D、该作业票还未到期,仍可继续作业。
E、未严格执行作业许可的相关规定,在事故的状态下,没有取消作业票。
3、下表是某吊装作业对起重机的外观检查表。
液压移动式起重机外观检查表
起重机名称型号:
XZ1551-JOZ100K设备编号:
0001
检查人:
张XX检查日期: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行驶系统
合格
不合格
问题
起重机
1驾驶室
1液压系统
1)窗户
2转盘(检查轴承间距,螺栓、螺母安装是否到位。
)
2)踏板
3平台和走道的防滑表面
3)转向
4起重臂中心销(检查裂缝和润滑)
4)喇叭
5绳鼓总成(检查裂缝和润滑)
2轮子
6上臂油缸(检查裂缝和润滑)
1)轮胎(裂缝,腐蚀)
7下臂油缸(检查裂缝和润滑
2)轮毂(裂缝)
8导向滑轮(检查裂缝和润滑)
3)螺栓(是否完整、拧紧)
9滑轮组(检查裂缝和润滑)
3转向与刹车系统操作检查
10滑轮组吊钩(检查裂缝,变形和安全销)
磨损深度30%
4倒车报警器
11辅钩吊钩(检查裂缝,安全销和变形)
5支腿
12起重臂(检查弯曲部分或凹陷)
1)固定销
13主辅钩钢丝绳
有断股
2)支腿垫板(检查裂缝和变形)
面积约为支腿的2倍
1)直径、滑轮磨损检查
6驱动系统操作检查
2)末端连接
7灭火器
●楔座尺寸
●长端上无绳夹
3)无绞扭或永久性弯曲
4)一个绳节距上的断丝不超过6个,或一个绳节距的一股上不超过3个断丝。
5)当起重臂伸长到最大长度,臂角为最大吊钩在最低工作点时,绳鼓上的钢丝绳至少有三圈。
14操作室
2)喇叭
3)通道
4)载荷表
5)起重机司机手册
15灭火器
16转动部件防护罩
17配重-不超过制造商的规范
问题
整改日期
整改负责人
根据集团公司《移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规范》和销售公司《移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DE)。
A、外观检查时发现,支脚垫板面积小、吊钩有磨损、钢丝绳有断股,这些对吊装影响不是很大,加强现场监护,可以进行吊装作业。
B、垫木面积约为支腿面积的2倍,不符合要求。
合格的垫木面积为支腿面积的3倍;
C、吊钩危险断面磨损已达原尺寸的30%,应报废。
D、以上检查发现的问题对吊装作业影响不大,所以在问题栏中可不作记录。
E、依据上表,作业审批人可以批准本台起重机进行吊装作业。
4、某单位新购一批机泵,委托具有吊装资质的一家公司卸货,在办理吊装作业许可前,进行了工作安全分析(如下表)。
工作安全分析表
日期:
单位
工作任务简述
□新的工作任务
□已作过的工作任务
□低风险的工作任务
分析
人员
许可证
相关
操作规程
有无
交叉作业
特种作业
人员是否有
资质证明
XX
吊卸机泵
作业审批人、 吊装指挥员、 起重机司机 司吊工、现场监督员
《作业许可 证》
起重机操作规程
起重机司机
工作
步骤
危害
描述
后果及影响
风险评价(LEC)
现有控制
措施
建议改进
改进后的
残余风险
是否可接受
暴露
频率
可能
性
严重
度
风险
值
吊物脱落
机泵损坏、人员伤亡
3
1
15
45
确保吊具合格,作业人员按规程操作。
可接受
吊车倾翻
吊机、机泵损坏、人员伤亡
6
90
确定基础地面及地下土层承载力符合要求,支腿完全伸出并垫合格垫木,起吊操作遵守规程
根据销售公司《移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和集团公司《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D)。
A、参与此次吊装作业的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要求。
B、从风险评价结果看,识别出的两项风险在未落实防
范措施前均为不可接受的。
C、识别出的两项危害因素,制定的防范措施客观有效。
D、从上表得知,吊装指挥员、司吊工不具备特种作业人员资质,此项作业不应批准。
E、工作前安全分析(JSA)是风险评估的一个工具,它不适用于移动吊装作业。
5、事故过程简述:
1988年某月某日,某港务局吊车组在四线南二区用轮胎起重机吊原木装火车。
当装平箱时,其插杆已经全部安好,装卸工某H按货运员的要求准备更换平箱南面第三根插杆。
结果在未给起重机司机停止作业信号时,进入起重机尾部回转半径危险区域换插杆,其头部被回转的起重机尾部撞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受害者违章作业,上岗未戴安全帽,在未通知起重机司机停止作业的情况下,违章闯入起重机尾部回转半径危险区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作业现场不到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在起重机吊装作业时,管理单位未设专人负责指挥,以致司机无法及时知道受害者进入起重机回转半径内。
(3)在无专人指挥的情况下,起重机司机未有效观察回转半径范围内有无人员,便进行回转,违章操作,造成事故。
针对上述事故原因分析,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
A、这是一起作业人员违章闯入起重机尾部回转半径危险区域导致的轮胎起重机尾部撞人致死事故。
B、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应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起重作业所需人员应齐备,并且要由合格人员担任。
C、起重作业必须设立专职指挥人员,指挥人员需经过合格培训。
D、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作业时应能够识别危险区,自觉远离危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