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城关说明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2411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蔡甸城关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蔡甸城关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蔡甸城关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蔡甸城关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蔡甸城关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蔡甸城关说明书.docx

《蔡甸城关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甸城关说明书.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蔡甸城关说明书.docx

蔡甸城关说明书

 

前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武汉市城乡一体化进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区域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汉江开发战略的启动实施,为主城外围城镇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蔡甸城关镇位于武汉主城西部,北濒汉江、东邻京珠高速公路,南接南湖旅游度假区,凭藉着良好的区位与生态优势,城关镇正步入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的快车道。

为合理布局建设用地,统一配置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土地价值,引导城镇有序发展,受蔡甸区政府委托,我院组织工作专班进行《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2003~2020年)》修编工作。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宏观背景

1、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成为时代的主流,信息化、知识化和市场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已经从一种思想逐步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行动准则。

2、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战略,以及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以民营经济为主,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对城市规划建设及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3、从产业布局的发展趋势来看,全国正在实现新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中部地区作为东、西部经济交流的跳板,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特别是武汉周边,各区各镇都在极力强化自身的优势要素,提高投资吸引力,竞争趋于白热化。

为创造具有强大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城镇物质空间环境,抓住良好的发展机会,开展蔡甸新城总体规划修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二、中、微观背景

1、湖北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发挥武汉的龙头作用,拓展和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形成武汉都市圈,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的要求。

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以“一主三化”为核心,建设城郊经济圈的战略目标。

2、武汉市轻轨四号线直达蔡甸新城中心,汉蔡公路复线已经在武汉市交通委员会立项,大汉阳战略规划中汉江生活干线连通蔡甸旧城与什湖地区,蔡甸与武汉主城的联系更加紧密。

3、武汉市汉江开发项目已提上日程,汉江沿岸城区将借此契机进行景观建设及功能重组,作为武汉市郊距离最近的沿江新城,必将抓住这一契机促进城市更新与发展。

4、武汉市产业发展计划为蔡甸产业发展提供了更清晰的前景,蔡甸区政府也提出了新一轮的建设目标。

新的发展形势以及原规划存在的不足,都迫切要求进行新一轮蔡甸新城总体规划的修编。

 

第二章规划依据与指导思想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

4、《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5、《武汉市城市地区空间发展概念规划》;

6、《武汉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

7、《武汉市制造业空间布局规划(2003-2010年)》;

8、《蔡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2005年)》;

9、《蔡甸镇志》;

10、《武汉市蔡甸新城总体规划(1996-2020年)》。

二、规划指导思想

1、从宏观经济分析、区域发展的宏观背景入手探索蔡甸城关镇的综合竞争力,探寻城镇的发展机遇,合理确立城镇的功能定位、性质规模与发展目标;

2、协调和优化城镇体系格局,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促进城乡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突出生态特色;

4、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协调和安排城镇建设的开发时序,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三章规划原则与期限

一、规划原则

1、高标准、高起点,体现规划的超前性,建设高效优美的现代化城镇。

2、注重城市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的关系,体现规划的现实性和弹性,保障城市持续良性发展。

3、充分发挥城市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创造环境优美宜人,生活安闲舒适,文化底蕴丰富,具有独特魅力的生态新城。

二、规划期限

近期:

2003-2010年;

中远期:

2011-2020年。

 

第二部分区域空间发展规划

第一章概况

一、地理位置

蔡甸区是武汉市辖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部,江汉平原的东向边缘,地跨东经113˙04'~114˙13',北纬30˙15'~30˙41';东北紧连汉阳区,北接东西湖区,西临汉川市,南达仙桃、汉南区,东南临长江,远望江夏。

区域东西宽约40公里、南北长约30公里,全区总行政面积1100.8平方公里。

区政府驻于蔡甸街,地处东经114˙02',北纬30˙35',为武汉市新城之一,距武汉市主城中心仅23公里。

二、行政区划

蔡甸区现辖6街、3镇、1乡、1农场共11个街镇,42个自然村,11个社区居委会。

三、自然条件

1、地质

蔡甸区位于江汉断陷平原。

约八千万年前的燕山运动,形成内陆湖盆,并产生一系列西南至东北走向的华夏式断层构造。

第三世纪至第四纪早期,汉阳经高蚀低积,夷平为准平原,后沦陷于汉江湖盆中,受集粘土沉积物,经硅铁化和富铝化作用,形成网纹红土。

新生代的喜玛拉雅运动,具有升降活动的脉冲性和断层活动的继承性,导致红色亚粘土台地和下蜀亚粘土台地的形成,后经坳谷分割,分别成为岗垅平原和波状平原。

华夏式断层复活,促成了索子长河的形成,黄岩、石灰岩因抵蚀力较强,而残存下来,构成了蔡甸地区的低山、丘陵、岗垅、湖泊相交错落,形成了汉江冲积平原的地形地貌特色。

2、地貌

蔡甸区地貌按地质构造和发育过程可分为平坦平原、岗垅台地、低山丘陵三大类型。

平坦平原由汉江泛溢沉积儿形成,分布在区境南北二线,地面高程在海拔24米以下。

南部平原包括成功、消泗、曲口、洪北、桐湖农场及侏儒的一部分,北部平原包括张湾、蔡甸和柏林的一部分狭长地带,总共平原面积339.3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31.1%,地面高程在19~22米之间。

岗垅台地是由古老地层经过高蚀低积坳谷分割发育而形成的正岗副垅地形,分布在南北平原之间的广阔地段,面积为751.76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8.98%,地面高程在海拔25~50米之间,形成南北低、中间高的“凸”形地势。

以高庙的缺堤口为起点,沿湖岸至尧山、乌梅山以北临近北部平原的地段为一线;从沌口起,沿军山镇、奓山、九真山至桐山头以南临近南部平原的地段为一线,均为波状平原。

两线之间,全是高岗深垅相交的岗垅台地,农田呈梯级展步,是全区水稻的集中产地。

低山丘陵是因岩性构造的控制,断续成脉,自北而南,依次呈近东西走向。

区内大小山共119座,除索河西岸、黄陵北岸较为密集外,其余多星散孤立于岗垅台地之上。

海拔高度在50米以上的有59座。

大体分为九列,以九真山为最高峰。

3、气候

蔡甸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阳光充足。

按1959~2002年统计资料表明,年平均气温16.5℃,极端最低气温-14℃(1977年),7月份温度最高,月平均气温28.1℃,极端最高气温39.6℃,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179.4毫米,最高值为1692毫米,最低值为807.1毫米,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占77.3%,常年降雨日85.88天,5月份最多,平均降雨日为8.1天,年无霜期为253天,常年日照达2111.8小时,高值年为2332.2小时,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的日照时数为1571.8小时,占全年日照的74%,15℃~20℃日照时数占55%,常年平均风速为2.9米/秒,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4、水资源

蔡甸区内河流密布。

北滨临汉江,东南有长江过境,南有东荆河贯穿,此外还有黄丝河、侏儒河、索子长河和汉阳河。

长江自军山起,沿东北至东风闸,流长19.5公里,水产丰富。

北部汉江,自西向东,流长共37.5公里,江面宽200~600米,流量平均为1630立方米/秒,历年平均水位在26.5米左右,最高水位30.03米(1954年),最低水位15.52米(1979年),是境内重要防洪段。

东荆河蔡甸段,流长73.1公里,属泛区水系。

蔡甸区内湖泊纵横交错。

境内湖泊主要划分为东湖、西湖、小奓湖和泛区四大水系,共有大小湖泊59个,水面97.62平方公里,占全区水域总面积的57.86%。

明兵部尚书戴金对此湖留有“汉沔疑无界,洞庭似有邻”的诗句,说明湖面之辽阔。

蔡甸区内地下水资源不多,主要有分布在以下几个地区:

西部和北部平原地区,地下水属松散积层孔隙压水,渗透系数为2~10米/日,厚度一般大于20米;中部山丘地区的九真山、龙霓山一带的地下水属石英砂岩裂隙水,埋深大于10米,泉流量为20~40吨/日,水质优良,宜于饮用;中部丘陵地区的南河渡、奓山等地的地下水属大冶灰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层埋深10~30米,泉流量约20吨/日,断续分布,富水性不均匀;分布在长江汉江地段的冲积层组成的二级阶地,为无供水意义的非含水层。

5、矿产资源

蔡甸区内低山百余座,除石英石、石灰石和少量的矽(硅)之外,未发现其他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属贫矿区域。

石灰石主要产区在西南部侏儒山一带,储量约1073.6万吨。

此外,在奓山、大军山等局部地段也有一定藏量。

石英砂岩只在大军山、高奏山一带的矿产具有开发价值。

粉砂页岩主要在大集、索河和玉贤等乡镇的部分山丘可见。

矽(硅)主要藏于区域西南部的横山一带,藏量约1500万吨左右。

煤矿主要位于常福南部的陈家岭,储量约120万吨;新农的马鞍山至下独山约200米处亦有煤矿,储量约146万吨,质量不高,开采价值不大。

粘土主要藏于新农沿汉沙公路一线,常福沿东荆河一线,均属下蜀亚粘土类型,适宜制作砖瓦。

6、自然灾害

蔡甸区濒临汉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但也由于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及人为因素等综合影响,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诸如干旱、风灾、冰雹、雷电、低温、洪涝等,尤以洪灾最为严重,1954年出现百年位于的特大洪水,汉江水位高达30.03米。

四、历史沿革

古时华夏分为九州,汉阳属荆州,蔡甸属汉阳。

蔡甸有一千七百年历史。

早在魏晋时期就以集镇雏形与临障城堡成猗角之势。

三国时,蜀兵曾在此扎营。

晋初(公元265年)汉阳为江夏郡沌阳县,郡治与县治曾驻临障山。

南朝陈文帝天嘉元年(公元560年)与临障城相距二公里的蔡甸即开发为南埠。

唐、宋之后,一直是汉阳古城的附郭。

宋末(公元1275年)始出现“蔡店”二字。

相传最早有姓“蔡”的人在这里开店经商,故而得名。

南宋年间,蔡甸已形成比较繁荣的商品集散地,到明代已成为汉江下游南滨的繁华大镇。

明初设巡检司,派驻通判,设驿站。

清朝中叶始称“蔡甸”,“甸”本义为郊外,当时武汉三镇已形成“九省通衢”的大城市,蔡甸傍近武汉,素有“小汉口”之称,“店”改为“甸”,意在蔡甸为武汉市的畿甸之区。

解放前夕,蔡甸曾一度衰落,解放后,1950年汉阳县人民政府机关从古城凤楼山麓迁驻蔡甸,蔡甸作为汉阳县政府所在地,迅速发展。

1992年9月,经国务院批复撤销汉阳县,设立武汉市蔡甸区,现在蔡甸区已成为武汉市13个行政区之一。

五、社会经济现状

200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755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0.3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5.93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比例14.7﹕51.5﹕33.7调整为2002年的12.5﹕53.2﹕34.3。

2002年全年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4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9万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6%。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74万元。

 

第二章蔡甸区城镇体系规划

一、全区人口增长及城市化水平预测

1、蔡甸区总人口预测

1999年至2002年,蔡甸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7%,机械增长率为1.84%,年均综合增长率为2.01%。

取2%为规划期人口年均增长率,以2002年蔡甸区总人口48.05万人为基数,预测2020年蔡甸区总人口将达70万人。

2、城镇化水平预测

2002年底,蔡甸区总人口数为48.05万人,其中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