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质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4006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质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细胞质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细胞质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细胞质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细胞质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质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细胞质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质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质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微丝

D

[填空题]

5简述质膜的主要功能

①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②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出;

③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的跨膜传递;

④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⑤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

⑥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多项选择题]

6、参与胞饮泡形成的物质有()。

B.信号肽

C.接合素蛋白

E.GTP结合蛋白

A,C,E

网格蛋白有被小泡:

胞饮泡的形成过程中,有网格蛋白(clathrin)类蛋白、GTP结合蛋白(dynamin)----蛋白动力素、接合素蛋白(adaptin)或叫衔接蛋白(adaptin)、受体等成分参与形成的有被小泡。

7membrane(膜)

通常是指分割两个隔间的一层薄薄的结构,可以是自然形成的或是人造的,有时很柔软。

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膜不仅薄,而且具有半透性(semipermeablemembrane),允许一些不带电的小分子自由通过。

8cellmembrane(细胞膜)

细胞膜是细胞膜结构的总称,它包括细胞外层的膜和存在于细胞质中的膜,有时也特指细胞质膜。

9plasmamembrane(细胞质膜)

是指包围在细胞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所组成。

质膜的基本作用是维护细胞内微环境的相对稳定,并参与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和信息传递。

另外,在细胞的生存、生长、分裂、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10biomembrane,orbiologicalmembrane(生物膜)

是细胞内膜和质膜的总称。

生物膜是细胞的基本结构,它不仅具有界膜的功能,还参与全部的生命活动。

11membraneskeleton(膜骨架)

细胞质膜的一种特别结构,是由膜蛋白和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它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这种结构称为膜骨架。

膜骨架首先是通过红细胞膜研究出来的。

红细胞的外周蛋白主要位于红细胞膜的内表面,并编织成纤维状的骨架结构,以维持红细胞的形态,限制膜整合蛋白的移动。

12spectrin(血影蛋白)

又称收缩蛋白,是红细胞膜骨架的主要成份,但不是红细胞膜蛋白的成份,约占膜提取蛋白的30%。

血影蛋白属红细胞的膜下蛋白,这种蛋白是一种长的、可伸缩的纤维状蛋白,长约100nm,由两条相似的亚基∶β亚基(相对分子质量220kDa)和α亚基(相对分子质量200kDa)构成。

两个亚基链呈现反向平行排列,扭曲成麻花状,形成异二聚体,两个异二聚体头-头连接成200nm长的四聚体。

5个或6个四聚体的尾端一起连接于短的肌动蛋白纤维并通过非共价键与外带4.1蛋白结合,而带4.1蛋白又通过非共价键与跨膜蛋白带3蛋白的细胞质面结合,形成“连接复合物”。

这些血影蛋白在整个细胞膜的细胞质面下面形成可变形的网架结构,以维持红细胞的双凹圆盘形状。

13band3protein(带3蛋白)

与血型糖蛋白一样都是红细胞的膜蛋白,因其在PAGE电泳分部时位于第三条带而得名。

带3蛋白在红细胞膜中含量很高,约为红细胞膜蛋白的25%。

由于带3蛋白具有阴离子转运功能,所以带3蛋白又被称为“阴离子通道”。

带3蛋白是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二聚体,每条亚基含929个氨基酸,它是一种糖蛋白,在质膜中穿越12~14次,因此,是一种多次跨膜蛋白。

14ankyrin(锚定蛋白)

又称2.1蛋白。

锚定蛋白是一种比较大的细胞内连接蛋白,每个红细胞约含10万个锚定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15,000。

锚定蛋白一方面与血影蛋白相连,另一方面与跨膜的带3蛋白的细胞质结构域部分相连,这样,锚定蛋白借助于带3蛋白将血影蛋白连接到细胞膜上,也就将骨架固定到质膜上。

15band4.1protein(带4.1蛋白)

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球形蛋白,它在膜骨架中的作用是通过同血影蛋白结合,促使血影蛋白同肌动蛋白结合。

带4.1蛋白本身不同肌动蛋白相连,因为它没有与肌动蛋白连接的位点。

16内收蛋白(adducin)

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每个红细胞约有30,000个分子。

它的形态似不规则的盘状物,高5.4nm,直径12.4nm。

内收蛋白可与肌动蛋白及血影蛋白复合体结合,并且通过Ca2+和钙调蛋白的作用影响骨架蛋白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红细胞的形态。

17cholesterol(胆固醇)

胆固醇存在于真核细胞膜中。

胆固醇分子由三部分组成:

极性的头部、非极性的类固醇环结构和一个非极性的碳氢尾部。

胆固醇的分子较其他膜脂要小,双亲媒性也较低。

胆固醇的亲水头部朝向膜的外侧,疏水的尾部埋在脂双层的中央。

胆固醇分子是扁平和环状的,对磷脂的脂肪酸尾部的运动具有干扰作用,所以胆固醇对调节膜的流动性、加强膜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动物细胞膜胆固醇的含量较高,有的占膜脂的50%,大多数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质膜中没有胆固醇,酵母细胞膜中是麦角固醇。

18liposome(脂质体)

将少量的磷脂放在水溶液中,它能够自我装配成脂双层的球状结构,这种结构称为脂质体,所以脂质体是人工制备的连续脂双层的球形脂质小囊。

脂质体可作为生物膜的研究模型,并可作为生物大分子(DNA分子)和药物的运载体,因此脂质体是研究膜脂与膜蛋白及其生物学性质的极好材料。

在构建导弹人工脂质体时,不仅要将被运载的分子或药物包入脂质体的内部水相,同时要在脂质体的膜上做些修饰,如插入抗体便于脂质体进入机体后寻靶。

19integralprotein(整合蛋白)

又称内在蛋白(intrinsicprotein)、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protein),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细胞膜中或内外两侧,以非极性氨基酸与脂双分子层的非极性疏水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质膜上。

实际上,整合蛋白几乎都是完全穿过脂双层的蛋白,亲水部分暴露在膜的一侧或两侧表面;

疏水区同脂双分子层的疏水尾部相互作用;

整合蛋白所含疏水氨基酸的成分较高。

跨膜蛋白可再分为单次跨膜、多次跨膜、多亚基跨膜等。

跨膜蛋白一般含25%~50%的α螺旋,也有β折叠,如线粒体外膜和细菌质膜中的孔蛋白。

20peripheralprotein(外周蛋白)

又称附着蛋白((protein-attached),或外在蛋白。

这种蛋白完全外露在脂双层的内外两侧,主要是通过非共价健附着在脂的极性头部,或整合蛋白亲水区的一侧,间接与膜结合。

外周蛋白可用高盐或碱性pH条件分离。

实际上,有时外周蛋白与整合蛋白是难以区分的,因为许多膜蛋白是由多亚基组成的,其中有的亚基插入在脂双层,有些亚基则是外周蛋白。

21Lamellastructuremodel(片层结构模型)

1935年JamesDanielli和HughDavson所提出,又称或三明治式模型。

该模型认为膜的骨架是脂肪形成的脂双层结构,脂双层的内外两侧都是由一层蛋白质包被,即蛋白质-脂-蛋白质的三层结构,内外两层的蛋白质层都非常薄。

并且,蛋白层是以非折叠、完全伸展的肽链形式包在脂双层的内外两侧。

1954年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改:

膜上有一些二维伸展的孔,孔的表面也是由蛋白质包被的,这样使孔具有极性,可提高水对膜的通透性。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22unitmembranemodel(单位膜模型)

1959年J.D.Robertson所提出。

主要是根据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发现细胞膜是类似铁轨结构(“railroadtrack”),两条暗线被一条明亮的带隔开,显示暗---明---暗的三层,总厚度为7.5nm,中间层为3.5nm,内外两层各为2nm。

并推测:

暗层是蛋白质,透明层是脂,并建议将这种结构称为单位膜。

单位膜也有一些不足∶首先该模型把膜看成是静止的,无法说明膜如何适应细胞生命活动的变化;

其二,不同的膜其厚度不都是7.5nm,一般在5~10nm之间;

其三,如果蛋白质是伸展的,则不能解释酶的活性同构型的关系。

还有,该模型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有的膜蛋白很容易被分离,有些则很难。

23fluidmosaicmodel(流动镶嵌模型)

1972年Singer和Nicolson总结了当时有关膜结构模型及各种研究新技术的成就,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球形膜蛋白分子以各种镶嵌形式与脂双分子层相结合,有的附在内外表面,有的全部或部分嵌入膜中,有的贯穿膜的全层,这些大多是功能蛋白。

流动相嵌模型有两个主要特点。

其一,蛋白质不是伸展的片层,而是以折叠的球形镶嵌在脂双层中,蛋白质与膜脂的结合程度取决于膜蛋白中氨基酸的性质。

第二个特点就是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

再是封闭的片状结构,以适应细胞各种功能的需要。

这一模型强调了膜的流动由性和不对称性,较好地体现细胞的功能特点,被广泛接受,也得到许多实验的支持。

后来又发现碳水化合物是以糖脂或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膜的外侧表面。

24porin(孔蛋白)

孔蛋白是存在于细菌质膜的外膜、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外膜上的通道蛋白,它们允许较大的分子通过。

孔蛋白是膜整合蛋白,它的膜脂结合区与其他的跨膜蛋白不同,不是α螺旋,而是β折叠。

25detergent(去垢剂)

是能使蛋白质变性的一类化学物。

去垢剂(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即具有亲水基又具有疏水基的物质,一般具有乳化、分散、和增溶作用,可分阴离子、阳离子和中性去垢剂等多种类型,中性去垢剂在蛋白提取钟应用的较多。

26lipidraft(脂筏)

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microdomain)。

大小约70nm左右,是一种动态结构,位于质膜的外小页。

由于鞘磷脂具有较长的饱和脂肪酸链,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所以这些区域结构致密,介于无序液体与液晶之间,称为有序液体(Liquid-ordered)。

在低温下这些区域能抵抗非离子去垢剂的抽提,所以又称为抗去垢剂膜(detergent-resistantmembranes,DRMs)。

脂筏就像一个蛋白质停泊的平台,与膜的信号转导、蛋白质分选均有密切的关系。

27caveolae胞膜窟

一种相对有序、结构相对稳定,直径50~100nm的质膜凹陷区。

在细胞信息传奇和物质运输中起重要作用。

28fluorescencerecoveryafterphotobleachingFRAP(光脱色荧光恢复技术)

用荧光物质标记膜蛋白或膜脂,然后用激光束照射细胞表面某一区域,使被照射区域的荧光淬灭变暗形成一个漂白斑。

由于膜的流动性,漂白斑周围的荧光物质随着膜蛋白或膜脂的流动逐渐将漂白斑覆盖,使淬灭区域的亮度逐渐增加,最后恢复到与周围的荧光光强度相等。

根据荧光恢复的速度,可推算出膜蛋白或膜脂的扩散速度。

是研究膜蛋白或膜脂流动的基本实验技术。

29capping(成帽现象)

在荧光免疫标记试验中,两种蛋白的膜蛋白荧光抗体混合后,由于膜蛋白的流动性,一段时间后,两种荧光蛋白抗体均匀分布在质膜上。

时间继续延长,标记的荧光抗体在细胞表面会重新分布,聚集在细胞的一定部位即所谓的成斑现象。

经过一段时间后,二价抗体在细胞膜表面相互交联使被标记的膜蛋白集聚在细胞的一端,即成帽现象。

30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

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膜的流动性:

反映在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流动性,为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膜脂的流动性主要由脂分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脂肪酸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膜脂的流动性越大。

温度对膜脂的运动有明显的影响。

在细菌和动物细胞中常通过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来调节膜脂的相变温度以维持膜脂的流动性。

在动物细胞中,胆固醇对膜的流动性起重要的双向调节作用。

²

膜蛋白的流动:

荧光抗体免疫标记实验;

成斑现象(patching)或成帽现象(capping)

2)膜的流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

细胞骨架不但影响膜蛋白的运动,也影响其周围的膜脂的流动。

膜蛋白与膜分子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膜流动性的重要因素。

3)膜的流动性与生命活动关系:

信息传递;

各种生化反应;

发育不同时期膜的流动性不同

膜的不对称性:

1)膜脂与糖脂的不对称性:

糖脂仅存在于质膜的ES面,是完成其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

2)膜蛋白与糖蛋白的不对称性: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指每种膜蛋白分子在细胞膜上都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糖蛋白糖残基均分布在质膜的ES面;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生物膜完成复杂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的各种生理功能的保证。

31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怎样形成的?

它在膜生物学研究中有什么开创意义?

1)形成的原因及前提:

(1)单位膜模型无法满意的解释许多膜属性,如膜结构不断地发生动态变化;

各种膜没有一成不变的统一性;

各种膜均具有各自的特定厚度,提取膜蛋白的难易程度不同;

各种膜的蛋白质与脂类的成份比率不同等。

(2)本世纪60年代,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对质膜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3)利用冷冻蚀刻法显示出膜上有球形颗粒,

(4)用示踪法表明膜的结构形态在不断地发生变动。

在此基础上,S.J.Singer和G.L.Nicolson在1972年提出了膜的流动镶嵌模型(fluidmosaicmodel)。

2)意义:

流动镶嵌模型除了强调脂类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镶嵌关系外,还强调了膜的流动性,主张膜总是处于流动变化之中,脂类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均可做侧向流动。

后来有许多实验结果支持了流动镶嵌模型的观点。

32质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都有哪些重要作用?

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2)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除,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3)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

4)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5)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

6)质膜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33何谓细胞外被?

它有哪些功能?

1)细胞外被是指动物细胞表面的由构成质膜的糖蛋白和糖脂伸出的寡糖链组成的厚约10~20nm的绒絮状结构。

2)功能:

(1)细胞识别;

(2)血型抗原;

(3)酶活性。

34细胞表面有哪几种常见的特化结构?

膜骨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是什么?

1)细胞表面特化结构主要包括:

膜骨架、鞭毛、纤毛、变形足和微绒毛,都是细胞膜与膜内的细胞骨架纤维形成的复合结构,分别与维持细胞的形态、细胞的运动、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等功能有关。

2)膜骨架:

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其功能是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35细胞连接都有哪些类型?

各有何结构特点?

细胞连接按其功能分为:

紧密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

1)紧密连接(封闭连接),细胞质膜上,紧密连接蛋白(门蛋白)形成分支的链索条,与相邻的细胞质膜上的链索条对应结合,将细胞间隙封闭。

2)锚定连接:

通过中间纤维(桥粒、半桥粒)或微丝(粘着带和粘着斑)将相邻细胞或细胞与基质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坚挺有序的细胞群体、组织与器官。

3)通讯连接:

包括间隙连接和化学突触,是通过在细胞之间的代谢偶联、信号传导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连接方式。

4)胞间连丝连接:

是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来进行物质交换与互相联系的连接方式。

36细胞外基质与细胞外被有何区别?

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1)细胞外被是指动物细胞表面的由构成质膜的糖蛋白和糖脂伸出的寡糖链组成的厚约10~20nm的绒絮状结构,是细胞膜的一部分。

2)细胞外基质是存在细胞之间的非细胞性的物质,是由一些蛋白质和多糖大分子构成的精密有序的网络结构,是细胞的分泌物在细胞附近构成的精密结构,它不同于细胞外被之处是,通过与细胞质膜中的细胞外基质受体结合,同细胞建立了相互关系。

37纤连蛋白分子有哪些结构特点?

如何发挥作用?

1)分子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在靠近羧基端有一对二硫键将两个亚基连在一起,使两个亚基排成“V”字形。

亚基多肽链折叠成5-6个棒状和球形功能区,各功能区分别可同特定的分子或细胞发生转移结合,功能区之间的连接部位可折屈,对蛋白酶敏感。

2)多肽链含有三种重复序列,即I、II、III型组件,功能区即是由这三种组件重复组合而成。

在III型重复中含有特异的三肽序列,-Arg-Gly-Asp-(RGD),此RGD序列可被细胞表面基质受体中的整联蛋白(integrin)所识别,从而同细胞结合,促使细胞同基质结合。

促进细胞迁移,对细胞的迁移有导向作用

38细胞外基质组成、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1)细胞外基质(EM)成分可表示如下:

多糖:

糖胺聚糖,蛋白聚糖

纤维蛋白:

胶原,弹性蛋白,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

2)作用:

细胞外基质可影响细胞的发育、极性和行为活动。

(1)糖胺聚糖(GAG)链构成的网络,形成了水化凝胶,各种蛋白质纤维埋藏于凝胶之中。

GAG多糖链带负电荷,同蛋白质共价结合形成蛋白聚糖。

(2)蛋白聚糖:

a.渗滤作用;

b.细胞表面的辅受体;

c.调节分泌蛋白的活性;

d.细胞间化学信号传递。

(3)胶原,弹性蛋白:

结构作用

(4)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

黏着作用。

39质膜的膜蛋白都有哪些类别?

各有何功能?

膜脂有哪几种?

1)膜蛋白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将分为四类:

运输蛋白,连接蛋白,受体蛋白和酶。

运输蛋白:

物质运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连接蛋白:

细胞连接;

受体蛋白:

细胞识别,信号传递;

酶:

具有催化活性。

2)膜脂:

膜脂主要为磷脂和胆固醇,磷脂主要包括有卵磷脂和脑磷脂(cephalin),鞘脂(带有一个氨基)和糖脂(结合有寡糖链)。

40patching(成斑现象)

当荧光抗体标记细胞的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已经均匀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标记荧光会重新分布,聚集在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即成斑现象。

41erythrocyteghost(红细胞血影)

是将分离的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水渗入到红细胞内部,红细胞膨胀、破裂,从而释放出血红蛋白,所得到的红细胞质膜具有很大的变形性、柔韧性和可塑性,当红细胞的内容物渗漏之后、质膜可以重新封闭起来称为红细胞血影。

42lipid-anchoredprotein(脂锚定蛋白)

又称脂连接蛋白(lipid-linkedprotein),通过共价健的方式同脂分子结合,位于脂双层的两侧。

同脂的结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蛋白质直接结合于脂双分子层,另一种方式是蛋白并不直接同脂结合,而是通过一个糖分子间接同脂结合。

43phospholipids(磷脂)

含有磷酸基团的脂称为磷脂,是细胞膜中含量最丰富和最具特性的脂。

动、植物细胞膜上都有磷脂,是膜脂的基本成分,约占膜脂的50%以上。

磷脂分子的极性端是各种磷脂酰碱基,称作头部。

它们多数通过甘油基团与非极性端相连。

磷脂又分为两大类:

甘油磷脂和鞘磷脂。

甘油磷脂包括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肌醇等。

44glycophorin(血型糖蛋白)

血型糖蛋白又称涎糖蛋白(sialoglycoprotein),因它富含唾液酸。

血型糖蛋白是第一个被测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有几种类型,包括A、B、C、D。

血型糖蛋白B、C、D在红细胞膜中浓度较低。

血型糖蛋白A是一种单次跨膜糖蛋白,由131个氨基酸组成,其亲水的氨基端露在膜的外侧,结合16个低聚糖侧链。

血型糖蛋白的基本功能可能是在它的唾液酸中含有大量负电荷,防止了红细胞在循环过程中经过狭小血管时相互聚集沉积在血管中。

45cytoplasmicmembrane(胞质膜)

又称为内膜(internalmembrane),存在于真核细胞质中各膜结合细胞器中的膜,包括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溶酶体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过氧化物酶体膜等。

由于细菌没有内膜,所以细菌的细胞质膜代行胞质膜的作用。

46、离子通道具有下列特征()。

A.具有极高的转运速率

B.对pH有依赖性

C.没有饱和值

D.是门控的

E.转运的动力来自溶质的跨膜电化学梯度

A,C,D

离子通道有以下3个特征:

1,极高的运转速率

2,没有饱和值

3,并非连续而是门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