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训练23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下0409359文档格式.docx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训练23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下0409359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训练23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下0409359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频历二县,并有声绩。
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
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曰《谏苑》。
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
乐运传》,有删改)
【注】①公除:
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
②舆榇(chè
n):
载棺以随。
1.下列对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B.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C.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D.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亦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专指天子巡行所在之地。
B.崩,指死亡。
古代对死亡有专门称呼,天子、诸侯或皇后死称“崩”,皇子、公主或者宠妃死称“薨”。
C.庶人,也叫“庶民”。
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其身份比奴隶高。
D.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降级叫左迁、迁谪、迁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
他以做雇工的方式积累财物,救助陷入困境中的亲属;
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事迹如同《孝义传》中记载的人物。
B.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
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号称刚强正直。
C.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
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法;
他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
D.乐运夙有大志,但仕途坎坷。
他希望做一名从容的谏官,然而秉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未能如愿,最后只好发愤编纂《谏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②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长孙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
初未知名,人弗之识也,唯高祖一见,深嗟异焉,乃携其手而谓人曰:
“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
后之名将,非此子邪?
”宣帝时,突厥摄图请婚于周,以赵王招女妻之。
然周与摄图各相夸竞,妙选骁勇以充使者,因遣晟副汝南公宇文神庆送千金公主至其牙。
前后使人数十辈,摄图多不礼,见晟而独爱焉,每共游猎,留之竞岁。
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两箭与晟曰:
“请射取之。
”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
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近之,以学弹射。
其弟处罗侯号突利设,尤得众心。
而为摄图所忌,密托心腹,阴与晟盟。
晟与之游猎,因察山川形势,部众强弱,皆尽知之。
时高祖作相,晟以状白高祖。
高祖大喜,迁奉车都尉。
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仍恐染干惊惧,先遣晟往喻旨,称述帝意。
染干听之,因召所部诸国,奚、室韦等种落数十酋长成萃。
晟以牙中草秽,欲令染干亲自除之,示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帐前草曰:
“此根大香。
”染干遽嗅之曰:
“殊不香也。
”晟曰:
“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
。
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
”染干乃悟曰:
“奴罪过。
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
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恩泽而教导之。
将军之惠,奴之幸也。
”遂拔所佩刀,亲自芟草,其贵人及诸部争放效之。
乃发榆林北境,至于其牙,又东达于蓟,长三千里,广百步,举国就役而开御道。
帝闻晟策,乃益嘉焉。
五年,卒。
帝深悼惜之,赗赠甚厚。
后突厥围雁门,帝叹曰:
“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
”晟好奇计,务功名。
性至孝,居忧毁瘠,为朝士所称。
贞观中,追赠司空、上柱国,谥曰献。
(节选自《隋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十六》,有删改)
【注释】①染干:
突厥摄图弟处罗侯之子,经长孙晟提议,开皇十七年,娶隋安义公主。
1.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B.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C.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做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D.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A.“牙”指将军之旗,也指军队主将所在位置或官署,在这里指的是突厥王庭。
B.“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情况下指升职,而“左迁”、“迁谪”则指的是贬官。
C.“赗赠”指在别人办丧事时赠送的财物,表示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家属的安慰。
D.“司空”于西周始置,为虚衔,无实职,一般只用于加授给年高望重的大臣。
A.长孙晟通达聪慧,能文善武。
高祖一接触长孙晟即赞叹他武艺超群,多有韬略,预言他定会成为名将。
B.长孙晟把握时机,侦察地形。
他先主动与处罗侯结盟,后借游猎之机察看突厥地形,搜集到不少情报。
C.长孙晟足智多谋,宣示国威。
他借染干召集部落聚会,用除草之计来震慑他人,使御道开辟十分顺利。
D.长孙晟屡建功勋,甚得圣眷。
由于在与突厥打交道时表现突出,他获得皇帝赞赏,死后仍被皇帝惦念。
①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
②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萧俛,字思谦。
贞元七年进士擢第。
元和十三年,皇甫镈用事,言于宪宗,拜俛御史中丞。
俛与镈及令狐楚,同年登进士第,二人双荐俛于上。
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袭徐国公,赐绯鱼袋。
穆宗即位之月,议命宰相,令狐楚援之,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仍赐金紫之服。
十月,吐蕃寇泾原,命中使以禁军援之。
穆宗谓宰臣曰:
“用兵有必胜之法乎?
”俛对曰:
“兵者凶器,战者危事,圣主不得已而用之。
以仁讨不仁,以义讨不义,先务招怀,不为掩袭。
古之用兵,不斩祀,不杀疠,不擒二毛,不犯田稼。
安人禁暴,师之上也。
如救之甚于水火。
故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此必胜之道也。
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帝然之。
时令狐楚左迁西川节度使,王播广以货币赂中人权幸,求为宰相。
而宰相段文昌复左右之。
俛性嫉恶,延英(殿)面言播之奸邪纳贿,喧于中外,不可以污台司。
事已垂成,帝不之省,俛三上章求罢相任。
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
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俛趣尚简洁,不以声利自污。
在相位时,穆宗诏撰《故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神道碑》,对曰:
“臣器褊狭,此不能强。
其子王承宗先朝阻命,事无可观,如臣秉笔,不能溢美。
或撰进之后,例行贶遗。
臣若公然阻绝,则违陛下抚纳之宜;
俛受之,则非微臣平生之志。
臣不愿为之秉笔。
”帝嘉而免之。
俛家行尤孝。
母韦氏,贤明有礼,理家甚严。
俛虽为宰相,侍母左右,不异褐衣时。
丁母丧,毁瘠逾制。
免丧,文宗征诏,恳以疾辞。
既致仕于家,以洛都官属宾友,避岁时请谒之烦,乃归济源别墅,逍遥山野,啸咏穷年。
(节选自《旧唐书·
列传卷一百二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B.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C.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D.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A.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
唐朝三品以上紫袍,五品以上绯袍;
而鱼袋是唐、宋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代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B.吐蕃,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
它的实际立国者松赞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联姻,因此吐蕃与唐朝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
C.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及近郊警备任务的军队。
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军、御林军等。
D.节度使,官职名。
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
节度使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后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A.萧俛反对不义战争。
吐蕃进犯泾原,朝廷派宦官带领禁军前去支援,他认为作为王者之师有征讨之举而没有杀伐之事,就是必胜之道。
B.萧俛本性嫉恨奸邪。
王播用金银财宝贿赂宦官宠臣,求取宰相之位,萧俛对此痛恨至极,力谏无果,自己请辞相位。
C.萧俛为人耿介自清。
皇帝让萧俛为王承宗之父撰写碑文,萧俛认为王承宗在先朝违抗王命,无可观事迹,因此不愿为其父执笔。
D.萧俛追求清静洒脱。
萧俛居官后,为避免老部下和朋友逢年过节宴请、拜谒的麻烦,就回归济源别墅,过着吟咏逍遥的生活。
(1)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袭徐国公,赐绯鱼袋。
(2)古之用兵,不斩祀,不杀疠,不擒二毛,不犯田稼。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魏谟,征五世孙,字申之,擢进士第,同州刺史杨汝士辟为长春宫巡官。
文宗读《贞观政要》,思征贤,诏访其后。
谟姿宇魁秀,帝异之。
经略使董昌龄诬杀参军衡方厚,贬溆州司户,俄徙峡州刺史。
谟谏曰:
“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
今昌龄杀不辜,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又授刺史,复使治人,紊宪章,乖至治。
”有诏改洪州别驾。
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征,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
”教坊有工善为新声者,诏授扬州司马,议者颇言司马品高,不可以授贱工,帝意右之。
宰相谕谏官勿复言,谟独固谏不可,工降润州司马。
俄为起居舍人,帝敕谟曰:
“事有不当,毋嫌论奏,”谟对:
“臣顷为谏臣,故得有所陈;
今则记言动,不敢侵官。
”帝索起居注,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谟曰:
“向者取观,史氏为失职。
陛下一见,则后来所书必必有诲屈,善恶不实,不可以为史,且后代何信哉?
”乃止,擢谏议大夫,兼起居舍人,谟固让不见可,乃拜。
始谟之进,李珏、杨嗣复推引之。
武宗立,谟坐二人党,出为汾州刺史。
宣宗嗣位,召授给事中,迁御史中丞,发驸马都尉杜中立奸赃,权戚缩气。
顷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建言:
“今东宫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导之,则非得负副贰之重。
”且泣下,帝为感动。
时帝春秋高,嫡嗣未辨,众臣归重。
大中十年,领剑南西川节度使。
上疾求代,召拜吏部尚书,因久疾,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
卒,年六十六,贈司徒。
(节选《新唐书·
魏谟传》)
A.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B.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C.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D.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A.刺史,原是奉皇命检核地方官的职务,后成为掌一州军政大权的要职。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是编纂历史书籍的重要根据。
C.嫡嗣,此处指皇位承继人,即太子。
嫡,宗法制度下妻或妾生的长子。
D.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和荣誉称号。
A.魏谟心系朝纲,秉公劝谏。
对于皇帝要赦免董昌龄一事,魏谟认为董昌龄杀害无辜的事实确凿,如果赦免他,会紊乱朝纲。
B.魏谟坚持原则,敢于直谏。
皇帝偏袒一位乐工并授官扬州司马,宰相也授意谏官不要再言,虽劝谏失败,魏谟仍进言不已。
C.魏谟忠于职守,从不越职。
他从谏官转任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舍人时,皇帝仍要求他评价自己言行,他直言拒绝了该请求。
D.魏漠正气凛然,不畏权势。
宣宗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揭发驸马都尉杜中立的贪赃行为,使皇亲国戚的骄横气焰得以收敛。
(1)今昌龄杀不辜,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2)今东宫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导之,则非得负副贰之重。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琪,字台秀。
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
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
一日,铎召縠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
赋尾云:
“得士则昌,非贤罔共。
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
”铎览而骇之,曰:
“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
昭宗时,李溪父子以文学知名。
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溪。
溪览赋惊异,倒屣迎门,谓琪曰:
“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
可畏也。
”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
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遗、殿中侍御史。
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
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
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
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
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
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累欲大任。
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
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
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
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
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选自《旧五代史·
李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B.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C.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D.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A."
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唐代始置进士科目。
B."
封章"
言机密事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
C."
受禅"
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
D."
萧墙之难"
指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泛指内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琪博学多才,才思敏捷。
晋公王铎怀疑少年李琪的文章假手他人,因而派人测试,李琪援笔而成,出语不凡。
B.李琪为文独树一帜,不同于时俗。
他写作时不拐弯抹角,善于开宗明义,他的文赋深为文坛名宿李溪所推崇。
C.李琪恪尽职守,正直敢言。
他做了谏官后,积极上书,评论时政中的不当之处,却没能直言安重诲的罪责,因此自责请辞。
D.李琪为同僚所忌恨。
他为同任宰相的萧顷所敌视,后因萧顷的诬告,李琪受到皇上斥责并被罢相。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赋尾云:
②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晏球,字莹之,洛阳人也。
梁遣捉生军将李霸将千人戍杨刘,霸夜作乱,自水门入。
晏球闻乱,不俟命,率龙骧五百骑击之,贼势稍却。
末帝登楼见之,呼曰:
“此非吾龙骧军邪!
”晏球奏曰:
“乱者,李霸一部尔,陛下严守宫城,而责臣破贼。
”迟明尽杀之,以功拜澶州刺史。
明宗兵变,自邺而南,遣人招晏球,晏球从至洛阳,拜归德军节度使。
定州王都反,以晏球为招讨使讨之。
都遣人北招契丹,契.丹.遣秃馁将万骑救都。
晏球立高冈,号令诸将皆橐弓矢、用短兵,回顾者斩。
符彦卿以左军攻其左,高行珪以右军攻其右,中.军.骑士抱马项驰入都军,都遂大败,自曲阳至定州,横尸弃甲六十馀里。
契丹又遣惕隐以七千骑益都,晏球遇之唐河,追击至满城。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
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晏球击败秃馁,又走惕隐,其馀众奔溃投村落,村落之人以锄耰白梃所在击杀之,无复遗类。
惕隐与数十骑走至幽州西,为赵德钧擒送京师。
晏球攻定州,久不克,明宗数遣人促其破贼,晏球以谓未可急攻。
其偏将朱弘昭、张虔钊等宣言曰:
“晏球怯耳!
”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久之,都城中食尽,先出其民万馀人,数与秃馁谋决围以走,不果,都将马让能以城降,都自焚死。
晏球为将有机略,善抚士卒。
其击秃馁,既因败以为功,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
自天成三年四月都反,明年二月始克之,军中未尝戮一人。
以破都功,拜天平军节度使。
(节选自《新五代史•王晏球传》)
A.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B.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C.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D.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A.明宗,后唐皇帝李嗣源庙号,古代称皇帝除庙号外,还有谥号、年号、国号、尊号等。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朝廷赐以旌节作为全权调度的凭信而得名。
C.契丹,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唐末各部统一,建契丹国,后一度改称辽,后为金国所灭。
D.中军,古时军队多分为左、中、右或上、中、下三军,中军为主力,由主帅亲自率领。
A.王晏球忠于职守,遇事果敢。
李霸作乱时,他不等命令下达,即率兵出城迎击,挫败敌方攻势,控制危局,立下战功,深得君王赏识。
B.王晏球统兵有方,军纪严明。
面对王都和契丹的联军,他登上高岗,亲自指挥,严明号令,督促诸将奋勇杀敌,最终使得敌军惨败。
C.王晏球英勇善战,威震契丹。
他先大败秃馁,又击溃惕隐,使契丹余众四处溃逃,改变了中国之兵与契丹交战"
未尝少得志"
的窘况。
D.王晏球颇有智谋,指挥若定。
攻打定州时,明宗多次催促,部下也以言相激,但他认为不能急攻,坚持围而不打,终使对方自乱阵脚。
①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
②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徙开封之雍丘。
天圣初,举进士,开封、试礼部皆第一。
时亲策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与武举人杂视。
庠言:
“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具饮膳,斥武举人令别试。
”诏从之。
密州豪王澥私酿酒,邻人往捕之,澥绐奴曰:
“盗也。
”尽使杀其父子四人。
州论奴以法,澥独不死。
宰相陈尧佐右澥,庠力争,卒抵澥死。
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已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宝元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庠为相儒雅,练习故事,自执政,遇事辄分别是非。
未几,以资政殿学士徙郓州,进给事中。
参知政事范伸淹去位,帝问宰相章得象,谁可代仲淹者,得象荐宋祁。
帝雅意在庠,复召为参知政事。
皇祐中,迁工部尚书。
三年,祁子与越国夫人曹氏客张彦方游。
而彦方伪造敕牒,为人补官,论死。
谍官包拯奏庠不戢子弟,庠亦请去。
乃以刑部尚书知河南府,后徙许州,又徙河阳,再迁兵部尚书。
数言:
“国家当慎固根本,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
”以司空致仕。
卒,谥元献。
庠自应举时,与祁俱以文学名擅天下,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
善正讹谬、尝校定《国语》,撰《补音》三卷。
天资忠厚。
尝曰:
“逆诈恃明,残人矜才,吾终身弗为也。
”沈邈尝为京东转运使,数以事侵庠。
及庠在洛,邈子监曲院,因出借县人负物,杖之,道死实以他疾。
而邈子为府属所恶,欲痛洽之以法,庠独不肯。
曰:
“是安足罪也!
”人以此益称其长者。
弟祁。
1.下列对文中画外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遇痒厚/行且大用矣/痒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日/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痒
B.帝遇痒厚/行且大用矣/痒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日/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痒
C.帝遇痒/厚行且大用矣/痒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日/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