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书香征文范文1000字12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2384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书香征文范文1000字1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读书书香征文范文1000字1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读书书香征文范文1000字1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读书书香征文范文1000字1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读书书香征文范文1000字1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书书香征文范文1000字12篇.docx

《读书书香征文范文1000字1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书香征文范文1000字12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书书香征文范文1000字12篇.docx

读书书香征文范文1000字12篇

读书书香征文范文1000字12篇

篇一

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一本书,没有喧闹,没有纷争,没有急迫,悠闲自在,这大概是很多人向往的幸福生活吧!

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于丹趣品人生》这本书,内容不禁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那字字珠玑的语句,恰如一支支娇艳欲滴的鲜花,为整个人生的思考注入新鲜血液。

正如一位哲人所言:

一花可悦人生之春。

幸福对于今天的人而言已成为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很多成功人士为拥有财富、名誉、权势而费尽心机,但当蓦然回首时才发现自己恰恰丢掉了幸福。

缺少意趣与闲情的生活,会让人们在忙碌中失去心灵的宁静。

今天,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

于丹教授在这本书中带领我们体验到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

做个闲人,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

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是要让我们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

无论在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以平静、淡然的心态,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从容有时也是一种生产力,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其精彩的概括告诉我们,从容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平静和安定,而且能通往健康的坦途,同时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事业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困难和挫折,此时,谁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谁就能走得更远。

每一次我们的进步,都是从困难中爬滚出来的,人与人之间也没有任何本质的不同,但有的人一辈子了无痕迹,有的人一辈子灿若恒星,导致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们面对困难的勇气不同。

只有我们拥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们的生命才会更有意义,才能更加从容。

仔细思考我们现在的生活,平静正逐渐被喧嚣、浮躁所取代,为了谋求所谓的幸福,为了达到目的而一路狂奔,无暇顾及周边的风景,过程中的闲情雅致被我们一一丢弃,于是乎,到达终点后才发现自己早已迷失了幸福的方向。

和古代人的生活方式相比,我们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是快了很多,因此我们也不必完全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而是要学习古人对待生活的一种心境,学习在繁忙中享受生活的快乐,学习在繁杂中感受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宁静可以致远”。

人静下来以后,看事会更清楚,效率也会变高,状态也更加轻松,在这个繁华而纷扰的世界里,我们很需要静下心来,听一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用一双诚实的手,缝补一下自己偶尔会有漏洞的生活,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

《于丹趣品人生》一文,让人释然,心生顿悟:

走慢一点,坐下来陪陪自己,让心静下来,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篇二

今年是我和老公结婚的第21周年,我们打算重走当年的蜜月之路,以作纪念。

我们的姻缘皆由书香而起,那是1992年一个周末的下午,在县新华书店文艺书籍一角,我与他第一次见面。

未曾谋面时,我们的“接头暗号”完全靠书来辨别,我们约定,手捧汪国真《默默的情怀》以示身份。

我与他的感情属于一见钟情式,相似的教师家庭背景,共同的文学爱好,凭借着对书香的独特喜爱,我们最终走到了一起。

重走蜜月之路,我们的第一站是上海。

因为当年我们在南京路王开照相馆里拍了至今还挂在家中的婚纱照,依稀记得拍完照片后,我们就立马赶往新华书店,由于好不容易来到大城市,书店里的书籍种类又非常繁多,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

第二站选择北京,在那个年代,首都之行非常时髦,不过我和爱人在游玩之余,依旧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书店,在王府井的新华书店里,我还买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正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何为“墙里墙外”。

第三站是苏州,说来很好笑,别人旅游回来时送的礼物都是土特产,而我们送给家人的“纪念品”却很别致——孔夫子搬家,全是书。

弹指一挥间,21年过去了,我和爱人就像两条小小的“书虫”,畅游在书籍的海洋中,汲取着大千世界所赋予的特别恩惠,书籍给予了我们丰富的知识,让我们在书香中慢慢成长。

这二十多年,我自学从大专念到了本科,而爱人也通过两次外出进修,读书自学,从一名名不见经传的住院医师成长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现已成为医院最年轻的主任医师。

他20年如一日,无论多忙、多累,总要看书,因为他知道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就选择了神圣,选择了奉献,选择了艰辛。

他常说,“多看书,白天的紧张与劳累就会全然忘却,处事的烦恼与忧愁亦已消失”。

感谢那些陪伴我们的书籍,是它们让我和爱人找到了彼此的幸福,是它们在我们的前行道路上指引方向。

读书,虽然改变不了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增加人生的宽度和深度,可以让人视野开阔、胸怀博大;读书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让人活得高贵、优雅,就像三棱镜将单调的阳光折射成美丽的七彩光芒一样;读书更能将平凡的生活转变成如娇艳花朵般的人生,绽放如夏花般的绚烂。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我们每一天都生活在书香里,一辈子都行走在幸福的路上!

篇三

也许是出生在书香门第,身为教师的父亲自幼给我灌输读书的好处。

父亲常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我当时不解其意,父亲进一步做通俗的解释,只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就能有钱花,就能娶到漂亮的媳妇。

我当时听后点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故幼时,别人家的孩童都乐于上树捉鸟,下河戏水,我却痴迷在小人书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书的兴趣越来越浓烈,读书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涉猎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渐渐发现读书的乐趣。

中学毕业那年,我毅然报名参军,面对火热的军营生活,我没有放弃书的向往,经过努力学习,顺利地接到了军校的录取通知书,圆了大学梦。

军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基层连队,与战士们朝夕相处,他们常常将自己的酸甜苦辣向我倾诉,凡是觉得有新闻价值,我就赶紧写稿投给媒体,但都是泥牛入海,没有下文。

自此,我深知读书不仅要“广”,更要“专”。

在意识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欠缺后,每逢节假日我就到驻地新华书店购买写作方面的书籍,一“泡”就是一整天,大有不沉醉不知归的感觉,常常是倾囊所有,满载而归,有时甚至连饭都忘了吃。

后来听说解放军报社要举办新闻培训班,我第一个报名参加。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写作水平渐渐提高,连续三年被部队评为“读书成才标兵”,看着自己的手写稿不断变成报纸上的铅字,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

转业到地方工作后,热爱读书的习惯一直未变,我也笔耕不辍至今,虽屡次获奖,可仍为提高写作能力而冥思苦读,床头坚持放上书,每晚读上几页。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读书的兴趣至关重要,只有好奇热爱,才会潜心钻研,以它为乐。

书本嚼碎的时光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撷取。

忙忙碌碌累了一天,步入属于自己的小屋,温馨的灯光下,捧读心爱的书籍,用心品味,陶醉于书的天地,不知不觉中,书的融融馨香驱散了身心的疲惫与烦恼、世事的繁琐与纷争,在书中汲取丰厚的知识营养。

有人说,如今的社会诱惑太多,人大多浮躁。

没钱的人忙着挣钱,有钱的人比着享受,哪有心思去读书。

其实,古人就曾说明过一个道理:

学不可以已。

今人似乎早已忘了先人的告诫,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我们更需要不断学习,缺少阅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阅读能使人汇聚仁爱之心、文雅之气、宽容之怀、睿智之思。

“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亘古不变,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的品性,还影响着民族的兴衰、社会的发展。

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为了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必须阅读。

篇四

所有的孩子都会觉得背书是件很伤神的事,小时候的我也不例外,淘气时老师想不出什么办法进行教育,就“罚”我背书,背不上不准回家吃饭,至今还记得小时候被罚背的一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里面有这么一段文字:

“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毛主席就带领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解放后,乡亲们在井口立了一块碑,上面刻着: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也许读者会想,是不是我从XX上搜索一下,然后再抄到这里凑字数的,这一点,我用人格保证,绝对不是,全凭记忆,如有谬误,敬请谅解。

那时候挺记恨老师的这些“惩罚”,唯独有一次让我“受益匪浅”。

五年级时,父亲让我将旧书本送到鞭炮厂换过年的鞭炮,我把一捆旧书送到那里过秤,等着领鞭炮,一位值班阿姨就问我几年级,我说五年级,阿姨看我个头小,不大相信。

小孩总不爱大人说自己小,当时我急着说:

“您不信,我把五年级的语文课本背给您听!

”阿姨温和地笑着说:

“好啊,你背上一篇,我送给一挂小鞭炮。

”我一听大喜,从课本的第一篇开始背起,一口气背了十多篇。

最后,阿姨半信半疑地送给了我十多挂鞭炮。

我揣着满满两口袋的小鞭炮,那个神气,比现在中五百万大奖牛得多了。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背书的好处还远不止这些。

中考时全县统考,我的语文成绩获全镇第一,为校长和老师撑足了面子,到了中学,我对背书的兴趣更加浓厚,不仅是老师要求背诵的,我都熟读成诵,老师没有要求、我自认为好的课文和章节我也自觉地去背诵,久而久之,背书已经成为我读书的一种习惯。

一直到了现在的工作中,我的背书本领依旧发挥着作用。

每逢公司技能评定、职称考试时,我总会第一时间走进职工书屋,翻阅相关参考书籍,看着看着,那些知识点也就熟记于心,等到考试时,不用划范围,所有题目都逃不出我的脑海,而我也成了同事心中的“标准答案”。

背书从最初的“惩罚”变为我现在的兴趣,想想挺有意思。

其实,人生跟背书是一个道理,有时看起来很苦很累,但回过头细细咀嚼,还是挺甘甜、挺有滋味的,闲暇时甚至觉得自己像一头牛,而书籍像一个金黄高大的草垛,我在暖暖的阳光下,将这个高高的“草垛”幸福地反刍着

最后说个近日的趣事,某酒席上,碰到了一位语文老师,谈笑间说起背书,他仗着是老师,嚷着要比赛背书,他背一段,我背一段,谁背不上就罚酒一杯。

怎奈他不知我的“底细”,过于轻敌,三招两式,这位老师就语无伦次,烂醉如泥。

背书,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乐趣。

篇五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同的梦想。

年少时经济贫穷,梦想非常简单,就是希望每个月能够吃上一顿肉,过年能够穿上新衣服。

十八、九岁时,正在上高中,梦想就是考取大学光宗耀祖,改变农民身份吃上商品粮。

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高考是何等的激烈,在这人生的竞技场上,由于技不如人,几经较量,我最终败下阵来,没能走进大学,这成了我终身的遗憾。

“求学梦”破灭后,我在家乡的乡办企业打过几年工。

刀不磨会生锈,人不学就落后。

虽然在企业打工,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读书学习,工作之余我重拾书本。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1990年,姜堰广播电视台招收专职通讯报道员,经过文化考试、面试、专业考试等,一路过关斩将,我终于跨进乡镇机关,成为一名事业人员,是读书圆了我的“工作梦”。

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我非常珍惜。

虽然进入乡镇工作,但我没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懈思想。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经济还很落后,工资收入普遍较低,但为了提高工作能力,我咬咬牙、狠狠心,花一个月的工资购买了一台可以收听姜堰人民广播电台的调频收音机,并且订阅了《新闻与写作》、《新闻通讯》等杂志。

除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外,我还注意浏览每天的报纸,经过几年的边干边学、边学边干,我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每年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上采用稿件近百篇。

广播里经常有声音,报纸上经常有文章,电视上经常有影像,让我在当地小有名气,是读书和勤奋工作圆了我的“名人梦”。

2000年,乡镇合并。

我顺理成章从王石到梁徐镇工作,梁徐镇是姜堰区的经济强镇,历届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都非常重视宣传工作。

为了鼓励大家多写稿、写好稿,2001年,镇党委专门出台了《宣传报道奖励实施意见》。

俗话说: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2001年以后,我每年在《江苏工人报》、《泰州日报》用稿量都在40篇以上,每年都有稿件在《新华日报》刊用,有些稿件还被国家级媒体采用,有一篇稿件甚至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有付出终有回报,每年镇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