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信息文稿的写作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3777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政信息文稿的写作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党政信息文稿的写作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党政信息文稿的写作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党政信息文稿的写作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党政信息文稿的写作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政信息文稿的写作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

《党政信息文稿的写作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政信息文稿的写作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政信息文稿的写作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

这一类型也是信息文稿写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写作这类标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信息采用此类标题后,正文应直接承题而下,没有必要再重复一遍标题,许多写作者往往爱犯这一毛病,其实这样做不符合信息文稿标题简洁实用的原则;

二是这一类型的标题并不能适应于所有信息稿件。

就是说,不是任一信息文件的第一句话都可以作信息的标题,它必须适合作正文的前提或导语,是文章的一个有机部分,才能提炼、深化为信息的标题。

  题文承接型有一个特例,我们可以把它单独列出来叫做题文合一型标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一句话信息。

这一句话既可以看做信息的标题,也可以看作是信息的全文,它是精炼正文与标题完整反映信息内容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这类信息(或标题)也被称作标题信息或无标题信息。

  (5)趋势预测型

  趋势预测型标题多用于预测型信息连续反映的动态型信息文稿。

它重在对即将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发展趋势、走向作科学的预测,以其所特有的急迫性引起领导重视,以及时作出反应。

这类信息标题的制作尤其要重视准确、客观、科学,不能由于信息写作者的错误判断而使领导误入歧途,造成损失。

  关于信息文体标题的分类,并不是泾谓分明的,有时候很难说某个标题就一定能归入上列某一类中,有可能它有上述两种或几种标题的特征,或者任何一种类型的特征都不明显,但只要这个标题完成了表达信息内容的任务和要求,就不失为一个好标题。

  2.标题写作的要求

  

(1)题文一致

  标题是从信息内容中概括出来的,因此,一定要忠实于原文,做到题文相符。

这是对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

它有两方面的含意。

一是标题所叙述的事实要与信息内容一致,即二者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一致。

可以选取某一事实或某一侧面作标题,但不能脱离信息事实的基本思想。

特别要注意的是,信息标题的写作可以为了吸引读者而适当渲染,但决不能因此而夸大或缩小事实,耸人听闻。

在内容一致方面,还要注意用词避免造成歧义。

如,《某某村10户存万元》,本来要报道某村集体致富,出现了10家万元存款户,而执笔者如此“精炼”标题后让人误以为10户共存万元,与原义相去甚远。

因此,在这一点上,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把事实交待清楚。

二是标题的观点在信息中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标题可以是写作者对事实的看法、评论,但这一论断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遵循从事实中提炼观点的原则。

论据不足,即使这个论断是正确的,也会缺乏说服力甚至让人感到文不对题。

这就要求写作者把下论断的主观性充分地与信息事实的客观相结合,对事实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对其中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解,再下论断。

不能搞倾向性评论以至作出错误判断。

  

(2)突出精华

  标题不能超出信息内容的范围,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该选取哪些作标题呢答案就是突出精华,从信息内容中选取对信息需求者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制作标题,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那么,什么信息对需求者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呢

  ①突出最新鲜的事实。

信息中的事实通常不止一件,而最新鲜的事实往往是信息需求者最关心的。

  ②突出最重要的事实。

一条信息中的事实有主有次,抓住最主要的事实,也就是介绍最有价值的部分,激起读者了解全貌的欲望。

  ③突出最有特点的事实。

特点经常是事实本质的最显著的反映,突出特点也就是突出了信息内容的实质。

同时,特色也往往是人们较有兴趣的。

因此,突出特点也有利于吸引读者。

标题要做到突出精华,除了掌握信息本身所提供的内容外,还要了解与此相关的政策和事实,把信息放到广阔的背景中衡量,分辨主次,抓住本质,找出新鲜的事实,从而达到既涵概全篇又有所突出的目的。

  (3)简洁明快

  标题要充分起到提示全篇的作用,必须采用简洁明快的形式,增强可读性。

信息的标题通常是一个包含了主、谓、宾语的完整句子,在这个构架上应尽量少用文字。

实践证明,标题越长,阅读越不方便,给人留下的印象也越模糊;

反之,标题越简炼,阅读越方便,给人的印象也就越深刻。

而要做到标题的简洁、明快,就要采取以下方法:

  ①适当省略。

就是去掉标题中那些可有可无的内容,只保留事实的核心部分或重要结果,省略那些不必要的细节和过程。

  ②适当概括。

即锤炼字句,采用那些富有概括力的语言表述。

直接表达内容的文字不可删减,减则会失去一部分意思的程度。

  ③适当采用简称。

在行文中遇到较长的词组,特别是某些组织、活动的名称,可以进行简化压缩。

如“计生委”、“创三优”活动等。

在简化时要注意规范化和约定俗成的原则,不能随意生造。

  (4)音节整齐。

音节整齐的标题念起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易于接受,方便记忆。

因此,信息写作者在达到上述要求的基础上,还要在音节上下功夫,提高信息文稿的可读性,以便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

  

(二)导语的写作技巧

  在目前信息文体的写作中,导语往往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篇信息的开始一段话往往是千篇一律的套话。

有的信息文稿虽然注意拟写导语,但也流于一般,不够精准深刻,或层次不清,这与导语在信息文件中的重要性是极不相称的。

因此,研究导语的写作技巧对信息写作者来说就成了一门必修课了。

  1.导语的种类

  

(1)叙述型

  叙述型导语是信息导语中最常用的一种。

它直接将信息内容中最重要和最新鲜的事实告知读者,往往具备事情发展的全部六要素或只缺极少的一部分,因此也被称作摘要式导语。

  

(2)提问型

  提问型导语就是用提问题的方式,把发生的问题或重要情况,突出尖锐地提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关注。

它的特点是导语中必有问,或设问自答;

或只问不答,由主体作出解答,两种方式都要问中要害,引出主体。

其中设问式要回答简略得体,上承问句,下接主体,并留有余地,使读者产生欲知事情究竟如何的念头,继续读正文。

提问式导语能给读者造成悬念,有很强的吸引力。

  (3)评论型

  一般地说,信息只反映客观事实,不做评论和结论。

但如经过充分地调查研究,多方论证,又是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信息写作者也应如实提供给领导参考。

以这一形式写作的导语就是评论型导语。

它并不排除对事实的叙述,但更注重叙述中要提出评论或看法。

或先叙后议、或夹叙夹议,总之要把作者的评论说清楚。

评论型导语有利于突出信息的主题,使作者直接参与对信息事实的评价。

在拟写评论型导语时,由于它具备叙事和议论两个部分,容易写得较长,因此要注意文字简炼,切忌把信息写得头重脚轻,导语比例过重。

  (4)概括型

  概括型导语,既不采取提问的形式,也没有议论的语言,它只是一种特殊的叙述导语。

它的特征在于,概括性更强,语言更简炼,因而没有叙述型导语那种具体的事实。

在信息写作中,往往是一两句话,提纲挈领地介绍信息的主要内容,其具体事实要到主体中寻找,因此也具有制造悬念的作用。

如“据反映,XX市打击经济犯罪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日,XXX的事迹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

”这些“问题”“反响”是什么,读者就要到主体中寻找了。

概括型的导语多用于内容复杂,有需要多方面阐述的信息。

  2.导语的写作要求

  上承标题、下启主体是导语的基本要求。

导语的位置也决定它担负着这一任务。

  

(1)紧扣事实的主题

  信息导语的作用在于反映信息的核心内容和主题思想,详细的叙述事实和全面的铺陈材料并不是导语的任务。

任何信息,都有其最重要的内容。

信息写作就是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或叙或议,将这一核心内容写成导语,给信息需求者以提示。

如果只是罗列材料或只写一些格式化、公式化的套话,信息导语就与主体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失去存在价值了。

  

(2)导语要简明扼要

  信息导语是对一则信息的核心内容的简要勾勒。

它决不仅是对主体或其某一部分的重复,而是整则信息的提炼与概括。

写作导语要做到就算不看信息主体,读者也能从中有所收获。

即使是只问不答的提问式导语,也要给读者心灵造成撞击,以引起读者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而如此重要的任务,都要用尽量简洁的文字来完成,道理很简单——不能把提要式的导语写成了主体或比重过大。

因此,信息写作者一方面要深入了解有关情况,熟悉材料,然后下笔;

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打好语法、修辞的文字基础,提高概括、归纳能力。

避免冗长繁杂、模糊不清、平淡无味这些导语写作的大忌

  (三)信息背景材料的运用技巧

  恰当地运用背景材料,对信息内容的理解、主题的深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而熟练地掌握它的运用技巧也会对信息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1.背景材料的种类

  背景材料的分类也有不同的标准。

如,按时间来分,可以分为历史背景、现实背景;

按材料内容来分,可分为人文背景、地理背景等。

在这里,我们以它的功能为划分标准将背景材料分为以下三种。

  

(1)对比性材料

  对比性材料是通过对事物不同侧面的比较,来突出信息主题的材料。

往往采取多种对比形式,或从时间上进行纵向对比;

或从空间上用彼地和此地对比;

或以正确的和错误的对比;

或以计划和实际对比。

通常一段背景材料可以兼有两种或多种对比形式。

通过对比,可以使信息的观点更鲜明、生动。

  

(2)说明性材料

  说明性材料是介绍与信息内容有关的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等与事物发展形成有关的原因、条件和环境的。

它的作用在于帮助读者理解信息来源和突出信息的事实意义。

  (3)注释性材料

  它是在信息中,对有关专业知识或不常用知识进行注释性的材料,包括产品性能,专业术语,不常用的缩语等等。

对它们进行注释是读者全面、清楚地把握信息内容的重要工具。

  2.运用背景材料的要求

  

(1)围绕主题运用背景材料

  信息写作中,任何材料都是围绕表达主题这一中心而安排的,不能紧扣主题的材料就是信息中该删除的废话。

背景材料也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背景材料表面上看来似乎与主题关系不大,但它却是起着说明和揭示主题的作用,与主题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信息写作者必须以这一标准来安排背景材料,如果被表面现象蒙蔽,将无关主题的材料也作为信息背景,就失去了运用背景材料的价值。

  

(2)灵活穿插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与标题、导语不同,它没有固定的位置,可以放在信息的任何部分,既可以单独成段,也可以融合于其中。

这就要求信息写作者全面考虑文章的行文结构和事物的逻辑关系,将背景材料放在恰当位置,既发挥其重要作用,又与主体内容浑然一体,不露斧凿痕迹。

  (3)背景材料用语要简洁明了

  背景材料毕竟不同于信息的主要内容,它对信息只起衬托解释的作用。

如果不认清这一点,把与信息沾得上边的背景全部纳入文章中,势必会喧宾夺主,废话连篇,淹没了信息内容。

因此,要注意针对具体情况适量运用背景材料,如果需要说清楚的,就不惜笔墨,一一阐明;

如果是不需要解释的,就可以少用甚至不用背景材料。

  同时,在需要运用背景材料时,用语也要以简洁明了为标准。

“不惜笔墨”是在“说清楚问题”的前提下对背景材料的要求;

而简明扼要是指在说明问题的基础上,应该尽量节省文字,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矛盾的。

  (四)信息稿件的修改

  信息的写作技巧不光包括编写信息的技巧,还应包括如何修改信息稿件。

信息稿件的修改也是信息综合处理的一部分,是信息筛选的继续。

选定的信息稿件,其内容已基本符合要求,但它的文章结构、修辞不一定也符合要求,用这样的信息报送给领导,其利用价值必然不高。

这就需要信息工作者增删或改写,使它既保持有用的内容,又增加可读性,真正成为可被利用的信息。

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稿件的修改也是信息的再创造的过程。

  1.稿件中常见的问题

  

(1)事实基本正确,但表达不清,逻辑混乱,需要在结构上动大手术;

  

(2)引用事实模糊不清,数字不确切,需要重新核对;

  (3)反映问题较深刻,但内容不完整,需要进一步调查、补充;

  (4)内容较好,辞章结构也通顺,但篇幅过长,需要压缩;

  (5)有的稿件整体上看有用性较低,但其中一部分有价值,需要摘录;

  (6)修辞、文字功夫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工、锤炼。

  修改的目的就在于使难于发挥其价值的信息重放光彩,文章更上一层楼,这就要求修改者具有较高的洞察力和深入实际的经验,才能完成修改任务,取得成功。

  2.修改的程序

  修改一篇具体的信息稿件,一般要经过看、改、查三个步骤。

  

(1)看,即通读。

这是修改稿件的第一道工序。

它的目的在于认识原稿。

在这一过程中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了解原稿的内容、结构、语言等各方面的情况,对原稿形成初步认识;

二是发现原稿中存在各种问题,为动手修改做好准备。

这一步是修改文稿的基础,多花一点时间通读原文,考虑成熟再下笔修改,会使修改工作更加顺利。

切忌匆忙动手,边看边改,不能兼顾上下文,结果来回返工,事倍而功半。

  

(2)改,即正式修改。

就是针对通读时发现的问题实施初步设想的修改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对原稿的内容、文字结构、标题进行修改;

二是对原稿中不准确的内容核实后进行更正;

三是对原稿中残缺的内容经调查了解之后予以补充。

在修改中要遵守先改大处、后改局部的步骤。

首先撷取内容,删削多余;

其次调整结构,安排段落;

然后修改细处,润饰文字;

最后再通观全文,修定标题。

(3)查,即查读。

稿件修改完毕,应从头至尾再审核一遍或多遍。

一是检查改稿是否符合原意;

二是看看是否有不恰当的地方,如有发现,立即再修改。

3.修改的方法

(1)主题思想的修改方法

信息工作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信息稿件需要有政治上的正确性和事实材料的真实性。

因此,消除信息在思想政治上的差错,修正事实,是修改信息稿件的一个重要方面。

①以政策为准绳。

这是信息稿件修改中的首要一点。

搞信息工作的同志必须注意经常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本地区具体化的各项政策法规,以防止违反现行政策或混淆政策界限。

②防止片面性

修改信息稿件还要注意内容的全面性。

如果信息内容带有片面性,事物的本来面目就会被歪曲,就会影响领导决策的科学性,甚至给工作带来损失。

在对信息稿件进行这方面修改时,应特别注意防止以下几种形式的片面性。

——强调一点,不及其余。

为了强调矛盾的一方,就忽视了矛盾的另一方。

如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忽视思想教育;

片面强调民主,忽视集中;

片面强调成绩,忽视问题;

片面强调书本知识,忽视实践出真知等等。

——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这是一种常见的片面性的表现,把个别情况夸大成普遍存在,或把处在萌芽状态的事物说成已经成熟的东西,并过早做出结论。

甚至用个别点上的情况完全代替一般情况,把小说成大,把一说成十,这不仅不利于领导参考决策,还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这个问题上即使是代表发展趋势的新事物,也不能这样来概括。

因为尽管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但它毕竟不等于就是大海了。

——忽略事物的个性。

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离开了这些限制,就无法正确认识事物。

有的稿件在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成绩、经验或问题时不讲清它们的条件,或只讲怎样做,不讲为什么这样做。

一个地区的经验即使再好,也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

很多事物本身就是比较复杂的,有的时候局部看起来是可行的,也是有好处的,但从全局来看却是不可取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只有讲清了事物存在的条件,信息才有价值。

因此在介绍、推广某项经验时,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不要那种“一切地方都要……”之类的提法。

——只报喜不报忧,或只报忧不报喜。

有些稿件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根据某些特定的需要来报喜或报忧。

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为了引起领导的重视和好感,就只报喜不报忧;

但到了需要上级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时,则又只报忧不报喜。

总之,在修改稿件时,要特别注意发现和克服这种片面性。

  

(2)辞章结构的修改方法

  信息文稿的修改,同报刊文章的修改不尽相同。

它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不能做到对每篇稿件的文字都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但这并不是说信息稿件就应该粗糙一些,相反,信息文稿结构的调整和辞章的修饰也是修改稿件时很重要的一环。

在这一环节的修改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压缩和改写。

  ①压缩

  信息的服务职能决定了它篇幅短小的特点,因此,将篇幅较长的稿件加以删削和精简就是修改信息稿件的重要任务了。

通常压缩的对象主要有议论过多、引文太长、枝蔓横生、前后重复、用语啰唆等等。

压缩掉这类多余的东西,才能使文章精炼简洁,效用更高。

压缩稿件主要应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紧扣主题。

文章应有明确的主题,材料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来舍取。

信息文稿针对性很强,更需要把握主题。

应该对主题分散或主次不分的稿件加以适当修改。

  主题分散,即把主题以外的东西作为信息内容,冲淡了要说的主要问题,而且使文章变得臃肿。

修改时应本着一文一事的原则,将主题以外的内容删去。

  主次不分,即主要问题没讲清楚,而并非一定要交代的内容却写得详细,使文章的主题被淹没。

修改这类稿件,要删掉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次要部分,突出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主要部分。

如果主要部分交待不清,就需要进一步调查补充。

  第二、摘取精华。

就是保留信息稿件中的精华部分,而舍弃其余部分。

所谓精华部分,就是指含有较大信息价值的信息内容,它可以是稿件中的一段,也可以是全文或段落的梗概。

与此相应的摘取方法也就有局部摘取和概要摘取两种。

  局部摘取,是修改有些整体看来价值不大,但其某一部分却很有价值的信息时采用的方法。

它将高价值部分抽取出来,单独成篇,而将其余的部分全部删去。

在众多的信息内容中,发现和摘录其中的精华,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概要摘取,是修改那些反映的问题很有意义,但篇幅过长的信息稿件时采用的方法。

它既可以概括全文,略其详情,也可以取其骨架舍其筋骨。

前者是总结信息稿件的全文的概要,浓缩成类似新闻导语的短文;

后者是将信息内容中每一要点压缩成一两句话,既保留原意,又精简了文字。

  第三、精选事例。

一篇稿件为了说明其观点,往往要运用一些事例、材料,为了压缩篇幅,对文章中的事例和材料必须进行筛选,能用一个事例说明问题的,决不用两个。

要做到精选必须舍得割爱。

因为稿件中举的事例一般都能说明相关观点,似乎并不多余。

但信息稿件的写作又要求事例不但要精炼,还要尽可能的少。

这就要求修改稿件时或者只选取一两个最典型的事例,或者将若干有共同点的事例概括起来,以达到压缩的目的。

  第四、删节文字。

在信息稿件中,时常出现因为文字水平不高,或没有精心锤炼文字、语义含混或语句冗杂、啰唆。

因此修改稿件时也应把这一部分进行适当精炼压缩。

  首先是删去词义重复的字,使之达到清晰表述即可。

如“1995年一年的产量”、“目前的现状”、“目的是为了”、“全部都”、“而且还”等等。

在这些词组中,有着重号的文字都可以省去(当然也可以删去另一半,只要词义通顺即可)。

  其次是删去啰唆的字句,精炼文字。

比如,“XX店经营的商品品种有100多个”,用字既繁复,读起来又拗口,如果改成“XX店经营商品百余种”,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有的时候,仅仅删字不能达到消除繁冗的目的,那就将意思重复、交代过详的句子删去。

  最后要删去套话、废话和一切与信息事实无关的话。

比如,有的宣传经验的信息开头总是写上:

“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XX党委的正确指导下”……,这样的话,说了等于没说,对信息内容的阐述没有任何裨益,应该一律删除。

  ②改写

  有的信息文稿反映的事实很有价值,但写得不好,只适于综合或分篇报送,这就需要对原稿进行改写。

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改变角度。

观察事物有一定的角度,写文章也是如此。

同一件事,着笔角度不同,说明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有时信息稿件的写作角度不足以完全发挥信息事实的价值,这就需要修改稿件时帮它转换一个角度。

改变信息稿件的角度,没有一定之规,而是根据信息内容并结合当时的中心工作而定。

常见的角度转换有领导角度与群众角度互换;

从介绍经验角度改为报送成果;

从报告工作情况角度改为研究问题;

从某个具体、局部的小角度改为全局的大角度,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角度转换只是在信息事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更恰当的表现手法,它一定要符合事实的本来面貌,要根据事实所蕴含的思想意义来选择写作的角度,决不能从主观需要出发来强换角度,让事实来凑和这种角度。

如果这样做,将造成信息的失真,信息也就没有价值可言了。

这一点,特别是在报送成果、经验时要注意,不能制造万能性经验。

  第二、改变结构。

有些信息文稿结构紊乱,使人看不出层次,很难理清头绪,遇到这样的稿件也要进行改写,使之条理分明,层次清楚。

一般来说,改变结构就是使稿件各部分之间紧密联系起来,有一个内在的逻辑清晰的关联,或按时间顺序,或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或按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写。

具体改写时有两种方法:

一是,对层次不清的稿件进行结构上的调整。

即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对原文各段落重新进行梳理,该合并的合并,该提前的提前,该移后的移后,使全文各个层次按一定顺序有机地排列起来。

二是,对缺少层次的稿件,要根据原文的基本思想,提炼出若干观点,分出层次,顺理成章。

结构调整好后,还要用一定的文字将各个层次贯通起来,使之互相照应,过渡自然。

  第三、综合。

综合就是把几篇稿件的内容归纳整理,形成一篇新的稿件。

需要进行综合的稿件有三种:

一是围绕同一主题的各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