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计划体系教材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3651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计划体系教材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环境管理计划体系教材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环境管理计划体系教材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环境管理计划体系教材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环境管理计划体系教材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计划体系教材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环境管理计划体系教材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计划体系教材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管理计划体系教材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清洁生产、达标排放;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消灭火灾隐患。

二、环境及环境因素的概念

环境概念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环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通常按环境的属性,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通俗地说,是指未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

自然环境按环境要素,又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和生物环境等,主要就是指地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人工环境,通俗地说,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的加工改造所形成的环境,或人为创造的环境。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区别,主要在于人工环境对自然物质的形态做了较大的改变,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面貌。

社会环境是指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社会治安、邻里关系等。

环境因素概念

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其中包括时间和空间因素。

像大楼、办公室地点、家具等这类环境因素也能传递信息。

一间特殊的办公室、一幅名人字画、一套名牌服装、一枚昂贵的钻石、一块劳力士手表、一辆奔驰汽车可能提醒来访者:

本公司负责人是一位成功人士,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是可靠的。

在沟通中应充分注意到环境因素所传递的信息。

三、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应覆盖公司机关和各厂范围内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识别时要考虑以下内容:

——四种状态:

正常、异常、关闭和启动、紧急;

——三种时态:

现在、过去(包括遗留的问题)和将来;

——八个方面:

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向土地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使用(如电、煤、油等)、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

如大小、形状、颜色和外观等;

——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识别环境因素的步骤包括:

——确定本单位的过程(活动、产品和服务);

——确定该过程伴随的环境因素;

——确定环境影响。

环境因素分类包括:

——Ⅰ类:

水、气、声、渣、固废等污染物排放或产生;

——Ⅱ类:

能源、资源、原材料消耗;

——Ⅲ类:

相关方的环境问题及要求;

——Ⅳ类:

其他(潜在泄漏、火灾爆炸隐患、生态环境破坏对员工健康影响等)。

四、环境因素的评价

1、环境因素的评价依据应包括:

——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国家强制性推行的标准;

——可能造成环境影响和危害损失的规模、严重程度、发生频次、影响的持续时间、控制情况;

——对生产活动、产品或服务及其声誉影响的大小;

——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改变现状的技术难度、经济承受能力、对企业形象的影响);

——相关方的合理要求。

2、评价方法

多因素评分法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

将每一评价因素设定等级区间和分值;

第二步:

将每一评价因素的得分连加得出总分;

第三步:

将总分与标准对比,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a)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的符合性(A值)

1)A=5——排放超出标准。

2)A=4——排放稍高于标准。

3)A=3——排放达到标准。

4)A=2——排放接近标准。

5)A=1——排放低于标准。

b)环境影响规模和严重程度(B值)

1)B=5——环境影响范围涉及到公司以外地区,并造成恶劣的后果。

2)B=3——环境影响到公司,但后果并不明显。

3)B=1——环境影响只限于公司经营管理的区域,且无明显不良后果或基本没有影响。

c)发生频率或排放量(C值)

1)C=5——连续发生或排放量较大,潜在的但一发生就会造成严重恶劣的影响。

2)C=3——间断发生或排放量在一般水平,潜在的但一发生对环境产生一般的影响。

3)C=1——发生频率很低或极少排放。

d)对公司形象的影响程度(D值)

1)D=5——感观效果很差或相关方特别关注的环境问题。

2)D=3——感观效果不太好或相关方一般关注的环境问题。

3)D=1——对公司形象无直接影响的环境问题。

e)相关方重视程度(E值)

1)E=5——相关方有较多抱怨的。

2)E=3——相关方曾有过抱怨的。

3)E=1——相关方未曾抱怨的一般问题。

3、判断原则

凡属下列情况者,直接判定为重大环境因素。

——违反或接近违反法律法规和强制标准要求的,如监测指标超标或接近超标;

——当地政府高度关注或强制监测的环境因素;

——政府或法律明令禁止使用的物质;

——相关方高度关注或有合理抱怨和投诉的环境因素;

——被本公司确定为重点治理对象的环境因素;

——以往发生事故,还未采取有效措施的环境因素;

——异常或紧急状态下预计产生严重环境影响:

如火灾、危险品泄露事故、超标排放等;

——具有一定量的危险废弃物的排放。

4、环境因素汇总评价:

∑=A+B+C+D+E。

当A或B或C或D或E=5时,或∑≥15时,定为重要环境因素,其余为一般环境因素。

注1:

将Ⅰ类、Ⅱ类、Ⅲ类、Ⅳ类环境因素分别打分,确定其总分值S=A+B+C+D+E,凡A、B、C、D、E中有一项分值为5的环境因素,即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此外,对总分值S≥15的环境因素亦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注2:

针对Ⅱ类环境因素也可采用下列方法判断,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即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a)与设计比较、高于设计指标2%的;

b)水、电、煤、燃气、燃油以及各种原材料的单耗高于往年的1%的;

c)单耗在同行业处于中下水平的。

注3:

针对Ⅲ类环境因素也可采用下列方法判断,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即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a)供货方或承包方在其生产、服务过程中违反国家环境法律、法规或超标排放的,

b)其地方环保部门未出具合法证明的。

c)购买公司工业废弃物,未充分有效利用,并造成二次污染的。

注4:

针对Ⅳ类环境因素也可采用下列方法判断,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即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a)各类环境紧急状态,如有毒有害化学品易燃品的运输,贮存和使用;

b)环保设施的损坏造成污染物无法有效控制;

c)对虽无法进行实测,但又明显违规性污染迹象或倾向的

五、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具体包括:

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陆地污染:

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等人类的第一号敌人。

  海洋污染:

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

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并进入生物链

  空气污染:

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疾病。

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一定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或超过了有害程度,导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按环境因素分:

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固体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

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和农村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性质的来源分:

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音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六、主要的环境污染源

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

  2)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脏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5)矿山废水、废渣。

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状污染物、酸雨。

1.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质燃烧产生,其次是来自自然界,如火山爆发、森林起火等产生

 2.氮氧化物

  空气中含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等,其中占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氮氧化物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燃烧的产物(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燃烧排放的NOx);

其次是来自生产或使用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尾气。

当NOx与碳氢化物共存于空气中时,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

 3.粒子状污染物

  空气中的粒子状污染物数量大、成分复杂,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或是其它污染物的运载体。

其主要来源于煤及其它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而排出的煤烟、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的扬尘等,以及气态污染物经过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盐类颗粒物。

在空气污染监测中,粒子状污染物的监测项目主要为总悬浮颗粒物、自然降尘和飘尘。

(1)总悬浮颗粒物(TSP)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粒径在10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简称TSP。

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决定于自身的粒度大小及化学组成。

TSP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物质,几乎都可鼻腔和咽喉所捕集,不进入肺泡。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10微米以下的浮游状颗粒物,称为飘尘。

  

(2)自然降尘自然降尘指粒径大于10微米在空气中经重力作用就能沉降到地面上的灰尘。

其来源以风沙扬尘为主。

人吸入灰尘会增加呼吸道的阻力,呼吸道出现狭窄现象。

  4.酸雨

  指降水的pH值低于5.6时,降水即为酸雨。

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

其次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也是影响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

降水酸度pH<4.9时,将会对森林、农作物和材料产生明显损害。

  5.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

主要来源于含碳燃料、卷烟的不完全燃烧,其次是炼焦、炼钢、炼铁等工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

人体吸入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相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而降低血流载氧能力,导致意识力减弱,中枢神经功能减弱,心脏和肺呼吸功能减弱;

受害人感到头昏、头痛、恶心、乏力,甚至昏迷死亡。

  6.氟化物(F)

指以气态与颗粒态形成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主要来源于含氟产品的生产、磷肥厂、钢铁厂、冶铝厂等工业生产过程。

氟化物对眼睛及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吸入高浓度的氟化物气体时,可引起肺水肿和支气管炎。

  7.铅及其化合物(Pb)

  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主要来源于汽车排出的废气。

铅进入人体,可大部分蓄积于人的骨骼中,损害骨骼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对男性的生殖腺也有一定的损害。

八、地面水主要污染物

  地面水中主要污染物有氨氮、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汞和氰化物。

  1.氨氮

  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

氨氮主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的排泄物,生活污水中平均含氮量每人每年可达2.5~4.5公斤。

雨水径流以及农用化肥的流失也是氮的重要来源。

另外,氨氮还来自化工、冶金、石油化工、油漆颜料、煤气、炼焦、鞣革、化肥等工业废水中。

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2.石油类

  主要来源于石油的开采、炼制、储运、使用和加工过程。

石油类污染对水质和水生生物有相当大的危害。

漂浮在水面上的油类可迅速扩散,形成油膜,阻碍水面与空气接触,使水中溶解氧减少。

油类含有多环芳烃致癌物质,可经水生生物富集后危害人体健康。

  3.化学耗氧量(COD)

  是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氧量。

化学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

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排放、动植物腐烂分解后流入水体产生的。

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高可降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当水中溶解氧消耗殆尽时,水质则腐败变臭,导致水生生物缺氧,以至死亡。

  4.生化需氧量(BOD5)

  生化需氧量也是水质有机污染综合指标之一,是指在一定温度(20℃)时,微生物作用下氧化分解所需的氧量。

其来源、危害同化学需氧量。

5.SS

即悬浮物,是指水中无机的和有机的颗粒物,实际上也包括可降沉的固体颗粒物,悬浮物常常成为微生物隐蔽的载体。

6.挥发酚

  水体中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含酚废水,如焦化厂、煤气厂、煤气发生站、石油炼厂、木材干馏、合成树脂、合成纤维、染料、医药、香料、农药、玻璃纤维、油漆、消毒剂、化学试剂等工业废水。

酚类属有毒污染物,但其毒性较低。

酚类化合物对鱼类有毒害作用,鱼肉中带有煤油味就是受酚污染的结果。

  7.汞

  汞(Hg)及其化合物属于剧毒物质,可在体内蓄积。

水体中的汞主要来源于贵金属冶炼、仪器仪表制造、食盐电解、化工、农药、塑料、等工业废水,其次是空气、土壤中的汞经雨水淋溶冲刷而迁入水体。

水体中汞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和疼痛等。

总汞中的甲基汞在人体内极易被肝和肾吸收,其中只有15%被脑吸收,但首先受损是脑组织,并且难以治疗,往往促使死亡或遗患终生。

  8.氰化物

  氰化物包括无机氰化物、有机氰化物和络合状氰化物。

水体中氰化物主要来源于冶金、化工、电镀、焦化、石油炼制、石油化工、染料、药品生产以及化纤等工业废水。

氰化物具有剧毒。

氰化氢对人的致死量平均为50微克;

氰化钠约100微克;

氰化钾约120微克。

氰化物经口、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体,极易被人体吸收。

急性中毒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痉挛、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九、噪声

  从物理定义而言,振幅和频率上完全无规律的震荡称之为噪声。

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论,凡是人们所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噪声的显著特点是:

无污染物存在、不产生能量积累、时间有限、传播不远、振动源停止振动噪声消失、不能集中治理。

噪声来源于交通工具、工厂机器设备、建筑施工和人们的社会、家庭活动。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个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为对听力的损伤、睡眠干扰、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当人在100分贝左右噪声环境中工作时会感到刺耳、难受,甚至引起暂时性耳聋。

超过140分贝的噪声会引起眼球的振动、视觉模糊,呼吸、脉膊、血压都会发生波动,甚至会使全身血管收缩,供血减少,说话能力受到影响。

十、审核员对公司环境因素的评审

1、一般问题

产生哪些大气污染物?

污染物浓度及总量是多少?

  产生哪些水污染物?

  使用哪些有毒有害化学品?

数量是多少?

  在产品设计中如何考虑环境问题?

  有哪些紧急状态?

采取了哪些预防措施?

  水、电、煤、油用量各多少?

与同行业和往年比较结果如何?

  有哪些环保设备?

维护状况如何?

  产生哪些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

如何处置的?

  主要噪声源有哪些?

厂界是否达标?

有否居民投诉情况?

做没做调查?

现场评审

  1.观察面谈及环境因素识别

  现场观察和面谈都是快速直接地识别出现场环境因素最有效的方法。

这些环境因素可能是已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或者是具有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的,有些是存在环境风险的。

如:

  观察到较大规模的废机油流向厂外的痕迹;

  询问现场员工,回答“这里不使用有毒物质”,但在现场房角处发现存有剧毒物质;

  员工不知道组织是否有环境管理制度,而组织确是存在一些环境制度;

  发现锅炉房烟囱黑烟;

  听到厂房传出刺耳的噪声;

  垃圾堆放场各类废弃物混放,包括金属、油棉布、化学品包装瓶、大量包装箱、生活垃圾等;

  现场面谈和观察还能获悉组织环境管理的其他现状,如环保意识、培训、信息交流、运行控制等方面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能发现组织增强竞争力的一些机遇。

如果是初始环境评审,评审员还可向现场管理者提出未来体系建立或运行方面的一些有效建议。

  2.书面文件收集及环境因素识别

  一般的组织都存在有一定价值的环境管理信息和各种文件,评审员应认真审查这些文件和资料。

需要关注的文件和资料包括:

  l排污许可证、执照和授权;

  l废物处理、运输记录、成本信息;

  l监测和分析记录;

  l设施操作规程和程序;

  l过去场地使用调查和评审;

  l与执法当局的交流记录;

  l内部和外部的抱怨记录;

  l维修记录、现场规划;

  l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参数;

  l材料使用和生产过程记录,事故报告;

  l水、排放物和排污收费;

l能源、资源、配件等的价格。

1.目的

识别、评价、及时更新本公司在活动、产品生产或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确定其中的重要环境因素,以便对其进行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厂(部)活动中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

3.职责

3.1各厂(部)负责人负责组织进行本厂(部)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识别,及定期重新识别和评价。

3.2安环部负责将各部门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汇总,并定期进行重新确认和更新。

3.3重要环境因素汇总清单须报主管副总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

4.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根据公司具体情况,主要通过环境因素现场调查法来识别环境因素,必要时可通过专家识别法进行识别。

4.1.1各厂(部)负责本单位环境因素的调查、识别工作,并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4.1.2各厂(部)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经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核确认后,报安环部。

4.1.3安环部对各厂(部)所报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进行复审予以确认后,汇总编制成《环境因素汇总表》。

4.1.4在产品实现准备阶段各分厂结合产品实际情况,识别该产品生产环境因素,建立该产品的《保证环境的技术措施》,并做好措施执行情况记录。

4.1.5各有关单位将其识别出的新环境因素或有变化的环境因素及时填入《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报安环部。

4.2识别环境因素的依据

针对公司活动、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八个方面”,主要考虑环境影响的范围、严重程度、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

4.2.1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

4.2.2三种时态:

过去、现在、将来

4.2.3八个方面:

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固废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噪声、扬尘、其他当地环境问题和社区性环境问题。

4.3环境因素的评价原则

4.3.1影响全球范围、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社区反映强烈、相关方有合理意见、影响公司形象的都应确定为重大环境因素。

4.3.2确定重要环境因素还应考虑环境影响的范围、严重程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社区关注程度、资源消耗、可节约程度、国家法律法规等。

4.4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见《环境因素评价标准》

4.5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

安环部根据《环境因素汇总表》,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根据环境因素评价结果,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确定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6环境因素的更新

环境因素需要更新时按本程序“4、工作程序”中相关项执行。

4.7对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的策划

对重要环境因素控制可根据其对环境影响的范围、严重程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社区关注程度、资源消耗、可节约程度、国家法律法规等因素和公司的资源、技术、时间安排等因素进行策划,形成《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各部门按《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组织实施。

十二、环境因素运行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与本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符合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要求,以实现环境行为的不断改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可能会产生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的控制。

3.职责

3.1技术部和生产部在工艺改进阶段应考虑如何减少污染、浪费,提高环境绩效;

3.2设备部和检修车间负责设备的检修、维护和保养;

3.3电仪厂负责电仪设备的检修、维护保养;

3.4生产部对各分厂产生的废水、固废、噪声、废气排放进行监控;

各分厂分别负责本厂产生的废水、固废、噪声、废气排放进行控制,固废的收集管理,以及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

化验室负责全公司废水、废气、噪声监测工作。

3.4原料仓库负责原辅材料分类收集和储存管理;

产品库负责成品分类收集和储存管理。

3.5供应部负责废料、可回收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置。

3.6安环部是公司环境因素运行控制的直接管理部门,负责对公司各分厂、各部门的环境评价、验收以及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的排放进行监督;

3.7企管部是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管理部门,负责对各部门环境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技术部负责修订各生产工艺规程,明确工艺参数、条件等;

生产部负责汇编各分厂岗位操作规程和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及各分厂的废气、废水、固废排放规定和控制要求。

安环部负责对分厂的运行控制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和监督。

4.1大气污染物控制

4.1.1安环部要收集外部信息,对本公司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提出总体控制要求,遵守与本公司有关的国家大气排放标准。

4.1.2技术部重点抓好工艺改进,生产部门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控制(尾气焚烧系统、废气洗涤塔、锅炉烟气等有组织和无组织)废气排放,监控排放浓度和排放量;

4.1.3甲醛厂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控制尾气焚烧系统和本厂内无组织废气排放浓度和排放量;

由化验室对焚烧系统进出口废气进行分析,出口废气排放应达到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严禁不达标排放。

4.1.4聚合厂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控制废气洗涤塔和本厂内无组织废气排放浓度和排放量;

由化验室对废气洗涤塔进出口废气进行分析,出口废气排放应达到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严禁不达标排放。

4.1.5动力厂负责对本公司锅炉烟气的排放控制,应注意控制煤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