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3202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Word格式.docx

《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Word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Word格式.docx

九、角色转换之四——从“封闭人”变为“开放人”23

第五讲职业生涯与企业(上)24

一、职业生涯计划24

二、发展通路管理25

三、职业生涯与继任计划26

四、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30

五、职业生涯规划说明与规划图32

第六讲职业生涯与企业(下)38

一、职业生涯方向、途径及规划管理38

二、员工职业生涯阶段特征39

三、员工愿力的驱动模式和员工的四个标准41

四、五级经理人体系42

五、个人与企业的关系43

六、发展性工作和维持性工作43

七、角色转换之五——从“社会人”变为“企业人”44

第一讲职业生涯与目标

一、人生的目标

人生的目标尽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它却很现实。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有不尽相同。

因此,几乎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目标是一模一样的。

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时间对我们每一个人都绝对是公平的,不论性别、职位、贫富,我们独过的每一年都有365天,一天24个小时。

不会因为您的职位高、财富多而多分得一点时间。

每一个人在所拥有的时间里选择的“事件”,决定了他以后的生活质量。

比如,在上学的年龄。

您既可以选择认证工作,也可以选择好好学习,也可以选择逃学。

在工作的时候,您既可以选择认真工作,也可以选择消极怠工。

但是无论您选择的是什么,这些被选择的事件都会影响和决定您今后生活的质量,

【案例】

清华大学食堂里有一个外来务工人员,他除了干好每天十几个小时切菜的本职工作以外,业余时间全部用来自学英语。

别人用于看电影、看电视的时间,他却用来背诵英语单词、练习口语。

重物吃饭的时间,他通常用15分钟吃饭,将剩下的10分钟用来学习,每天仅睡四五个小时。

最后,他的英语成绩居然比本科生都高,而且托福考试分数很高。

他虽然现在还在厨房里工作,但是我们可以估计到他今后的生活质量,这个人今后绝对不简单。

【自检】

试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叫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生涯设计与“混碗饭吃”有什么区别?

你设计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吗?

二、目标和人生的关系

1.一个例子——拿破仑

拿破仑曾经有一句名言:

“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最后拿破仑不但成为将军,还成了元帅,最后还当上了皇帝。

可以看出,拿破仑首先有这样一个目标,所以为他以后的目标实现奠定了一个最根本的基础。

2.另一个相反的例子——张无忌

在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我们可以看到,到了后期张无忌几乎具备了所有当皇帝的条件,但他最后没有成为皇帝,而被朱元璋取代。

原因只有一个,张无忌根本没有想过当皇帝,换句话说,他从来没有当皇帝这样一个人生目标。

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很清晰的为自己设置人生目标,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即使具备很多外部条件,包括社会条件以及各方面条件,恐怕你也不一定会成功。

三、目标与空想的区别

1.目标与空想

真正的人生目标,要秉着“跳一跳,够得着”原则,同时又要切合实际,而且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这才是最现实的。

而空想是不切实际的,不具备现实性。

2.两个“目标”的现实性比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但是每个人的目标都不相同的。

比如说,有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整天梦想着自己的将来:

别墅、洋狗、美女如云、金钱如山。

这现然不是切合实际的目标,只能算一个空想。

这个“目标”显然没有“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枕头”那样的“目标”现实。

认真的回想一下你各个时期所定的人生目标,分析一下哪些目标是真正现实的,能够实现的,哪些目标只是空想?

而那些现实的目标又有哪些已经实现的,有哪些没有实现的,没有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四、目标设定的程度

一些专家做了统计和调研后发现,针对目标设定,世界上有四种人:

1.第一种人

月3%的人会制定并写下自己的目标。

通常他们会非常认真的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把它记录下来。

一段时间以后再做一个反思与检讨,看有没有实现自己的阶段性的目标和阶段性的工作计划。

2.第二种人

约10%的人会认真考虑自己的目标。

尽管如此,但是他们知识在哪里想,我要这样,我要那样,我还要更好一点,我恐怕还要加强一些学习,我将来怎么样。

但是他没有一个过程的设计,没有一个具体的计划。

3.第三种人

约60%的人曾经思考过自己的目标。

但是他们并不认真,也谈不上什么计划。

4.第四种人

约27%的人则完全没有人生目标。

他们过一天算一天,今天吃饱了就不考虑明天,昏昏沉沉的过日子。

【图解】

有关专家做过统计,第一种人的成功率最高的,第二种人的成功率也很高,第三种人的成功率很低,第四种人不可能成功,因为他们没有目标,怎么可能成功呢?

五、失败者和圣人的故事

有一个人,名字叫失败,他干什么都不成功,从来就没有成功过。

有人就给他提了一个建议,说某某地方有一个圣人,曾经指点过很多人的迷津,是他们从失败走向成功,你可以去请教他,让他帮助你成功。

于是,失败找到了这个圣人,向他请教如何走向成功。

圣人首先问他究竟想往哪个方面n努力,而达之成功?

失败就告诉圣人,只要能成功,什么方向都无所谓,你给我指点吧。

结果这个圣人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你走那条道都无所谓了,你走吧。

当一个人树立了要想正真达至成功的时候,他首先需要去确定一个发展的方向,如果没有方向都无所谓,那他永远都不会成功。

这个道理对于企业也同样是那个适用,如果我们企业,发展方向不明确,今天干这个行业,明天转那个行业,他们自认为这是创新变革。

却有很多企业往往就是在“变革”的过程中加速了自己的灭亡,因为他们呢没有既定的方向和既定的目标。

六、愿力对人生的影响

人是最复杂的,但最复杂额问题往往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诠释。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其实就管两件事情,第一是能力,第二是愿力。

能力是说你有没有工作的能力,愿力是说你愿意不愿意工作。

在这里我们先讲一下愿力,愿力对人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案例】两个建筑工人的故事

有个人到了一个建筑工地,看见两个小伙子正兴高采烈地在哪里用砖砌墙。

他就去问其中一个小伙子在干嘛,小伙子说我在砌砖呢。

于是这个人又去问另一个小伙子,你干什么呢,这个小伙子说我在盖全世界最宏伟的一个教堂。

10年以后,第一个小伙子还在砌砖头,而第二个小伙子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建筑大师。

【案例】两个汽车司机的故事

某公司曾经请过两个司机,第一个司机不但能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结果做了很多和司机的工作不太相关的事情,可没有因此而增加他的工资。

另一个司机兢兢业业地开车,但除了开车以外他什么都不管。

三年以后,第一个司机升职为行政部经理,而第二个司机仍然在开车。

一个人走向社会,首先要做的是怎样去做一个有用的人,然后才是去做事情,就是说要有愿力才会有能力,没有愿力就不可能有能力。

七、角色转换之一——从“模糊人”变为“清醒人”

一个年轻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第一个角色转换就是要从一个模糊的人转变成一个清醒的人。

头脑要清醒,不能昏昏沉沉的过日子,不能稀里糊涂的不时间浪费吊,你选择的事件影响今后生活质量,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每一个人一定要确立自己不同阶段的人生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规划出来,写出来,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

第二讲职业生涯与条件

一、成功的条件和决定要素

1.成功的条件

条件的分类

我们将成功的条件分成两类,A类和B类。

A类指的是主观上拥有的条件,B类指主观上不具备的,而必须要从客观上去寻求的条件。

以找工作为例,A类条件包括学历、专业、经验、品德、素质等等,B类条件包括机会、背景、人际关系等等。

我们会发现,所有的条件中,A类条件居多的,B类条件是大多数人都缺乏的,需要靠自己去寻找。

寻找您所欠缺的条件

每一个人走向成功,都必须具备很多条件。

我们可以将这些条件一一列举出来,然后考虑一下,我们目前还欠缺哪些条件。

一旦这些欠缺的条件被弥补了,我们才更加有可能获得成功。

也就是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们需要找出“东风”到底是什么。

【案例】99度加1度

在零海拔状态下,99度的水还差1度才能到达沸腾。

如果我们将此比喻成人生,那么每一个人走向成功,其实都已经具备了一些条件,但同时又欠缺一些条件,只是将这些欠缺的条件弥补上,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2.成功的决定因素

其实,每一个人在走向人生成功的征程中,大部分条件已经具备了,但是我们自己从未留意过!

人们往往有一种非常悲观的感觉,总是将我们不成功的原因归结为条件太差,没有机会,所以不成功似乎是应该的,是正常的。

但是,成功的决定因素不是机会,不是什么客观的条件,而是态度!

请您回答下面问题:

下面哪一项属于主观上不具备,需要从客观上寻求的成功条件。

()

专业B.机会C.经验D.学历

二、“舒适区”的形成和启示

1.“舒适区”的形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

在这个区域里,你会感觉很舒服,但是一旦离开这个区域就会感觉不舒服。

因为舒适区是由你的习惯构成的。

有一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讲的很清楚,小老鼠在原来自己的窝里,觉得很舒服,一旦出去了以后,它感觉很彷徨,很无奈,很恐惧,所以它就不愿意出去。

这个窝就构成了它的“舒适区”。

2.“舒适区”的启示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专业,舒适区对我们的危害都是非常致命的。

我们习惯的思维,习惯的行为构成了我们的舒适区,离开了这个区域,我们就会不舒服;

要想舒服,你首先得不舒服。

同样的道理,变革创新对于企业来讲是不舒服的,努力刻苦的学习对于个人来讲也会造成短暂的不舒服。

但是,只有开始的“不舒服”,企业、个人才会有可能在今后取得更大的成功。

每一个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都给自己分阶段的设定了一个个新的目标,那么你就需要从目前这个位置走到目标定下的那个位置,也就是说必须离开你的舒适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到达人生新的目标。

“舒适区”的启示

舒适区

不舒适区目标

更大的舒适区

关键词:

“不适区”是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图2-1“舒适区”的启示图

三、角色转换之二——从“被动人”变为“主动人”

一个年轻人要想走向社会,需要更换的第二个角色是从一个被东的人转换成一个主动的人。

1.要从改变思维开始

不要被一些陈旧的思维所束缚,要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告诉自己正确的观念。

2.摆脱习惯的牵引

很多人有许多非常不好的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比方说习惯睡懒觉,习惯管说话不算数,习惯更人吵架,习惯酗酒,习惯赌博。

我们被习惯所牵引,习惯是从思维影响行为的,可怕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会毁掉我们的一生。

3.积极、主动、进取

我们应该变得积极,变得主动,变得进取,这里面有一个关键,就是我们要学会做好准备。

机会只眷顾有准备的人!

第三讲职业生涯与心态

一、两条狗的故事

1.第一条狗的故事

《读者文摘》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有一个牧场养了一条中心耿耿的牧羊犬,它每天帮着主人放羊。

在一次交通意外中,汽车把它的一条腿撞断了,截肢后这只牧羊犬只剩下三条腿。

尽管跑起来不是很利索,但它仍学着用三条腿跑路,继续为它主任服务。

“祸不单行”,后来又发生了一次意外,它又被截肢一条腿,最糟糕的是,截肢的两条腿是一边的。

我们不能想象这样的狗还能跑,可是它却干了一件出乎人们意料的事情。

它蹭着篱笆的旁边吧自己的前肢和后肢分别伸到篱笆里头以后,把自己的骨头给别断,用它长好以后的断腿面继续跑路,为他的主人服务。

2.另一条狗的故事

还有一条非常优秀的猎狗,这条猎狗远近闻名,出去逮兔子,一逮一个准。

有一天,主人家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主人就跟客人吹牛说:

“我这条猎狗出去逮兔子,一逮一个准。

”客人不相信。

主人就叫人将猎狗带到野外,一看前面有野兔,那人就把狗撒了出去。

一会儿功夫这条猎狗就回来了,兔子没逮到。

主人期的不得了,说:

“贵客临门,证实你露脸的时候,你怎么掉链子呢?

”没想到这条狗对主人说:

“你今天错怪我了,平时卧室饿着肚子去逮兔子的,追到兔子才有饭吃,所以我非常认真,赶快追跑。

而今天我吃饱了肚子不饿,所以今天卧室表演赛。

3.故事的启示

你是在什么样的心态下工作的呢?

是第一条狗的心态,还是第二条狗的心态?

是必须成功的心态还是试试看的心态?

为什么第二条狗的心态改变了以后,结果也改变了呢?

我们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再讲我尽量,我争取,我试试看,这跟那条猎狗吃饱时候的心态是一模一样的。

像故事中所说的那样是“表演赛”。

所以当我们都在做表演赛的时候,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归根结底依然是一个心态问题。

二、观点与角度

1.两副担子的故事

故事内容

假设有一副担子重50斤,另一幅担子中100斤。

你哟啊选择一副担子向前挑100米,但是挑哪副担子所给的价格诠释100元。

这是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和真实选择肯定是条50斤的。

然而,这时候我们就进入了一个可怕的陷阱,那就是你埋没了自己的潜能。

因为当你选择50斤的担子是,时间一长,别人就会觉得你的能力只有50斤,最后连你自己也都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过如此。

其结果是使我们绝大部分的人庸庸碌碌过一生,无法出头,无法成功。

启示

我们绝大多数人自以为聪明,不愿意付出,不肯吃亏,总是斤斤计较,眼睛永远长在鼻子底下,所以最终不会获得成功。

如果我们选择了100斤,表面上看上是有一点吃亏,但是如果一直这样做下去,我们既显示了自己的才能,由展示了自己的潜能。

这样,我们的管理者,我们的同事,企业,社会,就会发现你这个特质,发现你对于工作,对于社会,对于企业的好态度,你才有可能获得发展的空间。

所以越是缓慢的回报往往越是大的回报。

2.老者与小镇的故事

有一个小镇,一家门前有一颗大树,树底下蹲着一个老头在晒太阳。

这时一个外地来的小伙子跟这个跟老大爷说想找一份工作,想打听一下这个好不好,人怎么样,如果好久留下来,不好就再找。

这个老头就反问他,原来待的地方好不好?

小伙子说,原来待得地方一塌糊涂,男人不是男人,女人不是女人,当官的不像当官的,当兵的不像当兵的,通通都不好,就我一个人是好人。

那个老头说,我们这个地方比你那个地方还要糟糕,大家勾心斗角,乱七八糟。

小伙子吓坏了,赶紧跑了。

过了两天又来一个小伙子,有照这个老头问同样的问题。

老大爷有问他,你原来那个地方好不好呢?

这小伙子说,我原来的地方非常好,大家和睦相处,一起做事,我因为搬家才来这里的,希望找一个跟原来一样好的地方。

这是老头就对小伙子说,我们这个地方跟你原来的地方一样好,大家都平等相处,当官的像当官的,当兵的像当兵的,你就留下吧,好好干。

好与坏,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

社会上有两种人,第一种人在认识一个人前假设他是坏蛋,设一道屏蔽保护自己,表面上看他聪明,跟每一个人接触时都保护自己,但是别人也不会对你真心,所以他的一生都不会有很多朋友;

另一种人用自己的真心对待比尔呢,在交往的过程中,做出有效的判断,哪些人值得交,哪些人不值得交,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这才是正确的。

3.100单生意的故事

假设某人谈了100单生意,但是只有一单做成了,因为这单生意专利100块钱。

这样那个成功率好像只有1%,那么前99单有没有给他带来回报呢?

是不是前99单都白费了?

其实这个小故事的道理在于100单生意中做成1单,表面看起来成功率为1%。

在这样的判断下我们每一个人受到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总觉得第1单没挣钱,第2单也失败了,所以还没等到第99单谈成时,人的信心已经被摧毁了。

我们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思维模式下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而正确的理解是成功率为100%,可以理解为每一单生意赚了1块钱,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区创造更高的成功率。

4.西北农村好媳妇的标准与青年男女恋爱,婚后不同时期的不同心态

西北地区婆婆相媳妇,要求媳妇的脖子粗而短,肩膀平而宽,身要长,腰要粗,屁股要大。

而我们现代人却认为女孩子要高高的,脖子细细的,肩膀小小的,腰瘦瘦的才是美。

显然两者的审美标准相差极大。

男孩和女孩谈恋爱的时候,是最糊涂的,认为对方的缺点也是优点,是个性。

可一点结婚了,就发现对方没有那么多优点,只有无数缺点。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看问题的观点和角度会不同。

我们的心态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认识不同,层次不同,观点不同,角度不同,最后得出的结论就完全不一样。

三、把握人生的机会,克服悲观性倾向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用三天去诠释:

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过去了,今天即将过去,最想知道的就是明天会这么样,我们既然不知道明天,可又想知道明天,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预估。

请你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预估:

你的一个朋友突然失踪,你估计出了什么问题?

你的一个朋友急急忙忙去医院,请问为什么?

在预估时会发现,我们总是往坏的地方想,越想越害怕。

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生现象,一个心理学上的现象,即悲观主义倾向。

就是说只要你对某件事情是未知的而让你预测,我们绝大部分的情况下会向悲观的方向预测。

正由于悲观性的倾向,会造成我们遇到前途问题是总是去假设前途险阻,这往往会带给我们非常严重的后果,由于悲观性的倾向,我们总觉得往前走很困难,小心点比较稳妥。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在人生的道路上,越往前走,越容易,越广阔,如果后退,最终只会无路可走。

所以我们要很清醒,要克服自己的悲观性倾向,遇到未知问题的时候要保持豁达,保持乐观,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种心态才是可取的。

四、螺旋上升心理

1.渔夫、破船和太阳的故事

有一个人看到海边有一条破船,还有个渔夫在晒太阳。

他就跑过去问,你为什么不打渔呢?

渔夫说早上打了一船鱼今天吃够了,所以就不打渔了。

这个人就跟他讲,你应该再出去打渔,打来的鱼卖了钱,你就会攒到一笔钱,就可以买新的渔船,之后你就可以打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

慢慢地,你就会拥有一个船队,你就不用亲自去打渔了。

那时候你每天就可以看着大海,晒晒太阳,多舒服。

结果渔夫说,可是我现在不正在看着大海,晒着太阳吗?

我为什么要转个圈回来,再来晒太阳呢?

2.螺旋上升理论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应该有一种向上的趋势,上升到某一个点的时候,会发现好像还是原来的那个点上,但实际上已经和原来不是一个境界了,这种向上的趋势就像螺旋一样。

如同佛家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到了第二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到了最高的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因此,对于一个人来说,如何寻找自己的位置,如何开发自己的潜能,使自己能够沿着螺旋上升,一步一步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才是最重要的。

五、成功之道(KASH)

成功需要具备下面四个要素:

知识(Knowledge),这是必须要具备的,即专业知识。

心态(Attitude),也就是我们前面一直讲到的问题,这个非常重要。

技巧(Skill),即工作的技巧,为人处事的技巧。

习惯(Habit),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克服不好的习惯。

请您回答下列问题:

心态对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请就你的体会,谈一下心态在你的成长历程中的作用:

六、角色转换之三——从“消极人”变为“积极人”

一个年轻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角色转换中的第三个转换就是要从一个消极的人,变为一个积极的人。

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观点和脚步,克服悲观,把握机会。

吧自己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

心态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如果你的心态是不正确的,是病态的,你就不可能成功。

第四讲职业生涯与沟通

一、什么是沟通

1.沟通的定义

所谓沟通,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

一般来讲,成功的沟通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传递,第二部分是了解。

传递,即对方接受你所传递的信息;

了解,即对方理解你所传递的信息,产生共鸣。

两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只要缺掉一个,就不是有效的和成功的沟通。

2.为什么要沟通

图4-1人类的先天不足与后天优势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在群体中生活,在群体中发展,就必须有一种沟通的能力。

所以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都与沟通相关。

二、沟通的基本流程

发送者通过一个编码,把信息传出去,排列这个编码要有一个渠道,到渠道的另一边要翻译成另外一种编码,被接受者接受,这样沟通才能形成一个通路循环。

这个个过程可能还会产生干扰,但是反馈可以抗干扰。

三、沟通的风险

1.单向沟通的危险

某公司早晨上班,发现小王请假没来。

一打听,A说:

“小王病了好像还挺严重的。

”再问,B回答说:

“小王病重,好像住医院了。

”之后又有人问:

“小王这么没来?

”C说:

“小王住进医院,好像病危。

”再往下问,D说:

“小王病危,好像快死了。

”而事实上,小王只是打了个喷嚏而已。

这样一个过程,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

这就是单向沟通,信息在传递过程种被扭曲了,产生了偏差。

2.启示

有效的沟通,不但要有向前的渠道,而且要有回来的渠道,形成沟通的回路,才能抗干扰。

四、如何让别人接受你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自己不想干的事,自己不想担的责任,就推给别人。

这样做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再要与别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别人接受你几乎是不可能的。

2.“重视”和“在乎”别人

要想让别人承认你,首先要学会承认别人。

人与人沟通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所以如果希望对方接受你,首先要在乎和重视别人。

3.认真倾听,真诚赞美

如何将自己对对方的尊重和在乎表现出来,如何让对方知晓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做到乐于倾听别人意见,学会赞美别人。

这是我们在行动上首先要表现出来的。

4.注重自己的礼貌和仪表

如何将自己对对方的尊重和在乎表现出来,除了行动以外,还要注重自己的礼貌和仪表,良好的仪容和礼貌是表示对对方尊重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如何让别人认同你

1.设身处地考虑问题

只有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别人才有可能去认同你。

我们只有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自己建议的合理性,才能够获得别人的支持。

2.引导对方谁:

“是”

要想让对方认同你,就要引导对方,让对方的意见和你的意见达成一致,让对方觉得你是对的。

3.化己之见,变他之欲

别人支持你的意见或方案,从某种程度上说,应该是这种方案能够照顾对方的利益。

所以要获得别人的人认同就要换位思考,考虑对方的利益或需求,来提出自己的意见。

【案例】“死鱼活鱼”的教训

广东人对吃海鲜非常讲究,绝对不吃死鱼。

某天,一位对鱼很内行的人来饭馆用餐,点了一条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