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环境问题导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2314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与环境问题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环境与环境问题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环境与环境问题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环境与环境问题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环境与环境问题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与环境问题导学案.docx

《环境与环境问题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与环境问题导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与环境问题导学案.docx

环境与环境问题导学案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导学案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

要点讲解

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

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分类:

环境按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可分为和。

天然环境:

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

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①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

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

如城市建筑、工矿设

人工环境:

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②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

如,因水土流失

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2.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阳光、空气、水、岩石、土壤等

(2)社会环境因素:

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

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的。

【例题1】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

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天然环境

B.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环境

C.以人类为中心的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D.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生物圈

【解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的总和,既包括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然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天然环境,也包括人类长期社会劳动创造的或受人类影响较大、其生态特点发生变化的人工环境。

【答案】C

【例题2】人类与环境的对立表现在()

A.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废弃物

B.环境可供给人类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

C.环境的发展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

D.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解析】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活动,环境则按其客观规律性发展。

因此人类的主观要求同环境的客观属性之间、人类有目的的活动与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对立。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在本质上是人类活动主观能动性与环境发展客观规律性的对立。

【答案】C

【例题3】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素受到污染影响的程度。

它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环境质量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工作,2008年亚洲环境保护产业展览会于11月21日~23日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办一本届展览会集中展示了有关水处理、大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噪声处理、可再生能源与资源利用、环境监测、市政环卫等领域的科技成果与最新技术产品据此回答

(1)~

(2)题。

(1)材料中的环境的主体是()

A.人类B.生物C.地球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2)环境包括()

①自然因素②社会因素③生物环境④自然环境⑤社会环境⑥太阳系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⑥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对环境概念、环境的分类的理解。

(1)题由题目可知本题所指的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第

(2)题,人类环境不同于生物环境,但包括生物环境,太阳系属于宇宙环境,它不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

【答案】

(1)A

(2)A

【例题4】下列不是社会环境或社会环境因素的是()

A.贵州梯田B.周口店人类遗址

C.城市或乡村D.卧龙自然保护区

【解析】梯田是人类改造过的人工环境,不属于自然环境。

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是自然环境,不属于社会环境。

【答案】D

【例题5】下列能降低环境质量的自然原因是()

A.煤炭资源的滥采乱挖B.围湖造田

C.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D.地震、火山大爆发

【解析】地震、火山爆发能影响环境质量,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自然原因。

其他三项都是人为原因。

【答案】D

【例题6】下列事例反映了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是()

A.华北地区超采地下水B.长江休渔

C.洛杉矶光化学烟雾D.珠江三角洲赤潮发生

【解析】A属生态问题;C、D都是因人类不合理地排放过多的废气、废水造成的;B有利于鱼类再生,符合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要求。

【答案】

【例题7】下列体现新的环境观的活动是()

A.草原发展畜牧业,载畜量越多越好B.山地丘陵植树造林,严禁砍伐

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

【解析】超载放枚会造成草场退化;山地丘陵植树造林可保持水土,但不会严禁砍伐;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都不符合新的环境观。

【答案】C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要点讲解

1.环境问题的表现:

资源短缺,,,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污染:

、、、

、、等。

生态破坏:

、、、

、、等。

①全球性的大气环境污染

原因

危害

全球变暖

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再加上毁林,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温室效应不断增强

全球变暖导致南、北极地区部分冰川融化,加上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酸雨

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酸性气体

酸雨对水生生物、农作物、森林的生长发育都会产生危害,它还腐蚀建筑物,在某些情况下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损害。

臭氧层遭破坏

造成臭氧损耗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向大气排放了过量消耗臭氧的物质——氟氯烃等。

臭氧层的破坏,会使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减弱,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②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主要原因

主要危害

植被

破坏

滥砍滥伐、森林火灾等

森林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干、洪涝灾害加剧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

生物资源减少,珍稀物种减少。

水土

流失

与降水、土壤、植被破坏有关。

水土流失不但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损失,而且破坏了土壤结构。

土地荒漠化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的扩展使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的能力降低,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

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①,举例

②,举例

③,举例

【例题1】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到全球,其原因是()

①自然界的大气、水、生物等要素不断运动、循环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的环境跟着改变④地球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地球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使全球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局部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大气、水、生物等要素的不断运动,扩大甚至蔓延到全球。

【答案】A

【例题2】当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对资源的无限需求

B.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忽视长远环境效益

C.为局部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D.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解析】以上四点都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四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即:

人类对资源的无限需求导致了资源短缺,资源短缺制约了经济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们对资源、环境于不顾,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和局部利益。

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主要是因为人口数量大、人类环境意识淡薄,因此在该题中,A选项直接或间接导致了B、C、D三项。

【答案】A

【例题3】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是()

A.所有环境问题都有全球化的趋势B.已经能够被人类准确预见

C.过程具有不可逆性D.都是人为原因引起的

【解析】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当代环境问题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规模的全球性。

【答案】C

【例题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10月上旬,位于智利南部艾森大区的卡谢2号冰川湖再次消失,湖水倾泻进入附近的贝克河,据称这一现象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

智利水资源办公室曾观测到贝克河水面上涨了4.7米。

在20小时之内,河流水位发生急剧变化,流速从平时的573立方米每秒暴涨到3007立方米每秒,水温的下降也表明冰川融水突然汇入了河流。

湖水倾泻导致洪水冲向附近公路,迫使当局派遣船只营救附近的居民和动物。

(1)材料中反映出的环境问题是。

(2)导致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该环境问题会带来哪些影响?

(3)材料所反映的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4)冰川融化形成融冰洪水,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题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与所形成的自然灾害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解析】材料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主要是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所致;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规模的全球性是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自然灾害是指因自然原因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一类自然现象。

【答案】

(1)全球变暖

(2)原因:

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森林毁坏使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减少。

影响:

海平面上升;影响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

(3)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

(4)自然灾害是自然原因造成的,而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会引发环境问题。

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要点讲解

环境观的概念:

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1、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

人地关系:

人地对立基本观点:

征服自然

后果:

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新的环境观:

人地关系:

天人合一,人地归一

基本观点:

保持平衡与协调。

后果:

良性方向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

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例题1】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在世界可持续发展中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B.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物质和技术基础

C.经济高速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

【解析】发达国家为其经济增长大量掠夺资源,占有大量产品,破坏环境,因此在可持续发展中应负更大的责任。

经济发展要有限度,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

【答案】B

【例题2】《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妙玉把梅花瓣上的白雪收集在一个坛子里,在地下埋了三年,再拿出来泡茶喝。

而在今天的某些城市,这样的雅趣已不可能有了,煤烟和汽车尾气造成的混合型污染,使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面积扩大,如果再像妙玉那样收集“纯洁”的水,水里不知含有多少致癌物质,哪里还能喝?

一些城市已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保护环境。

据此回答

(1)~

(2)题。

(1)下列几种观点中,正确的是()

A.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B.先投入大量资金治理环境,再发展经济

C.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治理环境

D.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2)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主要依靠()

A.增加粮食产量B.增加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