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2656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毛概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毛概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毛概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毛概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

《毛概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形式

C.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9.1992年,我国明确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A.计划经济B.商品经济C.市场经济D.综合经济

10.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B)。

A.股份合作制B.全民所有制C.股份制D.集体所有制

11.按劳分配是(B)。

A.计划经济的分配原则B.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C.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D.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A)。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以按资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C.以个体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体,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体,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13.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C)。

A.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B.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5.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D)。

A.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B.达到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

C.满足人们的富裕生活需要D.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16.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思想,在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中央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即(D)。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B.实施依法治国方略C.实施人才强国战略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有(BCD)。

A.计划与市场都反映社会基本制度的属性B.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C.计划与市场可以在同一社会中共同发挥作用D.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BCD)。

A.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B.政企职责不分,权力过于集中

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D.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ABC)。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D.合资合作经济

4.公有制经济是(ABC)。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B.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D.资本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D)。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国有经济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D.在社会总资产中,公有资产在数量、规模和比重上占优势

6.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有(ABCD)。

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B.自然垄断的行业

C.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D.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7.非公有制经济包括(ABC)。

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D.集体经济

8.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出富裕程度的差别是(ABC)。

A.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B.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结果D.科技发展水平低的结果

9.针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进一步(ABCD)。

A.理顺分配关系B.完善分配制度

C.规范收入分配秩序D.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10.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ABCD)。

A.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B.基本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制度D.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1.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

所谓“新”,就在于它(ABCD)。

A.同信息化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C.坚持城乡协等到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B.注重经济发调发展D.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12.建设创新型国家(ABCD)。

A.经济是保障B.科技是关键C.人才是核心D.教育是基础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我国的政体是(B)。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是(B)。

A.资产阶级专政B.无产阶级专政C.工农联合专政

D.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是(A)。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肝胆相照、荣辱与共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民主协商、科学决策

4.我国的政党制度是(D)。

A.邦联制B.联邦制C.民族区域自治D.多党合作制

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B)。

A.人民民主专政B.依法治国C.多党合作制D.政治协商

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A)。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D.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7.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B)。

A.基础B.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C.主要内容D.性质

8.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C)。

A.依法治国B.权利制衡C.人民当家作主D.多党合作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在充分发挥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加强国家政权的专政力量。

这是因为(ABCD)。

A.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力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会弱于资本主义

B.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渗透,分化和颠覆的图谋没有改变

C.国内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有时还会很尖锐

D.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2.共产党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这种领导是政治领导,即(ABC)。

A.政治原则的领导B.政治方向的领导C.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D.组织关系的领导

3.在多党合作制度下,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是(AB)。

A.政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B.执政党与参政党或合作党的关系

C.组织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D.执政党与在野党或反对党的关系

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CD)。

A.政治协商B.权力制衡C.民主监督D.参政议政

5.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是否成功,关键是看(BCD)。

A.政企是否分开B.国家政局是否稳定

C.能否促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D.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权利,主要有(ABCD)。

A.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B.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C.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D.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评议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7.实行村民自治,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

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包括(ABD)。

A.民主选举B.民主决策C.民主管理D.民主监督

8.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BCD)。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9.十一届二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最重要的政治保证,其核心是(C)。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无产阶级专政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0.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ABD)。

A.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B.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C.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志D.民主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手段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四有”的核心和精神支柱是(A)。

A.有理想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

2.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B)。

A.实现社会主义B.实现共产主义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实现大同社会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B)。

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B.整个民族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D.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的问题

4.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体现是(D)。

A.思想道德B.社会公德C.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D.民族精神

5.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具有基础定位的是(a)。

A.科技B.教育C.创新D.发展

6.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c)。

A.团结—批评—团结B.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遗产问题上正确的态度应是(d)。

A.文化复古主义B.民族虚无主义C.完全吸收D.批判地继承、发扬

8.时代精神的核心是(b)。

A.集体主义B.改革创新C.共产主义D.与时俱进

9.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b)。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B.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D.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10.当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同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d)。

A.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B.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C.坚持以德治国方针D.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AB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2.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相连、有机统一,是(ABCD)。

A.对对道德观的精辟概括,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

C.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D.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

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是(ABCD)。

A.爱国主义B.团结统一C.爱好和平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ABCD)。

A.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B.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C.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D.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是(ABCD)

A.有理想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BCD)。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D.坚持接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BD)。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C.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D.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系统地回答了(D)。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B.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D.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

2.2006年10月,党的十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是(D)。

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设》

D.《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B)。

A.坚持科学发展B.坚持以人为本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民主法治

4.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A)。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B.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D.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5.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是(A)。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B.发展和谐文化

C.经济社会协调发展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6.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B)。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B.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C.发展经济D.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C)。

A.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B.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C.坚持改革开放D.正确处理建筑工地发展稳定的关系

8.2006年10,中共十六民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社会要和谐,首先要(B)。

A.创新B.发展C.管理D.保障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六个方面,排在第一的是(A)

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50年代中期,毛泽东明确提出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著作是(BC)。

A.《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明确提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包括(ABD)。

A.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

B.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解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

C.坚持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以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以解决全国城乡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

3.和谐社会就是(ABCD)。

A.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B.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C.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CD)。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ABC)。

A.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C.生态良好D.生态平衡

6.目前我国已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主要表现在(ABCD)。

A.经济体制深刻变革B.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C.利益格局深刻调整D.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7.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包括(ABCD)。

A.物质文明建设B.政治文明建设C.精神文明建设D.和谐社会建设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ACD)。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C.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D.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口号的时间是(A)

A.1949年B.1950年C.1954年D.1956年

2.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

1960年,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的思想、政策方针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就是(C)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D.台湾接受大陆中央政府领导、管辖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标志着我党对台方针政策重大转变的是(A)

A.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B.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被称为“叶九条”的台湾问题讲话

C.1982年1月邓小平谈话D.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早是针对(C)

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D.西藏问题

5.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的(C)

A.外交问题B.国际政治问题C.内政问题D.中美关系问题

6.“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问题是(C)

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不能动摇B.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C.祖国统一D.和平统一

7.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A)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一国两制C.和平统一目D.承认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1960年周恩来的归纳总结,为了达到“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的目标,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有(ABCD)

A.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B.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C.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

D.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2.“一国两制”构想(ABCD)

A.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范例B.基本内容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后,在香港设立了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当地人自己管理,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ABD)

A.立法权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C.独立的外交权D.行政管理权和财政独立

4.中国政府提出,我们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ABCD)

A.在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式两种可能性

B.能否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C.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

D.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主要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独”势力搞“台湾独立”的阴谋

5.“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的重大历史意义有(ABCD)

A.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理

C.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

D.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模式

6.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对台关系的意见,内容是(ABCD)

A.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B.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C.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D.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

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是在(C)

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50年代

2.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B)

A.和平B.发展C.民族独立D.经济联盟

3.首先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一系列主张的我国领导人是(B)

A.周恩来B.冯超越邓小平(原名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4.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B)

A.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B.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C.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D.同一切国家的关系

5.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B)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6.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B)

A.实行真正的不结盟

B.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为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C.不打别人的牌,也不允许别人打自己的牌D.对国际问题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

7.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对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所作的最大的调整是实行(C)

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C.完全的不结盟政策D.反美统一战线

8.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D)

A.和平与发展B.和平、稳定、公正、合理

C.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A)

A.反对侵略扩张,维护国家独立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