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参考资料生物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练习题Word格式.docx
《高一参考资料生物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练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参考资料生物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练习题Word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在高烧时,常常没有食欲,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所吃食物未被消化B.胃没有排空
C.体温超过37℃,消化酶活性受到影响D.体内食物残渣没有排出
14.(多选)以下对酶的不正确表述是()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多肽链B.酶只能在细胞内合成并发挥作用
C.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升高D.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15.(多选)一个透析袋中装有物质M和分解它的酶。
此透析袋放在蒸馏水中。
第二天检查水时,发现其中有物质X。
根据这一观察,能作出下列哪些结论()
A.酶分解了物质XB.X是物质M的组分,X能穿过透析袋
C.酶分解了物质MD.物质M的分子是大于物质X的
二、非选择题
16.下列A、B、C3张图依次表
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值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
⑵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图B中,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⑷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和75℃水浴锅中,20分钟后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反应分别应为:
甲________,乙_________。
⑸图C表示了_____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
A.唾液淀粉酶B.胃蛋白酶C.胰蛋白酶D.植物淀粉酶
17.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保持37℃,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
⑵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_______。
⑶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⑷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值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⑸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
高一生物课时练习(5-2)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滴入过氧化氢酶的试管内:
A.产生的气泡多,燃烧得不猛烈B.产生的气泡多,燃烧得猛烈
C.产生的气泡少,燃烧得不猛烈D.产生的气泡少,燃烧得猛烈
2.人的血液中一个碳酸酐酶分子每分钟可催化分解19000万个碳酸分子。
这说明酶具有()
A.多样性B.专一性C.可控性D.高效性
3.在做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时,向试管中插入燃烧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时,不要插到气泡中,原因是:
A.气泡中的氧含量低B.气泡中的气体灭火
C.卫生香会因潮湿而灭火D.燃烧过旺,不安全
4.在右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A.催化剂不同B.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的大小
C.试管的大小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5.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投入()
A.新鲜猪肝B.煮熟猪肝C.冰冻猪肝D.生锈铁钉
6.在煮过的和没煮锅的马铃薯片上分别滴几滴过氧化氢。
在马铃薯片X上出现泡沫,在马铃薯片Y上没有泡沫,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解释?
A.马铃薯片X是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只影响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单糖
B.马铃薯片X是煮过的,因为没煮过的马铃薯片酶能使过氧化氢不起作用
C.马铃薯片X是没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分解马铃薯片中的酶
D.马铃薯片X是没煮过的,马铃薯中含有促使过氧化氢分解的酶,但酶会在高温中失活
7.在过氧化氢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应是()
A.产生气泡B.溶液呈紫色C.溶液呈蓝色D.产生砖红色沉淀
8.如右图,在下列试管中均加入3m
L浆糊。
A、C两试管中各注入2毫升清水,B、D两试管中各注入2毫升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把四支试管均置于水槽中保温5分钟,分别滴入2滴碘液,其中不变为蓝色的是()
9.甲、乙、丙三支分别装有2ml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1ml淀粉酶制剂、麦芽糖酶制剂和新鲜唾液,摇匀后将试管放在适宜温度下,过一段时间后,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一滴碘液,摇匀后,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的是()
A.甲试管B.乙试管C.丙试管D.甲和丙试管
10.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氧气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
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
参照上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________号试管。
11.右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放入2个试管,然后将2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T℃表示)环境中持续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的时间。
装置
水浴温度(℃)
凝乳时间(min)
A
10
∞不凝固
B
20
7.0
C
30
4.0
D
40
1.5
E
50
F
60
通过实验记录在不同的温度下凝乳所需的时间,结果如右表:
(1)为什么酶和乳汁混合之前在同一水浴环境中保温15min,实验结果更准确?
(2)若将酶和乳汁直接放入同一试管内混合并保温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3)比较并解释装置B和D的结果。
(4)解释以下两种处理时实验结果有无什么变化。
①将装置A内混合物加温至40℃______________。
②将装置F内混合物冷却至40℃______________。
(5)除了温度,再指出一种能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______________。
12.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并完成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材料用具:
试管、量筒、烧杯、酒精灯、温度计、新鲜唾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清水、碘液。
用正确方法完成实验中的一些步骤:
催化效率
(1)第一步:
实验至少要取_______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后分别注入1mL新鲜唾液。
(2)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步:
分别向试管中注入2mL淀粉溶液,振荡后将试管下部浸入装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烧杯中,这样处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步:
10min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课时练习(5-3)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一分子ATP具有的腺苷、高能磷酸键、磷酸基团的数量依次是()
A.1、2、3B.1、1、2C.1、2、2D.2、2、3
2.下列有关ATP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的分子简式是A—P—P~PB.所有植物细胞中的ATP都是由叶绿体产生的
C.ATP的分子简式是A—P~P~PD.所有生物中全部生命活动都离不开ATP
3.据测定,世界著名重量级拳王――霍利菲尔德平均每次出拳的力量高达200磅,试问能引起如此之高的拳击力量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人体细胞内的ATPB.饮食中的糖类
C.人体细胞内的糖类D.人体细胞内的脂肪
4.关于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可逆的B.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均不可逆
C.物质变化可逆,能量变化不可逆D.物质变化不可逆,能量变化可逆
5.在夏季夜晚荧火虫尾部会发光,其光能是直接由()
A.葡萄糖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B.由热能转变而来
C.由ATP转变成ADP时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D.由电能转变而来
6.人体和动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是由:
A.太阳能供给的B.脂肪分解释放的C.ATP水解释放的D.维生素供给的
7.ATP中大量化学能储存在:
A.腺苷内B.磷酸基内C.腺苷和磷酸基连接的化学键内D.高能磷酸键内
8.ADP转变为ATP需要:
A.Pi、酶、腺苷和能量B.Pi、酶C.酶、腺苷和能量D.Pi、酶和能量
9.下列对“ATP转化为ADP”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这一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B.生物体内ADP转变成ATP所需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
C.在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中,伴随有能量的贮存和释放
D.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顺利进行
10.ATP分子简式和18个ATP所具有的高能磷酸键数目分别是()
A.A—P—P~P和18个B.A—P~P~P和36个
C.A~P~P和36个D.A~P~P~P和54个
11.ATP转化为ADP可表示如下:
式中X代表()
A.H2OB.[H]
C.PD.Pi
12.ATP合成酶的合成是在()
A.线粒体中B.核糖体中C.高尔基体中D.内质网中
13.关于人体细胞中ATP的的正确描述是()
A.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ATP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含量很高
C.ATP虽然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
D.当它过分减少时,可由ADP在不依赖其他物质条件下直接形成
14.ATP之所以能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
A.ATP在细胞内数量很多
B.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很稳定
C.ATP是生物体内的唯一可以释放能量的化合物
D.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
15.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的现象,其电能的直接来源是()A.由热能转变而来
B.由光能转变而来
C.由ATP转变成ADP时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D.由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16、在绿色植物体内,ADP转化为ATP时,所需能量来源于()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和渗透作用
C.呼吸作用和渗透作用D.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17.剧烈运动时,人体骨骼肌所需能量直接来自()
A.葡萄糖B.脂肪C.肌糖原D.三磷酸腺苷
18、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肌肉不收缩;
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溶液,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
这说明()
A.葡萄糖是能源物质B.ATP不是能源物质
C.葡萄糖是直接能源物质D.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19.(多选)下列生理过程中,需要消耗ATP的是()
A.核糖体上合成血红蛋白B.氧气进入红细胞
C.小肠吸收氨基酸D.植物的根吸收各种无机盐离子
20.(多选)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中含有C、H、O、N、P元素
B.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
C.ATP是生物体所有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1.根据反应式ATPADP+Pi+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1)ATP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__,其分子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在①过程中,是由于________键断裂而释放出能量。
(2)在绿色植物体内与②相应的生理活动是在细胞内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中进行。
2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
要求:
(1)自选器材试剂
(2)写出实验步骤(3)预测实验结果(4)设置对照实验
高一生物课时练习(5-4)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结构是()
A.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C.细胞D.肺泡
2.植物种子萌发时,如果长时间缺氧,就会引起烂芽,其主要原因是()
A.CO2中毒B.酒精中毒C.乳酸中毒D.供能不足
3.人体红细胞无线粒体,它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
A.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B.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C.乳酸,进行有氧呼吸D.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4.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中的氧()
A.全部来自氧气B.全部来自水C.全部来自葡萄糖D.来自葡萄糖和水
5.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在()
A.第一和第二阶段B.第二和第三阶段C.第一和第三阶段D.第三和第二阶段
6.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7.当人在轻度缺氧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后,一般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会增加B.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会增加
C.线粒体中酶的数量会增加D.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数量会增加
8.让实验动物小白鼠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小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
A.CO2B.H2OC.C2H5OHD.C3H6O3
9.测得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推得果实()
A.有氧呼吸占优势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C.无氧呼吸占优势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10.有研究者将下列四种等量的细胞分别磨碎,然后放到四个离心试管内高速旋转离心,结果磨碎的液体分为四层,如右图,其中③层有较多的有氧呼吸的酶。
则在下列的各种材料中③层最厚的细胞是:
A.皮肤细胞B.口腔上皮细胞C.心肌细胞D.肾脏细胞
11.关于有氧呼吸的特点(与无氧呼吸相比),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需要多种酶参与B.分解有机物不彻底C.释放二氧化碳D.生成大量ATP
12.用酵母菌酿酒时,如果向酿酒的原料中注入足量的氧气,会出现的现象是()
A.酵母菌死亡,不产生酒精B.酵母菌增多,不产生酒精
C.酵母菌增多,产生酒精增多D.酵母菌减少,产生酒精增多
13.在呼吸过程有二氧化碳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
A.一定是无氧呼吸B.一定是有氧呼吸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14.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12摩尔氧气所释放出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的有()千焦
A.3242B.2322C.3483D.1952
15.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D.第三阶段
16.(多选)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具体部位是()
A.外膜B.内膜C.嵴D.基质
17.(多选)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A.葡萄糖→丙酮酸B.丙酮酸→酒精+CO2C.ADP+Pi+能量→ATPD.H2O→[H]+O2
18.如右图,为某细胞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答:
(1)该图是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它是
的主要场所,从结构上看,它具有此功能的主要原因是 。
(2)图中1是;
2是;
4是。
19.根据右图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括号内:
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_________。
②其中产能最多的是___________阶段。
③产[H]的阶段是___________。
(3)图中A发生的场所是,E表示的物质是。
20.下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所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
开始时锥形瓶中装满了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了适量的酵母菌,将装置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下初始液面的数据,实验过程中液体会进入玻璃管,从玻璃管的刻度上可以读出进入玻璃管的液体量。
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与初始液面数据的差值。
(单位:
mL)
时间min
4℃
10℃
20℃
35℃
55℃
90℃
5
0.2
0.4
0.7
1.0
1.3
1.2
0.1
15
1.9
2.2
2.8
3.1
3.3
4.4
0.3
25
4.5
5.0
(1)该同学作了以下四种假设,你认为最合理的假设是()
A.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有影响B.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有影响
C.氧浓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有影响D.氧浓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有影响
(2)假设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很低,则表中数据可以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的量。
(3)从表中数据分析得知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的温度是,实验过程中应该用方法控制温度,不可直接加热。
对于在90℃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你认为得到的原因是。
(4)实验开始前,实验装置必须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以便消耗装置中的。
(5)请写出该实验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反应式:
。
高一生物课时练习(5-5)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B.叶绿体C.核糖体D.高尔基体
2.在下列各种光的照射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最多的是()
A.白光B.红橙光C.黄绿光D.蓝紫光
3.水稻叶肉细胞中的DNA存在于()
A.细胞核、叶绿体和高尔基体B.内质网、线粒体和细胞核
C.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D.细胞核、核糖体和线粒体
4.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C.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D.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5.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B.叶绿体和高尔基体
C.液泡和内质网D.线粒体和核膜
6.一定的时间内,绿色植物在下列哪些光的照射下,放出的氧气最多()
A.红光和绿光B.红光和蓝紫光C.蓝紫光和绿光D.蓝光和橙光
7.右图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试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
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黄素、叶绿素a
D.叶绿素a、叶绿素b
8.将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的七色光投射到水绵上,水中的好氧细菌聚集最多的一组光区是()
A.红光和黄绿光B.红光和橙光C.红光和蓝紫光D.黄光和蓝紫光
9.绿色植物细胞中与能量转换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B.核糖体和高尔基体C.中心体和内质网D.高尔基体和叶绿体
10.将深海中的藻类移到浅海中,光合作用的效率将明显增强,这是因为()
A.在深海中只能获得频率高的蓝紫光B.在深海中只能获得频率低的蓝紫光
C.在深海中可以利用波长长的红光D.在浅海中还可以利用波长短的红光
11.在做植物实验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
A.红光灯B.绿光C.白炽灯D.蓝光灯
1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
A.内膜上B.基质中C.类囊体膜上D.各部位上
13.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具有的细胞器是()
A.高尔基体B.线粒体和叶绿体C.内质网D.核糖体
14.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重要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均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含有基粒
15.细胞质基质、线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