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从现实走向愿景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2257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pt从现实走向愿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ppt从现实走向愿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ppt从现实走向愿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ppt从现实走向愿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ppt从现实走向愿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pt从现实走向愿景Word文档格式.docx

《ppt从现实走向愿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t从现实走向愿景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pt从现实走向愿景Word文档格式.docx

在这个空间里,我们面对的是什么?

【ppt】1、我们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吗?

2、我们有一流的教学设备吗?

3、我们有一支能够摸爬滚打的师资队伍吗?

4、我们有社会认可的学生质量吗?

新建校要做的事儿很多。

哪一项最重要呢?

这如同您要出国,是机票最重要,还是护照最重要,还是行李最重要,还是钱最重要?

我们认为师资最重要。

因为如果有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的一切都可能“无中生有”,但如果教师队伍不过硬,学校现有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走过愿景与现实之间的空间需要什么样的师资?

【ppt】这里有三个词汇:

第一个词汇是“职业”,第二个词汇是“事业”;

第三个词汇是“专业”。

假如一个人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是职业,也就是说为生存而工作。

那么他的工作方式有什么特点呢?

那就是对职业技能进行重复操作。

如果教师视自己的工作为“事业”呢?

他就会为这个事业的意义而奋斗。

他可以是“老黄牛”,他可以任劳任怨,勇挑重担,甚至他也会去创造、改革。

但应该说,这种改革是自发的。

如果一个人视自己的工作为“专业”,那就要在“事业”的基础上沿着专门的方向去研究、去改良、去改革、去创新,所以“专业”的灵魂在于研究和创新。

想要走过现实与愿景之间的空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当然是“专业化教师”。

这种教师有什么特征呢?

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自己。

但是这样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从哪里来?

只能从两个字上来,这两个字就是“学习”,怎样进行这种学习呢?

我试着说说我们的策略和步骤。

我在这里说教育,因为我是业内人员,不得不考虑这些事情。

各位听听犹可。

事实上大家也在不断地问我,包括我的同事、学生、甚至我的老师也问我:

“大家都同意:

我们需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但专业化的路怎样走?

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专业化的教师?

”我自己也在问我自己。

我必须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

“专业化教师的素质结构有什么特点?

这个结构是怎么形成的?

”【ppt】

这个结构的核心是“专业理想”,专业理想是教师对国家教育方针的解读和对个人价值观的确认。

不论他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表现着自己的“专业理想”。

他的教学实践就是他的专业理想的行为输出。

不同的“专业理想”,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这是指:

他想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还是想促进部分学生的发展?

他是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是准备“做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特定的“教育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师特定的“教育资源观”,即“我给学生什么东西更好?

”是照本宣科,还是像中医一样审慎地思考“给学生哪味药?

给多少?

特定的“教育教学理念”还决定了教师特定的“教育效能观”。

你是盲目的补课、练习,把学生推倒题海里去,把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不当回事?

还是详细地“诊断+治疗”,争取多快好省?

特定的“教育教学理念”还决定了教师特定的“教学方法论”。

是照本宣科,还是按照学生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内在规律去建立自己的方法论?

在特定的“教育资源观”、“教育效能观”、“教学方法论”的基础上,专业理想进一步表现为具体的“教学方法”、“教育方法”、“管理方法”、“服务方法”等等。

这些理念、观念、方法最终表现在具体而真实的“教学实践”中。

反过来,这个“专业理想”是怎么来的?

从实践中来,“专业理想”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淀内化而形成的。

  教师的专业素质就是在这两种箭头的往复对流中的形成。

作为负责教学的副校长,我首先关注向外、向内的箭头,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首先应从向内的箭头入手。

我有责任回答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对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形成进行干预的策略是什么?

也就是说那个向内的箭头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ppt】我首先得抓住影响教师发展的最重要的诱因是什么?

是教学质量。

为什么?

因为这是教师、学校、家长、社会最关注的东西。

所以我要用教学质量来驱动教师教师发展。

从教师的角度看(不是从学生或其他的角度看),影响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因素有五个:

教育能力、专业水平、教育理念、职业理想、人格魅力。

怎样利用这五个因素组织我们的培训策略?

我是这样想的:

人的正确思想从社会实践中来。

教师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是教育教学工作,所以我们的策略是从教育能力和专业水平入手。

我希望我们能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获得成功体验,在成功体验中才能积淀一些教育理念,当这些理念积累到足够多时,才能提升到专业理想,当这位教师或这位教师的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时,才会产生人格魅力。

这个过程要概括成一张图就是这幅流程图。

不妨讲一个不太令人愉快的小故事:

几年前,我们学校招聘来一位硕士毕业生,因为她很喜欢当老师,所以她从参加工作起就满腔热情地干起来了,她英语很好,于是开始给学生用英语上历史课,她教育理念很先进,带领学生跑遍石景山区去搞调查,研究《石景山区的农民哪儿去了?

》。

这不挺好吗?

是,学生刚开始也很有热情。

但慢慢地,麻烦就来了。

辛辛苦苦地找了很多资料给学生讲,但学生听不懂,也不爱听,于是课堂纪律就不好了,再往后,学生开始不喜欢这个老师了,老师也一肚子委屈,一肚子怨气,这是也越来越心灰意冷,越来越不喜欢教书了。

这时,当领导发现问题时,一切已经为时过晚。

最终,这位老师满怀失落离开了教育岗位。

【ppt】事物的发展有这么一个规律:

呈螺旋式上升。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句话,就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

每个人都在特定的螺旋上生活,如果这个人在成成败败中不断上升,我们就说他处在正螺旋状态。

一个人进入正螺旋状态需要什么条件?

首先需要成功体验,成功以后会产生什么?

会产生自信,当一个人有了自信以后,才有勇气面对机遇和挑战。

假如一个人处于负螺旋状态怎么办?

他已经掉在泥坑里了,这时候你谴责、指责他都没有用,只能让他陷得更深。

你给他不疼不痒的鼓励同样没有用。

这时他需要三个东西:

1、告诉他,“你的右脚应该向哪儿迈”——这是给他“途径”。

2、告诉他,“你的右脚怎么使劲儿”——这是给他“方法”。

3、还需要什么?

还需要给他一句鼓励:

“试一试”。

对于一个陷在泥坑里的人,你不可能把他抱出来,因为抱出来后,他还会掉下去。

唯一的办法是教给他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因为只有自己才能解放自己。

也就是说,走出负螺旋同样需要成功和自信。

他走出负螺旋的标志是什么?

——他得到成功,感到自信。

这种方法您可以在您的孩子身上试试,也可以在您自己身上试试。

刚才说的那位小硕士为什么会掉到泥坑里去了?

因为她没有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进而在失败中失去了自信。

这件事成了我们后来下决心进行新教师培训的导火索和前车之鉴。

我要回答第三个的问题是:

“一个教师走向专业化要走几步?

要走过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有什么特征?

【ppt】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四个阶段:

1.合格教师,这个阶段教师的特征是:

能胜任教学,能把关、能带班、能参赛、能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家长、学生信得过。

2.教学研究型教师,这时的教师已经能胜任教学了,但还不满足自己的发展,于是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场景研究教学问题,但这个阶段,他的研究的特征是:

零散的,不成系统的。

他们往往喜欢跟从别人的大课题,因为他要学习并尝试教学研究。

3.研究教学型教师:

这个阶段的教师已经基本具备研究能力了,他有一套整体计划,能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教学,他的教学研究有了较明确的系统和方向。

4.专家型教师:

这个阶段的教师有自己独立的研究系统,并用自己的研究影响了社会,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ppt】从心理发展上看,教师的发展也是有阶段的。

1.憧憬期:

参加工作1—3年的教师对教育充满憧憬,如饥似渴地想学习专业本领,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和自律性,形成教育憧憬期。

这是引领新教师跨入专业门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期。

2.快速发展期:

教师完成基本功培训,已能基本胜任教学,工作已经得到社会的部分认可,因此有自信,也有能力。

开始尝试创新,积极参与研究、竞赛等工作或活动,渴望进一步的成功体验。

3.成熟期:

教师在快速发展期之后,发生了歧义,有的人进入了在发展的阶段,有的人则进入“高原”,遇到“高原现象”。

【ppt】“高原期”教师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

一级衰退的表现是:

自我感觉良好,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级衰退的表现是:

遇到问题用过去的经验抵挡,强词夺理;

三级衰退的表现是:

破罐破摔。

怎样才能帮助教师走出高原?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因此要打破原有系统,引入外界能量,如新伙伴的竞争或新任务的刺激,因为刺激是大脑发展的最佳营养。

在我看来,走出克服“高原现象”的方法只有一个:

那就是研究。

所以我甚至有这样一个概念:

教师专业化就是“教师即研究者”的同义语。

【ppt】作为一个学校,我们在人的发展面前的优势是什么?

优势在于教育,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我们可以使教师的发展课程化。

我们围绕两个热点进行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

1、培训新教师,充分利用憧憬期,帮助他们做好专业化起步;

2、培训青年骨干教师,帮助他们走上研究,避免高原现象。

【ppt】热点1:

新教师培训

刚才讲到的那位小老师离开学校之后,学校一次就新招聘来12位硕士毕业生,前车之辙就是后车之鉴,怎样工作才能使这些新苗扎根在这里,甚至尽快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调整了第一年的转正考核制度,原来的转正制度是在第一年上一节汇报课,写一个总结。

现在的转正要求是:

参加8次培训,完成3项任务,作出5个作业,通过1个考试。

对于新教师,我们做了政策调整:

不写论文、不当正班主任、不把关、不参赛,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干什么?

专心致志搞业务提高,专心致志学教学。

憧憬期教师在学习、研究、切磋的状态中开始了专业化的历程。

以下是我校对新教师进行三年培训的课程安排:

教学内容

课后作业

课后辅导

第一年新教师起步培训

1.怎样编制和表述教学目标

在师傅的指导下写任意一节的教学目标

师傅辅导

2.逐一讲评教学目标

修改教学目标

专家批改

3.教学设计一:

如何设计新常规课

在师傅的指导下写任意一节的常规教案

专家点评

4.四位新教师说教案,专家点评

说教案

师傅指导

5.教学设计二:

教学探究与教学过程设计。

做一节15分钟片断课

6.教学设计三:

如何对教材进行实践还原?

7.播放并点评两位新教师片断课

8.怎样练习讲课?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做一节45分钟整课

高三一模考试

做一本高三练习册

师傅或高三老师阅卷、讲解

第二年青年教师专业培训

还原+案例+活动化

诊断+治疗

本底研究(即本学科研究)

“读+讲+用”:

《结构化—定向化教学的心理学原理》

专家导读

师傅示范

第三年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培训

继续本底研究

在与本学科相关的业务单位实习

联系、指导

小课题研究

这些培训内容似乎大家都做过,我们做的过程中有两点体会:

第一个体会是:

必须有较强的“规格”意识。

一个学校在业务上应该有规格。

当一个年轻教师跨入学校的第一年,学校应该对他负什么样的业务责任?

他应该给学校一份什么样的答卷?

——这些都应该有规格。

例如,要测学校的长宽,拿起尺子就能测。

但那不能称之为“测量”,“测量”是要求100m以内反复测量的误差不能大于3mm,那就是规格。

最早,协和医院的医生必须先做五年的住院医生,学校对于初作教师的人也应该有一定规格的要求。

培训必须对年轻人负责,没有规格的培训等于白干。

讲究规格的培训既是对新教师的培训,也是对新教师的师傅(即对骨干教师)进行“对培训者的培训”。

第二个体会是:

必须“做出来”,然后才能说清楚。

以往的培训是讲了就走,教师听懂了,但做不出来。

因此,我们的培训中5个作业,1次考试都是必须面对面地辅导、考核、评价,千方百计的帮助新教师成功。

【ppt】热点2:

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

中青年骨干教师怎样培训?

一眼看去,他们的任务非常繁杂,既有自修任务,又要承担学校教育教学重担,又要作教学研究,又要培养新教师。

他们的发展阶梯在哪里?

在于有一个系统的任务链条,就当前而言,这个任务链可以归纳成十项工程。

我们引导中年骨干教师在十项工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一)建立“新教学基本技能”,也就是“新基本功”

即在原有基本技能基础上,主要针对网络问题和实践能力入手。

例如地理教师,要通过计算机模块,参加Inter培训,学习数字制图,还要重新学习野外辨认矿物、岩石、地质构造。

而且实践技能的培养要一招一式地来。

因为以往大学教育对这些是不落实的,但这些又是当前教育急需的。

  

(二)建立新的应用教材观

  教师对教材的掌握可以分成三个层面:

1、基础层面,即完全依据大纲和教材,主要解决双基问题和基础知识。

这个应用教材的层面着眼于学生的基础学力,学生在结构良好领域学习。

这个层面很重要。

但教学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

2、发展层面,即把现有教材转移到生活、实践、社会中,针对发展学力,引导学生探究。

例如林琳老师带领学生去河北丰宁小坝子乡实地考察沙漠化问题,学生通过采集标本、模拟实验、查阅资料、制作网站,用充分的证据驳倒了媒体的不实报道。

3、研究层面,即针对研究学力,引导学生在精析领域内研究。

例如学生在课本上学过“热力环流与城市风“之后,分成六组,通过拍摄、测温、物候观察、工业区调查、居民区调查、查询资料等不同方式开展研究,最终学生们总结出石景山区热岛的成因、分布、强度和治理热岛的工程顺序

(三)研究新课型

新课型包括:

新常规课、实践研究课、网络研究课、纯实践课等。

课堂教学设计的步骤是:

(以高一地理《气候资源》一节为例)

1、找话题。

例如这节课的话题不是“气候资源”,而是“解读气候资源的方法”。

2、话题案例化,即围绕话题寻找案例。

例如这节课的案例可以是:

厄尔尼诺来了,秘鲁渔场大量减产,美国、日本怎么办?

——立即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

因为秘鲁渔场的鱼主要是用作饲料,而大豆是这种饲料最好的代用品。

于是美国、日本发了一笔厄尔尼诺财。

美、日解读了气候资源的“变化性”,甚至把“气候灾害”也变成了“气候资源”。

 

实践案例可以是:

北京的商业街大都是南北向,如西单、王府井、东单等。

故宫的屋檐长度恰好能利用夏至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实现冬暖夏凉。

(如图)

3、案例问题化,即把找到的案例转化成问题。

例如教室的窗台为什么是三角形的?

4、问题系列化,即把设计好的问题按照认知规律排序。

(四)进行综合能力发展评价的研究

 关于评价,我们还没有一定的结论,只想到了很简单的三个要点,即评价学生科学素质,评价的核心有三点:

1、与问题相关的知识;

2、与问题相关的方法;

3、问题的价值。

我们对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是围绕这三点展开的。

(五)建构实践场地

  例如,法海寺山区是初一地理地形图定向越野的场地;

八大处、首钢、八角地铁站、苹果园小区是初三化学“石景山区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测定”的场地;

金谷证券是高一政治“家庭理财方案设计”的场地之一......

(六)探讨学校实验室功能拓展和资源重组

以往,学校往往是有什么设备开什么实验,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于是实验室开展"自主实验",学生登记的各种实验,老师都想方设法准备。

图书馆提供"约书"服务,例如,学生要研究"965路公共汽车客流量调查“,图书馆的老师就会为他们借或买来《公交线路的选择与确定》等书籍。

机房开设"自主测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进度和水平选择网上测试,自主决定提前或滞后测试。

(七)探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开发

(八)构建校外教学业务联系网络

这样的教学仅仅同头备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联系相关的业务单位。

例如,历史老师安丽萍带领学生进行“京西古道模式口大街的改扩建工程方案研究”。

关于京西古道模式口大街的改扩建方案,规划局和文物局各有自己的意见。

安老师和规划局、文物局取得联系,了解实际工作者的观点,方法,争取专家的指导和帮助,终于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得出自己的结论,甚至说服专家修改了原定的方案。

目前,我校已与本区规划局、文化局、旅游局、土地局、税务局、银行、证券交易所等很多单位的业务部门建立友好畅达的联系渠道。

(九)构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团队精神”

这个“团队精神”不仅仅局限于过去意义的团结协作,它主要针对以往“学科壁垒森严”的教学缺欠而言的。

如,我校初一7班的8位老师曾联合指导学生做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今年春游去哪里?

”。

全班同学分成六组设计春游方案,在课堂上各组展示自己的方案,全班投票表决。

最后获胜组组织大家依自己的方案实地春游验证。

八位教师怎样联合呢?

地理老师讲“旅游地的评价和旅游线路的选择”;

数学老师讲“客流量趋势分析”;

语文老师讲“说服别人的表达技巧”;

历史老师讲“古建筑中的历史内涵”;

政治老师讲“生活处处有情趣”;

生物老师讲“植物标本的制作”;

计算机老师讲“网络应用与软件制作”;

实地验证回来后,英语老师组织学生用英语重新评价获胜组的春游方案。

(十)区域教育资源校本化

区域资源绝不仅仅是经济资源,同时也是教育资源。

对区域资源进行教育开发,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我们石景山区很小,但实践证明,现有资源已足够我们这十几个学科用了。

区域教育资源在课改中的位置在哪儿?

——在区域教育资源校本化。

在区政府、区教委、教育分院的重视和推动下,我们区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区属单位课题组的专题研究,以任务趋动学习、研究、发展,并把成果转移到相关课堂教学、选修课、校本教材中。

目前,我校已有九个学科正在开发校本教材。

我们的校本教材编写依据是:

1、不是技能材,而是留有足够发展空间的发展材;

2、不是教师单独开发的教材,而是包含学生作品参与的学材;

3、不是一成不变的成品,而是不断补充发展的活页;

4、不是书架上的“本本”,而是区域化、校本化、实践化教学的总结;

5、不是死板、枯燥的教材,而是充分体现人文化态度和倾向的学习伙伴。

我校已出版的校本教材有;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与社会(政治综合实践)》、《建设人文生态校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英语漫画集》、《灵性飞舞(葛金胜水粉艺术)》。

已完成初稿,尚在实验实用阶段的校本教材有《穷物悟理(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润物细无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体育)》、《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讲义》、《历史综合实践活动》等。

在师生共同开发建设校本课程的过程中,青年教师和学生一起成为积极而负责的公民。

如,965路公交车客流调查、石景山区市场绿叶蔬菜农药残留超标调查、八宝山地区流动人口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护眼灯护眼程度研究、对绿地灌溉中水斜射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广告词的心理影响研究、石景山区英语服务能力调查、京西古道模式口改扩建方案研究、石景山游乐园旅游淡旺季情况调查、网络文学研究、“新生活商业城”的投资环境评价、车轮ABS防抱死系统利与弊等。

【ppt】建设良性循环的梯队结构

不同阶段的教师各尽其才,各自有任务,各自有目标,都处于追求专业化发展的琢磨和研究之中。

不同阶段的教师之间怎样组成良性的循环系统?

骨干教师观念新、专业知识系统、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可以为新教师提供示范和牵引,老教师为新教师提供人生道路和社会生活的指导,为新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业务研究铺平道路,遮风挡雨。

新教师教学实践的成败为骨干教师和老教师的教育经验提供了验证和挑战,从而注入新的灵感和活力。

  谁来培训教师?

以往教师参加的继续教育培训的确拓宽了教师的科学视野、学术视野、教育视野,往往形成教师自身发展和教学研究的理论支点。

但,往往教师培训存在不解学校教育实情的缺欠,培训方式没有跳出“老师讲、学生听”的旧套,有述而不“做”之嫌,因此低效,“不解渴”。

图中专家、教研员、骨干教师、教师四个群体中,专家是培训者,他们通过继教对其他三个群体实施培训。

但在培训过程中,三个群体的关系却发生了变化:

教研员希望与专家一道对其余两个群体施教;

骨干教师则希望像普通教师一样,只学习而不承担任务。

这个变化,使培训变成“专家们”对“教师们”的知识传递,略掉的是渠道中的技术转换环节;

这个忽略的结果是使专家培训的精华暗淡了,而使培训的不足反而突现出来,因而出现了“低效”、“不解渴”现象。

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

我认为,专家有专家的专业,不必要,也不应该像教师一样亲躬教师该做的事;

更何况世界上从来不曾有过全知全能的专家。

现实的考虑,是在专家与教师之间增加两个层面的技术转换:

教研员对专家培训做应用理论和应用技术创造;

在教研组内骨干教师同新教师一道研究实际操作的途径(如图);

并用培训的任务链条,把上述四个群体串联起来,用任务驱动他们的发展。

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技术转换机构是培训最终落实的前提。

因为他们对学校知根知底,所以才能对症下药,因为他们与学校血肉相连,所以他们会更主动地对培训效果负责。

学习型组织必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开放的系统中组织才能不断地健康发展。

【ppt】扎实可靠的认识路线和扎实可靠的技术路线

我在这里想向各位介绍一下我的老师——北京市特级教师王能智老师。

我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