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姓起源南郭姓的由来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1765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郭姓起源南郭姓的由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南郭姓起源南郭姓的由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南郭姓起源南郭姓的由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南郭姓起源南郭姓的由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南郭姓起源南郭姓的由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郭姓起源南郭姓的由来Word文档格式.docx

《南郭姓起源南郭姓的由来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郭姓起源南郭姓的由来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郭姓起源南郭姓的由来Word文档格式.docx

楚国有一个名叫南郭子綦的人,据说也是德行高洁的抱道之士。

有一天,南郭子綦在家无事,靠着一只案几静坐,他意守丹田,仰天呼吸,一会儿就扫除了各种杂念,凝神人静,渐渐地物我皆忘,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的境地。

南郭子綦独自气功静坐,撇下了他弟子颜成子游垂着手在一旁低首立。

一个时辰过去了,弟子见先生仍然像呆木头似地一动不动,眼睛虽然睁着,但直瞪瞪的连瞳子都不转一下,看来他的灵魂早已出窍,大抵已在天国的琼楼玉宇中游玩,徒留一具皮囊在尘世究竟是天热中暑呢,还是年老中风?

总之,光景有点异样,很是怕人,为了保险起见,颜成子游把头凑了上去,放高声音说:

先生、先生,您今天怎么了?

是不舒服了吗?

您怎么坐了一大阵子没个动静,难道坐起来就应该外表看上去像一段枯木头,而内心就该不起波澜像一摊死灰吗?

以前我弟子也见过人家的静坐,可从来没见过像您先生这样直逼逼一坐下去就纹丝不动的样子的。

听完此话,南郭子綦先转了转眼珠,随后双手举起伸了个懒腰,像一个泥菩萨突然显灵一般从高度忘我中醒了过来。

南郭子綦笑笑说:

好啊,你小子问得好啊!

静坐我练多年,但今天也不知怎么搞的,竟然功到渠成,丹田下的一股真气沸腾炽热,循环流动,疏通百脉,如同醍醐灌顶、春意融融,使老夫在身心飘逸之中浑浑然忘掉世态人情,而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了。

这类境界非修炼多年不易达到,常人旁观岂能理解。

你小子说我静坐的模样与众不同,故惊奇得叫喊起来,这也难怪,正像你只听过人籁而未听过地籁,或者是只听过地籁而没听过天籁。

刚才是先生枯坐,弟子呆立,颜成子游无聊得要命,正想听点新鲜事解解闷,闻此言,他赶紧接上去问:

先生,那么什么叫天籁地籁人籁呢?

小子闲着想长点见识,先生您就给我说说吧!

南郭子綦的静坐既然已给弟子中途搅乱,一时再也静不下来,故清了清嗓子,干脆说了起来:

人活在世上,不呼吸不成,那么大自然也一样。

大自然一呼一吸,就是我们通常称作的风。

这风,要么不刮,一刮就不得了,一刮就使大自然的千万种洞洞窟窿发出声来,难道你没听过大风呼啸怒号的声音吗?

那深幽幽的山谷,就像个大洞洞;

那千年老树,有百围之大,树干上坑坑洼洼的洞洞,有的像大鼻子,有的像歪嘴巴,有的像尖耳朵,有的像大梁上的方子孔,有的像杯圈,有的像石臼,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坑。

大风一吹,从这些洞洞窟窿中所发出的声音,形形色色、奇奇怪怪,激烈如海水澎湃,尖利如箭头呼啸,有的像斥人的骂声,有的像急促的呼吸声,有的像呼救的嘶喊声,有的像嚎啕的哭声,有的像哈哈的笑声;

有的呢,幽幽深深,如峡谷里的怪声,有的呢,哀哀切切,似哭丧妇的哽咽声,总之,一窍一响,万窍呼应,小风则小奏,大风则大奏,此起彼应,煞是好听,如同王宫里的乐队在打嘀嘀打嘀嘀地齐鸣齐奏。

甚至大风过后,你仔细谛听,山林草木仍在摇摇摆摆地发出悉悉簌簌的声音呢。

颜成子游当下恍然大悟,抢着说:

小子现在是明白了。

所谓地籁,就是大自然的洞洞窟窿、坑坑洼洼、木窍土洞所发出的声音;

而人籁呢,您不说我也知道,就是人用竹笛竹管所吹出的声音。

请问先生,那么天籁究竟是什么呢?

南郭子綦哈哈大笑,解释说:

天籁?

你还不知道?

这样看来,你有三分小聪明,却有七分大糊涂啊!

要知道,人籁、地籁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天生的状态。

天籁难道是独立的吗?

天籁其实就是人籁、地籁的统称罢了。

是谁使自然界的各种洞洞窍窍发出声音呢?

难道洞洞窍窍自己会发出声音吗?

还不是天地之际的风吗?

这难道还不就是天籁吗?

哈哈,你是聪明一时糊涂一阵啊!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处士,人称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

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处士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

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

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愍王继承了王位。

齐愍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

于是齐愍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

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

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历史名人】

南郭子綦:

(生卒年待考),楚国人。

著名战国时期楚国贤士。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名叫南郭子綦的人,据说也是德行高洁的抱道之士。

有一天,南郭子綦在家无事,靠着一只案几静坐,他意守丹田,仰天呼吸,一会儿就扫除了各种杂念,凝神人静,渐渐地物我皆忘,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的境地。

南郭子綦独自气功静坐,撇下了弟子颜成子游垂着手在一旁低首站立。

一个时辰过去了,颜成子见老师仍然像呆木似地一动不动,眼睛虽然睁着,但直瞪瞪的连瞳子都不转一下,看来他的灵魂早已出窍,大抵已在天国的琼楼玉宇中游玩,徒留一具皮囊在尘世究竟是天热中暑呢,还是年老中风?

总之,光景有点异样,很是怕人。

为了保险起见,颜成子游把头凑了上去,放高声音说:

南郭子綦笑笑说:

这类境界非修炼多年不易达到,常人旁观岂能理解。

先生,那么什么叫天籁、地籁、人籁呢?

那深幽幽的山谷,就像个大洞洞;

天籁,你还不知道吗?

那么天籁难道是独立的吗?

南郭处士:

(生卒年待考),齐国人。

著名战国寓言《滥竽充数》主人公。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田辟疆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几百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几百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以显示气派。

有个南郭处士,人称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

齐宣王听得高兴,也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一支有三百人的吹竽乐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三百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三百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

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三百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三百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

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