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散文阅读6 高考命题点六 客观综合性选择题内容形式两方面选项陷阱角度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1591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专题散文阅读6 高考命题点六 客观综合性选择题内容形式两方面选项陷阱角度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专题散文阅读6 高考命题点六 客观综合性选择题内容形式两方面选项陷阱角度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专题散文阅读6 高考命题点六 客观综合性选择题内容形式两方面选项陷阱角度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专题散文阅读6 高考命题点六 客观综合性选择题内容形式两方面选项陷阱角度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专题散文阅读6 高考命题点六 客观综合性选择题内容形式两方面选项陷阱角度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散文阅读6 高考命题点六 客观综合性选择题内容形式两方面选项陷阱角度现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专题散文阅读6 高考命题点六 客观综合性选择题内容形式两方面选项陷阱角度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散文阅读6 高考命题点六 客观综合性选择题内容形式两方面选项陷阱角度现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专题散文阅读6 高考命题点六 客观综合性选择题内容形式两方面选项陷阱角度现Word文档格式.docx

想一想有什么要对旧年说,有什么要对新年说,与自己的老朋友相当于诀别地告别,还有一位新朋友正微笑着向你迎来,我们不说准备礼物,也应该准备一份虔诚,而不是仓促。

⑨雪花不断飘过我的瞳孔,烟花消亡时漫天彩色的硕大泪滴令我心碎。

我责怪自己的仓促,以至于这一年要与我告别时,我又没有准备好送给它一首诗。

但是它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它从不会要求我写一首送别诗,它总是说过去一年的回忆都是送给它的礼物,它说这是可以陪伴它的唯一事物。

我曾说那我写一首诗,你就当回忆把它也带在身边,但我最终没有写,你也没有为等待这样的一份礼物多停留一会儿,时光的马儿依然飞驰着将你带走。

多少个你来,多少个你去。

岁月的来去从来不肯停止,永远不肯停息……

⑩水仙在我身边安静地散发出清香,这与蜡梅花有几分相像,它们都会在远远的空气里用香味勾勒出自己的样子,它们都会用香味在远远的空气里为所有的陌生人画一条小路,通向自己。

我喜爱这种宁静和清香,甚至喜爱花儿们画出的小路,通向美好。

窗外的烟花不是路,它们是同我们一起迈过门槛的脚印,是离海最近的沙滩的脚印,浪潮一抹立即就消失了。

⑪不要崇拜烟火,尤其不要在过年的时候让自己的心灵陷入空洞。

这是水仙花穿戴着它的安静告诉我的。

1.(综合性选择题)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头通过水仙和蜡梅进行比较,表达出自己对水仙的喜爱之情。

B.这篇散文综合使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整篇文章既具有抒情性,又具有哲理意味。

C.文章以“这是水仙花穿戴着它的安静告诉我的”一句结尾,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水仙花的特点。

D.作者借水仙在新年到来之时的安静表现,旨在表达“我们应从容面对时光的流逝”这一中心。

 

二、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燕 子

席慕蓉[注]

①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②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

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

“怎么是长亭外?

怎么不是长城外呢?

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③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

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好可惜!

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这么多年竟然是听错了,好可惜!

④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⑤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

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

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⑥我就是在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

”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⑦可不是吗?

这不就是燕子吗?

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

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⑧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

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⑨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

“快看!

宝贝,快看!

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

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⑩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受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

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⑪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

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⑫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

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⑬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注】 席慕蓉:

台湾知名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重庆,1954年迁居台湾。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父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表达了他因粗心大意而听错了歌词的懊悔之情。

B.第⑦段连用了四个问句,增强了语气,突出了作者在南国突然发现“燕子”的惊喜,其中暗含着对故乡的思念。

C.第⑨段中“朦胧的欢喜”是因作者想到了和亲人在一起的快乐,“朦胧的忧伤”是因作者心怀对故土的思念。

D.作者想保有那些“美丽的错误”,是因为它们与人无害,还能排解作者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她的思乡之苦。

3.结合全文,分析画线句的含意。

答:

                                    

4.本文以“燕子”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说明。

散文阅读综合提能练

(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 湖

海 桀

走进西部,你不可以不去看湖,看那高天大地上独有的液态的翡翠,看那独属于世界第三极的纯粹的原始,看那浑古苍茫中的生命的鲜活。

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

视觉里,湖天一色,长云横空。

倒映在湖中的雪山冰肌玉骨,水面莹波荡漾。

满眼都是湿漉漉的清逸,一如天然的水墨。

你向她走去。

天地安详,净若装饰,却又毫不虚玄,那实实在在的鲜美质感,那青春弥漫的天灵之光,使人在茫茫然然、浩渺无涯的醺然里,充满生命的自豪。

心灵里清辉熠熠,通明如澈。

恍恍惚惚之间,似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在洒满光斑的湖面上诱惑着、浮迤着——它伸向太阳,伸向尽头,伸向谜一般的深处,却又分分明明铺展在脚下……

地球上的喜马拉雅海消失了。

而这片湖水却更加年轻,更加美丽,更加温情,像一位默默无语的仙女,静静依偎在雪山的怀抱;

又像是一轮永远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在那幽远而又孤独的清澈里,在那只会消失不会变老的诗意中,守望着那个终极的谶语……

天湖的独异举世无双。

她的周围没有亭台,没有飞檐,没有园艺,没有楼阁;

不见帆影,不见闹嚷,不见气象万千的云雾缠绵,连最最普通的一棵小树都不长……所有的只是云,只是雪,只是湖,只是草显示出的坦然。

所有的只是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仙灵的水。

无限静卧于斯。

面对这样的境域,你生命的孤独,本能的渴望,会就此蜕变。

距离消失了,坦途历历。

你只想再看一眼真切的雪山、冰川、草原;

你只想再领略一次三伏的清凉,超凡的意味,归宿的自然;

你只想在荒野的深处,看着瀚海落日的苍凉,走向真朴,走向纯粹……既而,在突如其来的孤寂中,在恍如隔世的空落里,在幽梦般的清逸和爱悦般的境界中,忘记尘世的喧嚣和魅惑,忘记所有的烦闷和苦恼。

心啊,如汪洋中的船,高扬着鼓胀的帆,全部的目的和向往都只会是那可以真正落脚的坚实的彼岸——火热,温情,弥漫着人烟和爱的祥祺的所在。

然而,像日落后星辰的闪耀一样,当你回到都市,回到那个被欲念之力旋转不已的尘世的轨道上,你会在楼群的挤压中,酸雨的雾霭中,烦嚣的昏冥中,应酬的喟叹和无常之苦的缘分中,想起这片美如理想的蓝色,想起她乳汁般的纯净,想起她超拔的仙姿。

恍然间,别梦依稀,心里充满空寥的忧伤。

于是,你在自我的影子里结识安慰,在人生的沉浮中呼唤真情,在迷惘的苦痛中虚拟现实,在无序的回味里吟诵自然……既而,怀着稽首的肃穆,怀着洗礼的庄严,怀着对阴柔的向往,怀着对挚情的依恋,思念那西部的奇伟浩瀚,思念那独属于荒野的纯净,思念那原始的真实,思念那你曾触摸过的鲜活的梦境。

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在那片超凡的泰然里,在那摇篮的煦暖里,明亮着、闪烁着……

你或许会说,西部的天湖的确很美,可我更喜欢长江黄河,我赞美大海的瑰丽,我崇拜汪洋的宏伟。

我知道,在你心的屏幕上,一旦离开,天湖就正在远去,像退潮的浪花,苍茫在微蒙蒙的天际……

一片片鱼鳞状的沙滩裸露出来。

一块块赤褐色的废墟袒呈开来。

可是我要说,你还是忘不了天湖啊!

那天外世界的干净,那自然原始的真朴,那对生命本质的贴近,多么深厚,多么坦然;

多么沉静,多么空灵;

多么神秘,多么纯粹。

寻阅一次,就会成为生命链条上的一个链扣。

无须想起,不会忘记;

没有痛苦,不思喜悦;

没有哀伤,不求幸福……所有的只是那深爱之中的本真的渴望,所有的只是那深不可测的生命的悲壮和交响……

不知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

(选自《经典美文》)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天湖的特异主要表现在她生存的环境只有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和仙灵的水上。

B.“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抒发了作者离开天湖后对天湖真挚而纯洁的依恋之情。

C.这篇散文以深邃凝重的意蕴、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而独具魅力。

D.本文写出了天湖的独特之美,她美丽迷人的景色比长江黄河还要宏伟瑰丽,让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2.文章用“不知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结尾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天湖的美?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屋顶上的梦

宁 肯

如果从空中看,1957年的北京就是一大片四合院,一大片房顶。

屋顶一般是猫和鸽子的世界,偶尔会有小孩爬上来,探头探脑,与猫、鸽子互不相扰。

现在无论什么时候想起自己小时候一个人独自坐在一大片房顶上,就觉得有一个梦始终没做完,总想回到儿时的屋顶,那时一片青瓦的北京。

记得刚开始上房时,我还太小,十岁左右的样子,总是被小伙伴们托着屁股上,或者踩着大点儿孩子的肩膀上。

不是哪儿都能上,一般是院与院的分隔墙、连接墙,这种墙都比较矮,墙那边就是另一个院。

一般都是从后院上,说是后院,其实不过就是个露天夹道,夹道另一边是别人家的院子,院子的大门已在另一条陌生的街上了。

别小看这种夹道,北京胡同所有院与院的连接全靠它,叫“×

×

夹道”的胡同也特别多。

夹道一般不是正式胡同,宽了才叫胡同。

一般这地界都很幽静,小时不知为何有这种地方,只觉得神秘,静悄悄,而哪个孩子天性不喜欢幽暗、神秘?

在这儿玩的东西可多了,捉迷藏、弹球、拍三角、种花、养草鱼、掐蛐蛐,还有就是实在没事了上房。

前院也能上房,但大人见了会骂,只有到了后院——夹道才是我们的天下。

我们后院上房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夹道出口右面的连接墙,一个是里外两处山墙连接的凸出的出水口,雨水顺这儿从两房之间流下。

在这儿跳起来,扒着出水口的瓦,可引体向上,脚翻上一蹬就到了上面。

一般大点儿的孩子才在这儿上房,我是小学快毕业了才能挂上去。

我在这儿出过事。

一次,我吊上去正艰难地引体向上,结果出水口突然垮了,连人带砖瓦一起掉下来,我右手砸破一个大口子,鲜血迸流,可我连医院也没上,上了点儿红药水几天就好了。

从那以后,那个出水口彻底废了。

房上是一个陌生世界,别人看不到你,你看得到别人,除非下面有人知道你上房了,但即使如此,这人也在你居高临下的监控之下,你能随时隐蔽。

在这个意义上,高处是一种梦想的权力,也是一种实际的权力。

换句话说,你到了房上意味着你获得了一种超越别人、观察别人的权力,你不仅看见自己院中熟悉的人,还看到了别的院陌生的人。

此外,更重要的是,放眼望去,屋顶世界完全是一个新世界,不再有胡同,不再有院门,不再有道路,世界是平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虽然房上没有道路,但你却可以走得很远,甚至感觉可以在屋顶上走遍北京。

当然,这也只是想想,我从来也不会走出太远,一般最远也不过是穿过四五个院子,在一个叫小西南园的胡同拐角处抱着电线杆子下来。

电线杆下半截有水泥方柱,我出溜到水泥方柱处,站稳了,跳,就算完成了房顶旅行。

小西南园是条很窄很短的胡同,北口对着周家大院口,中间横过前青厂胡同,胡同东头连着琉璃厂,对,就是那条著名的文化街,鲁迅经常走的街,我上小学的街。

我从电线杆子下来一溜烟跑回自己的院子,再次上到房上,大口喘息,无比兴奋。

有时是我一个人,有时是我们一大群孩子。

一群孩子通常走得更远,像一次房上的长征,这很危险,因为人多动静大,难免被下面哪个院子的大人发现,那会被骂死,甚至会被打。

也正因为如此,才更吸引我们再一次这么干。

孩子世界之所以和成年人世界不同,就在于天生的超现实性,房顶世界刚好满足了这点。

房顶通常是压抑的,因此带来了超越性,因为遮挡而带来了想象,它鼓励了孩子一种东西:

世界除了你看到的样子,还有另外的样子;

可以做你不能做的,做了是那么的有趣。

此外,屋顶上的世界对于喜欢孤独的孩子还有特别的意义。

屋顶上那种明亮又隐蔽的空间,让像我这种平时家里没大人的孩子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和与安慰。

我与哥哥姐姐年龄隔得太远,别的孩子都有相邻的兄弟姐妹,我没有,别人都有家,我觉得好像没有,非常孤独。

因此我经常一个人跑到房顶上看太阳。

在屋顶上,一切都是平的,没什么高出我,谁也看不见我,一个人面对暴晒的阳光,独自享受着世界的寂静。

四十年后,我读到意大利小说大师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不禁感叹人类看上去多么不同也有共同的东西,《树上的男爵》写了一个孩子一生都生活在树上不愿下来,这不正是我小时候的心境吗?

卡尔维诺写出了儿时我内心深处的东西。

(选自《收获》,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几段用大段篇幅回忆儿时上房的经历,既为下文做铺垫,也表明自己对这一行为印象深刻。

B.文章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我”上房扒掉出水口的一段描写,场面生动,画面感强,富有表现力。

C.作者提到琉璃厂这条“著名的文化街”,并说是“鲁迅经常走的街”,是为了使文章更具文化气息。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又有恰当的议论或抒情,作者想象力丰富,感悟深刻。

5.综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6.文中“屋顶上的梦”对于“我”有哪些意义?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散文阅读综合提能练

(二)

京口漫笔

岑 桑

前些日子,乘便游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镇江。

镇江古称京口,是南京的外卫,在历史上与南京同兴替。

三国时,孙吴在此起家;

南北朝时,刘宋据此立业。

历代江南有事,这个形势险要的滨江城镇,往往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一带的自然环境也可谓得天独厚,大江奔流至此,浩浩滔天,气度无涯,直让四周景色大增瑰奇。

走马观花,穷一日之游,也只浏览了江边的北固山、金山和江上的焦山。

游到焦山,有个遗迹却曾使我感慨万端。

“焦山山里寺,金山寺里山。

”与金山的江天寺凌驾于山上不同,焦山的定慧寺是藏在山的怀抱之中的。

要到定慧寺,须通过山门。

山门迎面有一堵墙,墙上嵌有一板黑油油的碑石。

在这块碑石上,赫然有被炮火轰打过的痕迹。

碑石在中弹的地方脱了一大块,作花瓣形向四周散开。

我问那位渡我们过江的老艄公。

老艄公答道:

“这伤疤,比我还要老多啦!

从前听人家说,这是夷鬼打的呢!

老艄公的答话,使我把碑石上的伤疤,同一百二十多年前鸦片战争的镇江之役联系起来。

1842年6月间,英国侵略者攻陷吴淞后,两江总督牛鉴望风而逃;

英寇继续攻陷宝山、上海,随即溯江而上,追逼江宁(南京)。

这时牛总督逃至镇江,“劝谕”城内百姓捐银十二万两向侵略者进贡,请他们手下留情,免使镇江“生灵涂炭”。

可是当这个卑鄙之徒还来不及施展他的“抚夷”之计,海盗们的兵舰已把炮口对准镇江了。

牛总督眼见形势危急,慌忙逃命,直跑江宁,上奏力主投降。

朝廷里的那些被侵略者的凶恶形象吓得心慌意乱的统治者,正在筹划如何顶礼加额向英国侵略者乞求和平的时候,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最后一役,便在镇江这个山明水秀的小城打响了。

那是多么壮烈的一役啊!

镇江守将海龄旗下的一千多兵卒,在老百姓的支援和配合下,只凭弓箭、刀剑、矛戟和少量的土枪土炮,与拥有七八十艘兵舰和压倒性优势的火力装备的一万五千余英国侵略者,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勇士们前仆后继,死而后已,表现得无比英勇顽强,使侵略者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连那个狂妄至极的著名刽子手——英国海军大佐J·

义律·

宾汉也不得不承认:

镇江守军“做了一次最顽强的抵抗,他们寸土必争,因此每一个城角都是短兵接战而攻陷的”,守军的勇敢的确“令人心悸”。

可见这一役,镇江军民拼死奋战,让侵略者尝到的味道是够苦的。

那时英寇中的一个头目,在事后还心有余悸地招认,他们在镇江之役所遭受到的损失,比起侵华战争的以往任何一役都要惨重。

事实确实如此。

如果当年中国人民这种斗争精神和无可估量的巨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如果朝廷里没有膝软善媚的当权派,那么,鸦片战争的结局,就不会是后来史书上记载的那么一回事了。

还是把文章回到那弹痕累累的碑石上来吧!

记得那天游罢,已近黄昏,我迎着透过芦丛飘来的江风,踏着鹅黄色的斜阳余晖归去。

离开焦山山门的时候,我禁不住把那碑石之上的千真万确的弹痕摩挲再三。

当然,那时在我心中产生着的,不是淡淡轻烟般的幽古之情。

出来山门,下了埠头,渡江的木船就载我们往回走。

站在船头瞭望,只见江流浩荡,横无际涯。

祖国苦难的历史,已在这滔滔流水中沉淀了,而大江之上,仿佛还升起了历史上的英雄人民的面影。

幻觉于暮色苍茫处,百年前的正义之旗还在飘扬,千军万马与滚滚波涛一并飞跃奔腾,用弓矢戈矛杀向船坚炮利的敌人……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说镇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这个地方是南京的外卫,二是镇江一直以来与南京同兴替。

B.“我禁不住把那碑石之上的千真万确的弹痕摩挲再三”一句中的“千真万确”用词准确有力,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过往历史有着鲜明的情绪。

C.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抒情散文,通过作者镇江一日游的见闻,在对美景的观赏中,歌颂了镇江百姓的爱国情怀。

D.本文借镇江游历因物叙怀,使用象征的手法借景抒情,歌颂了近代史上英勇抵抗外敌的军民,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3.文中有几处景物描写?

请简要探究文章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守住你的瓦尔登湖

杨 虎

1949年,梭罗和他的湖首次来到了中国。

译者徐迟在序言中这样说道:

“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

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那时正值天翻地覆,安静的梭罗不知能走进多少人的内心?

中国内地的读者再次看到大洋彼岸这个“怪人”的身影已是33年后的1982年了。

但这一次,席卷古老大陆的文学热潮即将汹涌起马尔克斯的魔方、乔伊斯的呓语,而狂热的读者们则兴奋地从小说中检索着改革、承包等字眼,为物质时代正义凛然地登场暗暗兴奋不已。

又一次,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被时代的喧嚣淹没。

其实,这本书本来就是为人类中那些安静的内心写的,小众化正该是它的命运。

这本诞生在湖边的书,或许是大自然最美的精灵之一,湖泊为寻找芸芸众生中和她质地一样的心湖而假手梭罗发出的信号。

共鸣,从来只发生在知己之间。

水是大地的灵者,是人生的天籁表达。

如果河流象征着人生奔突冲撞的青年时代,海洋则像是童年和老年的重叠,而湖泊这大地上晶亮的眼睛,则是人生静穆平和信念坚定的中年。

我不知道梭罗是怎么下决心要为人类写这一本宁静的中年之书的。

或许,是瓦尔登湖翻卷的浪花突然击中了他的灵魂;

或许,这一需求潜伏已久,也许更早以前,他在某个喧闹的时刻突然听到了自己内心的低语,就像叶芝在伦敦的街头忽然热泪盈眶:

“我就要动身走了,去茵纳斯弗利岛;

我就要动身走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