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学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1537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学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学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学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学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学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学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格式.docx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学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学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学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格式.docx

象征虚拟,歌舞并重。

4.影响:

京剧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称为“国粹”,在人类文化艺术殿堂上放射着奇异光彩。

[知识拓展]生、旦、净、丑是京剧的四大行当。

生主要是男性人物的扮演者,有老生、小生与武生之别;

旦主要是女性人物的扮演者,有正旦、花旦、武旦等分支;

净俗称花脸,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以表现其或粗犷豪迈、或阴险毒辣等不同性格;

丑一般在鼻梁、两眼之间画一块白粉,属喜剧角色。

主题 影响古代戏曲产生发展的因素

1.宗教、政治、经济因素

(1)宗教:

中国古代戏曲起源于一些带有巫术色彩的活动,后来在国家祭祀和礼仪活动中也采用类似的形式。

(2)政治:

戏曲的传播在很多情况下与政治密切相关。

比如元代杂剧,就是由于元统治者轻视知识分子,致使仕途无门的文人专注于戏曲创作而出现的。

(3)经济:

在宋代以后,南戏、元杂剧发展的根本条件就是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

2.文化因素

(1)知识群体队伍的壮大。

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民间艺人;

无论是古代戏曲的创造者,还是表演者,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戏曲艺术才得以发展成熟。

(2)其他文化形式的影响。

南戏吸收了宋词的曲调和唐宋乐曲的成分,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3)京剧的形成,是地方戏曲与北京语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总之,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前期是以政治因素为主,后期则以经济因素为主,而知识群体则自始至终都起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 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

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

材料二 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2008年,《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经典唱段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体现了对“京剧”这一“国粹”的保护和传承。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京剧最终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 因素:

①清代的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戏曲舞台十分活跃,徽剧、汉剧等融合为京剧的形成提供了舞台。

②封建政府的推动,皇室贵族喜好京剧艺术。

③广大艺人,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了京剧。

④社会发展、人民大众文化娱乐的需要。

(2)京剧为什么被称为“国粹”?

你认为应该怎样使京剧艺术发扬光大?

答案 原因:

①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京剧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吸取了众多地方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戏曲艺术,更广泛地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②它被梅兰芳等人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并被世界人民所认可和瞩目。

所以把京剧称为“国粹”,引申说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总代表。

发扬:

京剧是“国粹”,国家应该加以保护和大力倡导,注意吸取传统京剧艺术的精华;

京剧的发展应注意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戏曲发展的“四大步骤”

萌芽:

源于原始宗教“傩”。

完备:

宋代“南戏”。

成熟:

元杂剧。

高峰:

京剧。

1.下列组合项反映了我国戏剧发展的历程,其中包括我国戏曲的萌芽和成熟的标志,它们分别是(  )

①傩戏中使用的面具 ②元代杂剧壁画 ③京剧《玉堂春》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②③

答案 A

解析 傩戏蕴涵着中国古代戏曲的萌芽,元杂剧标志着戏曲的成熟,京剧把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根据题意选A项。

2.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

A.官僚B.市民

C.皇族D.农民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宋元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适应其需要,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得以发展,如宋词、元曲等。

3.昆曲已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下列有关昆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 ②昆曲兴起于江南昆山 ③昆曲的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征 ④明朝前期,发展成全国性剧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明朝中后期,昆曲风靡大江南北,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故④说法错误。

4.“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

A.汉赋B.宋词

C.京剧D.小说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能力。

注意题干中的“丑角”,表明这与戏曲中的京剧有关,A、B、D三项都是文学形式。

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通过材料图片获取信息可看出是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演变,“杂剧——京剧”的发展。

A、B两项是另外一类艺术形式,C项与图片信息关系不大。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大胆革新创造,构成了一整套相互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创造的舞台艺术形象既丰富多彩,又用法严谨,使之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京剧作为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在于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

唱腔则悠扬委婉,声情并茂;

武戏不以勇猛火爆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所有这些成就,在世界表演艺术大花园里,不愧是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

材料二 清初,京师梨园的昆腔与京腔(又称高腔)并盛。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秦腔演员魏长生自四川进京,以《浪楼》一剧名动京师,京腔大为减色,竟“使京腔旧本置之高阁”。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通称皮簧戏。

原来的徽剧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到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融合,皮簧戏由此而得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京剧艺术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说出京剧艺术融合吸收了哪些剧种和腔调?

(3)京剧艺术的形成有什么意义?

答案 

(1)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武戏不以勇猛火爆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2)原来的徽剧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

到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融合;

皮簧戏由此而得名。

(3)京剧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也放射着奇光异彩。

解析 本题考查京剧的形成、特点和意义。

(1)、

(2)问根据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

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解析与探究】

(教材P43)

提示 1.上排从左至右为孟良、李逵、黄盖、孙悟空;

下排从左到右为鲁智深、廉颇、张飞、窦尔敦。

其中孙悟空虽勾脸谱,属于武生行当,其他属于净行当(俗称“大花脸”)。

2.中国戏剧剧词多来源于古代诗词,脸谱与服饰参照绘画技巧,布景与舞台设计参照园林艺术。

中国戏曲表演受限于舞台,但又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超越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上的虚拟性和对写意的强调与古代诗词、绘画等艺术有相通之处。

【自我测评】

提示 1.戏曲最初的源头之一是原始时期的歌舞仪式,春秋战国至汉唐时期,宫廷乐舞、杂技百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较为完备的戏曲形式,戏曲完全形成的标志是元杂剧的产生。

此后,戏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昆曲的艺术水平达到更高的程度,影响其他剧种的形成和发展。

清中期京剧艺术的兴起代表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最高成就。

影响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包括,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相关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发展、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影响。

2.

(1)艺术成就:

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剧”;

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优秀成果,成为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而代代流传;

形成了一大批题材和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秀剧目,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剧目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美好品质。

(2)特色:

①吸纳众多地方剧种的优点,民间乡土色彩较弱。

②综合性强,在文学、表演、音乐、化妆、脸谱等方面构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程式。

③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唱、念、做、打表演形式,最大限度地超越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基础巩固

1.把中国的戏曲艺术称为“梨园”,把学习戏曲的人称为“梨园弟子”,这一称谓的起源应该追溯到(  )

A.春秋战国B.唐代

C.宋代D.元代

解析 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这是最早的来历。

2.《东京梦华录》中记载:

“瓦中多有货药、卖卦……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材料中的“瓦”是(  )

A.专门的贸易场所B.专门的娱乐场所

C.旅舍D.学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记忆能力。

“瓦”是宋代专门的娱乐场所。

3.关于元杂剧,元人胡祗说:

“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

”这是说杂剧(  )

A.产生的背景复杂B.反映的内容丰富

C.演出的情态逼真D.刻画的人物生动

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信息反映了元杂剧的内容涉及统治者的得失、民间社会生活、医药、宗教、风俗等各个方面。

4.人们评说昆曲时说“乾隆嘉庆以前有戏有曲,嘉庆道光之际有曲无戏,咸丰同治以后无戏无曲”,昆曲走向衰落。

由此可知,昆曲衰落的主要因素是(  )

A.昆曲自身缺乏创新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儒家思想文化的衰落D.西方文化艺术的传入

解析 昆曲由“有戏有曲”到“有曲无戏”再到“无戏无曲”的过程,着重体现的是昆曲由于自身原因的衰落,A项正确。

5.山东剧院演出的京剧《郑和下西洋》,创造性地将传统京剧与交响乐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东西方文化很好地在一部戏中体现。

由此说明(  )

A.京剧应主要学习西方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京剧的传统部分已经过时

D.国粹京剧不断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一定会不断发展

解析 从创造性地将传统京剧与交响乐有机结合分析,说明国粹京剧不断吸收积极、合理的因素,一定会不断发展。

6.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小的舞台上,记录着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从一部戏曲中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和捕捉:

社会经济、阶级结构、文化特征、统治政策、社会心理。

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捕捉的有(  )

①城市经济繁荣发达 ②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③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④蒙古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及分析能力。

本题可结合元杂剧产生、发展的背景分析。

①②③表述均正确,元杂剧盛行全国,④表述错误。

能力提升

7.“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

A.魔术B.绘画

C.戏剧D.杂技

解析 材料信息是中国戏剧界的行话,形象而准确地道出了戏剧,尤其是舞台剧不受时空限制的特征。

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解析 本题考查京剧脸谱的特点。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

它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

在京剧脸谱中其颜色是程式化的。

红色象征忠、勇、义、烈,代表人物是关羽;

黑色象征刚烈、正直或粗鲁豪爽,代表人物是包拯、张飞、李逵;

黄色象征凶狠残暴,代表人物是宇文成都、典韦;

蓝色象征性格刚直、桀骜不驯,代表人物是窦尔敦、马武;

白色象征奸诈多疑,代表人物是曹操、赵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以后士风颓糜,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

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材料二 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灶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

清人焦循说:

“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

”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 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

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

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材料四 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

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

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

(3)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

为什么?

答案 

(1)士大夫的推动;

戏曲的平民化。

(2)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

(3)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合适的。

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国家应当对京剧珍惜和保护;

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明清以后戏曲艺术迅速发展的原因。

解题的关键在于仔细阅读材料,并进行归纳和分析。

(1)问从材料一、二体现的当时社会的上层和下层对戏曲艺术的喜爱来回答。

(2)问从材料三体现的融汇贯通的作用以及几代人的努力来回答。

第(3)问从材料四反面指出戏曲艺术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原因从文化保护与文化创新两个方面回答。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

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

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

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

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

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

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