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安全管理详细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2128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气安全管理详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燃气安全管理详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燃气安全管理详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燃气安全管理详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燃气安全管理详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燃气安全管理详细版.docx

《燃气安全管理详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气安全管理详细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燃气安全管理详细版.docx

燃气安全管理详细版

 

文件编号:

GD/FS-1976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燃气安全管理详细版

TheDailyOperationMode,ItIncludesAllImplementationItems,AndActsToRegulateIndividualActions,RegulateOrLimitAllTheirBehaviors,AndFinallySimplifyTheManagementProcess.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

 

燃气安全管理详细版

提示语:

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燃气安全工作的探讨:

  

  1)当前燃气安全中存在的令人深思的现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燃气行业特别是液化石油气市场出现巨大变化,价格改革,经营形式,供应竞争等促进了燃气事业的壮大,也带来一些突出问题,并发生事故,给公共安全、生命财产、环境保护等带来较大的影响和隐患。

特别是燃气企业“以包代管”、忽视技术、放松管理、轻视管理;上岗人员无证、资质不足、设备老化、维修保养粗放;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投资减少;把安全狭义理解为企业内部事务,忽视用户管理;以上级检查来代替管理,突击应付;视安全为一个独立工作与技术、管理脱离;防而不预、举一反三成了接二连三等等。

这些现象集中反映出对安全工作的性质和特征模糊不清。

  

  2)安全工作的性质

  

  安全工作不是一个独立工作。

它是技术工作、管理科学和人员素质在实施安全预备方案的过程和结果。

安全是企业所有管理和技术工作的综合效果,是企业生存过程中的一种动态状态。

为安全抓安全是无的放矢,因为不存在一个独立的安全工作。

而是要确保企业管理规范、技术完好的状态下得到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可见,安全是企业在严谨管理、技术完好的运作中,保持无事故运行的动态状态。

因此,安全管理的目标是保证保持企业无事故运行。

要使这个目标得已实现。

必须也只能是管理严谨、技术完好缺一不可。

(技术设备完好还反映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来提高和完善技术设备上)而这两条的落实在人员素质这个根本因素上。

  

  对事故的狭义理解往往把整个安全工作偏重于“火灾火险”,因而不能从管理体系和每条管理链中把握关键所在,难以达到举一反三,只陷入事故或隐患的整改,缺少全面解决的措施和力度。

退一步说,认定爆炸、火灾才算是燃气事故,也只能说这是燃气企业内部事故的外部表象和失控恶化,其核心还是管理、技术、人员素质的事故和缺陷所致。

对安全是企业的某种程度动态状态的认识出发,事故应该是广义,不仅仅是火灾、爆炸,也包含人身事故、设备事故、质量事故、技术事故、工艺事故、信息事故等等。

只有所有这些方方面面正常工作,才能说企业此时此刻保持了一种状态,达到一个新的效果,也即是企业现时安全。

可见,什么时候全部管理职能到位、技术措施能保证管理职能落实,什么时候企业安全,是动态的状态。

如果看成静态,就会就事论事对待安全管理,不可能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中,在环节发展中发现薄弱环节以及内部联系,采取有效措施来杜绝事故苗头。

只能是忙乱于事后检查、所谓“总结提高、进一步完善之中”。

  

  下面这些现象也能说明上述问题:

  

  

(1)隐患的发现往往是所谓大检查,而按照企业的制度,为什么本单位多次多方式检查不能奏效。

  

  

(2)防而不预,所有方案都是对付火情。

思想方法是一定会出事。

而不是认识到“靠管理和技术的完善,事先把所有环节控制,因而决不会出事”。

  

  (3)从事安全管理人员不懂燃气技术和管理知识。

满足于应付检查。

  

  二、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

  

  燃气安全管理的指导方针:

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隐患大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就明确提出了预防不是针对出现火灾。

而是强化责任来保证无事故状态的连续性。

由此,企业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应这样表述:

以保证无事故的观念来审查企业在管理活动、技术工作中存在和潜在的薄弱环节,并监督和落实改进,达到严谨管理,完善技术,实现企业安全的整体效果,保持无事故运行的动态状态。

这也是安全工作的定义。

  

  燃气安全管理是一个技术性、管理性非常强的综合性工作,作为燃气工作人员在进行各项生产经营服务活动时,还要清醒地记住“气体的性质”这一技术工作中的指导思想。

因为气种不同,管理方法和采用的技术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比喻,在燃气设施维修保养时,气体不同其采用的放散方式就大相径庭。

  三、安全管理的范围

  

  根据燃气设施、器具使用的不同区域,可分为对厂(站)内部、外部和用户的管理。

这三个范围的管理,实质是对设施器具使用环境和条件的管理。

无论在什么范围内,安全工作的核心是牢牢抓住“不泄漏”这个关键环节。

  

  一)、安全工作的核心

  

  只要有连接和密封,漏气是不可避免的。

但不出事故是完全可能的。

要发生燃气事故,必须具备条件,除了不可抗拒的事件。

能引发燃气火灾的条件只有两个:

漏气和明火。

而且漏气要达到浓度极限范围内。

能造成泄漏也与设备状况、工艺过程、操作水平、维护保养等有关,更与管理有关。

因此,燃气企业安全工作首当其冲的核心任务是对密封的管理,或者说,实现无泄漏。

要做好对所有密封点不发生泄漏(准确的讲,控制发生危险泄漏量)的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

  

  1)、对会发生泄漏的部位和条件心中有数

  

  作为燃气工作人员对所负责任区内的燃气设施设备的会发生泄漏点作为自己日常工作常备不懈的焦点。

哪些地方漏、为什么会漏、怎样产生漏、哪些时间漏、会漏多少、漏了怎么办等等都是要平时考虑到位的问题。

从厂(站)内部来看,除了腐蚀,所有漏点都与动静密封有关。

因此有多少密封、在那些区位、密封的方式、材料、安装的时间、怎样维护、监控方式等等都能研究出一系列问题。

另外,怎么能知道漏气,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密封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来处置、谁来做这些工作、会不会做等也需要做到事前准备就绪。

  

  2)、密封的管理要有章法和可操作性

  

  要做好一项工作,要有一套制度来规范行为。

这些制度要有章法,有操作性,不能简单从事,敷衍塞责。

首先,管理方法得当:

比如说对泄漏的检查不是所有人都能闻、听、看。

每个人的敏感性不一样。

气质不合要求有些方法就不适用,密封结构、材料、使用时间不同,操作方法、检查方法、维护方法和周期都是不一样的。

其次要根据厂(站)工艺流程的具体安排,分类明确管理范围,责任区、责任人、管理方法、时间、器具以及预案。

一句话,任何一个管理活动,都要具体化,按照“4w1h”的方法去制订管理制度,切忌大、空、浮。

再次,防漏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即防止人为的燃气放散违章,违反工艺要求,形成余气余液过量酿成灾祸。

需要强调的是,管理制度、标准的制定、审核、修改、通过、发布、反馈等应有一套严谨、科学、完整的程序。

来保证燃气企业制定的制度能落实到每个岗位去实施、操作。

  

  3)泄漏量的判定

  

  泄漏是不可避免的,但达不到事故状态的泄漏量是完全能够控制的。

那么,泄漏多少构成威胁怎么定量分析,对于泄漏量危险性的判定可以这样表达,每小时泄漏量为若干克,经过一段时间在相当体积内可达到最低爆炸极限。

一般地说,每小时泄漏1.5—2克的气体,判定为危险。

但这与气体性质有直接影响,液化石油气在一个大空间的局部地区亦可形成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合气体,而不一定充满整个空间。

泄漏量计算方法为:

克/小时=π*(直径)立方*个数*60/6*410

  

  说明:

个数是指汽泡每分钟的平均数。

直径的单位为厘米。

系数410是丁烷在摄氏15度时质量为0.58,体积系数为235,故一克液体气化体积为410立方厘米(0.41升)。

例如,每16秒一个气泡、直径12毫米,则每小时泄漏0.5克。

每秒两个气泡,直径3毫米,则每小时泄漏0.25克。

每秒20-30个气泡,直径1—5毫米,则每小时泄漏7.5克。

一个30立方米的房间,如每小时泄漏6.8克,则8天达到爆炸极限,如每小时泄漏1.5克则一个月达到爆炸极限。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摆设和装修复杂的房间,液化石油气在局部地区先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合物,遇明火就会成灾。

不一定要均布整个空间。

  

  4)厂(站)外部管道的管理

  

  外单位的施工造成燃气管道、设施损坏、管道点腐蚀、地下井室的泄漏与其他地下设施连通是管理的重点。

加强管网巡查、对重点地段的监控、对违章行为的制止等三项工作的切实到位是有效的手段。

  

  5)用户的安全管理

  

  燃气企业与用户的关系,通过规范服务特别是通过给予用户安全、稳定、可靠、便利的用气服务来维系、巩固、发展。

用户的安全管理,基于燃气的商品特殊性,更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

其中

(1)指导用户安全用气,宣传科学用气的安全可靠性。

如用户装修住房,燃气企业如何做到让用户了解装修与用气安全,真正做到通风条件良好,保证通风条件的物质性和技术性。

(2)真心诚意地把用户当作自己的上帝,千方百计为用户设计用气环境和服务,宣传亦要得法。

不能让人产生用气危险的片面印象,有危险不等于就是危险。

按章依法、科学用气,一定安全。

(3)为用户创造良好的用气条件,气质要合格、用具要合格、灶前压力要合格、户内安装(用户的住房、燃气设施)要合格。

因为漏点在户内,所以燃气企业一定要重视户内的安全管理。

随着燃气工程建设市场的运行机制变化,燃气户内设施的产权和管理权属会有变化,但对用户的安全管理作为企业为顾客的一种服务还要加强。

  四、安全管理的责任

  

  安全是企业的某种动态状态,是此时此刻全部管理工作系统良好运行的结果。

因此也是企业整体质量,按照企业管理理论,管理的责任在最高层。

而不是第一线的执行者。

要实现安全目标,关键在于如何调动企业的全部系统落实各自的职责和义务。

  

  一)、安全检查常遇到的问题

  

  在安全检查中常出现外部来的检查人员发现隐患要求整改,对此,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本单位管理者没有发现、为什么外部人员会发现、现场人员为什么不能发现或报告、操作人员能否发现、为什么你的下级没有发现或向你报告、为什么没有解决、企业的制度有没有规定、为什么没有贯彻实施等。

这些问题反映出一个突出现象,安全管理的责任、职责和义务未能落实。

  

  二)、安全责任分析

  

  燃气现场操作者操作环境平凡,条件简单、工艺过程单调、重复性反复性频繁、技术要求低、更换工作机会少、创造性低,因而心理上不易紧张,无新意,易疲惫,很难敏感地发现问题。

管理者不同,他们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使他们应能完成安全管理目标所赋予的职责。

安全心理学所做的“双猴遭到不同程度电击”实验充分证明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所能承担责任的区别。

  

  从管理理论讲,质量管理责任不能下移,管理人员制章监作,操作员按图索骥。

图画不准,马不合格,只能是管理者的失职。

可见,安全隐患存在的问题实际是管理目标、管理职责、管理岗位、管理层次、管理技术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很明显,这是企业最高峰的责任。

  

  三)、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安全管理

  

  操作者的素质要求最基本要“四懂四会”(懂原理、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管理人员要求懂管理理论、方法、懂技术、工艺。

否则,操作员不会,管理者不懂,企业当然隐患重重。

而操作者、管理者的素质不能适应保证安全状态的需要,显然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大缺陷,这种缺陷的产生只能是高层管理的素质或职责原因所致。

  

  安全管理工作是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