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1课时同步练习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0883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1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1课时同步练习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1课时同步练习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1课时同步练习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1课时同步练习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1课时同步练习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1课时同步练习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1课时同步练习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1课时同步练习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1课时同步练习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心情。

C.这些比赛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原名,著有长篇小说《》《》等,1944年开始,创作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

(2)本文是以为线索进行叙述的,详写了、、、四个日子。

二、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各色的年画”“鞭炮声日夜不绝”从、、三个方面写出了除夕的热闹氛围。

2.人们的哪些活动体现了除夕的热闹?

3.“万不得已”“必定”说明了什么?

4.你是怎么理解“守岁”一词的?

5.你还知道哪些春节的习俗?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fěixú

nluó

jià

nzhēngxiá

nzhēnchān

2.

(1)掺(chān)

(2)正(zhēng)

3.饺(饺子)摊(摊开)拌(搅拌)

绞(绞刑)滩(沙滩)绊(绊倒)

4.光滑飞快

玻璃破碎真诚

5.

(1)×

(2)√

(3)√ 

(4)×

6.A.

(1)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2)比喻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的特点

B.

(1)承上启下

(2)依依不舍

C.这句话反映了中华民族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

7.

(1)老舍舒庆春骆驼祥子猫城记四世同堂

(2)时间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

二、课内阅读

1.香味色彩声音

2.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守岁。

3.说明了人们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因为这里包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4.“守岁”有两重意思:

岁数大的人在除夕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5.示例:

祭灶、扫尘、贴春联、拜年。

高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恩格斯曾说过: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材料二:

十九大报告中第九个部分明确指出: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材料三:

前不久国外一个年轻人把自己清理垃圾的照片发到网上,并向全球年轻人发起了“垃圾清理挑战”(Trashchallenge)——

找一个你觉得需要清理的地方,拍一张照片;

打扫干净后,再拍一张照片;

最后把对比图发出来!

没过多久,一个来自尼泊尔的年轻人就发布了自己挑战成功的照片。

接下来来自各国的年轻人便一发不可收拾,纷纷晒出了自己挑战的照片。

这是继“冰桶挑战”之后,再一次火遍全球的公益挑战。

说到“垃圾清理挑战”,中国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震惊世界——中国要清理海拔八千多米的珠穆朗玛峰!

中国派出一支30人的队伍,耗时两个月,清理了8.5吨垃圾,这些垃圾大部分只能靠人力扛下山,这种壮举也受到了世界网友的称赞。

材料四:

不久前美国宇航局悄悄发了一条推特,盛贊中国在“全球变绿”方面做出的贡献——中国,虽然植被面积仅占全球的6.6%,但却贡献了25%的新增植被面积!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与体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例文】奋发有力,共创中国梦

鲁迅曾说: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是顺潮而上还是逡巡不前,是事不关己还是心系祖国,是坐享其成还是积极奋斗,主动权皆在你我手中。

我想,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现代化蓝图已具规模,全面小康指日可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亦非遥遥无期。

在改革开放、现代化的潮流中,今之少年应当奋发有力,携手共进,勠力同心,志存高远,共同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实现中国梦,需要有只争朝夕、不待日月之精神。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深圳便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

深圳人民秉持着哪管千难万苦、只待千计万计之精神,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姿态,奋发努力,拼搏前进。

昼夜更替,寒来暑往,亦不止其步伐。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日艰月辛,终换得令世人惊叹的“深圳速度”。

今之少年,应以此为榜样,只争朝夕,不待日月,黑发勤学,青春惜时,心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脚踏实地,勤学苦读。

实现中国梦,需要有生态文明、和谐共生之意识。

古人云: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道德经》中亦有“道法自然”的思想。

改革开放几十年,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闯出自己的路子,无数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

中国梦的实现,终究绕不开生态文明建设,一味追求建设的高速度,甚至不惜以环境为代价,那便是坏了根基,舍了本钱,若终不晓悔改,便会积微成著,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幸哉!

勤劳的中华儿女在为中国梦奋斗之时,终不忘青山绿水,亦不忘为子子孙孙留下蓝天白云。

浙江以“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为奋斗标语,更是告诫炎黄子孙:

勿忘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道方为良策。

今之少年,应以此为训诫,在努力建设中国的同时,亦应时时刻刻不忘守护大自然,守护我们的家园。

实现中国梦,需要有不卸重担、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雄安新区牢记“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始终秉持高度的责任意识与担当胸怀。

北宋张载有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古人尚有如此高的责任意识,今之少年更是责无旁贷。

今之少年,应以此为激励,砥砺前行,苦学科技,为书写新时代之华章,完成中华之复兴而不懈努力!

中华泱泱,万寿无疆;

时代变迁,气象万千。

我们应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奋勇向前。

中国圆梦,亦有可期;

今之少年,共创新篇!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

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

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

“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审题】

本题的材料共有五则,综合起来,要点有三条:

一是,保护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二是,我国正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三是,我国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立意角度:

碧水蓝天,是全人类的梦想;

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责无旁贷;

奋发有为,共创中国梦。

素材准备:

(1)经典名言

①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山中何所有?

岑上多白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甘哈曼

⑥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惠特曼

⑦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诺曼·

卡曾斯

⑧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

一要清洁空气;

二要澄清饮水;

三要流通沟渠;

四要扫洒房屋;

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

(2)经典论据

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

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②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  

1934年5月12日,美国发生了地球上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

这次沙尘暴起自美国西部平原,一股强风暴迅速掠过西部广阔的土地,将千顷农田的沃土卷起,并以每小时60~100千米的速度,咆哮着由西向东横扫了整个美国国土。

这次沙尘暴连刮3天,将美国西部的表土层平均刮走了5~13厘米,毁掉耕地4500多万亩,造成西部平原的水井、溪流干涸,农作物枯萎,牛羊大批死亡。

  

在历史上,北美大陆到处森林茂密,水草丰美,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

随着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大片森林、草原被毁,美国人几乎砍光了从大西洋畔一直到大平原区的无际森林,使土地裸露,失去植被保护,种下了祸根。

结构设想:

本题是材料作文,比较适合于写出议论文。

首先需要根据立意的角度确定一种立意,然后拟定一个鲜明的文章标题。

然后根据材料引出论题,提出论点。

接着围绕论点进行论证,论证过程中要正确使用典型素材,恰当地分析素材,做到言而有据,论证充分。

再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要从一个立志报国的时代青年立场出发,谈对论点的理解和领悟。

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论点,展望未来。

【点睛】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秋瑾《鹧鸪天·

祖国沉沦感不禁》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俄。

——袁隆平

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大起大伏,只要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

——青年演员罗海琼

要求:

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答案】担当责任

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去担当,去完成。

只有当我们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时,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就像我们学生的责任主要是抓好学习,教师的责任主要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警察的责任主要是维护社会治安,而清洁工人的责任主要是打扫卫生……

我们的社会需要负责任的人,只有人人都勇于积极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共同把各项工作做好,社会才会进步。

一个人想要赢得他人的信任,在他人面前树立起威信,就必须做到四个字——有责任心。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

“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

”这句话说得十分正确。

一个教师想要在他所教的班上树立威信,想要管理好这个班级,使之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级,那么他自己身为一个教师,就必须担当起教师的责任,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各个方面切实地负起责任,才会让学生相信他,敬佩他,从而在班上建立了一个老师的威信。

有的人肯定会认为:

想要做到对工作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是很困难的事,但在世界上就有人做到了。

现在由我来讲述一个实例:

在日本东京的一个国际大酒店里,来了一位新应聘的服务人员,她找到饭店的负责人,负责人却叫她去打扫厕所。

她犹豫了,怎么办?

是接受这个工作?

还是另谋职业?

考虑再三,她决定还是先听听负责人怎么说再作决定。

于是,负责人把她带到厕所,并告诉她厕所要清洁得十分干净,特别是马桶要弄得一尘不染,光滑洁白,饭店负责人一边说就一边开始给她做示范,并且最后还从马桶里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

她被饭店负责人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感动了,明白了什么是工作,什么是责任心,于是愉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漂亮地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在此后的岁月里,她一直勤奋的工作,她所清洗的厕所,一向光洁如新,马桶里的水她也喝了不知多少次。

她就是后来成功成为了日本邮政大臣的野田圣子。

正是她那种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对自己工作极度负责和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使她从此踏上了成功之路。

她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负责任是我们所应当做的,而不负责任不仅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而且还会损害他人利益,甚至还有可能会害人又害己,所以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千万不能做。

《狼来了》这个故事的主人翁:

小男孩,就是因为不负责任地乱喊乱叫,才造成在最后让自己也被狼吃掉了的结局。

责任重于泰山,只有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才会使自己走向成功。

而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在人们的眼中却比一颗沙粒还要渺小和可悲,必将受到人们的谴责,也注定会使自己走向失败。

担当责任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做且必须做到的事,只有每一个人都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整个社会的明天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由多个相关联的名句组合而成的材料作文。

第一句话“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是说国土被列强瓜分需要收复,为国家敢于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句话谈的是“爱国”“奉献”方面的问题(关键词“爱国”“奉献”),当国家有难时,或者为了国家利益,革命先驱敢于牺牲自己一切,这是此句的主要意思。

第二句话“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反映出了袁隆平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责任担当,从这句话可以提炼出“奉献”“责任”“担当”等关键词。

第三句话是青年演员罗海琼在接受《华商晨报》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当时记者问罗海琼:

你现在很幸福吧?

你对幸福的标准是什么?

罗海琼回答道:

是的,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心里很满足。

每个人幸福的标准都不一样,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大起大伏,只要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这句话,表达了青年一代的幸福观和人生追求,他们追求的是“简单平凡”,关注的是“亲情”的温馨幸福。

可以提取“平凡”“家庭”“亲情”等关键词。

第二步,分析句子间的关系,寻找契合点;

这三个句子,看似无关,实则有着内在联系。

三句话,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人生追求。

秋瑾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是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牺牲时年仅32岁。

她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存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其人生追求是“为国献身”。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

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因此,他的人生追求是“为全人类做奉献”。

这两种人生追求都是崇高伟大的。

正是有了这些革命先驱和科学家的爱国奉献,责任担当,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美满生活。

那么生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关注“身边最亲近的人”,让他们“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也是一种朴素的人生追求。

不过,我们还可以推想,当今青年人是否都应该像罗海琼一样,仅关心“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就行了呢?

青年人到底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追求呢?

……由此可见,这道题的三句话是一个闭合的话题体系,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相近、相关或相反)。

第三步,找准立意角度,确定中心思想。

题干中要求考生“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考生可以选其中某一句话来立意,或者任选其中两句话来立意,或者综合三句话来立意。

从材料内容上看,第三句话与前面两句话应该有一种“对比”的意味,面对革命先烈和科学家的“为国”“为所有人”的牺牲奉献精神,作为青年演员的罗海琼却只想着“身边最亲近的人”。

这就不得不引发考生去深入思考: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社会,我们青年一代难道仅仅关注“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就够了吗?

我们是否还需要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奉献精神,是否还应该学习科学家孜孜不倦,牺牲“小我”为人类谋福利的“大我”精神?

我们可曾想过,如果没有先烈们的爱国与奉献,如果没有科学家们的责任与担当,我们的“小家”还能“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吗?

再有,如果我们仅仅关注“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那么,我们国家的未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又会怎样呢?

……这些问题,考生如能深入地思考,立意自然就会显得深刻了。

总之,这个题目在审题立意、写作空间和层次梯度上,都有很好的导向。

它引导学生既不忘过去的爱国奉献与责任担当精神,又引导学生关注个人成长,思考自己的人生追求,从而有利于展示考生的思考和表达,是一道具有时代感和思辨空间的好题目。

参考立意:

1、当今,仍需爱国与奉献;

2、做人,应有崇高的追求;

3、既要顾“小家”,更要念“大家”;

4、既要“关注身边人”,更要关注“所有人”;

5、爱国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6、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

7、不忘过去,珍惜当下;

8、“小家”的幸福来自“大家”情怀;

9、当今,我们应该有“家国情怀”;

10、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使命)等。

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

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

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

“从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到1970年“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用了12年;

从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到2003年载人航天成功,用了11年;

从2004年初绕月工程启动到今天嫦娥一号卫星升空,只用了3年多时间……”

——《中国期刊网》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不仅为各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劲新动能,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改善全球生态环境。

——习近平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倡议书,表明个人态度、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提出倡议。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绿色科技,环保先行

同学们:

当你尽享高科技的欢娱时,你可曾想到我们的生存环境正一步步的恶化?

当你打扫自己的美丽庭院时,你可曾想到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

当你充分享受春日里和煦阳光的时候,可曾想到南极上空已经失去了臭氧层的底护?

科技进步,我们欢呼雀跃,但是否感觉环保问题迫在眉睫?

世界绿色和平组织在今年6月份的“绿色电子工业指南排行榜”中,将索尼公司评为了“最肮脏IT生产商”。

而在几个月之前,该榜单的最后一名,则是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众多忠实粉丝的苹果公司。

由此可见,这些知名厂商的产品及其生产过程,都存在不少破坏环境的情况或隐患。

其实,当环保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时,各电子厂商自然也会不遗余力地在环保上下功夫,只是有的时候,环保和科技的进步始终存在一些矛盾。

这时,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世界各国,要想在国际中树立威望,就必须加大力度发展本国的经济。

在工业的生产中,人们似乎忽略了环保这个事情,一心只想在经济利益中受益。

别以为自己没有吃亏,你在经济中受到一份利益,就会在环保上吃一份亏。

日积月累,吃亏的最后还是自己。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业突飞猛进,经济值年年提高很多,在国际中的地位也慢慢上升,可是环境的破坏程度也越来越大。

所以说既要发展迅速,又要环保,就不得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不能先开发、后治理,必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

单单靠个人是无法达到预计目的的,也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保护环境。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此我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

1、使用无磷洗涤剂。

含磷洗涤剂使用时会使大量的磷进入城市水体,引起水质下降,水体变黑变臭。

2、请随手关紧水龙头,提倡一水多用。

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可以流掉1—6吨水。

随水关紧水龙头,乃是举手之劳。

3、请将再生资源分类回收,注意及时回收废塑料制品。

4、请少用一次性制品。

5、请选用环保建材装修居室。

6、拒用野生动物制品。

如不穿珍稀动物皮毛服装,尽量穿天然织物;

拒食野生动物;

在野外旅游,不偷猎野生动物等等。

7、提倡选购绿色食品。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

虽然现在我们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

绿色科技环保先行,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

审题: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目。

本题由两则材料构成,属于多材料作文的写作,考生应全面分析和理解材料,异中求同。

材料一介绍了中国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材料二论述了绿色科技和经济与环保的关系。

考生审题时应把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分析,不可只看其一。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共同话题是“科技发展”,材料二涉及的信息更加全面,考生应看到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历史的进步,科技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在发展科技时也要注意环保。

本题要求写成倡议书,考生要注意形式结构。

立意:

发展经济科技要与环保相结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绿色科技,“质”“量”并重;

素材:

1.澳大利亚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兴建奥林匹克公园时,曾因一群濒临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