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发展规划概览汇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0865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城市发展规划概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青岛城市发展规划概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青岛城市发展规划概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青岛城市发展规划概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青岛城市发展规划概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城市发展规划概览汇总Word格式.docx

《青岛城市发展规划概览汇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城市发展规划概览汇总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城市发展规划概览汇总Word格式.docx

规划预计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二、城市性质与职能定位

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青岛成为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的排头兵,带动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将与北京、天津、大连等城市一起构成环渤海地区增长的经济核心。

“新一轮总规”将城市性质最终表述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国际性的港口与滨海旅游度假城市,蓝色经济领军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职能界定为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体现了新时期国家海洋战略的要求,新增了“海洋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平台”、“国家蓝色经济示范区、国家海洋科技城”等。

三、发展目标定位

1、构建蓝色经济产业体系

本轮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目标上,提出继续提升青岛市在国家海洋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实现蓝色跨越,以建设海洋强市和蓝色领军城市为目标,坚持海陆统筹的原则,推进环胶州湾保护的强制性和地方立法。

编制《环胶州湾保护控制线划定与岸线整理规划方案》,加强大沽河流域的生态建设,设置并启动大沽河河口的中央湿地保护区建设。

在产业发展与布局上,要培育新的产业增长极,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金融商务、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海洋产业的发展壮大,构建蓝色经济产业体系。

2、建设幸福宜居城市

“新一轮总规”以建设宜居幸福城市为目标,按照公共设施均衡布局和均等化服务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各类社会事业发展,合理布局各类社会事业设施,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按照远近结合、新旧结合、有机更新、分级配套的原则,统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设施、养老助残、社区服务及保障性住房等设施规划布局,形成多中心、多层次、网络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3、建设国家海洋文化名城

在城市文化建设上,“新一轮总规”提出,弘扬蓝色文明;

发展航海文化,延续奥运精神,扩大“帆船之都”的品牌效益,建设国际知名的航海与水上运动中心;

建设国家海洋文化交流平台,成为国家海洋文化的对外窗口;

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

对山、海、城、岛、湾、河的空间格局和“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特色风貌实施整体保护,实现合理、永续利用。

四、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图4-1青岛市市域空间发展战略图

中心城区

将大幅扩容,统筹安排东岸、北岸、西岸三大城区用地指标,确保红岛经济新区、中德生态园、世园生态都市新区三处重点战略地区发展用地的落实,将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由540平方公里增至590平方公里。

规划将青岛中心城区周边紧密联系的三市全域(即墨、胶州、胶南)以及大沽河地下水源保护区和青岛新机场规划控制区纳入城市规划区范围,对6800平方公里的规划区用地实行严格保护和统一规划控制与管理。

市域外围

将围绕胶州湾的大青岛都市区核心区(三城)为起点,以骨干复合交通廊道为依托,沿“一轴三带”向纵深拓展,带动10个市域外围组团、13个重点中心镇和45个一般镇梯次发展,形成以“一轴、三带”为框架的组团式、多中心、海湾型城市群格局。

“多中心”城市

立足青岛全域,依托“一轴三带”,组团发展的青岛,将形成与中心城区优势互补、规模适度的城市组团,在城市空间战略上,勾勒了一个全新的“多中心”的城市格局:

在滨海蓝色经济发展带上,突出沿海生态资源保护,依托滨海大道、青连铁路等交通廊道,聚集港口、滨海旅游、行政商务中心、蓝色硅谷等核心空间节点;

东岸烟威青综合发展带突出城市功能的提升与优化,依托青荣城际、青龙高速等交通设施,聚集多个城市副中心、重点产业园区和客运交通枢纽,带动莱西发展,辐射烟台、威海;

西岸济潍青综合发展带突出城市空间拓展和战略性产业的布局,依托胶济铁路、青兰高速等交通廊道,促进胶州湾西岸城市空间向北拓展,带动平度发展,辐射潍坊及山东半岛内陆腹地;

在这些发展的动力轴线上,五市建成区向中等城市迈进。

鳌山湾新城组团向海洋科技滨海新城迈进。

董家口港城组团、空港新城组团、世园生态都市新区等组团,以及平度新河生态科技产业新城和莱西姜山新城等都将快速成长。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图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中心城区是青岛市行政、文化、金融、商贸、港口、旅游度假、产业综合服务中心,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核心区。

鳌山组团:

高端会议中心、旅游度假中心、居住中心及海洋科研中心。

田横组团:

港口、造船、临港产业基地、以海岛度假为特色的旅游胜地。

琅琊组团:

港口、临港产业基地,以滨海旅游度假为特色的旅游胜地。

重点城镇和一般城镇根据城镇主要特征,划分为工业型、旅游型、交通型、农副产品型集散及加工型、农贸型五种职能类型。

其中,即墨以高新技术、轻型加工业、商贸物流业为主导的次中心城市;

平度,以外向型出口加工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业为主导的次中心城市;

莱西,以资源深加工业和商贸流通业为主导的次中心城市;

胶州,以机械、建材、食品加工和仓储运输业为主导的次中心城市;

胶南,以临港产业、科教、商贸和旅游业为主导的次中心城市。

五、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重点放在以区域化快速干道网为架构的布局体系的完善,强化中心城与重点发展组团间的交通联系,以“一环四放射”为基本构架,统筹全域范围内的城际铁路、快速轨道和交通枢纽,形成“环绕胶州湾、统筹全市域”的网络化布局,支撑城市空间发展。

图5-1青岛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构建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市域内一小时、与半岛都市群主要城市之间两小时、与省内主要城市之间三小时的通行目标。

1、港口

规划形成以胶州湾港口综合运输枢纽为核心,鳌山湾和董家口港区为两翼,地方小型港站、综合旅游港点为补充的多层次港口发展体系。

预测2020年港口吞吐量将达到3.8—4.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00—2,300万标准箱。

远期发展目标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图5-2青岛市港口布局示意图

2、铁路

市域内铁路线网由胶济铁路、胶新铁路、胶黄铁路、蓝烟铁路和规划青太(青岛—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青荣(青岛—荣成)城际铁路组成。

扩建青岛站,在沧口设青岛北站,预留城阳站用地条件。

规划建设青太客运专线和青岛集装箱中心站,集装箱中心站设在胶州。

预留黄岛—石臼所、晋煤外运泰安—董家口铁路及田横—蓝村铁路和站场的建设条件。

图5-3青岛市铁路线路图

3、城市公共交通

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常规公交为基础、计程车和海上公交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远景市区轨道交通线网由8条线路组成,线网总长度约227公里。

在地面常规公交规划方面,按快线、普线两级系统完善地面公交线网结构。

根据轨道交通线网发展和交通枢纽的建设情况,及时调整线网布局。

建设青岛城区南北向快速公交走廊,合理分布东西向公交线路,扩大公交专用道规模,利用快速道路系统设置公交快线。

图5-4青岛市道路交通规划图

4、对外交通和城市道路网

规划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市域公路网路体系。

至2020年,市域内高速公路网总长1,000公里(含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网密度9.5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15,000公里(含乡镇公路),公路网密度118公里/百平方公里。

5、机场和城市轨道交通

详见第七部分

六、生态与民生建设

1、资源生态环境保护

“新一轮总规”将最新“四线”划定成果纳入总规文本中,作为强制性内容;

将胶州湾岸线和生态湿地划定保护线,实行生态空间管制,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

将大沽河河口、洋河河口区及临近海域、营海以南临胶州湾地段分别列为生态管制区进行空间管制;

将大沽河入海口区域确定为中心城区的“中央湿地保护区”,依法进行保护,有效保护胶州湾湾底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

划定了崂山风景名胜区、小珠山风景名胜区、中央湿地保护区三个独立的生态功能区,明确了崂山风景名胜区的界限,提出生态管制措施、农村居民点发展指引,结合城镇引导景区内居民外迁。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新一轮总规”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周边、历史文化街区、山体周边、滨海地块、眺望视域等区域进行严格的高度控制。

控制历史城区内的新增建设量,疏解老城人口。

划定了崂山风景名胜区、小珠山风景名胜区、中央湿地保护区三个独立的生态功能区,明确了崂山风景名胜区的界限,提出生态管制措施、农村居民点发展指引,结合城镇发展引导景区内居民外迁。

3、合理推进旧区更新改造

“新一轮总规”调整优化城市功能结构,结合基础设施的规划容量和环境容量确定合理的建筑容积率,制定老城区改造人口密度的上限指标,对人口密度过大的地段进行适度疏解;

推进城中村、旧工业区、旧居民区以及老商业街区等不同类型地区的全面更新改造,重点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增加城市绿地,切实改善居住环境。

4、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协调发展

在促进科教文卫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方面,规划公共设施用地103平方公里,人均19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4%。

文化娱乐设施用地比例为1.1%,人均文化娱乐设施规划用地为1.18平方米;

教育科研设施用地28.32平方公里,用地比例为4.8%,人均指标为5.1平方米;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比例为1.0%,人均医疗卫生设施规划用地为1.1平方米;

体育设施用地348公顷,人均用地指标为0.63平方米,均符合规范标准。

七、主要片区和项目建设

1、城市轨道交通

青岛地铁项目自1987年开始筹建,1989年形成“二线一环”线网规划,1994年扩充为“四线一环”,1998年对“四线一环”线网进行了深化和完善,达到了规划用地控制深度。

该线网规划于1999年经市政府批准。

2004年,完成了连接主城区与五个县级市的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并对主城区线网进行了补充完善,与市域线网衔接整合,形成了覆盖全行政区划范围的线网规划。

1995年结合青岛火车站改造完成了地铁1号线火车站地铁车站建设,2000年完成了包括地铁1号线一座车站和1.2公里区间隧道的试验段工程。

2008年,青岛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全面启动。

市政府于2008年9月23日批准了《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

根据规划,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总长519km,包括中心城区线网和市域线网两个层次。

中心城区线网由8条线路组成,线网总长231km;

市域线网由4条线路组成,线路总长288km。

2009年8月13日,《青岛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16)获得国家批准,到2016年,青岛市将实施地铁3号线及2号线一期工程的建设,总建设里程约54.7公里。

图7-1城市轨道交通路线规划图

2012年,青岛启动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全市规划形成轨道交通线19条线路,全长814.5公里。

其中市域构建以“一环四线”为基本形态框架的轨道交通快线网络,由9条线路组成,全长460.8公里。

中心城区构建三城三网、网间互联的轨道交通网络,由10条线路组成,全长353.7公里。

2020年规划建设M1、M2、M3、M4一期、M6一期、M7一期、M8、R1一期、R2、R3共10条轨道线路,约420.6公里。

届时将大大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重,提高居民出行的方便性和快捷性。

截止2013年7月,青岛地铁3号线及2号线一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分别于2014年底和2017年建成通车。

R1蓝色硅谷轨道交通快线于2013年开工建设,2014年底通车试运营。

表7-1青岛部分城市轨道规划进展情况

线路

长度

建设期限

线路状态

备注

M1

60.1km

2013-2017

1994年12月试验段开工,2000年试验段完工,预计2014年全线开工,2018年正式通车运营;

首条跨海地铁线路

M2

25.2km

2012-2016

2012年11月2日全线开工,预计2017年正式通车运营;

一期工程

M3

24.8km

2009-2014

2009年6月试验段开工,2010年6月全线施工,预计2014年年底或2015年初正式通车运营;

青岛市首条地铁线路

M4

26.6km

2014-2018

预计2014年开工,2018年正式通车运营;

M5

13.5km

2018-

规划中

该线是串联M1至M4的一条东北-西南向联络线路

M6

12.4km

2015-2018

预计2015年开工,2018年年底正式通车运营;

一期,贯穿黄岛区的L型线路

M7

正在报批

M8

2013.8已完成与机场段衔接规划工作大纲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大纲等前期研究工作

R1

59.2km

2013-2014

2013年开工,预计2014年底通车运营;

蓝色硅谷轻轨线

R3

63.4

2014-2017

2013年6月15日公开招标

城市轻轨黄岛段

2、新机场

新机场位于胶州市中心东北11公里,大沽河以西、东外环以东、胶济铁路和胶济客运专线之间,距青岛市中心约39公里。

该场址周边交通优势突出,拥有青银、青兰、沈海3条高速公路,胶济、胶黄、胶新、胶济客运专线4条铁路和胶济客运专线胶州站,已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为场址提供了良好交通条件,利于打造陆空综合交通体系。

图7-2青岛新机场区位图

新机场运行等级为4F,主跑道长3600米,次跑道长3200米。

近期将建设2条独立运行的平行远距跑道,跑道间距2200米,航站楼面积45万平方米;

远期再建设2条近距跑道,航站楼面积60万平方米。

图7-3新机场效果图

青岛新机场将形成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枢纽,实现畅通、便捷、高效交通集疏。

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民航业务增长需求的测算,按照民航局“十二五”规划对青岛新机场的定位,预计青岛新机场近期(2025年)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500万人次,高峰小时航班起降104架次;

远期(2045年)将达到5500万人次,高峰小时航班起降136架次。

3、西海岸经济区

区域位置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是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建设的新区。

规划范围为黄岛区(2012年12月1日调整后的)全域,陆域面积2096里平方公,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

原胶南在西海岸新区规划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新区建设的主阵地。

西海岸经济新区处于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之间核心地带,是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欧亚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与日韩隔海相望,具有贯通东西、连接南北、面向太平洋的区位战略优势。

图7-4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战略位置图

战略定位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是青岛市委、市政府着眼青岛未来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2012年1月10日青岛市市委召开的常委(扩大)会议中,对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进行深入讨论并原则性通过。

未来几年里,青岛将重点在西海岸打造一个新青岛,使其成为青岛的新名片。

此举是发挥青岛本土优势,探索科技兴海模式、高效利用海洋资源、引领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积极探索。

按照青岛市建设“世界海湾,蓝色之都”的城市发展总目标,西海岸经济新区将成为推动青潍日合作,形成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发挥青岛作为山东半岛龙头城市作用的重要区域。

产业规划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建设,对于在大青岛格局下,不断优化全市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构建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产业体系,支撑青岛新一个百年的发展,在不远的将来打造一个新青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一心五区”的产业功能板块。

一心

新区中心:

包括原胶南市区和原黄岛中心城区,占地约501k㎡。

功能定位为新区的行政,文化,金融中心。

五区

1.国际经济合作区

包括黄岛辛安、红石崖街道和柳花泊街道的局部,以及原胶南市王台镇,占地约190k㎡。

功能定位为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科技研发基地和家电电子产品出口基地。

2.保税功能拓展区

包括胶州湾片和董家口港片,占地约110k㎡。

3.西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

包括海岛片区、大珠山、小珠山三部分,占地约190k㎡。

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影视制作,文化传媒,邮轮经济等产业。

4.董家口经济区

包括原胶南市泊里镇、琅琊镇,占地约235k㎡。

功能定位为国际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国家石化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5.古镇口服务保障区

包括张家楼镇局部、滨海街道办事处局部,占地约60k㎡。

交通规划建设以城际铁路、高快速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为主的对外交通网络,构建“廊道+枢纽”发展模式。

推进青连铁路建设、规划建设薛家岛至团岛地铁,适时向新区核心区和董家口新港城延伸、推进第二条海底隧道建设。

建设莱州—胶南南北大通道、青兰高速—董家口港区联络线、胶南东西大通道、胶南西外环二路、双积路等道路工程。

建设以快速主干道路、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体的交通网络,连接北部主城、董家口港城;

建设以纵横干道、公交为主体的组团内道路交通系统,建设薛家岛旅游汽车站公交停车场、黄河路公交枢纽站、科技大学公交枢纽站、金沙滩公交枢纽站等大型公交场站,加快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和服务网络建设。

图7-3调整后的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布局

4、红岛经济区

图7-5红岛经济区区位图

区域位置红岛地处大青岛的中枢位置,范围包括青岛高新区、青岛出口加工区及城阳区红岛街道、河套街道,占地面积约为160平方公里。

红岛新区区位条件优越、腹地空间广阔、景观资源丰富,是城市发展重要的战略储备空间,未来该区将按照独立城区的建设标准,打造成青岛版的“新浦东”。

战略定位红岛经济区是青岛市委、市政府为实施“三城联动”发展战略,在已先期启动开发的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胶州湾北部园区的基础上,整合空间资源、保护胶州湾底生态岸线,统筹并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设立的,规划为未来青岛市的行政中心、会议中心、旅游度假中心,是带动整个青岛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一。

产业规划红岛组团作为北岸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承担起商务会展、旅游接待、文化休闲等城市公共职能。

作为红岛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的青岛高新区主园区,将重点规模化发展软件外包、研发孵化、高端制造,建设高新技术密集区和科技、生态、人文新城。

依托高新区中央智力岛初具规模的研发孵化平台,建设青岛市软件科技城,打造创新与智慧型产业集聚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正阳路以北区域,则集中发展高端制造业,提升区域产业能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基础配套按照独立城区的建设标准,红岛经济区规划配置其自身的行政中心、市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该区还将配置为大青岛城市群服务的会议中心、文化中心、商务中心以及旅游休闲活动区等功能用地,如蓝海国际会议中心、奥林匹克运动中心、高端商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以及辐射北部的区域性健康、教育园区等,以满足作为一个独立城区而应有的功能。

交通规划根据最新规划,红岛新区将按照“轨道、快速路-主干道-支路”三级路网体系,规划“三横四纵”快速路体系和“十横十纵”主干路网系统,连接各城市功能组团。

同时,红岛经济区及周边区域还将规划“五线一环”轨道系统。

M8、M10、R2、R4、R6、R7、R8连通起新机场、火车北站、黄岛、高新区等重要枢纽,激活红岛新区经济管理和商务服务中心、文化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医疗中心、奥体中心及CBD商务中心区。

5、蓝色硅谷

区域位置蓝色硅谷核心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靠近青岛流亭国际机场,邻近青威高速和青龙高速,滨海大道贯穿全域,南接青岛市区,东连烟台海阳。

距流亭国际机场不足15公里,距青岛港40公里,邻近青威高速和青龙高速。

拥有鳌山、女岛两个国家二类开放码头,形成了海陆空交通便利的交通网络,连接全国及世界各地。

图7-6蓝色硅谷区位图

规划历程2009年4月、10月,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指出:

要打造和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2011年1月,国务院以国函2011年1号文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致力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

2012年2月17日,青岛市政府发布了《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规划了“一区一带一园”的总体布局。

“一区”即蓝色硅谷核心区,包括即墨市鳌山卫镇和温泉镇,规划总面积44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规划面积218平方公里,海域规划面积225平方公里,共116个村、10.29万人。

2012年4月27日,《蓝色硅谷核心区总体规划》和《蓝色硅谷核心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

确定蓝色硅谷核心区的发展定位是:

中国蓝色硅谷、滨海生态新城。

发展定位

蓝色硅谷核心区是青岛市委、市政府着眼未来发展,突出发挥青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核心作用而设立的新区,对于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意义重大。

蓝色硅谷核心区的发展定位是:

1、建设国际海洋科技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