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0477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B.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由具体图画演变而成,它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方式衍生滋蘗,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符号体系。

C.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表具体事物的文字,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类名,如有“米”“黍”等字,却无表“庄稼”“粮食”这类抽象意义的字。

D.由“木”引申出“梅”“李”,进而引申出“本”“末”,再引申出“杲”“杳”,体现汉字通过感觉、联想、隐喻等方式进行归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述了从象形的汉字中看中国古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这一观点,分别从汉字的衍生和分类,汉语的句式两方面展开论述。

B.根据文章第三段内部的句子逻辑可以判断:

“部首”的外延要大于“初文”,“义符”的外延也要大于“初文”,这三者都不属于“类”。

C.古代汉字中的“牛”的各种字形都突显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这一证据证明了古代中国人习惯于具象而不习惯于抽象的思维特征。

D.“役”字原不从“彳”,后以“彳”为义符,人们觉得从役与奔波有关,这一证据其实无法证明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字留下了创造者思维方式的烙印,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古代中国人的思维始终与具体形象相联系,与汉字的象形性大有关系。

B.象形性使汉字能独立呈现意义,说话者在缀词成句表达意思时,无需严密的句法,听话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习惯顺畅理解话语的意思。

C.古代中国人主要通过表象来感知世界,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这种感知世界的方式使汉字具备了强烈的象形性。

D.古老的汉字能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观念,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应当被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陆地上的船长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看着他。

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

他迎着照进山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威武,很气派。

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莹莹的,连向山岭。

接着,他开始踱步。

我观察了好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

他的皮肤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爹告诉我。

我想象大海上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

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

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

一个失却了船的船长。

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地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

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

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

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的膨胀,遮住了太阳。

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圈,罩在眼眉前。

爹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子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

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

他焦躁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头,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

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

我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吗!

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

我们沉不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

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

大海可饶不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

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

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

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唯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

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

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一场海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

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被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

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

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选自《中国最好的小小说》,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莹莹的,连向山岭”“周围的绿田”等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展现山村美丽的田园风光。

B.小说中“天阴下来了,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写出天气由晴转阴的突变,渲染了一种阴沉紧张的气氛,为下文写“船长”指挥“抗击风暴”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小说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对“疯子船长”的刻画就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描写手法,展现了“疯子船长”发病的过程并表现了“疯子船长”的执着。

D.这篇小说的标题耐人寻味,其中“船”既指晒谷场,也指“疯子船长”指挥过的船,同时这个标题又设置悬念,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5.请简要概括小说中“爹”的作用。

(5分)

6.你认为作者塑造的“疯子船长”的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从2017年9月1日的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审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将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

教育部相关专家介绍,对统编三科教材要从根本上把好“三关”——政治关、理念关和科学关。

审查教材的思想性,以保证教材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审查教材是否注重学思结合,是否注重知行合一,是否注重以学生为本;

审查教材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内容是否准确,容量是否适当,难度是否适宜,选材是否符合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最基本内容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编排是否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

(据《中国之声》2017年8月报道)

材料二:

图一:

语文教材古诗文篇目数量变化

 

图二:

语文教材阅读要求变化

(图一、图二根据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答记者问绘制)

材料三:

在强化革命传统教育方面,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恩》《黄河颂》《我爱这土地》等文章。

教材中既有叙写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领袖的文章,也有描绘江姐、雷锋等革命英雄人物的篇目,以及记录钱学森、邓稼先等为新中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的篇章,还有鲁迅、茅盾等著名文学家的作品。

历史教材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史实,涉及老一辈革命家40多位;

完整介绍了中国抗战14年的史实。

道德与法治教材讲述了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等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中新网北京8刀28日记者阚枫)

材料四:

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2017年上半年完成了全部的编审工作。

为什么要统编三科教材?

第一,统编三科教材是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第二,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

第三,统编三科教材是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

三科教材的编写原则:

一是要坚持德育为先,以德塑魂;

二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易教利学;

三是坚持继承发展,守正创新。

教育部有序推进教材的编审工作:

第一,组建编写团队。

通过推荐、评审,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政治立场坚定、学术造诣精深的一流专家担任三科教材总主编。

同时,调集全国知名学科专家、优秀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建了一个140多人的编写团队,主编领衔,集体创作。

第二,精心组织编写的四个环节:

研制大纲——编写样章撰写初稿——修改完善。

教材编写完成之后,还要强化实践检验,在10多个省300多所学校开展了试教试用。

第三,广泛征求意见。

充分考虑这些征求意见的机构、专家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再一个,注重听取一线的意见,组织了东中西9个省份的特级教师对教材进行精细审读,每科教材请了100多位一线教师进行审读。

最后是严格审查把关。

按照编审分离原则,专门有一部分专家进行审查,实行四审(思想政治审查、学科审查、专题审查、综合审查)制度,严把“三关”,最后,报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投入使用。

(摘编自教育部网站8月28日《义务教育三科教材有关情况》)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教育部新编的三科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将在全国所有地区的各个初始年级投入使用。

B.新编语文教材古诗文数量小学阶段大幅增加,初中只是略有增加,可见,新教材更注重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

C.由图二可知,统编语文教材变“精读几乎一统课堂”为“精读、略读和课外自读三分天下”的情况,更强调了阅读形式的多样化。

D.根据材料二的数据分析,统编语文教材整体上突出了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面,同时引导师生更加重视阅读。

E.统编语文教材收录大量革命传统篇目,像历史和道德与法治教材一样强化革命传统教育,难免会冲淡其文学属性。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义务教育阶段三科教材耗时五年才最终编定的原因。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

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

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

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①《平台秘略》。

书成,王爱重之。

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

“是且交构。

”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

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

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

勃往省,度海溺水,痵②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至勃,泛然③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第一报云: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公曰:

“亦是老生常谈。

”又报云: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公闻之,沉吟不语。

又云: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公矍然曰:

“天才也!

”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

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

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

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

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

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

“《易》有太极,子勉思之。

”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

作《唐家千岁历》。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

炯尝曰:

“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注:

①论次:

评定编次。

②痵:

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

③泛然:

漫不经心,随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B.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C.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D.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古代男子在20岁时举行加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叫作冠,又称“弱

冠”。

B.阙下,指帝王宫阙之下,也指京城,“望长安于日下”中“日下”也有“京城”之意。

C.剑南,唐道名,以位居剑阁之南得名。

陆游作品集《剑南诗稿》中“剑南”即指此处。

D.更衣,指换衣服或换衣休息之处;

也是上厕所的委婉说法。

文中是指都督起身换衣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勃年幼时就很有才华,后来给到关内巡查的刘祥道献上文章表露才华,并在朝廷的策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授予官职。

B.由于王勃倚仗才华常常让同僚难堪,所以后来在他因窝藏、杀死官奴并被判处死刑时,同僚们都高兴不已。

C.王勃在滕王阁的聚会上依旧恃才不羁,在众位客人因顾及都督私心而推辞为集会写序的情况下,他毫不推辞,写就了一篇传唱千古的美文。

D.王勃既才华横溢,又喜欢著书立说,曾给《尚书》续篇中的残缺内容补出25篇。

此外又写出《易发挥》《唐家千岁历》等作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

(3)老当亦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①,况是蔡家亲②。

【注】①分:

情分。

②蔡家亲:

即表亲。

卢纶与司空曙是表兄弟。

14.对这首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侧重写荒村贫居的环境:

秋夜沉沉,荒野空寂,旧业困顿,左右无邻,为全诗笼罩了冷寂悲怆的气氛。

B.颔联借“雨”“黄叶树”“孤灯”“白头人”等意象,烘托凄凉氛围,寄寓了孤苦无依、穷困潦倒的悲凉情怀。

C.颈联中“独沉久”写诗人长期离群索居、孤独落寞,“愧”字流露出因处境困窘而对卢纶无以为报的心情。

D.尾联写人的一生中与朋友相处总是会有聚有散的,就连亲戚间也难以避免,表现出诗人豁达乐观的情志。

E.全诗虽流露出悲凉意味,但从诗题中的“喜”字可见,这种悲凉之情被见到外弟的喜悦之情冲淡,故全诗情感统一于“喜”。

15.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

,”。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3)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王勃《滕王阁序》)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多数因惨淡经营而倒闭的书店不同,这家书店较早引入了资本运作,从而赢得了先机。

B.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结草衔环,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

C.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有些传统产业真是到了日薄西山的境地,很难再正常维持下去。

D.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有关美学的论断,用语虽然简洁,却能不落言筌,读之让人颇受启发。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新能源空铁列车具有平衡舒适安全性高,节能环保噪音低,占地少适应性强,景象美观视野开阔,是一种现代化新型交通工具。

B.推行自主招生改革,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便于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育人要求,选拔适合本校培养目标的学生。

C.新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机制和并购重组的审批效率。

D.有关统计调查显示,近几个月我市空气质量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

环保专家分析认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是污染源的首要因素。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B.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楷模。

C.志愿者为留守儿童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

“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D.本报衷心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不难发现,在艺术创作中,①。

病态的、畸形的、丑陋的、卑劣的等各种各样的丑都进入到作家、艺术家的艺术视野中。

照理,②,何以某些丑的东西进入艺术作品,倒给人们带来美感呢?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凤,其卑污的灵魂难道不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吗?

为什么读者在手捧《红楼梦》之际,又会产生“骂凤姐,恨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的心理呢?

③?

这实际上是一个审丑快感问题。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有人给互联网总结了以下关键词:

搜索、微信、网购、浏览新闻、跟帖评论、网络暴力、游戏、直播、分享、隐私保护、水军、低头族。

请从中选出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互联网,写一篇文章帮助人们读懂互联网。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B(A“人们意识中的世界是由语言文字建构的”与原文意思不一致;

C表意绝对,“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类名”不当。

根据第三段“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两处文句可知,“木”便是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

D曲解原文,“进而引申出……再引申出……”不当。

原文所说的几种引申情况彼此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选项所说的一脉串连式的关系。

2.D(这一证据其实恰恰证明了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

3.C(“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理解有误。

原文只是说中国人“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并不表明不需要“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

4.A(A项,“主要作用是展现山村美丽的田园风光”错。

5.答:

①“爹”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是“疯子船长”过往经历的旁观者、叙述者,小说通过“爹”的补充解释,使“疯子船长”的故事更加完整。

(3分)②“爹”在“我”与“疯子船长”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是“我”了解“疯子船长”这一人物的关键。

(2分)

6.答:

小说中的“疯子船长”热爱航海事业,爱船胜过爱自己,船进水下沉时,他指挥大家抢救,大家弃船逃跑,他选择和沉船在一起,有着忠于职守、勇敢无畏的崇高精神,小说讴歌了“疯子船长”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3分)但其因没能保住自己的船只,深受刺激,成了“疯子”,作者以“疯子”形象将其展示给读者,引发人们对悲剧英雄的思考与同情,(2分)提醒人们对悲剧英雄要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