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0477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护理学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妇产科护理学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妇产科护理学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妇产科护理学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妇产科护理学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产科护理学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妇产科护理学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护理学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产科护理学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输卵管有三层结构构成:

外层为浆膜层,为腹膜的一部分;

中层为平滑肌层,内层为粘膜层。

平滑肌收缩,输卵管由远端向近端蠕动,向宫腔运送受精卵。

卵巢:

一对扁椭圆形性腺,产生卵子、分泌性激素。

表面无腹膜,由外到内:

生发上皮、皮质、髓质。

骨盆的组成:

骨骼:

2块髋骨+1块骶骨+1块尾骨;

关节:

耻骨联合+骶髂关节+骶尾关节;

韧带:

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

骨盆标记:

⑴骶岬:

第一骶椎向前突出形成,骨盆内测量重要据点;

⑵坐骨棘:

真骨盆中部,坐骨后缘突出部分;

⑶耻骨弓:

耻骨两降支前部相连构成,女性耻骨弓角度>

90°

⑷坐骨结节:

位于真骨盆下部的坐骨隆突部位。

骨盆的分界:

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月经指伴随卵巢的周期性排卵,子宫内膜出现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月经周期:

从阴道出血的第1日开始计算,相邻两次月经第一日间隔的时间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

经期及经量:

每次月经持续时间,一般2-7天,多为3-5日,每次月经的总失血量为经量,正常经量为30-5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月经临床表现:

月经血特点:

月经血呈暗红色,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前列腺素及大量纤溶酶,由于纤溶酶的溶解作用,月经血不凝固,出血多时可有小血凝块。

经期症状:

多数女性无特殊症状;

盆腔充血、前列腺素作用;

下腹部及腰骶部或下坠感;

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胃肠功能紊乱、鼻粘膜出血、痤疮;

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卵巢的功能:

⑴产生并排出卵子:

卵泡的发育及成熟、排卵、黄体的形成及退化、卵泡闭锁。

⑵合成并分泌激素:

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多肽激素。

雌、孕激素的生理功能:

作用对象

雌激素

孕激素

子宫

促进子宫发育,增强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抑制子宫收缩,降低妊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子宫内膜

使子宫内膜增生

分泌期变化

宫颈

宫颈管松弛,粘液增多稀薄、拉丝长,粘液涂片见羊齿状结晶

宫颈口闭合,粘液减少、粘稠,拉丝易断,粘液涂片见成排的椭圆细胞

输卵管

促进其发育,增强其节律性收缩

抑制其节律性收缩

阴道

使上皮增生角化,糖原增加,保持酸性环境

加快上皮细胞脱落,临床依此变化了解卵巢功能

乳房

促进乳腺管增生

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下丘脑

正负反馈调节、控制脑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

负反馈作用,影响脑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

其他

促进体内水、钠潴留,骨中钙沉着

促进体内水、钠潴留,致热作用,使基础体温升高,可作为监测排卵的重要指标

 

第三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第一节妊娠生理

胎盘的形成:

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组成。

⑴羊膜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胎盘最内层,附着在绒毛膜板的半透明薄膜,有一定弹性。

无血管、神经、淋巴;

⑵叶状绒毛膜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占胎盘主要部分;

⑶底蜕膜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表面覆盖来自绒毛的滋养细胞,与底蜕膜共同形成绒毛间隙的底,称为蜕膜板,形成母体面20个左右胎盘母体叶。

胎盘的结构:

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盘状。

重450~650g,直径16~20cm,厚1~3cm,中央厚,边缘薄。

胎盘分胎儿面和母体面:

胎儿面表面被覆羊膜,呈灰蓝色;

母体面呈暗红色,有20个母体叶。

胎盘的功能:

①气体交换:

O2是维持胎儿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质,替代胎儿呼吸系统功能。

PO2(mmHg)母血95-100→绒毛间隙40-50→脐动脉20=脐静脉30。

PCO2(mmHg)脐动脉48→绒毛间隙38-52→母血32。

②营养物质供应:

胎盘相当于胎儿的消化系统功能。

葡萄糖以易化扩散通过胎盘;

氨基酸、电解质及维生素以主动运输通过胎盘;

脂肪酸以简单扩散通过胎盘;

胎盘能将复杂化合物分解为简单物质,也能将简单物质合成后供给胎儿。

③排除胎儿代谢产物:

相当于生后肾作用。

尿素、肌酐等,经胎盘送入母血,经母体排出体外

④防御功能:

屏障作用有限,分子量小、对胚胎及胎儿有害药物,病毒,胎儿致畸甚至死亡。

细菌、弓形虫、衣原体、螺旋体需在胎盘部位先形成病灶,破坏绒毛结构后进入胎体。

母血免疫抗体(IgG)能通过胎盘使胎儿在生后短时间内获得被动免疫力。

⑤合成功能:

主要合成激素和酶。

激素有蛋白激素和甾体激素两类:

蛋白激素有HCG、PRL等;

甾体激素有雌激素、孕激素等。

酶有缩宫素酶、耐热性碱性磷酸酶等。

还能合成前列腺素、多种神经递质和多种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胚泡着床后合体滋养细胞分泌HCG,可诊断早孕。

妊娠第8-10周分泌达高峰,持续1-2周逐渐下降,妊娠第18周达到最低水平,正常于产后2周内消失。

HCG主要生理作用:

使月经黄体继续发育成妊娠黄体,以维持妊娠。

人胎盘生乳素HPL:

促进腺泡发育,为产后泌乳作准备;

有促进胰岛素生成,母血胰岛素值增高;

通过脂解作用使多余葡萄糖运给胎儿;

抑制母体对胎儿排斥作用;

是通过母体促进胎儿发育的“代谢调节因子。

雌激素和孕激素:

妊娠早期由卵巢妊娠黄体产生,妊娠第8-10周由胎盘合成。

作用为共同参与妊娠期母体各系统的生理变化。

排卵后若无受精则黄体萎缩。

有受精则HCG作用于黄体,使其继续增大成为妊娠黄体,并于孕8-10周前分泌雌、孕激素,12-16周萎缩。

第三节妊娠诊断

妊娠全过程分为:

早期妊娠:

妊娠13周末以前;

中期妊娠:

妊娠14周~27周末;

晚期妊娠:

妊娠第28周以后。

早期妊娠的诊断

一、病史:

1、停经

月经周期正常的生育年龄妇女,月经过期10日或以上应首先考虑早期妊娠的可能,停经达8周,妊娠可能性更大。

停经是诊断早孕最早最重要的症状。

停经不一定就是妊娠,应予以鉴别。

哺乳期妇女虽无月经,仍有妊娠可能。

2、早孕反应(morningsickness):

停经6周左右出现食欲缺乏、择食或厌恶油腻饮食,恶心、晨起呕吐、头晕、乏力、嗜睡等一系列症状,称早孕反应。

多于孕12周左右自行消失。

3、尿频:

妊娠早期子宫增大,在盆腔内压迫膀胱导致。

当子宫逐渐增大超出盆腔后,尿频症状自然消失。

二、临床表现:

1、乳房变化:

自觉乳房胀痛。

查体乳房逐渐增大,有明显的静脉显露,乳头增大,乳头乳晕着色加深,有蒙氏结节出现。

哺乳期妊娠乳汁明显减少。

2、妇科检查:

阴道粘膜、子宫颈充血,呈紫蓝色。

停经6~8周时,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似不相连,称黑加征(Hegarsign)。

子宫逐渐增大变软,呈球形。

停经8周子宫为非孕时的2倍,停经12周子宫为非孕时的3倍,在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

三、辅助检查:

1、妊娠试验:

据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孕卵着床后分泌HCG,妊娠后7-9天可用放免法测定孕妇血HCG诊断早孕。

临床上多用早早孕试纸法检测孕妇尿液,若阳性,可协助诊断早孕,若阴性一周后复查。

2、B型超声检查:

诊断早孕快速、准确。

B超见子宫增大,内有圆形妊娠囊,停经5周,妊娠囊内见到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可确诊为宫内妊娠、活胎。

3、宫颈粘液涂片检查:

宫颈粘液量少,粘稠,涂片检查见成排的椭圆细胞。

如在黄体期见到宫颈粘液稀薄,涂片检查出现羊齿植物叶状结晶,基本能排除早期妊娠。

4、基础体温测定:

如基础体温具有双相体温,高温相持续18天不下降者,早孕可能性大。

中、晚期妊娠诊断

孕妇有早孕史,子宫明显增大,可感胎动,触到胎体,听到胎心音,容易确诊。

1.子宫增大:

腹部检查可见子宫隆起,宫底随妊娠进展逐渐增高。

手测子宫高度或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可以初步估计胎儿大小及孕周。

宫底高度因孕妇的脐耻间距离、胎儿发育情况、羊水量、单胎、多胎等有差异。

2.胎动:

胎儿在子宫内冲击子宫壁称为胎动(fetalmovementFM)。

妊娠18~20周开始自觉胎动,正常胎动每小时3~5次。

妊娠周数越多,胎动越活跃,但至妊娠末期胎动逐渐减少。

3.胎体:

孕20周后可通过四步触诊可触及胎体。

24周后可经腹壁区分胎头、臀、背、四肢。

圆、硬为胎头,有浮球感。

宽、软,不规则为胎臀,宽而平坦为胎背,小而不规则为四肢。

4.胎心音:

妊娠18~20周,用听筒在孕妇腹壁能听到胎心音,呈双音,如钟表的“滴答”声,正常每分钟120~160次,需子宫杂音、腹主动脉音与孕妇脉搏频率一致,脐带杂音与胎心频率一致。

三、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

B型超声显像法,显示胎数、胎心、胎头、胎盘,确定双顶径及体表畸形。

超声多普勒可探胎心音、脐带血流音、胎盘血流音。

2.胎儿心电图:

以判断有无胎儿心脏异常,12周后始显示较规律图形。

胎产式:

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纵轴之间的关系。

纵产式横产式斜产式

胎先露:

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胎方位:

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第四章产前保健及护理

产前检查的时间应从确诊为早孕时开始。

于第20~36周期间,每4周检查一次。

自妊娠36周起每周检查一次。

骨盆测量:

骨盆外测量径线:

髂棘间径、髂嵴间径、骶耻外径、坐骨结节间径。

髂棘间径:

伸腿仰卧位,髂前上棘外缘,23~26cm。

髂嵴间径:

伸腿仰卧位,髂嵴外缘,25~28cm。

骶耻外径:

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

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18~20cm。

出口横径:

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抱双膝;

两坐骨结节内侧缘间距,8.5~9.5cm。

出口横径<

8cm,测出口后矢状径(坐骨结节中点至骶前),正常值9cm,出口横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

15cm,一般足月胎儿可娩出

骨盆内测量:

对角径:

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12.5~13cm。

坐骨棘间径:

两侧坐骨棘间的距离,10cm。

第五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分娩:

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自临产开始至从母体子宫排出的过程。

足月产:

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的分娩。

早产:

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的分娩。

过期产:

妊娠42周以后的分娩。

影响分娩的因素:

分娩能否顺利完成取决于:

产力、产道、胎儿、产妇的心理状态

一、产力: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

⑴子宫收缩力(宫缩):

宫缩具有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及缩复作用。

⑵腹肌和膈肌的收缩力。

⑶肛提肌收缩力。

二、产道:

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

骨产道(真骨盆):

骨盆各平面及其径线。

骨盆入口平面:

入口前后径平均值约为llcm,入口横径平均值约为13cm,入口斜径平均值约为12.75cm。

中骨盆平面:

中骨盆前后径:

平均值约为11.5cm

中骨盆横径:

也称坐骨棘间径,为两坐骨棘间的距离。

平均值约为10cm。

是重要的径线,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

骨盆出口平面:

出口前后径:

平均值约为11.5cm。

出口横径:

也称坐骨结节间径,平均值是9cm。

出口前矢状径:

平均值约为6cm。

出口后矢状径:

平均值约为8.5cm。

若出口横径<

8.5cm,两径之和大于15cm时,一般大小的胎头可利用后三角经阴道娩出。

软产道:

子宫下段:

孕晚期可达7-10cm,形成宫腔部分。

宫颈:

妊娠晚期变软,颈管长约2cm,初产妇颈管消失再有颈口扩张,经产妇则边缩短边扩张。

阴道、盆底及会阴:

在羊膜囊及胎先露的压迫下也逐渐被扩张成为一肌肉管道。

三、胎儿

胎儿大小:

1、胎头颅骨2、颅缝3、囟门

4、胎头径线:

双顶径:

足月时平均值为9.3cm;

枕额径:

足月时平均值为11.3cm;

枕下前囟径:

足月时平均值为9.5cm;

枕颏径:

足月时平均值为13.3cm。

胎位:

纵产式时胎体纵轴与骨盆轴相一致,胎儿容易通过产道。

臀位时,胎臀先娩出,胎头娩出时又无变形机会而致娩出困难。

横位时,足月活胎不能通过产道,对母儿威胁极大。

胎儿畸形:

胎儿某部发育异常,如脑积水、联体双胎等,由于胎头或胎体过大,通过产道常发生困难。

四、精神心理状态:

产妇及家属的心理,分娩是一种应激源,焦虑是最主要的心理反应,既往经验和获取的信息,阵缩的干扰、体力消耗,住院环境陌生,文化背景,医务人员的态度,支持系统影响。

分娩机制:

是指胎儿先露部随着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全过程。

整个过程被分解为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动作。

临床上枕先露占95.75%-97.75%,又以枕左前位最多见。

临产的主要标志是规律并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时间5-6分钟,伴有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第一产程护理

坐骨棘平面是判断胎头高低的标志。

护理措施

1、加强心理护理,消除精神紧张

⑴热情向产妇介绍医护人员、病房与产房环境及设备,让产妇感觉在这里能得到最好的照顾。

⑵向产妇讲解分娩的知识,每次检查、护理及治疗的目的。

架起产妇与医生之间联络的桥梁。

⑶给于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尽量满足产妇的合理需求。

⑷不断给预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增强产妇对分娩的自信心。

⑸推广“导乐”陪伴分娩,提倡非药物性镇痛(家庭化的分娩环境、转移注意力、放松的技巧等)。

2、一般护理

⑴观察生命体征及疼痛。

⑵评估能量供应及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⑶观察大小便,特别是膀胱充盈情况。

⑷胎膜破裂?

羊水性状量。

⑸观察胎心。

⑹协助产妇减轻疼痛。

3、症状护理,促进舒适

⑴提供良好的环境。

⑵饮食与舒适:

补充液体和热量。

⑶活动与休息:

产妇体位。

⑷减轻疼痛。

⑸更换床单,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和干燥。

⑹排尿与排便。

4、饮食

5、活动与休息

①未破膜可适当下床活动,但活动要适当,防止疲劳。

②宫缩间歇时尽量休息、放松,保存体力。

③如阴道流血、胎膜已破或用镇静药后,应卧床休息。

6、排尿与排便:

临产后,鼓励产妇每2~4小时排尿1次,以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及胎头下降。

7、观察产程进展

⑴子宫收缩

第一种方法由助产士以手掌放于产妇腹壁上观察,宫缩时宫体隆起变硬,间歇期松弛变软。

连续观察宫缩持续时间、强度、间歇时间,并予以记录;

第二种方法用胎儿监护仪描记的宫缩曲线,是较全面反映宫缩的客观指标。

⑵胎心

第一种方法:

用胎心听诊器听诊。

于潜伏期在宫缩间歇时每隔1~2小时听胎心一次,进入活跃期宫缩频时应每15~30分钟听胎心一次,每次听诊1分钟。

第二种方法:

用胎儿监护仪描记的胎心曲线,可以观察胎心率的变异及其与宫缩、胎动的关系。

⑶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

常用产程图(Partogram)描记宫口扩张曲线和胎先露下降曲线并指导产程的处理。

8、肛查:

临产后,应适时在宫缩时行肛查。

临产初期,每隔4小时查一次,经产妇或宫缩频率高者,间隔应缩短。

肛诊目的:

可以了解宫颈软硬程度、宫颈扩张程度,是否破膜、骨盆腔大小,确定胎方位及胎头下降程度。

第二产程护理

1、提供护理支持,促进有效的适应。

2、密切观察产程进展:

胎心、宫缩。

3、指导待产妇屏气:

如果用力不当,消耗体力,容易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影响产程进展,而致第二产程延长。

软产道长时间受胎儿先露部压迫,可发生缺血性坏死,产后易发生膀胱阴道瘘。

4、接生准备:

待产妇的准备。

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至4cm,应将其送至产房并做好接生准备。

外阴部冲洗消毒:

肥皂水、温开水、消毒液。

消毒顺序是:

小阴唇、大阴唇、阴阜、阴蒂、大腿内上1/3、会阴和肛门周围。

步骤:

肥皂水棉球擦洗→温开水冲去肥皂水→0.5%碘伏液消毒。

物品准备:

产包、抢救用品、新生儿用品。

接生者的准备

接生要领:

保护会阴(方法),协助胎头俯屈,让胎头的最小径线(枕下前囟径)在宫缩间歇时缓慢通过阴道口,然后正确地娩出胎肩,同时保护好会阴。

保护会阴的时间:

从胎头拨露、阴唇后联合张力较紧时开始直至胎肩娩出。

5、脐带处理

第三产程妇女的护理

护理措施:

新生儿护理

⑴清理呼吸道

⑵阿普加评分(Apgarscore):

胎儿娩出后,对新生儿进行①Apgar评分:

以出生后1分钟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5项体征为依据,每项为0-2分。

满分为10分属正常新生儿。

7分以上尚属正常,4-7分提示缺氧较严重,4分以下提示缺氧严重,应在出生后5分钟时再次评分。

新生儿评分法

体征

0分

1分

2分

每分钟心率

少于100次

100次及以上

呼吸

浅慢而不规则

肌张力

松弛

四肢稍曲

四肢活动

喉反射

无反射

有些动作

咳嗽、恶心

皮肤颜色

苍白

青紫

红润

⑶脐带处理;

⑷新生儿身体检查;

⑸保暖;

⑹识别身份;

⑺早接触、早吸吮

母亲护理:

⑴协助胎盘娩出;

⑵检查胎盘胎膜;

⑶检查软产道;

⑷预防产后出血:

①胎儿娩出后按医嘱用宫缩剂。

胎盘胎膜娩出后,按摩子宫刺激其收缩,以减少出血。

②详细检查软产道,如有裂伤应立即行会阴裂伤修复术。

③胎儿娩出后,在母亲臀部垫一弯盘以估计出血量。

④胎盘娩出后二小时内(也有称此为第四产程)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子宫收缩、宫底高度、膀胱充盈、有无血肿等情况。

⑸观察产后一般情况;

⑹促进亲子间的互动

第六章产褥期管理及护理

产褥期(puerperium)是指胎盘娩出以后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一般约6周。

产褥期临床表现

1、生命体征:

体温:

偶尔产后1d内体温稍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24h后降至正常。

脉搏:

缓慢,约60~70次/min。

呼吸:

深慢,约14~16次/min,是因产妇由妊娠期胸式呼吸变腹式呼吸。

2、子宫复旧和产后宫缩痛

产后子宫圆而硬,位于腹部的中央。

产后当天,宫底平脐或脐下一指,以后每天下降1~2cm,产后10d,在腹部扪不到子宫底。

产后1~2d因子宫强烈收缩,下腹部阵发性疼痛称产后宫缩痛,2~3d消失,经产妇多见。

3、恶露

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血液、坏死的蜕膜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之。

正常恶露有血腥味,无臭味,持续4-6周,总量约500ml。

血性恶露:

产后3~4d出现,色鲜红,量多,有时有小血块,有少量胎膜及坏死蜕膜组织。

浆液恶露:

产后4d出现,持续10d,色淡红,含少量血液。

有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子宫颈粘液、阴道排液,并含有细菌。

白色恶露:

色较白,粘稠,含大量白细胞、坏死蜕膜组织、表皮细胞及细菌等,产后10d出现,持续3周。

4、褥汗:

产褥早期,大量多余的组织间液需要排泄,使皮肤排泄功能旺盛,大量出汗。

以夜间睡眠和初醒时更明显。

5、会阴伤口:

自然破裂缝合伤口3d拆线;

会阴侧切伤口5d拆线。

6、体重:

约产后6周恢复至妊娠前体重。

7、乳房:

产后2-3d乳房增大、充盈会有低热,不哺者约1周恢复正常。

产褥期常见问题:

1.会阴水肿、疼痛2.排尿困难、便秘3.乳房疼痛

4.产后压抑:

由于产后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母亲角色转变的压力及分娩疲劳的作用,产后3d内易出现轻、中度情绪反应称之。

护理评估:

健康史:

了解产前记录、分娩记录、用药史,特别注意异常情况及其处理经过如产时出血多、会阴撕裂、新生儿窒息等。

身心评估:

生命体征:

生殖系统:

子宫、会阴、恶露、排泄、乳房。

心理压力和适应能力。

母乳喂养:

生理、心理、社会因素。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1、保持病室的清洁、安静,保证产妇有足够的营养和睡眠,要及时更换衣服、被褥。

2、每日测生命体征。

3、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多饮水,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4、警惕产后尿潴留:

产后4~6d要鼓励产妇及时排尿,若不能自行排尿,用热敷、暗示、针灸等方法,必要时导尿。

5、避免负重劳动或蹲位活动,防止子宫脱垂,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促进康复。

会阴护理

1、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行会阴擦洗(0.5%碘伏),勤换会阴垫,大便后用水清洗。

2、会阴水肿者,进行湿热敷。

3、会阴伤口对侧侧卧,积极采取物理治疗,促进伤口愈合。

4、观察伤口有无异常、疼痛,肛门有无坠胀。

子宫复旧护理:

产后2h内极易因子宫复旧不良导致的产后出血。

1、严密观察宫底高度、软硬度,评估子宫复旧情况。

2、教产妇按摩腹部促进子宫收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宫缩剂。

3、产后当天,禁止用热水袋外敷止痛,以免子宫肌肉松弛造成出血过多。

乳房护理

1、一般护理:

⑴哺乳前按摩乳房,清洁乳头和乳晕。

⑵哺乳中注意婴儿含接姿势。

⑶哺乳后禁止强行拉出乳头。

⑷每次哺乳两侧乳房交替进行,并挤尽剩余乳汁。

2、平坦及凹陷乳头护理:

乳头牵拉、乳头伸展。

3、乳房胀痛护理:

产后3d,因淋巴和静脉充盈,乳腺管暂时不畅,乳汁分泌增加,乳房逐渐胀实、变硬,触之疼痛,可伴有轻度发热,甚至会发生乳腺炎。

频繁哺乳、热敷乳房、按摩乳房、佩戴乳罩、生面饼外敷、服用药物。

目的——畅通乳腺管。

4、乳头皲裂护理:

⑴正确哺乳姿势与含接姿势。

⑵哺前湿热敷乳房。

⑶增加哺乳次数,缩短哺喂时间。

⑷哺乳后,挤少许乳汁涂在乳头和乳晕上。

⑸乳汁具有抑菌作用,且含丰富蛋白质,能起到修复表皮的作用。

5、催乳和退乳护理:

⑴催乳的药膳:

中药涌泉散或通乳丹加猪蹄2只,炖食。

⑵退乳方法:

停止哺乳,限进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